混凝土低溫季節施工措施
1編制依據(1)《公路工程標準施工招標文件》交公路發【2009】221號(2)《設計圖紙》(4)《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JTCF50-2011(5)《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JTCF80/1-20042低溫施工目標、重點冬季多在低溫季節施工,日平均氣溫連續到穩定在5℃以下或最低氣溫連續5d穩定在-3℃以下時,按照低溫季節施工。為保證在低溫季節施工安全、質量有所保證,特明確低溫施工項目及重點。具體項目及重點如下:?(1)項目:K13+737涵洞、K11+950機耕天橋、K10+004涵洞、K9+052涵洞、團結渠樁基67根、K5+791.5涵洞、K1+667涵洞、K0+386涵洞。(2)低溫施工各作業面大部分均為露天作業,因此低溫施工的重點、難點主要為:1)砼運輸系統的保溫;2)模板的保溫;3)砼的保溫;4)露天砼的表面保溫、防裂;5)安全施工。3混凝土低溫季節施工資源配置低溫季節施工階段必須投入必要的保溫材料,加強施工保溫措施,具體需要投入的主要材料如下:材料用量表序號材料名稱規格單位數量1保溫被δ=3cmm225002保溫草簾m225003雙層帆布m25004燃煤t若干4低溫季節混凝土施工具體措施低溫季節施工從保證混凝土施工質量出發,針對低溫混凝土施工特點及重點、難點,必須從原材料質量、溫度控制、拌和控制、中間運輸保溫及澆筑溫控及保溫、養護等方面入手,加強現場控制,對施工的每一個環節采取切實可行的施工措施。4.1砂石骨料控制砂石骨料作為混凝土的重要組成部分,原材料質量及溫度對混凝土冬季施工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為此對于砂石骨料,必須加強質量控制,做好防雨、雪覆蓋工作。(1)原材料嚴格按照規范要求的檢測頻次及檢測項目進行檢測,編制檢測臺賬,按照監理工程師要求及時提供檢驗報告,原材料進場做好進場記錄。(2)原材料除進行常規的質量檢測外,骨料中不得出現冰塊,氣溫較低時盡可能降低骨料的含水入倉,避免在儲料倉內形成凍塊。(3)冬季混凝土出機口溫度容易偏低,對于骨料盡可能的堆高,保證料堆底部骨料溫度恒溫,并保持相對較高的溫度。(4)為防止雨雪直接與骨料接觸,降低骨料溫度,在儲料倉頂部搭設防雨(雪)棚,并對料倉進行全封閉處理。必要時,采用燃煤爐進行加熱升溫。(5)對于上料皮帶同樣采取防雨(雪)棚覆蓋皮帶機,防止雨、雪直接與骨料接觸,影響混凝土生產質量。4.2拌和用水控制根據當地氣溫條件,冬季夜間溫度較低,在冬季進行混凝土拌和生產過程中,現場試驗人員及時根據氣溫變化情況對混凝土出機口溫度進行監測,對于混凝土出機口溫度接近8℃時,及時通知拌和系統負責人,通熱水進行拌和。為保證混凝土拌和用水溫度,在冬季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對輸水管路進行保溫,對架空部位且無法采用粘土覆蓋的供水管采用草繩纏繞包裹,對敷設在地面上的供水管路采取粘土覆蓋,依據當地凍土層厚,覆蓋厚度不低于30cm,防止輸水管路凍結,并可有效保持水溫。(2)拌和系統中轉水箱處于地面以下磚砌水池內,頂部加設池蓋,以有效保溫。(3)拌和系統的儲水箱采用草簾覆蓋包裹,以利于保持水溫,輸水管同樣采用草繩加厚包裹,防止水溫損失。(4)根據氣溫變化,在日溫度低于0℃時或夜間氣溫低于0℃時,及時燒熱水,提前做好準備,根據試驗人員檢測的混凝土出機口溫度,及時補充熱水進行混凝土拌制,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5)拌和系統配備鍋爐,24小時供應熱水,每小時可持續供應42℃熱水20t。(6)拌和用水的溫度一般不超過60℃,超過60℃時,改變拌和加料順序,將骨料與水先拌和,然后加入水泥,以免水泥假凝。(7)為控制拌和用水的加熱溫度,在熱水箱上配備溫度計,安排專人進行觀測,如果水溫超出規定溫度時,應立即調整水溫。4.3混凝土拌和控制(1)低溫施工中氣溫較低在加熱水拌和時,拌和系統攪拌罐在使用前先用熱水對攪拌罐進行預熱,預熱后廢水自主機下方排水溝排出。(2)加溫水拌和時,混凝土攪拌時間較常溫攪拌時間長。(3)在加溫水拌和時,試驗人員加強混凝土出機口溫度觀測,經完全攪拌后的混凝土出機口溫度不應低于8℃。(4)對于采取溫控措施后生產出來的混凝土出機口溫度監測發現有超溫現象時,及時通知拌和控制人員,暫停運行,查找原因,問題解決后再行施工,對出現超溫的混凝土做廢料處理。(5)采取溫控措施后,混凝土出機口溫度仍低于8℃時,混凝土停止生產,低溫混凝土做廢料處理。同時查找原因,如仍不能解決問題,緊急自生活營地鍋爐房處調熱水加入拌和系統儲水箱再行拌和,試驗人員及時對重新拌制的混凝土進行測溫,已保證一開倉部位的澆筑正常結束。(6)低溫時段拌和混凝土,試驗人員加強做好混凝土出機口溫度的測量記錄,混凝土出機口溫度不滿足要求時及時通知拌和系統負責人,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及現場指揮生產人員,保證信息暢通,避免出現不合格混凝土入倉。4.4混凝土運輸控制6.4.1混凝土水平運輸根據施工資源配置情況,拌和系統至施工現場的水平運輸手段混凝土罐車,為減少混凝土運輸車輛在冬季低溫季節混凝土運輸時盡可能減少熱量損失,采取以下措施:(1)現場混凝土運輸采用混凝土罐車,為了減少冬季施工混凝土在運輸過程中的熱量損失,對混凝土運輸車輛采取保溫措施,在罐車罐體外側包裹3cm保溫被進行保溫。(2)冬季雨、雪天氣,車廂頂部設置簡單易于操作的帆布棚,防止雨雪直接進入混凝土,降低混凝土溫度。(3)車輛運輸時,施工道路與民用道路交叉部位有專人指揮交通,盡量縮短混凝土運輸時間,避免車輛因讓道滯留時間增加,混凝土熱量損失盡可能使混凝土以最快的速度澆筑混凝土。(4)進入冬季施工對現場運輸道路提前進行整修,硬化,防止雨雪天氣影響混凝土運輸速度,車輛配備防滑鏈條。4.5混凝土澆筑控制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控制是整個過程中的關鍵,必須加強澆筑控制,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為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選擇氣溫相對較高的白天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2)加強溫度監測,外界氣溫每4h測量一次,水溫每2h測量一次,混凝土出機口溫度和澆筑溫度每2h測量一次。(3)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采用保溫被對混凝土進行覆蓋保溫。(4)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同樣加強混凝土溫度的監測工作,對于監測結果及時通知現場指揮人員、拌和系統負責人及技術負責人。4.6混凝土拆模及養護控制低溫季節嚴格控制拆模時間,加強現場養護工作。具體措施如下:(1)模板必須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要求的強度后方能拆模,大體積混凝土強度不低于7.0Mpa,并保證內外溫差不大于20℃或2d~3d表面溫降不超過6℃。(2)低溫澆筑的砼適當推遲拆模時間5天,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應及時覆蓋,防止產生裂縫。(3)當預計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溫降可能超過6℃時,應推遲拆模時間;對結構較薄或容易受凍害部位要加強覆蓋。(4)采用3cm厚保溫被+土工材料(一布一膜)覆蓋至上層混凝土澆筑。4.7混凝土澆筑后的保溫措施(1)模板外側隔溫為防止混凝土溫度通過模板散發出去,在澆筑前將所有外側模板進行保溫處理,在模板的外側掛設3cm厚保溫被封閉,并保證所有模板面不外露。側面臨時保護利用模板的拉桿作為固定點張掛保溫材料后用鉛絲、木板、鋼筋等加以固定,保溫層之間搭接嚴密。保溫被在懸掛時緊貼混凝土面,包裹時用鐵絲捆好,做到平展、規矩、美觀。(2)箱內空洞封閉低溫季節施工,對結構物的孔洞部位進行封閉,不使空氣流通。5混凝土冬季施工綜合防裂措施(1)組織專人負責,進行低溫季節施工,并隨時監測施工部位的溫度及濕度,上報監理工程師。(2)砼采用熱水拌合,控制拌合水溫不超過60℃。(3)為滿足砼防凍防裂要求,嚴格控制砼的澆筑溫度為滿足設計溫控標準,其各月相應出機口溫度達到相應溫控標準的要求。(4)一般情況下開盤時間最好放在白班,并在夜間氣溫達到最低之前收盤。(5)為避免砼表面受冷擊應力作用,鑿毛清理工作放在白天10點鐘以后、下午18點鐘以前日照較好時段揭開保溫材料進行,其它時段盡量避免鑿毛。(6)由試驗室重點關注氣溫變化情況,積極做好氣象預報工作,并在每日項目部調度會議上通報天氣情況,根據天氣變化情況,按照相應的應對措施,做到提前預防。(8)在氣溫驟降來臨之前及時對結構物砼表面進行保溫。(另:由于冬季氣溫較低,應為現場作業人員發放冬季勞保用品,進行個人保暖)。6冬季施工注意事項(1)混凝土的拌和時間比常溫季節適當延長,延長的時間由試驗確定。(2)混凝土澆筑完畢后,新老混凝土的結合處和易受凍的邊角部分加強保溫。(3)模板拆除時間根據混凝土以達到的強度及混凝土的內外溫差而定,但要避免在夜間或氣溫驟降期間拆模。7低溫季節安全生產(1)所有用保溫被覆蓋的工作面附近設配備滅火器,以防保溫被燃燒造成人員傷害或混凝土破壞。(2)進入冬季施工時,要注意防滑,特別是對作業平臺、通行道、爬梯等部位的霜凍、積雪要及時清除。(3)強化安全保障措施,雨雪天須停止施工,堅決杜絕重大事故的發生。(4)作業人員配備必要的保護用品,做好冬季施工安全教育,切實增強自我保護和相互保護意識。(5)所有車輛入冬前,應進行一次大檢修,重點檢查制動系統,平時加強保養,嚴禁帶病工作。(6)設置專職安全檢查人員,隨時檢查安全隱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篇2:低溫混凝土施工方案
1.為了滿足在寒冷地區或晝夜溫差大的地區進行混凝土施工,如何使混凝土能在低溫和負溫的情況下正常施工,并且能夠減小和避免對混凝土的凍害,需要一種科學合理的低溫混凝土施工方案確保混凝土工程的順利進行,現提出如下混凝土施工方案以供參考.
2.混凝土質量控制
2.1原材料控制
2.1.1水泥
根據我國各部門多年來的研究和實踐證明,為了保證低溫下混凝土施工的安全性,水泥品種應該采用活性高,水化熱大的水泥品種,宜優先選用硅酸鹽和普通硅酸鹽水泥。低溫施工的混凝土一般采用水泥強度不低于32。5級,水泥用量最低不少于300KG/M3
2.1.2集料
混凝土骨料分粗骨料和細骨料,粗骨料宜優先選用經過15次凍融后總質量損失小于5%的堅實級配石英巖或花崗石碎石,骨料顆粒級配連續,粒徑宜在5mm---40mm范圍內.不應有風化的顆粒且含泥量小于1%并且其他指標均應滿足標準GB/T14685--20**要求.細集料細度模數宜優選大于2.4的中砂,含泥量小于3%且顆粒級配及其他各項指標滿足GB/T14684―20**要求.作為大宗材料的集料,多處于露天堆置條件,集料要求提前清洗和儲備,作到集料清潔,無凍塊或摻有冰雪以避免冰溶化時吸收熱量降低混凝土溫度。施工所用的集料儲備場地選擇地勢較高,不積水的地方,
2.1.2外加劑
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當溫度低于常溫時,混凝土內部產生新復合物的化學反應速度減慢,混凝土強度的增長延緩,當溫度低于4℃時,水的體積就會膨脹,如果為了進行水化所需的水結冰,就不能繼續與水化合,則混凝土內化學反應所產生的新復合物就大為減少,會造成混凝土強度,耐久性的永久傷害.因此,進行低溫條件下混凝土的施工時應該加入適量的外加劑降低混凝土中水的冰點,便于混凝土施工并且可以促進混凝土的硬化減少養護時間和受凍機會,摻用外加劑的混凝土適用的結構部位應嚴格遵照《鋼筋混凝土施工及驗收規范》規定范圍使用,低溫施工時外加劑宜優先選用混凝土防凍劑,所摻用的混凝土防凍劑的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劑》的質量要求。
2.1.3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方法及步驟與常溫條件下普通混凝土相同,需要注意的是混凝土中的空隙率和孔結構特征對抵抗凍害起著顯著的作用,而水灰比有直接影響混凝土的孔結構,故低溫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的水灰比應不大于0.60.混凝土的配制強度等級高出混凝土設計強度一個強度等級且最小水灰比不宜小于0.4。
在混凝土的試配過程中應該考慮混凝土所用水泥與混凝土外加劑的適應性問題,在混凝土試配過程中不得出現假凝,初凝時間過長,凝結異常等現象。宜通過多次的試配以期確定混凝土外加劑的摻量和摻加方法。
3混凝土施工過程控制。
3.1材料加熱法施工
3.1.1基本原則
低溫施工混凝土的原材料一般需要加熱,通過混凝土材料的加熱,使混凝土在攪拌、運輸、澆注以后,還蓄有相當的熱量,具有適當的溫度,以不致受到凍害,并在一定的養護條件下硬化,逐步增長到所需的強度,根據工地實際情況首選耗能小的水加熱法,水的加熱最簡單,易于控制,且水的比熱較砂石高5倍左右,如果水加熱至規定溫度尚不能使攪拌的混凝土達到規定的溫度時則考慮砂、石的加熱。原材料的加熱需要通過嚴格的熱工計算來確定加熱溫度。為了防止水泥“假凝”,水的加熱溫度不宜超過80℃。如經過熱工計算80℃的水所含的熱量還不能滿足要求,可以適當提高水溫,但是須將砂石與熱水先行攪拌,等砂石和熱水溫度降低后再加入水泥攪拌成混凝土,以防水泥“假凝”而影響混凝土強度。
3.1.2加熱方法
水的加熱方法可以用鍋爐直接燒水或向水箱能導入蒸汽、在水箱里插入電極等方法加熱。
砂石的加熱方法可以采用直接將蒸汽管通到需要加熱的骨料中等方法加熱,但是不論采用何種方法加熱必須先求出每天的最大用料量和要求達到的溫度。
3.2混凝土拌合物的溫度控制
低溫條件下施工時外界溫度很低,由于空氣和容器的傳導,在混凝土的攪拌、運輸和澆注過程中熱量損失很大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攪拌的熱量損失應根據周圍環境的溫度決定,一般應使攪拌機溫度保持在5℃以上,使攪拌的熱量損失盡量減少。
2.運輸的熱量損失應該根據運轉次數、運輸時間和工具的保溫及室外溫度而定。在低溫施工準備時,應該有周密的計劃,使運輸距離縮短,運輸次數減少和做好運輸工具的保溫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樣的溫差的情況下,刮風時較無風時具有更大的熱量損失。因此在具體施工時應該經常測溫,適當增加混凝土的攪拌溫度,最終滿足入模溫度。
3.3不同溫度下施工配合比的改變。
低溫條件下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應該隨著外部溫度制度的變化而相應變化,低溫情況可以大致劃分為5℃―0℃和0℃以下兩個溫度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