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培訓制度規范
為進一步提高工人的業務水平、操作技術以及崗位標準的認知程度,同時也為了提高工人的自主保安能力,促進安全生產。隊里要定期組織培訓,積極參加礦、公司有關培訓。特制定培訓制度如下:
一、新工人崗前培訓
1、新工人入井前三天為崗前培訓階段,在崗前培訓階段要遵守紀律,嚴格按照井上大班時間考核。
2、新工人入井前培訓內容為:入井常識、隊組內部管理制度、作業規程和措施的貫徹與考試,辦證以及寺河礦礦安全文化手冊。
3、新工人入井前必須經過礦安全培訓,成績合格取得安全技術資格證方可上崗。
4、新工人分到班組,必須由班長指定三名老工人為師傅,與新工人簽定師徒合同三式三份,學徒期三個月。期間師傅要認真履行職責,做好傳幫帶工作。對于師傅每人給予100分/月的補助,憑合同每月由各隊隊長統計上報。對于同時帶多名徒弟者,每人補助200分/月。
5、在新工人不能獨立干活前,師傅要負責其安全、教會基本的勞動技能及安全常識。師傅休息,要進行申請,班長要臨時指派監護人,尤其新工人入井三天內,發生迷路,安全等方面的行為時,師傅(監護人)必須負全部責任,并對師傅取消當月工分補助,對班長處于30元罰款。情節嚴重者要按礦有關規定處理。對新工人有意借機不下井,中途上井者,三律消工,視為不放心進行班組內部待業。
6、其它井下隊組借調至我隊人員,轉崗人員,必須經過學習作業規程與考試,考試合格者方可上崗,此外還必須遵守我隊的各項相關制度。
7、師徒合同履行結束前,師傅要給徒弟評議打分,對于評議結果差者,工資分配仍執行班組平均分的60—80%的原則,并續簽師徒合同。
二、業務培訓
1、結合井下職工的業務素質差水平低的現狀,經各隊委會研究決定,擬定業務培訓項目。機電工種由機電隊長全面負責;安全方面由各隊隊長或副區長負責;生產方面由隊長負責;技術方面由生產、機電技術員負責;區長、書記負責監督學習落實情況。
2、培訓人員名單由班組根據實際情況提供。
3、任何人不得無故不參加安排的培訓,否則扣款20元。
4、參加培訓人員必須遵守培訓紀律,不得遲到、早退,否則按制度考核。
5、培訓結束后,根據培訓內容進行考試(包括井上筆試,井下現場操作)。對于個別針對性較強的短期急訓,可以制定相應的培訓獎懲方案,獲得隊委會通過后,由分管負責人牽頭實施。
6、及時對嚴重“三違”人員及“不放心”人員進行安全再教育。
7、對重點崗位及特殊工種人員進行不定期安全業務培訓。
8、積極組織職工參加礦上組織的有關安全知識培訓。
三、集團公司、礦組織的脫產培訓
1、每月的培訓人員名單由技術員根據培訓計劃和生產情況提出,與隊長和機電副隊長協商報區長同意后,培訓者方可參加培訓。
2、任何人不得無故不參加安排的培訓,否則上班也不予記工,由隊長與機電隊長負責監督。
3、參加培訓者培訓完畢后必須按時歸隊上班,否則按曠工論處。
4、參加培訓者在其禮拜天或培訓結束后的休息天,由于生產情況需歸隊上班,在接到通知后,必須上班或協商解決。相關待遇隊里解決,不接受隊里安排者,扣款50元。第二次勸說,仍無效者,執行內部待業。
5、參加培訓者,不得出現曠工、不遵守培訓紀律現象,更不能閑而滋事,聚眾賭博,酗酒鬧事,經落實屬實者,除按保衛科處理外,視情節輕重扣本人50—100元,并執行區隊內部待業制度。
6、參加培訓者因違反紀律,曠工等原因,被職教中心開除者,培訓期間工分為零,按曠工論處,再次參加培訓區隊里不出工分。(指第二次補訓)
7、參加考試者,因考試不及格未結業,扣除本人50元,區隊里概不負責培訓期間的工分,再次參加培訓也不出工分,無故沒有參加考試者,成績按零分計算,扣款100元。
篇2:企業在崗職工企業管理制度培訓
企業“管理制度”的真實用途及有效應用方法
――企業在崗職工培訓課程提要
第一章、企業“管理制度”的真實用途
何為企業“管理制度”
――是指企業為了實現某種愿望和目標而制定的企業“控制管理”規定。
企業“管理制度”通常是以
――“規章制度”、“執行標準”、“工作程序”、“行為管理規定”、“職工崗位職責”、“企業員工手冊”、“企業內部通知”等加以體現。
企業“管理制度”的特性
――企業“管理制度”普遍帶有“強制性”和“約束性”。
企業“管理制度”的作用
――滿足企業經營活動運行,確定產品質量標準,明確員工崗位責任,明確生產流程工藝,提高生產工作效率,規范操做工作程序、保證生產產品品質,確保品牌生存能力,杜絕生產安全事故,獲得生產經營回報,促成企業發展的作用。
第二章、企業“管理制度”的有效編制思路
有效編制思路應符合
――編制目的明確
涵蓋范圍準確
采用方法有效
相互關聯性強
約束措施得力
執行過程簡便
企業“管理制度”編制目的
希望通過企業“管理制度”“約束”職工工作行為,控制企業“生產、經營”過程,明確“產品”質量標準,確定“管理、控制”工作程序,提高“勞動工作”效率,達到“產品”標準質量,解決“管理、服務”問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獲得理想“生產、經營”利潤,保證企業生存的目地。
企業“管理制度”涵蓋范圍
1、企業工作行為“約束”:
如:職工“工作”、“服務”禮儀;職工“工作考勤”等。
2、企業“崗職工作”要求:
如:職工“崗位工作職責”;職工“工作手冊”等。
3、企業“管理控制”程序:
如:“人事或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采購及物品領用管理”制度;“處罰、獎勵管理”制度;“職工績效考評管理”制度;“辦公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外包服務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等。
4、“質量控制”管理:
如:“產品”、“服務”質量標準;“產品”、“服務”工作質量程序;“產品”、“服務”工作質量記錄;“產品”、“服務”質量檢驗標準;不合格品(項)處置方法;不合格品(項)質量整改規定(程序);不合格品(項)質量整改復檢規定(程序);“產品”、“服務”質量檔案等。
企業“管理”采用的方法
企業“管理制度”通常可以分為:以工作程序要求為主的“程序管理”方法和以工作崗位要求為主的“崗職管理”方法。在從事高危生產和服務領域的企業管理中,也有采用崗職、程序合二為一的“崗位程序”管理方法。
企業“管理制度”的相互關聯
企業在制定“管理制度”時應使“制度”產生相互關聯,并且目標、方法一致,不可自相矛盾。
企業“管理制度”的約束措施
針對企業“管理制度”所具有的“強制”及“約束”之雙重特性,“管理制度”中所采用的所有方法,應該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只有這樣,“管理制度”才能產生其所需要的“特定約束”能力。
企業“管理制度”應該執行過程簡便
企業“管理制度”在編制過程中,應該注意要使執行過程盡可能的附合“簡單”、“方便”的編制工作準則,得以實現其所希望的,“有效管理”的目地。
第三章、企業“管理制度”的有效應用方法
任何“管理制度”在其進入應用管理中,都需經過:管理制度公示?管理制度培訓?應知應會考核?執行需要檢查?處置違規及時?處置應有通告?通告應入檔案?應與工資掛鉤?作為提升評定等,才有可能真正起到使用它的有效“控制管理”作用。
管理制度“公示”
任何企業決定執行某項“管理目標”前,都應將要執行的制度盡可能的在所執行范圍之內提前進行“公示”。以使“制度”有關聯職工,知道將要執行“制度”所包涵的“目標管理”“制度”內容,用應形成“制度”執行前所應有的,感知“心理承受”準備。
管理制度“培訓”
對于任何“管理制度”而言,只有被“制度”人,對其“制度”真實管理目地,了解“制度”具體管理方法,清楚“制度”執行檢查力度,明白違規處罰輕重后,才能引起執行前思想上所應有的足夠重視態度。
在進行管理制度“培訓”時,應該根據不同“制度”管理目地,結合“制度”執行條款多少,是否具有崗位銜接上的“具體、明確”方面要求等,分別采取可對應的“制度培訓”方式。用以獲得所需要的,“培訓”目地效果。
對被“制度”涵蓋范圍廣的:“職工工作、服務禮儀”?“職工工作考勤”?“職工崗位工作職責”?“職工工作手冊”?“人事或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采購及物品領用管理制度”?“處罰、獎勵管理制度”?“職工績效考評管理制度”?“辦公管理制度”等,就較適合采取集中“培訓”方式,用以達到節約“集中培訓”時間,提高“培訓效率”的目地。
企業每位新入職的員工,都應對其進行“管理制度”的“培訓”。如新人入職人員較多,可由人事管理部門組織新人進行“集中培訓”;如果入職人員較少,可以要求其任職部門經理/主管承擔對其進行“培訓”的責任。
對被“制度”涵蓋范圍相對較窄的:“合同管理制度”?“外包服務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崗位質量控制管理制度”?“產品、服務質量標準”?“產品、服務工作質量程序”?“產品、服務工作質量記錄管理”?“產品、服務質量檢驗標準”?“不合格品(項)處置方法”?“不合格品(項)質量整改規定(程序)”?“不合格品(項)質量整改復檢規定(程序)”?“產品、服務質量檔案管理”?“崗位工作安全管理制度”等,可根據被“制度”所涵蓋的各個崗位工作職責,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項“培訓”。
“管理制度”應知應會考核
只有被“制度”人牢記“管理制度”,才能滿足“制度管理”的需要。
“管理制度”需要執行檢查
對于任何“管理制度”,只有結合日常管理對其不間斷的執行情況檢查,隨時了解、掌握“制度”執行情況,定期做出執行情況講評,才能發揮“制度”所應起的“制約管理”做用。
處置違反“管理制度”要及時
只有對于任何違反“管理制度”的行為依照“企業職工處罰管理規定”做出及時相應處罰,才能有效建立、維護“管理制度”所應有的“強制、約束”做用。
違規處置應有通告
>處罰管理決定應以書面文件形式進行下達,處罰管理書面文件應送達至被處罰人。同時也可根據違規情結輕重,做出是否需要“通告”的決定。
違規處置通告應入檔案
“處罰管理決定”書面文件應存入企業人事管理檔案,檔案保存期應不少于兩年。
“執行制度”應與工資掛鉤
“執行管理制度”好/壞,應與職工(特別是管理人員)工資收入掛鉤,用以提醒職工遵守“管理制度”可以保證甚至增加自己個人收入。反之,將會減少自己個人收入。
執行管理制度“好、壞”可以作為提升評定依據
“執行管理制度”情況的好/壞,應該作為企業職工職務升遷評定的依據。試想一個不能自覺遵守企業“管理制度”,缺少自我人“約束”能力的人,又能如何指望他(她)來帶領職工執行企業規章制度,又能如何承擔保證生產產品質量的責任。
第四章、管理制度的修正與補充
“管理制度”的修正與補充
由于我們擬定管理制度時很難做到涵蓋范圍全面,所用措施準確、有效。而且,經營過程之中,也總會有新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面對,并且加以進行解決。
在現實經營管理中,任何一種“管理制度”都不可能也根本無法永久性的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所以,企業管理人應該針對管理工作中所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及時的對“管理制度”進行有針對性的“目標內容”做出修正之后,才是保證管理可以持續、有效運行的正確工作方法。
“管理制度”應該適時的更新
任何一種“管理制度”,都不可能也根本無法永久性的適應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在企業管理工作中,企業應該根據其管理目標的調整,對所使用的“管理制度”進行必要的更新,用以適應企業達到所擬定的經營管理預想。
在進行企業“管理制度”更新時,對以不適合企業管理目標的制度條款,應以下達更新、作廢文件方式完成所需更新過程。過期“管理制度”應做及時收回、銷毀處理。
對于剛更新的“管理制度”,在一定時期內應加大執行檢查力度。
更新后的“管理制度”應與企業管理目標相一致。
結束語
對于每位承擔企業經營、管理責任的職業經理來說,熟知任職企業各項“經營、管理制度”,具有依照“制度”約束所管范圍“經營、服務”行為,并可使其達到企業控制質量標準時,才有希望成為有其“自身價值”的職業經理人員。
篇3:在崗職工培訓:企業管理制度真實用途及有效應用方法
企業“管理制度”的真實用途及有效應用方法
--在崗職工培訓課程提要
第一章、企業“管理制度”的真實用途
何為企業“管理制度”
――是指企業為了實現某種愿望和目標而制定的企業“控制管理”規定。
企業“管理制度”通常是以
――“規章制度”、“執行標準”、“工作程序”、“行為管理規定”、“職工崗位職責”、“企業員工手冊”、“企業內部通知”等加以體現。
企業“管理制度”的特性
――企業“管理制度”普遍帶有“強制性”和“約束性”。
企業“管理制度”的作用
――滿足企業經營活動運行,確定產品質量標準,明確員工崗位責任,明確生產流程工藝,提高生產工作效率,規范操做工作程序、保證生產產品品質,確保品牌生存能力,杜絕生產安全事故,獲得生產經營回報,促成企業發展的作用。
第二章、企業“管理制度”的有效編制思路
有效編制思路應符合
――編制目的明確
涵蓋范圍準確
采用方法有效
相互關聯性強
約束措施得力
執行過程簡便
企業“管理制度”編制目的
希望通過企業“管理制度”“約束”職工工作行為,控制企業“生產、經營”過程,明確“產品”質量標準,確定“管理、控制”工作程序,提高“勞動工作”效率,達到“產品”標準質量,解決“管理、服務”問題,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獲得理想“生產、經營”利潤,保證企業生存的目地。
企業“管理制度”涵蓋范圍
1、企業工作行為“約束”:
如:職工“工作”、“服務”禮儀;職工“工作考勤”等。
2、企業“崗職工作”要求:
如:職工“崗位工作職責”;職工“工作手冊”等。
3、企業“管理控制”程序:
如:“人事或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采購及物品領用管理”制度;“處罰、獎勵管理”制度;“職工績效考評管理”制度;“辦公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外包服務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等。
4、“質量控制”管理:
如:“產品”、“服務”質量標準;“產品”、“服務”工作質量程序;“產品”、“服務”工作質量記錄;“產品”、“服務”質量檢驗標準;不合格品(項)處置方法;不合格品(項)質量整改規定(程序);不合格品(項)質量整改復檢規定(程序);“產品”、“服務”質量檔案等。
企業“管理”采用的方法
企業“管理制度”通常可以分為:以工作程序要求為主的“程序管理”方法和以工作崗位要求為主的“崗職管理”方法。在從事高危生產和服務領域的企業管理中,也有采用崗職、程序合二為一的“崗位程序”管理方法。
企業“管理制度”的相互關聯
企業在制定“管理制度”時應使“制度”產生相互關聯,并且目標、方法一致,不可自相矛盾。
企業“管理制度”的約束措施
針對企業“管理制度”所具有的“強制”及“約束”之雙重特性,“管理制度”中所采用的所有方法,應該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只有這樣,“管理制度”才能產生其所需要的“特定約束”能力。
企業“管理制度”應該執行過程簡便
企業“管理制度”在編制過程中,應該注意要使執行過程盡可能的附合“簡單”、“方便”的編制工作準則,得以實現其所希望的,“有效管理”的目地。
第三章、企業“管理制度”的有效應用方法
任何“管理制度”在其進入應用管理中,都需經過:管理制度公示?管理制度培訓?應知應會考核?執行需要檢查?處置違規及時?處置應有通告?通告應入檔案?應與工資掛鉤?作為提升評定等,才有可能真正起到使用它的有效“控制管理”作用。
管理制度“公示”
任何企業決定執行某項“管理目標”前,都應將要執行的制度盡可能的在所執行范圍之內提前進行“公示”。以使“制度”有關聯職工,知道將要執行“制度”所包涵的“目標管理”“制度”內容,用應形成“制度”執行前所應有的,感知“心理承受”準備。
管理制度“培訓”
對于任何“管理制度”而言,只有被“制度”人,對其“制度”真實管理目地,了解“制度”具體管理方法,清楚“制度”執行檢查力度,明白違規處罰輕重后,才能引起執行前思想上所應有的足夠重視態度。
在進行管理制度“培訓”時,應該根據不同“制度”管理目地,結合“制度”執行條款多少,是否具有崗位銜接上的“具體、明確”方面要求等,分別采取可對應的“制度培訓”方式。用以獲得所需要的,“培訓”目地效果。
對被“制度”涵蓋范圍廣的:“職工工作、服務禮儀”?“職工工作考勤”?“職工崗位工作職責”?“職工工作手冊”?“人事或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采購及物品領用管理制度”?“處罰、獎勵管理制度”?“職工績效考評管理制度”?“辦公管理制度”等,就較適合采取集中“培訓”方式,用以達到節約“集中培訓”時間,提高“培訓效率”的目地。
企業每位新入職的員工,都應對其進行“管理制度”的“培訓”。如新人入職人員較多,可由人事管理部門組織新人進行“集中培訓”;如果入職人員較少,可以要求其任職部門經理/主管承擔對其進行“培訓”的責任。
對被“制度”涵蓋范圍相對較窄的:“合同管理制度”?“外包服務管理制度”?“成本控制管理制度”?“崗位質量控制管理制度”?“產品、服務質量標準”?“產品、服務工作質量程序”?“產品、服務工作質量記錄管理”?“產品、服務質量檢驗標準”?“不合格品(項)處置方法”?“不合格品(項)質量整改規定(程序)”?“不合格品(項)質量整改復檢規定(程序)”?“產品、服務質量檔案管理”?“崗位工作安全管理制度”等,可根據被“制度”所涵蓋的各個崗位工作職責,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項“培訓”。
“管理制度”應知應會考核
只有被“制度”人牢記“管理制度”,才能滿足“制度管理”的需要。
“管理制度”需要執行檢查
對于任何“管理制度”,只有結合日常管理對其不間斷的執行情況檢查,隨時了解、掌握“制度”執行情況,定期做出執行情況講評,才能發揮“制度”所應起的“制約管理”做用。
處置違反“管理制度”要及時
只有對于任何違反“管理制度”的行為依照“企業職工處罰管理規定”做出及時相應處罰,才能有效建立、維護“管理制度”所應有的“強制、約束”做用。
違規處置應有通告
處罰管理決定應以書面文件形式進行下達,處罰管理書面文件應送達至被處罰人。同時也可根據違規情結輕重,做出是否需要“通告”的決定。
違規處置通告應入檔案
“處罰管理決定”書面文件應存入企業人事管理檔案,檔案保存期應不少于兩年。
“執行制度”應與工資掛鉤
“執行管理制度”好/壞,應與職工(特別是管理人員)工資收入掛鉤,用以提醒職工遵守“管理制度”可以保證甚至增加自己個人收入。反之,將會減少自己個人收入。
執行管理制度“好、壞”可以作為提升評定依據
“執行管理制度”情況的好/壞,應該作為企業職工職務升遷評定的依據。試想一個不能自覺遵守企業“管理制度”,缺少自我人“約束”能力的人,又能如何指望他(她)來帶領職工執行企業規章制度,又能如何承擔保證生產產品質量的責任。
第四章、管理制度的修正與補充
“管理制度”的修正與補充
由于我們擬定管理制度時很難做到涵蓋范圍全面,所用措施準確、有效。而且,經營過程之中,也總會有新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面對,并且加以進行解決。
在現實經營管理中,任何一種“管理制度”都不可能也根本無法永久性的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所以,企業管理人應該針對管理工作中所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只有及時的對“管理制度”進行有針對性的“目標內容”做出修正之后,才是保證管理可以持續、有效運行的正確工作方法。
“管理制度”應該適時的更新
任何一種“管理制度”,都不可能也根本無法永久性的適應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在企業管理工作中,企業應該根據其管理目標的調整,對所使用的“管理制度”進行必要的更新,用以適應企業達到所擬定的經營管理預想。
在進行企業“管理制度”更新時,對以不適合企業管理目標的制度條款,應以下達更新、作廢文件方式完成所需更新過程。過期“管理制度”應做及時收回、銷毀處理。
對于剛更新的“管理制度”,在一定時期內應加大執行檢查力度。
更新后的“管理制度”應與企業管理目標相一致。
結束語
對于每位承擔企業經營、管理責任的職業經理來說,熟知任職企業各項“經營、管理制度”,具有依照“制度”約束所管范圍“經營、服務”行為,并可使其達到企業控制質量標準時,才有希望成為有其“自身價值”的職業經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