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職工醫療期規定辦法

職工醫療期規定辦法

2024-07-13 閱讀 6088

職工醫療期規定【1】

一、什么是醫療期

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

二、醫療期如何確定

根據勞動部1994年12月1日發布的《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勞部發[1994]479號,以下簡稱《醫療期規定)第三條,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其醫療期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確定:

實際工作年限

10年以下

10年以上

本單位工作年限

0-5年

5-10年

0-5年

5-10年

10-15年

15-20年

20年以上

醫療期月數

3

6

6

9

12

18

24

《醫療期規定》1995年1月1日實施后,一些企業和地方勞動部門反映,《醫療期規定》中醫療期最長為24個月,時間過短,限制較死,在實際執行中遇到一定困難,要求適當延長醫療期,并要求進一步明確計算醫療期的起止時間。

為明確上述問題,勞動部于1995年5月23日發布《關于貫徹的通知》(勞部發[1995]236號),對貫徹《醫療期規定》提出以下意見:

1、醫療期計算應從病休第一天開始,累計計算。

如:應享受三個月醫療期的職工,如果從1995年3月5日起第一次病休,那么,該職工的醫療期應在3月5日至9月5日之間確定,在此期間累計病休三個月即視為醫療期滿。

其他依此類推。

2、病休期間,公休、假日和法定節日包括在內。

3、對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癥、精神病、癱瘓等)的職工,在24個月內尚不能痊愈的,經企業和勞動主管部門批準,可以適當延長醫療期。

三、如何確定職工的工作年限

企業職工本單位工作年限可以根據《勞動合同》、《入職登記表》等文件確定,比較難確定的是職工的實際工作年限,首先,職工的自由職業經歷不應計算為實際工作年限,因為勞動者享受醫療期待遇的前提條件是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并且本單位工作年限是按照勞動關系建立之日起計算的,自由職業經歷期間勞動者并未與任何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因此不應計算為實際工作年限。

其次,實際工作年限可以根據員工檔案記錄、社會保險費繳費記錄、檔案存放地或原用人單位開具的工作年限證明等證明材料來確定,并且勞動者對此應承擔舉證責任。

四、職工醫療期內享受哪些待遇

1、病假工資

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59條規定:“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

廣東省:《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2005年5月1日實施)第二十四條規定:“勞動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進行治療,在國家規定醫療期內,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定支付病傷假期工資。

用人單位支付的病傷假期工資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百分之八十。

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深圳市:《深圳市員工工資支付條例》(2009年10月21日實施)第二十三條員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進行醫療,在國家規定的醫療期內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不低于本人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百分之六十支付員工病傷假期工資,但不得低于最低工資的百分之八十。

2、用人單位不得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勞動合同期滿,有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應當續延至相應的情形消失時終止。

但是,本法第四十二條第二項規定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的終止,按照國家有關工傷保險的規定執行。”

3、醫療期滿無法工作解除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支付經濟補償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4、醫療補助費

勞動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第六條規定:“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

患重病和絕癥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五、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職工家屬享哪些待遇

《廣東省企業職工假期待遇死亡撫恤待遇暫行規定》[粵勞薪[1997]115號]第十條規定:“職工(含離退休人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發給喪葬補助費,供養直系親屬一次性救濟金(或供養直系親屬生活補助費)、一次性撫恤金。

喪葬補助費的標準:3個月工資(月工資按當地上年度社會月平均工資計,下同);供應直系親屬一次性救濟金標準:6個月工資;一次性撫恤金標準:在職職工6個月工資;離退休人員3個月工資。

已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死亡,由當地社會保險機構按養老保險有關規定發放待遇;在職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除有規定納入社會保險支付的地方外,由企業按上述標準發給死亡撫恤待遇。”

職工醫療期規定【2】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勞部發[1994]479號

勞動部1994年12月1日發布,自l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為了保障企業職工在息病或非因工負傷期間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六、二十九條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息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

第三條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第四條醫療期三個月的按六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六個月的按十二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九個月的按十五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二個月的按十八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八個月的按二十四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二十四個月的按三十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

第五條企業職工在醫療期內,其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和醫療待遇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條企業職工非因工致殘和經醫生或醫療機構認定息有難以治療的疾病,在醫療期內醫療終結,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

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終止勞動關系,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醫療期內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第七條企業職工非因工致殘和經醫生或醫療機構認定息有難以治療的疾病,醫療期滿,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

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并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

第八條醫療期滿尚未痊愈者,被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問題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九條本規定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職工醫療期規定【3】

(一)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的規定。

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以下簡稱《醫療期規定》)第3條規定,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三個月到二十四個月的醫療期:

1、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三個月;五年以上的為六個月。

2、實際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為六個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為九個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為十二個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為十八個月;二十年以上的為二十四個月。

第4條規定,醫療期三個月的按六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六個月的按十二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九個月的按十五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二個月的按十八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十八個月的按二十四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二十四個月的按三十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

勞動部關于貫徹《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的通知第1條關于醫療期計算問題第2款規定,病休期間,公休、假日和法定節日包括在內。

第2條關于特殊疾病的醫療期問題第1款規定,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對某些患特殊疾病(如癌癥、精神病、癱瘓等)的職工,在24個月內尚不能痊愈的,經企業和勞動主管部門批準,可以適當延長醫療期。

另外,根據《勞動法》第29條第1項規定,職工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用人單位不得第26條、第27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醫療期規定》第2條也規定,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

(二)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的待遇規定。

根據《醫療期規定》第5條規定,企業職工在醫療期內,其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和醫療待遇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具體而言:

1、病假工資。

根據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勞動法意見》)第59條規定,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

2、疾病救濟費。

《醫療期規定》第5條對病假工資與疾病救濟金的規定為并列方式,但《勞動法意見》59條對此的規定卻是選擇方式。

從二者規定的時間看,前者規定時間在先,后者規定在后,根據《立法法》第83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規章,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對于病假工資與疾病救濟金應適用《勞動法意見》的規定,即只能適用其一,即或適用病假工資,或適用疾病救濟金。

但不論適用哪一種待遇,均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對此,各地的做法不一。

如山東省勞動廳轉發勞動部《關于發布的通知》(魯勞發[1995]67號)第1條規定,企業職工因病或非因工負傷,在醫療期內,停工累計不超過180天的,由企業發給本人工資70%的病假工資;累計不超過180天的,發給本人工資60%的疾病救濟金。

據此,只要企業職工因病例或非因工負傷累計不超過180天的,病假工資與疾病救濟金同時適用。

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關于本市企業職工疾病休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最低標準的通知》(滬勞保保發(2000)14號)第1條規定,企業支付職工疾病休假期間的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不得低于當年本市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80%。

也就是說,病假工資與疾病救濟金只能適用其一,不能同時并用。

3、醫療待遇。

《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第3條規定,建立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帳戶。

國務院《關于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方案》第4條第3款規定,個人賬戶主要用于小病或門診費用,統籌基金主要用于大病或住院費用。

根據《決定》第7條第2款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按照本決定的要求,制定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總體規劃,報勞動保障部備案。

統籌地區要根據規劃要求,制定基本醫療保險實施方案,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審批后執行。

具體包括:

(1)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險部《關于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保險項目意見》)第1條規定,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是指符合以下條件的各種醫療技術勞務項目和采用醫療儀器、設備與醫用材料進行的診療、治療項目:

第一,臨床診療必需、安全有效、費用適宜的診療項目;

第二,由物價部門制定了收費標準的診療項目;

第三,由定點醫療機構為參保人員提供的定點醫療服務范圍內的診療項目。

具體由《保險項目意見》附件《國家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范圍》第2條對基本醫療保險支付部分費用的診療項目范圍作了明確具體的規定。

(2)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藥范圍管理暫行辦法》第2條規定,基本醫療保險用藥范圍通過制定《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進行管理。

據此,勞動和社會保險部制定了《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對西藥、中藥和中藥飲片部分作了明確的規定。

4、補充醫療保險

根據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及《關于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方案》第4條第4款的規定,建立社會醫療救助制度。

有條件的企業可以為職工建立補充醫療保險,提取額在工資總額百分之四以內的從成本中列支。

篇2: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第一條為了保障企業職工在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期間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六、二十九條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

第三條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3個月到24個月的醫療期:

(一)實際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為3個月;5年以上的為6個月。

(二)實際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為6個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為9個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為12個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為18個月;20年以上的為24個月。

第四條醫療期3個月的按6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6個月的按12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9個月的按15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12個月的按18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18個月的按24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24個月的按30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

第五條企業職工在醫療期內,其病假工資、醫療救濟費和醫療待遇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條企業職工非因工負傷致殘和經醫生或醫療機構認定患有難以治療的疾病,在醫療期內醫療終結,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終止勞動關系,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醫療期內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第七條企業職工非因工致殘和經醫生或醫療機構認定患有難以治療的疾病,醫療期滿,應當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進行勞動能力的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并辦理退休、退職手續,享受退休、退職待遇。

第八條醫療期滿尚未痊愈者,被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問題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第九條本規定自1995年1月1日起實行。

篇3:職工患病醫療期規定辦法

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職工患病醫療期規定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一、醫療期的計算

1、醫療期與病假的關系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第2條規定,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

而病假指醫院確定治療需要的時間,沒有期限限制,僅需要醫院出具證明就可以。

醫療期可以長于病假,也可以短于病假。

2、醫療期期限的計算方法

總工作年限

本單位工作年限

醫療期

累計病休時間段

10年以下

5年以下

3個月

6個月

5年以上

6個月

12個月

10年以上

5年以下

6個月

12個月

5年以上10年以下

9個月

15個月

10年以上15年以下

12個月

18個月

15年以上20年以下

18個月

24個月

案例:小王2014年7月大學畢業后入職深圳某公司,擔任公司的銷售員,月工資標準5000元,2015年5月小王在家體檢時檢查出患有疾病,需要住院治療,2015年5月11日小王開始住院并向公司提出病休申請,5月13日公司同意小王病假申請,休完1個月病假后,小王返回公司工作2個月后,后又感不適,小王又請假2個月,公司予以批準,病假到期后,小王又向公司申請延期一個月,公司不予批準,認為小王的病假已經超過了醫療期,且小王的病情沒有那么嚴重,理應回來上班工作,但小王認為自己仍需要看病,雙方僵持不下。

為此公司想按照《勞動合同法》第40條的規定,以醫療期滿后小王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公司另行安排的工作為由解除勞動合同。

小王則認為其得了重病,需要經由勞動能力等級鑒定委員會確認后方能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公司支付6個月的醫療補助費。

雙方為此爭執不下,公司欲與其解除勞動合同,該如何處理?

問題:

1、小王的醫療期應至何時結束,如何確定其醫療期及醫療期工資?

2、小王醫療期滿后,公司是否可以與其解除勞動合同?

3、公司與小王解除勞動合同時是否需要補償,該如何補償?

4、公司該如何操作?

根據上表,小王大學畢業即到深圳某公司工作,其總工作年限10年以下,在深圳本單位的工作年限5年以下,故其享受3個月醫療期,應在6個月累計病休期內休完。

對于累計病休期,《關于貫徹的通知》第一條中有規定:"1.醫療期計算應從病休第一天開始,累計計算。

如:應享受三個月醫療期的職工,如果從1995年3月5日起第一次病休,那么,該職工的醫療期應在3月5日至9月5日之間確定,在此期間累計病休三個月即視為醫療期滿。

其它依此類推。

小王5月11日開始休病假,享有3個月醫療期,其并未一次性休完3個月醫療期,故其累計病休期至11月11日。

從5月11日至11月11日,小王可以累計請假3個月。

那么3個月到底是多少天,有的月份30天,有的月份31天,如何確定具體的天數?對此,法律并未有明確的規定。

深圳法院系統有關裁判指引認為,醫療期的計算,可以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九十八條的規定,當事人約定期間不是以月的第一天起算的,一個月為三十日。

即如果間斷休的病假,一個月按三十日計算,則3個月病假為90日。

如果勞動者不間斷休病假,則應分為以月的第一天開始和非以月的第一天開始其休病假兩種情況。

如從5月1日開始不間斷休3個月病假,醫療期應計至7月31日。

如從5月11日開始不間斷休3個月病假,則應按90日確定,即醫療期至8月8日止,而不是8月10日。

小王是間斷休病假的,從5月11日開始休一個月,非從月初開始休,故應按30天作為一個月計算病假。

休息30天至6月9日,6月10日開始工作兩個月(這里的兩個月不是按一個月30天計算,而是日歷上的兩個月)至8月9日,8月10日開始休兩個月(即60天)病假至10月8日醫療期滿。

需要注意的是醫療期包括休息日和法定節假日。

《關于貫徹的通知》第一條中有規定:“---2.病休期間,公休假日和法定節假日包括在內”。

3、醫療期能否多次享受

如果勞動者沒有休滿醫療期,在一定期限后,仍可以重新享受醫療期。

如醫療期為3個月的勞動者,其在6個月內累計病休不足3個月的,自第一次病休之日起6個月后,仍可享受3個月的醫療期。

如果小王第二次請病假不是從8月10日開始,而是從10月10日開始請假2個月(60天),則至11月11日累計病休期滿,其累計病休時間并未超過90天,那么從11月12日開始小王的醫療期又變為90天。

小王的醫療期并非至12月8日結束,而從11月11日開始,小王又享受90天醫療期,最長可以休至明年2月9日。

換言之,小王可以從10月10日一直休病假至明年2月9日醫療期才屆滿。

4、醫療期病假工資的支付標準

醫療期工資的支付標準,國家、省、市規定的標準并不相同:勞部發(1995)309號規定,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