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醫藥費報銷規定辦法
基本情況醫療保險是我國基礎的社會保障政策之一,為我國居民的健康提供了基本保障,那么對于公司公司醫藥費報銷規定是怎么樣的呢?來看下面:
公司醫藥費報銷規定【1】
(一)、醫療費享受對象:
醫療費享受對象為:**系統內離休干部、退休人員、在職干部職工,辦理提前離崗退養人員。
(二)、醫療費管理原則:
醫療費管理總的原則是:參照國家醫療規定,結合本局實際實行門診費用核定基數,包干使用,逐月發放,節余歸已,超支不補;住院費用確定限額,比例報銷;重大病癥,特殊處理。
醫院是指鎮醫院、縣醫院、縣中醫院。
因公外出和法定假期在外地急診住院的必須電告單位,經批準的可以比照在縣住院的辦法報銷住院醫療費。
1、門診費用:門診是指定的醫院門診。
核定基數標準:離休人員據實報銷;退休人員和在職干部職工(包括提前離崗退養人員)按工齡核定基數,
工齡在31年以上的,年人平定補420元,月平定補35元;26年至30年的,年人平定補360元,月平定補30元;21年至25年的,
年人平定補300元,月平定補25元;16年至20年的,年人平定補240元,月平定補20元;11年至15年的,年人平定補180元,月平定補15元;10年(含10年)以下的,年人平定補120元,月平定補10元。
門診費由各單位按月隨工資發放。
2、一般性住院費用:一般性住院費用實行限額比例報銷。
其標準為:離休干部單位據實報銷;退休人員單位報銷75%;在職干部職工(包括提前離崗退養人員)按工齡實行限額、比例報銷。
即:工齡在10年(含10年)以下的,按45%比例報銷,最高限額為每年500元;工齡在11至15年的,按50%比例報銷,
最高報銷限額為每年1000元;工齡在16至20年的,按55%比例報銷,最高報銷限額為每年2000元;工齡在21至25年的,按60%比例報銷,
最高報銷限額為每年3000元;工齡在26年至30年的,按65%比例報銷,最高報銷限額為每年4000元;工齡在31年以上的,按70%比例報銷,最高限額為每年5000元。
3、重大疾病住院費:重大疾病是指經縣以上醫院確診為癌癥、器官移植、腦管意外導致神志不清、肢體功能障礙等重大疑難病癥。
離休干部據實報銷。
其它人員,住院費超限額部分經縣局醫療費管理領導小組審定后單位報銷75%,個人負擔25%。
(三)、具體辦法:
1、***局成立醫療費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對全局醫療費實行管理。
其組成人員由分管機關的局領導為組長,分管計財工作的局領導、分管人教局領導副組長,計財、人教、黨辦、辦公室、征收、管理、稽查等股室(局)負責人為成員。
2、凡需住院治病的離、退休干部職工、在職干部職工(含提前離崗退養人員),必須先提出住院治療申請,經***局醫療管理領導小組領導批準,并在指定醫院住院治療。
不經批準,不予報銷醫療費。
凡住院者,應先由個人墊付醫療費,病愈后憑住院病歷和住院醫療費收據報銷醫療費。
重大疾病可先借款,出院后結算。
3、一般性住院,如需做費用較高的病情檢查(如做CT、核磁共振檢查等),必須經***局醫療費管理領導小組批準后方可檢查,否則,其檢查費用不予報銷。
4、凡生病住院的干部職工,如需價值較高、或進口高檔的滋補藥品,必須經縣局醫療費管理領導小組批準后方可開藥,否則,其滋補藥費不予報銷。
5、經***局醫療費管理領導小組認定為公傷者,其醫療費用全部由單位報銷。
醫藥費報銷規定【2】
關于局機關職工獨生子女醫藥費發放和報銷的規定
局機關各處室:
經2008年10月6日局長辦公會討論決定,對局機關職工獨生子女醫藥費的發放和報銷作如下規定:
一、局機關正式在編職工(含掛靠、代管單位)18歲以下獨生子女,可以享受發放醫藥費和報銷醫藥費。
二、機關職工18歲以下獨生子女按照原規定,每年發放800元醫藥費,屆時打入職工工資卡。
三、除發放800元醫藥費外,根據職工子女看病花費較大的實際,規定職工18歲以下獨生子女每年可以報銷3000元(含800元)醫藥費。
具體報銷時間為每年上半年的6月份和下半年的12月份,下半年報銷的需在12月20日之前報銷完畢。
滿足800元藥費單據之后即可報銷,報銷的最高限額是3000元,超過費用由個人承擔。
四、職工獨生子女發生的醫藥費單據,由人事處負責人和機關分管計劃生育負責人簽字確認后,到財務處報銷。
五、報銷醫藥費的規定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執行,職工獨生子女在2008年可以報銷1500元(含800元)醫藥費。
篇2:公司醫藥費報銷規定辦法
基本情況醫療保險是我國基礎的社會保障政策之一,為我國居民的健康提供了基本保障,那么對于公司公司醫藥費報銷規定是怎么樣的呢?來看下面:
公司醫藥費報銷規定【1】
(一)、醫療費享受對象:
醫療費享受對象為:**系統內離休干部、退休人員、在職干部職工,辦理提前離崗退養人員。
(二)、醫療費管理原則:
醫療費管理總的原則是:參照國家醫療規定,結合本局實際實行門診費用核定基數,包干使用,逐月發放,節余歸已,超支不補;住院費用確定限額,比例報銷;重大病癥,特殊處理。
醫院是指鎮醫院、縣醫院、縣中醫院。
因公外出和法定假期在外地急診住院的必須電告單位,經批準的可以比照在縣住院的辦法報銷住院醫療費。
1、門診費用:門診是指定的醫院門診。
核定基數標準:離休人員據實報銷;退休人員和在職干部職工(包括提前離崗退養人員)按工齡核定基數,
工齡在31年以上的,年人平定補420元,月平定補35元;26年至30年的,年人平定補360元,月平定補30元;21年至25年的,
年人平定補300元,月平定補25元;16年至20年的,年人平定補240元,月平定補20元;11年至15年的,年人平定補180元,月平定補15元;10年(含10年)以下的,年人平定補120元,月平定補10元。
門診費由各單位按月隨工資發放。
2、一般性住院費用:一般性住院費用實行限額比例報銷。
其標準為:離休干部單位據實報銷;退休人員單位報銷75%;在職干部職工(包括提前離崗退養人員)按工齡實行限額、比例報銷。
即:工齡在10年(含10年)以下的,按45%比例報銷,最高限額為每年500元;工齡在11至15年的,按50%比例報銷,
最高報銷限額為每年1000元;工齡在16至20年的,按55%比例報銷,最高報銷限額為每年2000元;工齡在21至25年的,按60%比例報銷,
最高報銷限額為每年3000元;工齡在26年至30年的,按65%比例報銷,最高報銷限額為每年4000元;工齡在31年以上的,按70%比例報銷,最高限額為每年5000元。
3、重大疾病住院費:重大疾病是指經縣以上醫院確診為癌癥、器官移植、腦管意外導致神志不清、肢體功能障礙等重大疑難病癥。
離休干部據實報銷。
其它人員,住院費超限額部分經縣局醫療費管理領導小組審定后單位報銷75%,個人負擔25%。
(三)、具體辦法:
1、***局成立醫療費管理領導小組,負責對全局醫療費實行管理。
其組成人員由分管機關的局領導為組長,分管計財工作的局領導、分管人教局領導副組長,計財、人教、黨辦、辦公室、征收、管理、稽查等股室(局)負責人為成員。
2、凡需住院治病的離、退休干部職工、在職干部職工(含提前離崗退養人員),必須先提出住院治療申請,經***局醫療管理領導小組領導批準,并在指定醫院住院治療。
不經批準,不予報銷醫療費。
凡住院者,應先由個人墊付醫療費,病愈后憑住院病歷和住院醫療費收據報銷醫療費。
重大疾病可先借款,出院后結算。
3、一般性住院,如需做費用較高的病情檢查(如做CT、核磁共振檢查等),必須經***局醫療費管理領導小組批準后方可檢查,否則,其檢查費用不予報銷。
4、凡生病住院的干部職工,如需價值較高、或進口高檔的滋補藥品,必須經縣局醫療費管理領導小組批準后方可開藥,否則,其滋補藥費不予報銷。
5、經***局醫療費管理領導小組認定為公傷者,其醫療費用全部由單位報銷。
醫藥費報銷規定【2】
關于局機關職工獨生子女醫藥費發放和報銷的規定
局機關各處室:
經2008年10月6日局長辦公會討論決定,對局機關職工獨生子女醫藥費的發放和報銷作如下規定:
一、局機關正式在編職工(含掛靠、代管單位)18歲以下獨生子女,可以享受發放醫藥費和報銷醫藥費。
二、機關職工18歲以下獨生子女按照原規定,每年發放800元醫藥費,屆時打入職工工資卡。
三、除發放800元醫藥費外,根據職工子女看病花費較大的實際,規定職工18歲以下獨生子女每年可以報銷3000元(含800元)醫藥費。
具體報銷時間為每年上半年的6月份和下半年的12月份,下半年報銷的需在12月20日之前報銷完畢。
滿足800元藥費單據之后即可報銷,報銷的最高限額是3000元,超過費用由個人承擔。
四、職工獨生子女發生的醫藥費單據,由人事處負責人和機關分管計劃生育負責人簽字確認后,到財務處報銷。
五、報銷醫藥費的規定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執行,職工獨生子女在2008年可以報銷1500元(含800元)醫藥費。
篇3:異地醫藥費報銷規定辦法
異地就醫如何報銷醫療費用?條件是什么?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異地醫藥費報銷規定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異地就醫報銷
首先,申請報銷需要符合以下條件:
1、按照規定參加醫療保險
2、屬于醫療保險待遇享受期
3、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用
4、詳見下圖
能夠報銷的異地就醫,分為兩種情況:
?臨時外出時發病,在醫保醫院,急診就醫(包括急診住院),可以申請報銷。
?長期外出,在參保地提交申請并通過,在申請范圍內就醫,可以申請報銷。
小貼士
在A地醫保范圍內可以報銷的,B地醫保不一定能報銷。
因此,異地就醫人員一定要注意當地藥品及診療項目報銷范圍,以便在看病時提醒醫生調整所開藥品,減少個人負擔。
如需了解具體報銷項目范圍,新文即將推出,敬請期待。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
你只需要在就醫時選擇醫保定點醫院,沒有醫保定點醫院的可選擇衛生部批準的鄉衛生院以上的醫院。
并就醫過程中,開具一張就診醫院的等級證明。
并妥善保管就醫過程中的病歷、收據、發票、診斷證明等。
發生住院的還要復印住院病歷(需加蓋醫療機構病歷檔案管理專用章或住院業務專用章)。
就醫后帶好材料,在規定時間內(一般是6個月,可能各地標準有所差異)到本地醫保事務受理中心進行辦理即可。
報銷所需材料
1、社會保障卡
2、有效身份證,例如身份證
3、醫療費用原始憑證
4、費用匯總明細清單
5、相關病史資料及復印件
6、其它所需資料
【注】:不同地方報銷資料不同,具體按照本地醫保政策執行。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
你需要在就醫前,本地醫療保險事務中心辦理就醫關系轉移申請,申請成功后,才能進行就醫。
在就醫結束后,需要帶好材料,到醫保事務受理中心進行報銷。
什么人需要進行異地就醫申請?
1、在外省市上學;
2、退休人員要到外省市定居或者長期居住的;
3、因工作需要,長期在外省市某一地方工作的等。
小貼士
1.辦理就醫關系異地轉移后,原則上6個月內不得重新辦理轉移。
對于轉至外省市后6個月內發生門診大病或嚴重疾病住院,必須回原省市醫院治療的,還需提供原省市醫保定點醫院出具的門診大病或入院證明。
2.有些省市異地申請審批可能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各地可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異地就醫的人員應提前辦理申請,以免出現“斷檔期”醫藥費無處報銷。
怎么申請異地就醫?
?您需要準備以下材料:
1、參保人有效身份證件;
2、參保人醫保卡或社保卡;
3、單位外派證明(在職)、外省市就讀學校證明(學生)、定居外地的相關證明、或由轉出醫院出具相關轉診證明;
4、若委托他人辦理,還需提供被委托人有效身份證件。
攜帶以上材料到當地醫療保險事務中心申請辦理就醫關系轉移手續,在辦理過程中需要填寫《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備案登記表》(可能各地名稱有所差異)。
小貼士
在申請過程中,需要選擇定點的異地醫院,請提前做好功課哦。
各地對異地就醫可以選幾家醫院的規定不一樣,一般是兩到三家。
如果規定選兩家醫院,可以選一家三級綜合醫院,再就近選一家醫院;如果規定選三家醫院,可以在前兩家醫院的基礎上,再選一家與自己疾病相關的專科醫院。
小編建議,在辦理過程中,仔細咨詢當地報銷所需材料清單,以免遺漏。
就醫過程需要注意什么?
請開具醫院等級證明,請將所有診療憑證,包括所有發票、收費明細、門/急診病歷、疾病診斷證明等,發生住院的還需將出院小結、病歷首頁(或入院記錄)等住院病歷復印件(需加蓋醫療機構病歷檔案管理專用章或住院業務專用章)。
怎么申請報銷?
就醫后帶好材料,在規定時間內到本地醫保事務受理中心進行辦理即可。
你需要準備以下材料:
1、社會保障卡
2、有效身份證,例如身份證
3、醫療費用原始憑證
4、費用匯總明細清單
5、相關病史資料及復印件
6、其它所需資料
【注】:不同地方報銷資料不同,具體按照本地醫保政策執行。
小貼士
各省市對報銷有效時間的規定不盡相同,有些是在發票日期后6個月內,有些是在自然年內(即當年12月31日前),請根據當地政策及時報銷,以免耽誤您的報銷。
另外,一定要帶好本人銀行卡或存折,銀行卡或存折,銀行卡或存折(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因為報銷完成后相關款項將打到這里面哦!
各地醫保政策雖然大致一樣,但各省市在細節上可能有所差異。
所以小編又辛苦網羅了一些地區的醫保機構聯系方式。
【相關閱讀】
關于做好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的通知
人社部發〔2016〕12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局),財政(務)廳(局):
為切實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全國聯網和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基本醫療保險權益,按照黨中央、國務院要求,根據《關于進一步做好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工作的指導意見》(人社部發〔2014〕93號),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目標任務
2016年底,基本實現全國聯網,啟動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工作;2017年開始逐步解決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年底擴大到符合轉診規定人員的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
結合本地戶籍和居住證制度改革,逐步將異地長期居住人員和常駐異地工作人員納入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覆蓋范圍。
二、基本原則
(一)規范便捷。
堅持為參保人員提供方便快捷的結算服務,參保人員只需支付按規定由個人承擔的住院醫療費用,其他費用由就醫地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按協議約定審核后支付。
(二)循序漸進。
堅持先省內后跨省、先住院后門診、先異地安置后轉診轉院、先基本醫保后補充保險,結合各地信息系統建設實際情況,優先聯通異地就醫集中的地區,穩步全面推進直接結算工作。
(三)有序就醫。
堅持與整合城鄉醫療保險制度相結合,與分級診療制度的推進相結合,建立合理的轉診就醫機制,引導參保人員有序就醫。
(四)統一管理。
堅持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政策、流程、結算方式基本穩定,統一將異地就醫納入就醫地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的談判協商、總額控制、智能監控、醫保醫生管理、醫療服務質量監督等各項管理服務范圍。
三、規范異地就醫流程
(五)規范轉出流程。
參保人員跨省異地就醫前,應到參保地經辦機構進行登記。
參保地經辦機構應根據本地規定為參保人員辦理異地就醫備案手續,建立異地就醫備案人員庫并實現動態管理。
參保地經辦機構將異地就醫人員信息上報至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簡稱部級經辦機構),形成全國異地就醫備案人員庫,供就醫地經辦機構和定點醫療機構獲取異地就醫參保人員信息。
(六)規范結算流程。
參保人員異地就醫出院結算時,就醫地經辦機構根據全國統一的大類費用清單,將異地就醫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等信息經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實時傳送至參保地經辦機構,參保地經辦機構根據大類費用按照當地規定進行計算,區分參保人員個人與各項醫保基金應支付的金額,并將計算結果經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回傳至就醫地定點醫療機構,用于定點醫療機構與參保人員直接結算。
(七)強化跨省綜合協調。
部級經辦機構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經辦規程(試行)》(見附件,以下簡稱經辦規程)負責協調和督促各省(區、市)按規定及時撥付資金。
對無故拖延撥付資金的省份,部級經辦機構可暫停該省份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
各省級經辦機構負責協調和督促統籌地區及時上繳跨省異地就醫預付及清算資金。
四、加強異地就醫管理服務
(八)實行就醫地統一管理。
就醫地經辦機構應將異地就醫人員納入本地統一管理,在定點醫療機構確定、醫療信息記錄、醫療行為監控、醫療費用審核和稽核等方面提供與本地參保人相同的服務和管理,并在與定點醫療機構協議管理中予以明確。
探索實行與就醫地付費方式改革相一致的異地就醫費用結算辦法。
(九)規范待遇政策。
跨省異地就醫原則上執行就醫地支付范圍及有關規定(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診療項目和醫療服務設施標準)。
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的起付標準、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額原則上執行參保地政策。
(十)明確傳輸信息內容。
參保人員直接結算時,就醫地經辦機構通過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按照統一格式向參保地經辦機構傳輸大類費用信息,醫療費用明細信息延后傳輸。
(十一)高起點、全兼容。
根據需要為其他部門管理的新農合參合人員提供服務。
新農合由其他部門管理的統籌地區,其參合人員需要到北京、上海、廣東等已實現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管理體制和制度整合的省份就醫,統籌地區應預留社保信息系統接口,確定信息系統對接及相應業務流程,通過參保地系統對接為確有需要的參合人員一視同仁提供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服務。
五、強化異地就醫資金管理
(十二)跨省異地就醫費用醫保基金支付部分在地區間實行先預付后清算。
部級經辦機構根據往年跨省異地就醫醫保基金支付金額核定預付金額度。
預付金額度為可支付兩個月資金。
各省(區、市)可通過預收省內各統籌地區異地就醫資金等方式實現資金的預付。
預付金原則上來源于各統籌地區醫療保險基金。
跨省異地就醫清算按照部級統一清分,省、市兩級清算的方式,按月全額清算。
跨省異地就醫預付及清算資金由參保地省級財政專戶與就醫地省級財政專戶進行劃撥。
各省級經辦機構應將收到的預付及清算單于5個工作日內提交給同級財政部門。
參保地省級財政部門在確認跨省異地就醫資金全部繳入省級財政專戶,對經辦機構提交的預付及清算單和用款申請計劃審核無誤后,在10個工作日內向就醫地省級財政部門劃撥預付和清算資金。
就醫地省級財政部門依據預付及清算單收款。
各省級財政部門在完成預付和清算資金劃撥及收款后,5個工作日內將劃撥及收款信息以書面形式反饋省級經辦機構,省級經辦機構據此進行會計核算,并將劃撥及收款信息及時反饋部級經辦機構。
因費用審核發生的爭議及糾紛,按經辦規程規定妥善處理。
(十三)劃撥跨省異地就醫資金過程中發生的銀行手續費、銀行票據工本費不得在基金中列支。
(十四)預付金在就醫地財政專戶中產生的利息歸就醫地所有。
(十五)跨省異地就醫醫療費用結算和清算過程中形成的預付款項和暫收款項按相關會計制度規定進行核算。
六、加快國家和省級異地就醫結算平臺建設
(十六)建設國家平臺。
部級經辦機構承擔制定并實施全國異地就醫結算業務流程、標準規范,全國異地就醫數據管理與應用,跨省異地就醫資金預付和結算管理、對賬費用清分、智能監控、運行監測,跨省業務協同和爭議處理等職能。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規劃,依托金保工程,建設和維護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推進跨省異地就醫結算電子簽章應用。
(十七)建設和完善省級異地就醫平臺。
省級經辦機構承擔全國異地就醫結算業務流程、標準規范在本轄區內的組織實施,本省異地就醫業務數據管理,轄區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資金預付和清算、智能監控、運行監測、業務協同管理、爭議處理等職能。
各省(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建設要求,建設和完善省級異地就醫結算系統。
(十八)加快社會保障卡發行。
各地要將社會保障卡作為參保人員跨省異地就醫身份識別和直接結算的唯一憑證,對有異地就醫需求的人員優先發卡,建立跨省用卡服務機制。
要按照全國跨省用卡技術方案和統一接口規范,完成用卡環境改造,支持跨省用卡鑒權。
(十九)大力推進《社會保險藥品分類與代碼》等技術標準的應用,加快社會保險診療項目和社會保險醫療服務設施標準建設,首先在國家與省級平臺應用,逐步完善統籌地區經辦機構與定點醫療機構醫療服務類代碼轉換和規范,實現全國就醫結算代碼統一。
七、工作要求
(二十)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將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加強領導、統籌謀劃、精心組織、協調推進、攻堅克難,納入目標任務考核管理,確保按時完成任務。
財政部門要按規定及時劃撥跨省異地就醫資金,合理安排經辦機構工作經費,加強與經辦機構對賬管理,確保賬賬相符、賬款相符。
(二十一)加快推進國家與省級系統聯網對接。
各地要按照年底前完成全國聯網的要求,倒排時間,在完成省級異地就醫結算系統改造后,主動開展與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聯調測試。
已經開展省與省點對點直接結算的省份,可繼續對接運行,并逐步向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對接過渡。
(二十二)加強隊伍建設。
要加強國家和省級平臺的隊伍建設,特別是異地安置退休人員和轉診人員集中的統籌地區,應根據管理服務的需要,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加強機構、人員和辦公條件保障,合理配置專業工作人員,保證服務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二十三)做好宣傳引導。
各地要充分利用現有12333咨詢服務電話和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門戶網站,拓展多種信息化服務渠道,引導合理有序就醫,提供就醫地定點醫療機構分布信息、參保地報銷政策信息、跨統籌地區基本醫療保險業務經辦指南、查詢投訴等服務。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
2016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