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規程

職業危害因素識別規程

2024-07-14 閱讀 4097

?建筑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和社會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建筑行業的職業病危害問題也很突出,建筑行業涉及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繁多、復雜,幾乎涵蓋所有類型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相當多的建筑施工人員在環境惡劣的施工場所工作,接觸各種有毒有害物質,對建筑施工人員的身心健康造成較大影響,也不利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一、建筑行業職業病危害的特點

建筑行業職業病危害因素來源復雜、種類繁多,較為常見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粉塵(矽塵、水泥塵、電焊塵、石棉塵等)、噪聲(機械性噪聲、空氣動力性噪聲)、高溫、振動、紫外線作業、電離輻射作業、高氣壓與低氣壓作業、化學毒物等。其中化學毒物又分為:爆破作業產生的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油漆、涂料作業產生的苯、甲苯、二甲苯以及鉛、汞等重金屬毒物;防腐作業產生瀝青煙;建筑物防水工程作業產生瀝青煙、煤焦油、甲苯等有機溶劑,以及石棉、聚氯乙烯、環氧樹脂、聚苯乙烯等化學品;路面敷設瀝青作業產生瀝青煙等;地下儲罐等地下工作場所產生硫化氫、甲烷、一氧化碳和缺氧狀態下產生的二氧化碳;電焊作業產生錳、鎂、鎳、鐵等金屬化合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受施工現場和條件的限制,往往難以采取有效的工程控制技術設施。職業病危害防護難度較大。

二、建筑行業職業病危害因素辨識

建筑行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辨識應從施工前辨識和施工過程辨識兩個方面:

(一)在施工前辨識。施工企業應在施工前進行施工現場衛生狀況調查,明確施工現場是否存在排污管道、歷史化學廢棄物填埋、垃圾填埋和放射性物質污染等情況。項目經理部在施工前根據施工工藝、現場的自然條件對不同施工階段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識別,列出職業病危害因素清單。識別范圍必須覆蓋施工過程中所有活動,包括常規和非常規(如冬雨期施工和臨時性作業、緊急狀況、事故狀況)活動、所有進入施工現場人員,以及所有物料、設備和設施(包括自有的、租賃的、借用的)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

具體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辨識:(1)工作環境:包括周圍環境、工程地質、地形、自然災害、氣象條件、資源交通、搶險救災等;(2)平面布局:功能分區(生產、管理、輔助生產、生活區);高溫、有害物質、噪聲、輻射;建筑物布置、構筑物布置;風向、衛生防護距離等;(3)運輸線路:施工便道、各施工作業區、作業面、作業點的貫通道路以及與外界聯系的交通路線等;(4)土方工程、混凝土澆筑、鋼筋加工、屋面防水、裝飾裝修等施工工序和建筑材料特性(毒性、腐蝕性、燃爆性);(5)施工機具、設備、關鍵部位的備用設備。

(二)?錦州項目部職業危害辨識

?(1)工作環境:山體塌方、泥石流、自然災害、氣象條件、搶險救災等;

?(2)平面布局:功能分區(生產、管理、輔助生產、生活區);高溫、有害物質、噪聲、輻射;建筑物布置、構筑物布置;風向、衛生防護距離等;

(3)運輸線路:施工便道、各施工作業區、作業面、作業點的貫通道路以及與外界聯系的交通路線等;

(4)混凝土澆筑、鋼筋加工、屋面防水、裝飾裝修等施工工序和建筑材料特性(毒性、腐蝕性、燃爆性);

(5)施工機具、設備、關鍵部位的備用設備。

(三)在施工過程辨識。(1)項目經理部應委托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根據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濃度或強度、接觸人數、接觸時間和發生職業病的危險程度,對不同施工階段、不同崗位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識別、檢測和評價,確定防控的重點。

(2)當施工設備、材料、工藝或操作規程發生改變,并可能引起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性質、濃度或強度發生變化時,項目經理部應重新組織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識別、檢測和評價。

(3)建立施工項目從事有毒有害工種作業和危險作業的人員清單,目前防止患有不適宜疾病的人員從事高處,保護有毒有害工種人員免受或減輕職業病傷害。列入清單的人員是職業健康重點管理的人員。人員范圍應包括油漆工、電焊工、水泥攪拌工、倒灰工、噴砂工、切割工、高噪音設備操作工、塔吊司機、登高架設工、起重機械安拆等。

三、建筑行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建筑企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分為三級防控措施:一級預防包括建設項目的職業危害三同時審查、工程技術控制措施、對施工作業人員的宣傳教育培訓、崗前體檢和個體防護、管理部門的監督檢查等;二級預防包括崗中、離崗職業健康體檢,發現職業禁忌癥要及時調離崗位,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三級預防包括發現職業病患者后進行及時治療,減少傷殘和死亡。顯然,安監部門的主要是做好一級預防。具體控制措施有:

(1)在國家現行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建立和完善建筑行業職業病危害防治的規章制度體系及實施細則,明確有關部門的職業病防治責任。

(2)加強和完善建筑行業職業健康監督機構建設。要逐步配齊配強專業技術人才,配備必要的職業危害檢測檢驗設備和職業安全監管裝備。

(3)落實建筑企業的職業病防治主體責任。建立健全職業病防治有關規章制度,定期為施工人員開展職業健康體檢,保存體檢記錄并建立職業健康監護檔案。檔案包括:職業健康重點人員名單、體檢人員臺賬、體檢表等。對患有禁忌癥的人員應禁止從事所禁忌的工作。項目部職業健康重點人員名單、體檢人員臺賬等應按要求上報主管部門備案。并為施工人員配備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要求的個人勞動防護用品等。

(4)參照《作業場所職業危害申報管理辦法》,建立健全本項目部的職業危害申報制度,摸清各種職業危害因素分布情況,建立基礎數據庫。項目部進行職業危害申報,提高其職業衛生安全防護意識。

(5)對有毒有害工種作業人員(包括油漆工、電焊工、水泥攪拌工、倒灰工、噴砂工、切割工、高噪音設備操作工),作業前應進行職業危險告知,講清從事工種作業有可能帶來的職業健康危害以及必要的防護措施。必要時應在職業危險場所設立警示標志或警示說明。職業危害告知也可體現在職業健康培訓和安全交底中。

(6)項目部建立應急救援機構和組織,并根據不同施工階段可能發生的各種職業病危害事故制定相應的應急救援預案,定期組織演練,及時修訂。

(7)制訂和實施項目部職業健康管理績效考評制度,建立和完善職業病防治長效機制。

(8)項目部應定期對職業危害場所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對有害作業場所的從業人員佩戴勞動防護用品的情況進行檢查,并有檢測、檢查記錄。

(9)對登高作業人員、有毒有害作業人員和其他人員,按照上級《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規定,發放、使用符合標準的個人防護用品,建立發放記錄。

當前,職業安全健康已經成為一個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而建筑行業的職業病危害形勢十分嚴峻,實際接觸職業病危害人數要遠大于職業病報告的人數。建筑施工人員多為農民工,他們流動性大,接觸職業病危害的情況十分復雜,其健康影響難以準確估計。為有效控制建筑行業的職業病危害,各級安監部門必須科學、全面、準確的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的辨識工作,為下一步職業健康監管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中煤建筑安裝公司何家堡項目部

2015年3月30日

篇2:安全危害因素識別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1、目的:為明確公司施工范圍內安全危險因素的識別、控制內容和要求,提出安全危險因素的評價方法,確保安全重要危險因素有效的識別和評價,以達到安全第一,預防環境污染,保護人身健康的目的,特制定本管理制度。2、范圍: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鍋爐安裝改造和壓力管道安裝項目工程施工(以下簡稱項目工程施工)范圍內的安全危險因素的識別、評價和重要危險因素的控制管理。3、安全危險因素識別與控制的內容——項目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對安全造成影響的各種安全危險因素;——物資、設備的采購、接受、驗收、保管和發放過程中,可能對安全造成影響的各種安全危險因素;——施工、生活暫設和物資的存放及使用過程中,可能對安全造成影響的各種安全危險因素;——項目工程施工范圍內可能對安全造成影響的各種相關方的安全危險因素;4、安全危險因素識別與控制的類型本公司在項目工程施工過程中,對以下類型的安全危險因素實施識別與控制:——有毒有害物質;——火災、爆炸;——電擊、觸電及電弧輻射燒傷;——物體和人員的高處墜落;——吊裝設備或吊裝物的跌落損壞;——腳手架或構筑物的跨塌;——高溫、高壓等異常環境;——粉塵及煙塵;——塌方;——交通事故;——射線及輻射;——噪聲;——固體廢棄物;——化學危險物品;——廢氣(汽)和廢液排放;——油品泄漏及滲透;——機械傷害;——能源消耗;——其它安全危險因素。5、安全危險因素的識別與控制管理(1)識別安全危險因素的時間——首次實施安全管理體系時;——安全目標或指標變更或修改時;——安全計劃書或安全管理方案制訂或修改時;——現行安全法律法規或其它安全要求發生變化時;——施工作業的內容或施工作業的環境發生變化時;——相關方的安全管理條件或管理要求發生變化時;——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后,需重新進行安全危險因素識別時。(2)識別安全危險因素應遵循的原則1)對安全危險因素進行以下三種時態下的識別:——過去曾經發生過,而且對當前的安全管理仍存在影響的識別;——目前正在對安全管理產生影響的識別;——到目前尚未發生過,但可預料到將來可能發生,并對安全管理會產生影響的識別。2)對安全危險因素進行以下三種狀態的識別:——正常施工狀態下可預期發生的情況的識別;——非正常施工狀態下可預期發生的情況的識別;——人為過失或自然災害狀態下施工不可預期發生的情況的識別。6、安全危險因素的識別與風險評價(1)施工活動分析和安全危險因素調查本公司安全危險因素的識別工作,由施工經理負責組織質量安全科和技術科,根據施工作業實際情況,結合以往的施工經驗,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進行項目工程施工作業活動分析和安全危險因素調查、收集和記錄,填寫《安全工作危害分析記錄表》;(2)安全危險因素的風險評價1)將某項目工程的全過程存在的危害按工序逐一列出,對危害發生的嚴重性和可能性作出評估,并計算其風險值,然后,根據風險值提出控制風險的方法,最后列出經過風險控制后的剩余危險。R=L×S式中:——R:風險值;——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S:發生事故后的嚴重性。2)LS的平分方法——用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評估發生危害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其取值范圍如下表所示:分數偏差發生率安全檢查操作規程員工勝任程度監控、控制、補救措施5每天發生從來無檢查無操作規程不勝任無任何措施4每月發生偶爾檢查操作規程不完善不夠勝任任何措施不完善3每季發生每月檢查部分執行操作規程一般勝任措施使用不當2曾經發生每周檢查偶爾不執行操作規程勝任措施偶爾失去作用1從未發生每日檢查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高度勝任防范控制措施有效——用危害事件發生后的嚴重性(S),評估發生危害事件后的嚴重后果,其取值范圍如下表所示:分數事故的嚴重性人員傷亡程度財產損失停工時間法規符合情況形象受損程度5a.死亡b.終身殘廢c.喪失勞動能力≥3萬元≥3天違法全國性影響4a.部分喪失勞動能力b.職業病c.慢性病d.住院治療≥2萬元≥2天潛在不符合法律法規市級范圍影響3需去醫院治療,但不需住院≥1萬元≥1天不符合淄博市安全規章制度齊魯石化地區影響2a.皮外傷b.短時間身體不適<1萬元半天不符合本公司規章制度本公司范圍內影響1沒有受傷無無完全符合無影響3)風險評價及處置辦法——重要安全危險因素的確定原則A.風險值R≥9的安全危險因素可確定為重要安全危險因素;B.通過風險評價與識別確認的重要的安全危險因素,填寫《重要安全危險因素清單》。——重要安全危險因素清單審批與管理本公司項目工程施工范圍內的《重要安全危險因素清單》,有質量安全科長負責審核,公司管理者代表負責批準,并在質量安全科存檔備查。7、重要安全危險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實施期限(1)按照風險值(R=L×S)再將風險細分為五個級別,根據風險值的不同分別實施控制,風險分級見下表R值分級危險程度應采取的行動20—25一級風險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需立即停工,組織整頓15—16二級風險高度危險需立即開展整改工作9—12三級風險顯著危險需要整改4—8四級風險一般危險需要引起注意<4五級風險稍有危險可以接受(2)本公司項目工程施工范圍內的重要安全危險因素,應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和控制目標,按JAB/安全03—《安全管理作業文件》的相應要求實施控制,編制項目工程施工安全計劃書:1)一級風險,立即停工,制定降低危害的措施,并對措施進行評估,經審批后整改,直到施工作業條件改善;2)二級風險,需立即采取緊急措施降低風險,在規定的期限內整改;3)三級風險,應制定整改目標,在段時間內整改;4)四級風險,需要加強溝通,加強操作規程的執行的力度,定期檢查;5)五級風險,加強教育與溝通,提高技術水平。

篇3:工地職業病危害評價識別防治措施

建筑業存在職業衛生評價中的職業危害的主要工種:碎石工、磚工、安裝保溫工、石棉瓦工、混凝土攪拌機工、砂漿機司機工、水泥上料工、搬運工、料庫工、材料試驗工、金屬打磨工、金屬除銹工、木工機械工、油工、噴漆

建筑業存在職業衛生評價中的職業危害的主要工種:碎石工、磚工、安裝保溫工、石棉瓦工、混凝土攪拌機工、砂漿機司機工、水泥上料工、搬運工、料庫工、材料試驗工、金屬打磨工、金屬除銹工、木工機械工、油工、噴漆工、涂刷工、冷熱瀝清涂刷工、水電焊工、混凝土振搗工、打樁工、推土機司機等工種;對建筑行業的施工操作人員易造成粉塵、鉛、苯、一氧化碳、燥聲、振動而引發的粉塵危害、毒物危害、放射線危害、噪聲危害、振動危害、弧光輻射的危害和高空作業不良反應。

采取防護措施:

一、防塵技術措施

1、水泥防塵措施

(1)流動攪拌機除塵。在建筑施工現場攪拌機流動性比較大,因此,除塵設備必須考慮適合流動的特點。既要達到除塵目的,又做到裝、拆方便。

流動攪拌機上有2個塵源點:一是向料斗上加料時飛起的粉塵;二是料斗向拌筒中倒料時,從進料口、出料口飛起的粉塵。

采用通風除塵系統。即在拌筒出料口安裝活動膠皮護罩,擋住粉塵外揚;在拌筒上方安裝吸塵罩,將拌筒進料口飛起的粉塵吸走;在地面料斗側向安裝吸塵罩,將加料時揚起的粉塵吸走,通過風機將空氣粉塵送入旋風濾塵器,再通過器內水浴將粉塵降落,被水沖入蓄水池。

(2)水泥制品廠攪拌站。多用砼攪拌機自動化。由計算機控制砼攪拌,輸送全系統,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同時在進料倉上方安裝水泥,砂料粉塵器,就可使料斗作業點粉塵降為零,從而達到徹底改善職工勞動條件的目的。

(3)高壓靜電除塵。高壓靜電除塵是靜電分離技術之一,已應用于水泥除塵回收。

2、木屑除塵措施

可在每臺加工機械塵源上方或側向安裝吸塵罩,通過風機作用,將粉塵吸入輸送管道,再送到蓄倉內。

3、金屬防塵措施

鋼、木門窗的拋光(砂輪打磨)作業中,一般采用局部通風除塵系統。或在打磨臺工人操作的側方安裝吸塵罩,通過支道管、主道管,將含金屬粉塵的空心輸送到室外。

二、防毒技術措施

1、在職業中毒的預防上,管理和生產部門應采用的措施。

(1)加強管理。要搞好防毒工作。

(2)嚴格執行勞動保護法規和衛生標準。

(3)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一定要做到主體工程和防毒設施同時設計,施工及投產。

(4)依靠科學技術,提高預防中毒的技術水平。包括:

1)改革工藝;

2)禁止使用危害嚴重的化工產品;

3)加強設備的密閉化;

4)加強通風。

2、對生產工人應采取的預防職業中毒的措施

(1)認真執行操作規程,熟練掌握操作方法,嚴防錯誤操作。

(2)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

3、防止鉛毒的技術措施

鉛中毒是可以預防的,只要積極采取措施,改善勞動條件,降低生產環境空氣中鉛煙濃底,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就可以防止鉛中毒。

(1)消防或減少鉛毒發生源。

(2)改進工藝,使生產過程機械化,密閉化,減少對鉛煙或鉛塵接觸的機會。

(3)加強個人防護及個人衛生。

4、防止錳中毒的技術措施

預防錳中毒主要應采取下列具體防護措施:

(1)加強通風,以降低現場濃度。

(2)盡量采用低塵低毒焊條或無錳焊條,盡量采用自動焊。

(3)工作時戴手套、口罩,飯前洗手漱口,下班后全身沐浴,不在現場內吸煙、喝水、進食。

5、防止苯中毒的技術措施

(1)加強現場通風。地下室、防水池內涂刷各種防腐涂料或環氧樹脂玻璃鋼等作業,必須根據場地大小,采用多臺抽風機把苯等有害氣體抽出室外,防止急性苯中毒。

(2)用無毒或低毒物代替苯,采用新工藝噴漆。

(3)采用密閉的操作和局部抽風排毒設備。在地下室和密閉的室內工作時,應戴防毒面具。

三、弧光輻射、紅外線、紫外線的防護措施

夏季強烈的太陽光線中,含有紅外線和紫外線,生產中的紅外線和紫外線主要來源于火焰和加熱的物體,氣焊和氣割等。

為了保護眼睛不受電弧的傷害,焊接時必須使用鑲有特制防護眼睛片的面罩。可根據焊接電流強度和個人眼睛情況,選擇吸水式濾光片還是反射式防護鏡片。

為防止弧光灼傷皮膚,焊工必須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和鞋蓋等。

四、防止噪聲危害的技術措施

各建筑、安裝企業應重視噪聲的治理,主要應以三個方面著手:消防和減弱生產中噪聲源;控制噪聲的傳播;加強個人防護。

(1)控制和減弱噪聲源。以改革工藝入手,以無聲的工具替有聲的工具。

(2)控制噪聲的傳播。合理布局,控制噪聲入手,消聲、吸聲、隔聲、隔振、阻墻。

(3)做好個人防護。如及時戴耳塞、耳罩、頭盔等防噪聲用品。

(4)定期進行預防性體檢。

五、防止振動危害的技術措施

(1)隔振,就是在振源與需要防振的設備之間,安裝具有彈性性能的隔振裝置,使振源產生的大部分振動被隔振設置所吸收。

(2)改革生產工藝,是防止振動危害的治本措施。

(3)手持振動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隔振墊,工人操作時戴好專用的防振手套,也可減少振動的危害。

六、防暑降溫措施

為了補償高溫作業工人,因大量出汗而損失的水分和鹽分,最好的辦法是供給含鹽飲料。

對高溫作業工人應進行體格檢查,凡有心血管器質性疾病者不宜從事高溫作業。炎熱季節醫務人員要到現場巡回醫療,發現中暑要立即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