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物業公司安全危險源識別規程

物業公司安全危險源識別規程

2024-07-14 閱讀 1515

?一、危險源定義

危險源是指一個系統中具有潛在能量和物質釋放危險的、可造成人員傷害、在一定的觸發因素作用下可轉化為事故的部位、區域、場所、空間、崗位、設備及其位置。它的實質是具有潛在危險的源點或部位,是爆發事故的源頭,是能量、危險物質集中的核心,是能量從那里傳出來或爆發的地方。危險源存在于確定的系統中,不同的系統范圍,危險源的區域也不同

例如,從全國范圍來說,對于危險行業(如石油、化工等)具體的一個企業(如煉油廠)就是一個危險源。而從一個企業系統來說,可能是某個車間、倉庫就是危險源,一個車間系統可能是某臺設備是危險源;因此,分析危險源應按系統的不同層次來進行。一般來說,危險源可能存在事故隱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隱患,對于存在事故隱患的危險源一定要及時加以整改,否則隨時都可能導致事故。實際中,對事故隱患的控制管理總是與一定的危險源聯系在一起,因為沒有危險的隱患也就談不上要去控制它;而對危險源的控制,實際就是消除其存在的事故隱患或防止其出現事故隱患。所以,在實際中有時不加區別也使用這兩個概念。一、職業安全類

保潔類

1.消殺工作防止中毒;

2.清潔光滑作業面防止摔傷;

3.高空或離開地面作業時防止墜下(如:清潔外墻等);

4.綠化工作時防止被植物或工具刺傷、割傷;

5.搬運物件過程防止身體傷害(如:磕傷、扭傷、砸傷等);

6.惡劣天氣情況下保潔作業防止身體傷害(如:酷暑、寒冬、雷電、臺風等天氣);

7.在汽車道、車輛出入口保潔作業防止身體傷害;

8.清潔下水管井等密閉管井防止缺氧和中毒;

9.在工程現場工作時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如:墜物、扎腳等)

10.防止工作現場因產生噪音、污染、有害氣體等對身體的傷害;

11.防止在保潔工作時觸電(如:清潔開關面板、插座、燈罩等);

12.高空通道使用護欄防止墜下。

保安類

1.訓練時防止身體傷害;

2.與客戶、外來人員等發生肢體接觸時防止身體傷害;

3.惡劣天氣情況下執勤防止身體傷害(如:酷暑、寒冬、雷電、臺風等天氣);

4.搬運物件過程防止身體傷害;

5.在汽車道、車輛出入口執勤防止身體傷害;

6.使用防衛武器時防止傷及他人和自己;

7.進行意外搶險工作時防止身體傷害(如:滅火、制止罪犯等);

8.使用巡邏車輛時防止意外發生(如:自行車、摩托車、電瓶車等)。

9.在工程現場工作時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如:墜物、扎腳等);

10.車場崗位穿著反光衣。

維修類

1.特種作業時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如:電焊、氣割等);

2.使用作業工具防止被刺傷、割傷、擦傷;(如:刀、鐵錘、砂輪機等)

3.高空及離開地面作業時防止墜下(如:更換樓頂燈、路燈等);

4.檢修電器、機械設備時防止身體傷害;

5.防止勞動防護用具破損失效;

6.惡劣天氣情況下作業防止身體傷害;

7.搬運物件過程防止身體傷害;

8.在無通風情況的密閉管井中作業防止缺氧和中毒。

9.在工程現場工作時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如:墜物、扎腳等)

二、消防管理類

1、家庭類:煲湯等忘記關火、燃放爆竹、煙頭亂扔、陽臺堆放易燃雜物等、兒童玩火、煤氣泄漏、住戶裝修沒有配置滅火器。

2、電氣類:電氣線路短路、電氣設備過載、補償電容起火、使用電焊時沒有在附近配置滅火器。

3、設備類:發電機柴油箱沒有接地、設備房有易燃易爆物品、消防報警系統故障。

4、其他類:消防栓等設施完好性、滅火器配置情況、室外煤氣泄漏、滅火方法不正確、氧氣乙炔瓶間隔距離不夠、小區內山體公園沒有設置消防水和報警裝置。

三、車輛管理類

1、停車場設施:道閘(失靈、誤操作、無防砸車裝置)、出入口活動地樁(沒有設置、沒有使用、地樁上無反光紙或反光漆、地樁強度不夠)、車場周邊沒有防止強撞裝置和沒有形成閉環、交通設施(反光鏡、減速坡)設置不夠或不合理、刷卡設備位置設置不合理、車庫出入口排水溝雨篦子不牢固、露天車場出入口沒有制作雨雪棚、車庫上端管道滴水、滲水到車場。

2、車輛交通標識:路口配置禁停、限速、限高、導向、分道行駛、人車分行、禁止尾隨、轉向、價格公示標志、障礙物使用反光標識、車場內雨水管的保護、車輛流向設置不合理性。

3、車位:車位位置設置不合理、倒車架位置、車位設置編號、車位朝向影響住戶、小車位沒有標識。

4、人員操作:安全員指揮不當、車輛進出沒有檢查(進入車輛車況檢查、進入危險品、外出可疑物品、無牌車輛進入)。

5、車輛停放:占道停放、跨位停放、占位停放。

6、停車場環境:車場燈光太暗、入口光線太強影響司機視線。

7、車輛防盜:收發卡、收發票管理、車輛出入口崗流程合理(驗卡票后放車)。

四、公共區域安全類

1、各類安全提示標識;

2、路燈/草坪燈柱松動、路燈/草坪燈罩松動或破裂、電線裸露;

3、井蓋、地面不平或易滑地面、不合適的路障;

4、娛樂設施松動、娛樂設施尖角或局部變形、休閑椅凳松動或尖角;

5、公共場地臨時施工防護、工具/材料等高空搬運、不適當的樓梯扶手或護欄、公共場所照明度;

6、工具、材料等高空墜落、陽臺花盆等物品墜落、病蟲害枝、枯枝等意外墜落傷人、帶刺綠化植物對人員的傷害、植物發出的氣體對人體造成不良感受、特殊季節的臺風、暴雨引起的物品墜落等;

7、電梯轎廂安全呼救按鈕、轎廂照明、電梯困人、電梯保養或維修時的防護欄及提示標識;

8、水景區域救生圈、水池邊緣/池壁設置防滑、防護欄、召援電話、水景燈使用安全電壓、防水性。

五、泳池安全類

1、安全提示標識包括禁止有心臟病、酒后、有傳染病的人員游泳的標識等;

2、易滑地面、泳池公共照明度包括池底照明、池底照明防水性;

3、泳池池水清晰度及酸堿度、水質符合國家規定;

4、救生員責任心、泳池池底及池邊設施尖角、泳池吸管及吸桿擺放位置不適當、沖涼房易滑地面、噴淋頭牢固性、沖涼房燈罩松脫;

5、使用人員需要有健康證、泳池按規范配置浸腳池、噴灑裝置、四周封閉;

6、嚴禁跳水、追打、深水區與淺水區、水深、救生圈、救生桿、救生員比例、救生員的了望臺設置能有效觀察泳池情況

六、治安類

(一)入室盜竊

1.作案人員:(竊賊可能利用各種身份進行偽裝)

1)住宅區內:租戶;家政;裝修;無業人員;內盜。

2)住宅區外:廢品收購;維修人員;訪客。

2.作案工具:扳手;鉗子;鐵棍或無作案工具。

3.作案方式:踩點;潛伏;實施;潛逃。

4.作案時間:家中無人;夜晚睡覺。

5.盜竊物品:現金、首飾等貴重物品;家具、電器。

6.安全死角:

1)房屋本體:屋面;陽臺;窗臺;空調架;空置房。

2)公共區域:管道井;喬灌木樹叢;消防樓道;設備機房。

7.防范措施:

l人防:人員、物品的進出登記;巡邏路線、周期;防范技能;責任心。

l物防:圍墻;入戶門、窗;防盜門、窗花;保險柜。

l技防:閉路電視;室內、外紅外報警;智能門禁。

l其他:安全宣傳。

8.補救措施:報警;保護現場;安全宣傳;消除隱患。

9.提示:

(1)對裝修、維修、家政、經商、送貨、訪客、廢品收購等外來人員,確認身份后進行登記管理,有條件的情況下憑出入牌進出;

(2)保安員盡量多的記憶住戶情況;

(3)家具、電器、施工工具等大件物品進行進出登記;

(4)建立、更新租戶檔案;

(5)對裝修人員留宿進行管理;

(6)巡邏路線要覆蓋治安死角,巡邏頻度根據危險程度確定;

(7)制定入室盜竊應急預案,進行崗位協防演練;

(8)消除脫崗、睡覺等現象;

(9)巡邏路線、開門密碼、住戶資料等注意保密;

(10)非主要路口封閉或定時開放;

(11)管道井、天面等死角盡量封閉;

(12)提醒住戶采取家庭防盜措施,如安裝防盜門、窗花、妥善保管家中財物;

(13)夜晚巡邏提醒住戶關窗;

(14)防止尾隨;

(15)定期檢查智能化設施運行狀況,發現問題及時維修;

(16)提醒住戶正確使用家庭紅外報警;

(17)發生盜竊,注意保護盜竊現場的痕跡和證據。

(二)公共設施盜竊

1.作案人員:裝修;廢品收購;假冒身份。

2.作案方式:踩點;實施;潛逃。

3.盜竊物品:

1)公共設施:金屬器件;電氣器、配件;小型雕塑;名貴花草。

2)他人物品:晾曬衣物;臨時放置的物品。

4.防范措施:

1)人防:小區出入路口;巡邏路線、周期;責任心(睡覺、脫崗)。

2)物防:圍墻;路樁。

3)技防:閉路電視;智能門禁。

4)其他:安全宣傳。

5.補救措施:報警;保護現場;安全宣傳;消除隱患。

6.提示:

(1)確定公共區域的保護對象;

(2)保護對象的附近有無監控設施;

(3)公共區域巡邏路線覆蓋保護對象;

(4)簽到點、巡邏頻次根據危險等級設置;

(5)路口崗位對進出物品進行檢查;

(6)人流出入口可考慮加路樁限制人力車通行。

(三)搶劫

1.作案人員:無業人員;假冒身份。

2.作案方式:踩點;實施;潛逃。

3.作案工具:摩托車或無作案工具。

4.治安死角:偏僻路口、道路;室內。

5.防范措施:

1)人防:進、出登記;巡邏路線、周期;防范技能。

2)技防:室內對講。

3)其他:安全宣傳。

6.補救措施:報警;保護現場;安全宣傳;消除隱患。

7.提示:

(1)采取公告、警示牌、宣傳手冊等加強宣傳;

(2)注意觀察可疑人員;

(3)限制無牌摩托車進入小區。

(四)肢體沖突

1.一般情況:其他人員和保安員肢體沖突;其他人員之間肢體沖突。

2.提示:

(1)肢體沖突的誘因有醉酒、積怨、情緒激動等;

(2)和客戶頻繁接觸的崗位安排有溝通技巧的安全員;

(3)制訂肢體沖突應急預案(消除誤解;保持克制;勸阻隔離;多崗協同;回避危險等);

(4)對進出小區的各類人員一視同仁;

(5)控制事態,及時報警;

(6)可能出現爭執時,要主動回避。

篇2:建筑公司危險源辯識風險評價和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控制工作程序

建筑公司危險源辯識、風險評價和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控制程序

1目的

辯識公司范圍內的職業健康安全相關的危險源和環境因素,評價其風險程度,環境影響大小,確定重要危險源和重要環境因素,為體系建立和運行提供依據,并進行有效控制。

2范圍

適用于公司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服務管理管理活動中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的管理,包括:

--常規和非常規的活動;

--作業場所內所有人員的活動;

--作業場所內所有的設施、設備;

--能夠控制及可望對其施加影響的因素。

3職責

3.1工程部是危險源辯識、風險評價和環境因素控制的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和督促公司各部門以及相關供方進行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和環境因素的辯識和評價、風險評價、風險控制和因素控制的策劃。

3.2工程部負責工程現場環境因素辯識和評價、風險評價、風險控制和因素監督與控制。

3.3各部門負責公司各自辦公區內的環境因素的辯識。

3.4各部門負責本部門職能范圍的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資料收集整理,危險源辯識、風險評價、風險控制策劃和環境因素識別,并統一將相關信息傳遞到工程部。

3.5管理者代表組織對公司重要危險源、不可接受的風險和重要環境因素進行評價,并制定控制措施。

4管理內容與方法

4.1職業健康安全危險源辯識、環境因素的識別方法:

4.1.1主要通過現場觀察、人員活動、設備的運行狀況,以及相關方的意見等作為依據。

4.1.2辯識和判定時應考慮:

--兩種活動:常規活動和非常規活動;

--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

--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

--七種職業健康安全危害:機械、電氣、化學、輻射、熱能、生物、人機工程;

--七種環境因素:大氣、水體、土壤、噪音、廢物、資源和能源、其他。

4.1.3根據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相關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標準,對照公司項目的特點,對可能造成施工現場人員傷亡、設備損壞,環境污染及資源浪費等產生影響的所有危害進行分析、辯識,評價,確認其危害,工程部在此基礎上,組織公司有關部門、人員編制《危險源清單》、《環境因素清單》,并按各部門情況,匯總后再將《危險源清單》、《環境因素清單》遞交各部門確認。

4.2職業健康安全風險、重要環境因素的評價原則、方法:

4.2.1重要環境因素評價:

4.2.1.1直接評價法:

--超標排放;

--危險廢料;

--相關方投訴。

4.2.1.2環境影響因素評分法(見表1):

當Σ=a+b+c+d+e+f+g+h+j≥35時確定為重要環境因素。

表1環境影響重要度評價權分數確定準則

影響的類型影響的重要度分值備注

a影響環境的范圍涉及周圍地區10

本組織管理范圍內5

本崗位管理范圍內1

b環境影響的嚴重程度影響極為嚴重10

影響程度中等5

幾乎對環境無影響1

c環境影響的持續時間影響持續持久10

影響持續數日5

影響持續瞬時(短暫)1

d環境影響的概率已經或正在發生10

較易發生5

幾乎無發生可能1

e影響企業形象對企業形象有損10

對企業形象稍損5

對企業形象無損1

f技術改善難度難以接受10

可以接受5

容易解決1

G危險程度有較大危險10

有中等危險5

幾乎無危險1

h能、資源使用量超出正常使用量10

接近正常使用量5

正常使用量1

j可利用程度幾乎不利用10

利用率不高5

完全不利用1

4.2.2風險評價及風險等級評定準則;

采用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法(D=LEC)對每一項危險源所帶來的風險進行評價,并確定風險等級。

4.2.2.1風險評價(見表2)

表2風險評價表

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

分數值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分數值頻繁程度分數值后果

10完全可以預料10連續暴露100大災難,許多人死亡

6相當可能6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40災難,數人死亡

3可能,但不經常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15非常嚴重,一人死亡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2每月一次暴露7嚴重,重傷

0.5很不可能,可能設想1每年幾次暴露3重大,傷殘

0.2極不可能0.5非常罕見地暴露1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

0.1實際不可能

注:風險值D=L×E×C

4.2.2.2危險程度和風險等級劃分準則

表3危險程度及風險等級劃分準則

D值等級危險程度

>320Ⅰ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

160-320Ⅱ高度危險,需立即整改

70-160Ⅲ顯著危險,需要整改

20-70Ⅳ一般危險,需要注意

<20Ⅴ稍有危險,可以接受

注:Ⅱ級以上確定為重要危險源及不可承受的風險

4.3評價人員

從事危險源辯識、環境因素識別的人員應接受評價準則專項培訓,并應具備:

--具備相應的施工管理專業知識和安全、環境管理的基礎知識;

--了解GB/T28001標準及GB/T24001標準的內容;

--了解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4.4辯識步驟

4.4.1危險源及環境因素辯識

各有關部門應對本部門及供方所有施工設備、設施、危險品、服務、作業活動、人員情況、可能產生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進行調查。

4.4.2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和重要環境因素評價

4.4.2.1工程部組織職業健康安全風險和重要環境因素的評價,并形成《危險源清單》、《重大危險源清單》、《環境因素清單》及《重要環境因素清單》。

4.4.2.2《重大危險源清單》、《重要環境因素清單》將作為公司制定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方針、目標和指標的依據之一,采取相應的措施,實施控制,消除或降低危害。

4.5危險源辯識和環境因素的更新

在下列情況下,《危險源清單》、《重大危險源清單》、《環境因素清單》、《重要環境因素清單》應進行更新:

--危險源和環境因素或對其的控制發生較大變化;

--可望對其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發生較大變化;

--相應的法律法規的變化(包括頒發、修訂、替代、廢止等情況);

--公司經營活動的重大調整和變化;

--新項目、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的使用;

--相關方的抱怨明顯增多時;

--發生重大職業健康安全和環境事故、事件和不符合時。

5相關文件

《事故、事件調查、不符合控制程序》

《糾正和預防措施控制程序》

《法律法規控制程序》

《監測和測量控制程序》

《工程安全管理規定》

6相關記錄

《危險源清單》

《重大危險源清單》

《環境因素清單》

《重要環境因素清單》

篇3:生產車間模板工程主要危險源識別控制措施

生產車間模板工程主要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措施

1、現澆板底板模拆除

1.1可能產生的后果:大面模板墜落傷人。

1.2控制措施:做好班前安全技術交底,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人不能站在拆除模板的正下方。

1.3嚴禁交叉作業。

1.4嚴禁采取先拆除支撐,然后大面積撬落的方法拆除模板。

3、模板吊運作業

3.1可能產生的后果:吊物、吊鉤撞擊頭部至傷,吊物、吊鉤撞擊人員和材料從高空墜落。

3.2控制措施:配合模板吊運作業的人員應戴好安全帽,扣好帽扣;塔吊吊運作業應有專人指揮,指揮人員應持證上崗;執行塔吊吊運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應待塔吊吊鉤下降到的被吊模板離作業面1m內時,人員方可接近;施工層臨邊應設置安全防護設施。

3.3散短料用吊籠吊運。

4、木工機械操作

4.1可能產生的后果:機械傷人,觸電事故。

4.2控制措施:木工機械操作人員應經過培訓,相對固定,掌握木工機械安全操作技能,熟悉木工機械安全操作規程,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木工用電機械應按規定采用"一機、一箱、一閘、一漏";所有機械安全防護裝置齊全。

5、模板堆放

5.1肯能產生的后果:物體打擊,高處墜落。

5.2控制措施:不得在腳手上、通道口、臨邊等處堆放模板。堆放高度≯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