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危害識別風險評價作業指導書

危害識別風險評價作業指導書

2024-07-14 閱讀 8307

一、劃分作業活動

1、作業活動劃分程度的把握:

一個工程通常有多種作業活動,對作業活動劃分的總要求是:所劃分出的每種作業活動既不能太復雜(如包含多達幾十個作業步驟或作業內容),也不能太簡單(如僅由一、兩個作業步驟或作業內容構成)。

2、可考慮按作業類別和工作系統層次分解的方法劃分作業活動,一般來說:

(1)按作業任務分(備料作業、加工作業、采購作業、設備維修作業等);

(2)按作業流程分(如工藝流程圖);

(3)按作業性質分(如高空作業、電器作業等):

(4)上述幾種方法的結合。

3、對于每項作業活動,在進行危害辨識前要收集如下作業活動信息(但不限于以下幾個方面):

(1)任務:所執行的任務的期限、人員、該任務實施的頻率;

(2)設備:可能用到的機械、設備、工具;

(3)物料:用到或遇到的物質及其物理形態(煙氣、蒸氣、液體、粉末、固體)和化學性質;可能要搬運的物料的尺寸、形狀、重量、表面特征;用手移動的距離和高度;

(4)能力:工作人員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務培訓;

(5)程序:作業程序或作業指導書,包括特種作業任務的執證上崗程序;

(6)數據:作業活動及作業環境監測數據;

(7)事故:發生過的與該作業活動有關的事故經歷。

二、危害辨識

1、危害辨識方法

采用工作安全分析法和基本分析法相結合進行危害辨識:

a.對每個作業步驟,辨識出與此步驟有關的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動,然后將各步驟中的危害匯總。

b.將整個作業活動作為一個整體,辨識出與此作業活動有關的作業環境的缺陷和安全健康管理上的缺陷。

c.將上述辨識出的危害匯總,匯總中合并同類項。

進行危害辨識時,還可參考《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生產過程危險、危害因素分類與代碼》。

2、危害辨識充分性的確認

a.辨識的結果確已覆蓋了所有已發生過的事故的原因;

b.辨識的結果確已覆蓋了所有違反法律、法規、標準的現象。

為此,要把所有本單位發生過的事故的原因清楚的列出,把與本單位有關的安全健康方面的安規(其中特別是關于機械設備、工藝、作業場所暴露的規定,如粉塵濃度、噪聲等級、有毒有害氣體濃度、機械安全防護、高處作業的防護欄桿、電氣設備的安全防護等等)清楚的列出,與辨識的結果進行對照,檢查一下:是否還有事故的原因和違反安全健康法規、標準、規定的現象在辨識的結果中沒有被包括。

三、風險評價

對辨識出的每項危害,都應進行風險評價。風險評價采用MES法。

1)控制措施的狀態“M”

分數值控制措施

531無控制措施有減輕后果的應急措施,包括警報系統、個體防護裝置等有預防措施,如機器防護裝置等,但須保證有效

2)人體暴露的時間“E”

分數值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時間)

1063210.5連續暴露每天工作時間內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幾次暴露更少的暴露

說明:8小時不離工作崗位,算“連續暴露”;

8小時內暴露一至幾次的,算“每天工作時間暴露”。

3)事故的可能后果“S”

分數值可能的后果

傷害職業相關病癥設備、財產損失

108421有多人死亡有一人死亡永久失能需醫院治療,缺工輕微,僅需急救職業病(多人)職業病(一人)職業性多發病身體不適>1億元1千萬-1億100萬-1000萬10萬-100萬<3萬

4)根據可能性和后果確定風險程度“R”

R=L·S=MES

R=MES風險程度(等級)

>18090-15050-8020-48<18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

四、不可承受風險的確定原則

1、以前發生過死亡、重傷、重大財產損失的事故,或輕傷、非重大財產損失三次以上的事故,且現在危害仍然存在,無論風險級別為幾級,一律為不可承受的風險。對于曾發生過上述事故,但工藝設備、作業條件等因素已發生變化,不會再有此類事故發生,這種情況不必列入。

2、對于違反國家職業安全健康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及其他要求中硬性指標規定的,如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粉塵濃度、噪聲等級等,列為不可承受風險。對于其他違規,如勞動防護用品穿戴不全一類,凡是組織性行為且涉及的范圍較大、后果較為嚴重的,列為不可承受風險。

3、風險評價級別為一、二級的應定為公司級不可承受風險,并加以重點控制。

五、不可承受風險的控制計劃

1、需上硬件設施才能控制的風險,要求采用“目標-管理方案”方式,填寫“職業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2、現有的規定對于風險控制是充分的,即按規定去做就能控制風險,但未能做到,采用“目標-管理方案”方式(措施可包括加強培訓、加強監督檢查等)。

3、屬于經常性或周期性工作中的不可承受風險,不需要上硬件設施,但需要制定新的程序(或作業指導書)或修訂原來的程序,這種情況屬于“運行控制”的方式。

篇2:安全危害因素識別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1、目的:為明確公司施工范圍內安全危險因素的識別、控制內容和要求,提出安全危險因素的評價方法,確保安全重要危險因素有效的識別和評價,以達到安全第一,預防環境污染,保護人身健康的目的,特制定本管理制度。2、范圍:本制度適用于本公司鍋爐安裝改造和壓力管道安裝項目工程施工(以下簡稱項目工程施工)范圍內的安全危險因素的識別、評價和重要危險因素的控制管理。3、安全危險因素識別與控制的內容——項目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對安全造成影響的各種安全危險因素;——物資、設備的采購、接受、驗收、保管和發放過程中,可能對安全造成影響的各種安全危險因素;——施工、生活暫設和物資的存放及使用過程中,可能對安全造成影響的各種安全危險因素;——項目工程施工范圍內可能對安全造成影響的各種相關方的安全危險因素;4、安全危險因素識別與控制的類型本公司在項目工程施工過程中,對以下類型的安全危險因素實施識別與控制:——有毒有害物質;——火災、爆炸;——電擊、觸電及電弧輻射燒傷;——物體和人員的高處墜落;——吊裝設備或吊裝物的跌落損壞;——腳手架或構筑物的跨塌;——高溫、高壓等異常環境;——粉塵及煙塵;——塌方;——交通事故;——射線及輻射;——噪聲;——固體廢棄物;——化學危險物品;——廢氣(汽)和廢液排放;——油品泄漏及滲透;——機械傷害;——能源消耗;——其它安全危險因素。5、安全危險因素的識別與控制管理(1)識別安全危險因素的時間——首次實施安全管理體系時;——安全目標或指標變更或修改時;——安全計劃書或安全管理方案制訂或修改時;——現行安全法律法規或其它安全要求發生變化時;——施工作業的內容或施工作業的環境發生變化時;——相關方的安全管理條件或管理要求發生變化時;——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后,需重新進行安全危險因素識別時。(2)識別安全危險因素應遵循的原則1)對安全危險因素進行以下三種時態下的識別:——過去曾經發生過,而且對當前的安全管理仍存在影響的識別;——目前正在對安全管理產生影響的識別;——到目前尚未發生過,但可預料到將來可能發生,并對安全管理會產生影響的識別。2)對安全危險因素進行以下三種狀態的識別:——正常施工狀態下可預期發生的情況的識別;——非正常施工狀態下可預期發生的情況的識別;——人為過失或自然災害狀態下施工不可預期發生的情況的識別。6、安全危險因素的識別與風險評價(1)施工活動分析和安全危險因素調查本公司安全危險因素的識別工作,由施工經理負責組織質量安全科和技術科,根據施工作業實際情況,結合以往的施工經驗,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進行項目工程施工作業活動分析和安全危險因素調查、收集和記錄,填寫《安全工作危害分析記錄表》;(2)安全危險因素的風險評價1)將某項目工程的全過程存在的危害按工序逐一列出,對危害發生的嚴重性和可能性作出評估,并計算其風險值,然后,根據風險值提出控制風險的方法,最后列出經過風險控制后的剩余危險。R=L×S式中:——R:風險值;——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S:發生事故后的嚴重性。2)LS的平分方法——用危害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評估發生危害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其取值范圍如下表所示:分數偏差發生率安全檢查操作規程員工勝任程度監控、控制、補救措施5每天發生從來無檢查無操作規程不勝任無任何措施4每月發生偶爾檢查操作規程不完善不夠勝任任何措施不完善3每季發生每月檢查部分執行操作規程一般勝任措施使用不當2曾經發生每周檢查偶爾不執行操作規程勝任措施偶爾失去作用1從未發生每日檢查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高度勝任防范控制措施有效——用危害事件發生后的嚴重性(S),評估發生危害事件后的嚴重后果,其取值范圍如下表所示:分數事故的嚴重性人員傷亡程度財產損失停工時間法規符合情況形象受損程度5a.死亡b.終身殘廢c.喪失勞動能力≥3萬元≥3天違法全國性影響4a.部分喪失勞動能力b.職業病c.慢性病d.住院治療≥2萬元≥2天潛在不符合法律法規市級范圍影響3需去醫院治療,但不需住院≥1萬元≥1天不符合淄博市安全規章制度齊魯石化地區影響2a.皮外傷b.短時間身體不適<1萬元半天不符合本公司規章制度本公司范圍內影響1沒有受傷無無完全符合無影響3)風險評價及處置辦法——重要安全危險因素的確定原則A.風險值R≥9的安全危險因素可確定為重要安全危險因素;B.通過風險評價與識別確認的重要的安全危險因素,填寫《重要安全危險因素清單》。——重要安全危險因素清單審批與管理本公司項目工程施工范圍內的《重要安全危險因素清單》,有質量安全科長負責審核,公司管理者代表負責批準,并在質量安全科存檔備查。7、重要安全危險因素的控制措施及實施期限(1)按照風險值(R=L×S)再將風險細分為五個級別,根據風險值的不同分別實施控制,風險分級見下表R值分級危險程度應采取的行動20—25一級風險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需立即停工,組織整頓15—16二級風險高度危險需立即開展整改工作9—12三級風險顯著危險需要整改4—8四級風險一般危險需要引起注意<4五級風險稍有危險可以接受(2)本公司項目工程施工范圍內的重要安全危險因素,應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和控制目標,按JAB/安全03—《安全管理作業文件》的相應要求實施控制,編制項目工程施工安全計劃書:1)一級風險,立即停工,制定降低危害的措施,并對措施進行評估,經審批后整改,直到施工作業條件改善;2)二級風險,需立即采取緊急措施降低風險,在規定的期限內整改;3)三級風險,應制定整改目標,在段時間內整改;4)四級風險,需要加強溝通,加強操作規程的執行的力度,定期檢查;5)五級風險,加強教育與溝通,提高技術水平。

篇3:工地職業病危害評價識別防治措施

建筑業存在職業衛生評價中的職業危害的主要工種:碎石工、磚工、安裝保溫工、石棉瓦工、混凝土攪拌機工、砂漿機司機工、水泥上料工、搬運工、料庫工、材料試驗工、金屬打磨工、金屬除銹工、木工機械工、油工、噴漆

建筑業存在職業衛生評價中的職業危害的主要工種:碎石工、磚工、安裝保溫工、石棉瓦工、混凝土攪拌機工、砂漿機司機工、水泥上料工、搬運工、料庫工、材料試驗工、金屬打磨工、金屬除銹工、木工機械工、油工、噴漆工、涂刷工、冷熱瀝清涂刷工、水電焊工、混凝土振搗工、打樁工、推土機司機等工種;對建筑行業的施工操作人員易造成粉塵、鉛、苯、一氧化碳、燥聲、振動而引發的粉塵危害、毒物危害、放射線危害、噪聲危害、振動危害、弧光輻射的危害和高空作業不良反應。

采取防護措施:

一、防塵技術措施

1、水泥防塵措施

(1)流動攪拌機除塵。在建筑施工現場攪拌機流動性比較大,因此,除塵設備必須考慮適合流動的特點。既要達到除塵目的,又做到裝、拆方便。

流動攪拌機上有2個塵源點:一是向料斗上加料時飛起的粉塵;二是料斗向拌筒中倒料時,從進料口、出料口飛起的粉塵。

采用通風除塵系統。即在拌筒出料口安裝活動膠皮護罩,擋住粉塵外揚;在拌筒上方安裝吸塵罩,將拌筒進料口飛起的粉塵吸走;在地面料斗側向安裝吸塵罩,將加料時揚起的粉塵吸走,通過風機將空氣粉塵送入旋風濾塵器,再通過器內水浴將粉塵降落,被水沖入蓄水池。

(2)水泥制品廠攪拌站。多用砼攪拌機自動化。由計算機控制砼攪拌,輸送全系統,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減輕了工人勞動強度,同時在進料倉上方安裝水泥,砂料粉塵器,就可使料斗作業點粉塵降為零,從而達到徹底改善職工勞動條件的目的。

(3)高壓靜電除塵。高壓靜電除塵是靜電分離技術之一,已應用于水泥除塵回收。

2、木屑除塵措施

可在每臺加工機械塵源上方或側向安裝吸塵罩,通過風機作用,將粉塵吸入輸送管道,再送到蓄倉內。

3、金屬防塵措施

鋼、木門窗的拋光(砂輪打磨)作業中,一般采用局部通風除塵系統。或在打磨臺工人操作的側方安裝吸塵罩,通過支道管、主道管,將含金屬粉塵的空心輸送到室外。

二、防毒技術措施

1、在職業中毒的預防上,管理和生產部門應采用的措施。

(1)加強管理。要搞好防毒工作。

(2)嚴格執行勞動保護法規和衛生標準。

(3)對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一定要做到主體工程和防毒設施同時設計,施工及投產。

(4)依靠科學技術,提高預防中毒的技術水平。包括:

1)改革工藝;

2)禁止使用危害嚴重的化工產品;

3)加強設備的密閉化;

4)加強通風。

2、對生產工人應采取的預防職業中毒的措施

(1)認真執行操作規程,熟練掌握操作方法,嚴防錯誤操作。

(2)穿戴好個人防護用品。

3、防止鉛毒的技術措施

鉛中毒是可以預防的,只要積極采取措施,改善勞動條件,降低生產環境空氣中鉛煙濃底,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就可以防止鉛中毒。

(1)消防或減少鉛毒發生源。

(2)改進工藝,使生產過程機械化,密閉化,減少對鉛煙或鉛塵接觸的機會。

(3)加強個人防護及個人衛生。

4、防止錳中毒的技術措施

預防錳中毒主要應采取下列具體防護措施:

(1)加強通風,以降低現場濃度。

(2)盡量采用低塵低毒焊條或無錳焊條,盡量采用自動焊。

(3)工作時戴手套、口罩,飯前洗手漱口,下班后全身沐浴,不在現場內吸煙、喝水、進食。

5、防止苯中毒的技術措施

(1)加強現場通風。地下室、防水池內涂刷各種防腐涂料或環氧樹脂玻璃鋼等作業,必須根據場地大小,采用多臺抽風機把苯等有害氣體抽出室外,防止急性苯中毒。

(2)用無毒或低毒物代替苯,采用新工藝噴漆。

(3)采用密閉的操作和局部抽風排毒設備。在地下室和密閉的室內工作時,應戴防毒面具。

三、弧光輻射、紅外線、紫外線的防護措施

夏季強烈的太陽光線中,含有紅外線和紫外線,生產中的紅外線和紫外線主要來源于火焰和加熱的物體,氣焊和氣割等。

為了保護眼睛不受電弧的傷害,焊接時必須使用鑲有特制防護眼睛片的面罩。可根據焊接電流強度和個人眼睛情況,選擇吸水式濾光片還是反射式防護鏡片。

為防止弧光灼傷皮膚,焊工必須穿好工作服,戴好手套和鞋蓋等。

四、防止噪聲危害的技術措施

各建筑、安裝企業應重視噪聲的治理,主要應以三個方面著手:消防和減弱生產中噪聲源;控制噪聲的傳播;加強個人防護。

(1)控制和減弱噪聲源。以改革工藝入手,以無聲的工具替有聲的工具。

(2)控制噪聲的傳播。合理布局,控制噪聲入手,消聲、吸聲、隔聲、隔振、阻墻。

(3)做好個人防護。如及時戴耳塞、耳罩、頭盔等防噪聲用品。

(4)定期進行預防性體檢。

五、防止振動危害的技術措施

(1)隔振,就是在振源與需要防振的設備之間,安裝具有彈性性能的隔振裝置,使振源產生的大部分振動被隔振設置所吸收。

(2)改革生產工藝,是防止振動危害的治本措施。

(3)手持振動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隔振墊,工人操作時戴好專用的防振手套,也可減少振動的危害。

六、防暑降溫措施

為了補償高溫作業工人,因大量出汗而損失的水分和鹽分,最好的辦法是供給含鹽飲料。

對高溫作業工人應進行體格檢查,凡有心血管器質性疾病者不宜從事高溫作業。炎熱季節醫務人員要到現場巡回醫療,發現中暑要立即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