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工業主要危險源安全控制措施
目前我國鋼鐵工業仍然是以高爐—轉爐流程為主,包括原燃料準備和處理、燒結、焦化、煉鐵、煉鋼和軋鋼過程。本文涉及的危險源包括對人或物造成突發性損害“危險因素”和對人或物造成慢性損害的“危害因素”。
1主要危險源
在貫徹實施GB/T28001(即OHSM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時,首先應識別危險源,以便根據危險和危害程度,采取必要的控制和管理方案。
1.1原燃料準備和燒結過程
鋼鐵企業有的有港口,有的沒有港口。有港口的用皮帶運輸原燃料進入廠區,沒有港口的借助于火車或卡車運輸原燃料。燒結過程用皮帶運輸精礦、石灰和焦粉等也比較多。皮帶運輸存在皮帶跑偏、打滑、壓料或劃傷皮帶等故障,人工處理時容易發生機械傷害。用火車或卡車運輸原燃料時會出現運輸事故。原燃料在破碎、篩分、配料和貯運過程中粉塵危害比較嚴重。每噸燒結礦產生的粉塵大約有30kg。另外,在原燃料破碎、篩分和燒結過程中噪聲可以達到100dB(A)左右。
1.2焦化過程
焦化生產過程的危險因素主要是四大車(裝煤車、推焦車、攔焦車和熄焦車)的機械傷害。推焦過程也存在灼燙事故。易燃易爆物質引起的爆炸也是焦化過程的主要危險因素。鋼鐵工業主要危險源及其控制措施焦化生產過程產生的粉塵、煙氣、噪聲和熱輻射對人體健康有害,特別是有毒物質(苯類、酚類、初餾分、氨類、氰化氫、硫化氫、吡啶、蒽、喹啉等)的危害更嚴重。
1.3煉鐵過程
煉鐵過程的主要危險因素是在出鐵或發生故障檢修作業時,容易發生煤氣泄露,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為了降低焦比和提高產量,高爐噴吹煤粉是一項重要的技術措施,但是,煤粉的制備和噴吹設施可能發生爆炸。高爐的鐵水和爐渣遇水或泄露的煤氣遇明火也會爆炸。高爐出鐵時開堵鐵口操作失誤,出鐵溝的修補以及出渣出鐵的渣鐵飛濺,會被灼燙。出鐵場的起重機、解體機和泥炮等也會形成機械傷害。煉鐵過程的主要危害因素有高溫熱輻射(鐵口的單向輻射熱可達30J/cm2.min,渣口的單向輻射熱可達20J/cm2.min)、煙塵和CO,還有微量的H2S和SO2。高爐鼓風、噴吹煤粉、煤氣放散和機電設備運轉會產生噪聲,有時也會超過100dB(A)。
1.4煉鋼過程
煉鋼過程的原燃料和鋼水鋼渣的吊運,設備檢修過程的設備遇零件的拆卸和安裝會形成起重和機械傷害。火災也是煉鋼過程的主要危險因素。火災事故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燃油、潤滑油、液壓油和可燃氣體引起的;二是電氣設備故障造成的;三是高溫鋼水爐渣噴濺和泄漏引起的。高溫鋼水爐渣噴濺或遇水也能引起爆炸,煤氣爆炸、氧氣爆炸、超壓爆炸和電氣爆炸等也是煉鋼過程的危險因素。煉鋼過程的主要危害因素有粉塵、噪聲、有毒有害氣體和高溫、熱輻射遇紫外線輻射。粉塵主要來自原料的準備與和冶煉和精煉過程。每噸轉爐鋼能夠產生35kg粉塵,每噸電爐鋼能夠產生15kg粉塵。電爐熔化期的噪聲高達120dB(A),氧化期的噪聲也有100dB(A)。車間的除塵風機、設備的液壓泵和真空泵、耐火材料拆除機等產生的噪聲一般在100dB(A)左右。煉鋼過程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主要是CO。鐵水、鋼水、鋼渣的熱輻射,電爐煉鋼的紫外線輻射,液面控制系統采用同位素時放射線輻射,對人體也有危害。
1.5軋鋼過程
目前,我國鋼鐵工業設備的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機械傷害主要發生在后步工序,起重傷害時有發生。噪聲是軋鋼過程的主要危害,特別是鋼管生產過程熱區噪聲在90dB(A)以上,冷區噪聲在100dB(A)以上。加熱爐和熱坯的高溫和熱輻射;CO、NO*、H2S、HCL等有毒氣體對人有危害,而大量的煤氣、氧氣、氫氣、乙炔等易燃易爆氣體和各種油品、化學品、電氣設備、電線電纜和液壓管線也存在一定的危險和危害。
2安全控制措施
2.1防止爐前灼燙
首先是作好防護,戴好防護用品,作業實現標準化。煉鐵過程嚴禁出鐵口正面站人。煉鋼過程應防止帶水物料或爆炸物進爐,防止和杜絕轉爐噴濺。
2.2防火防爆
為了防止鋼水、鐵水和爐渣爆炸,應使設備系統安全狀態正常,嚴防設備水冷系統漏水。嚴禁鋼包、鐵罐、渣罐有水或未烘干以及出鋼坑和出渣坑積水。防止易燃易爆物質的泄漏,并配置監測和報警裝置,管制火源和嚴格動火制度。設立可靠的和完善的防火防爆裝置。必須認真繼續安全培訓和標準化作業。
2.3防止中毒
首先應防止有毒物質的泄漏并建立監測和報警系統。對進入煤氣區域作業,必須兩人以上并佩帶氧氣呼吸器和具有良好的通風條件。進入化學毒物設施中進行檢修時,應采取可靠的隔離毒源措施,進行置換通風,使用防毒用品,準備急救措施,熟悉急救方法。
2.4控制噪聲
選用或更換低噪聲設備,采用阻尼、隔振、吸聲、消聲或遙控等措施進行控制,并進行必要的個體防護。
2.5控制機械傷害
防止機械傷害最重要的措施是保持設備處于良好狀態,安全裝置有效。清掃和修理必須停機作業。對交叉作業應進行安全聯絡,建立安全確認制度。對高速運動和移動的裝置或部件應有安全防護裝置和警示標識。
2.6防止起重傷害
加強起重機械和作業的安全管理,指吊配合標準化,指令清楚,標志鮮明。行車安全裝置和吊索吊具齊全可靠,在起重過程有危險的范圍,嚴禁人員通過。
3職業健康管理
鋼鐵企業對職工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的主要是粉塵、毒物和物理危害。直接接觸危害因素的主要是現場的操作人員,約占職工人數的一半。其中接觸粉塵的占三分之一,毒物的占五分之一,物理危害的占三分之一。
3.1粉塵控制
主要靠除塵,除塵系統應實現“三同時”。粉塵作業工藝應采用隔離方式,在工藝允許的情況下,設立自動噴水設施進行抑塵。
3.2毒物控制
采取嚴格密封和排風措施,防止跑冒滴漏,形成良好的作業環境,建立監測和報警系統,作好適宜的個體防護和應急準備與響應。
3.3健康監護
實行就業前體檢和定期健康普查制度,建立《職工職業健康檔案》,對職業病情況進行動態管理。
4應急準備和響應
4.1防災抗災
防汛的關鍵抓筑壩和排水,抗震的關鍵是按國家規定提高設防措施。建立防災抗災指揮部門,加強對防災工程的維護,重視非防災設施的作用,制定緊急抗災救災預案,定期進行檢查和演習。
4.2消火防爆
建立防火防爆領導機構,明確責任制,開展業務培訓,進行防火防爆檢查,保持消救器材良好,提高滅火自救能力。
5結合實際,以人為本,實現鋼鐵工業可持續發展
鋼鐵企業在貫徹實施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貫徹中,應與本企業實際相結合,將本企業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加以總結,并運用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例如已有的安全衛生方針目標管理、“三同時”制度、“三不放過”的事故管理、“四級安全教育”、自主安全管理活動、安全衛生考核辦法、消防、防災、交通運輸、鍋爐壓力容器、煤氣等的專業安全管理和職業衛生管理等。通過貫徹實施GB/T2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使鋼鐵工業按科學的發展觀,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發展。
篇2:生產車間模板工程主要危險源識別控制措施
生產車間模板工程主要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措施
1、現澆板底板模拆除
1.1可能產生的后果:大面模板墜落傷人。
1.2控制措施:做好班前安全技術交底,嚴格執行安全操作規程,人不能站在拆除模板的正下方。
1.3嚴禁交叉作業。
1.4嚴禁采取先拆除支撐,然后大面積撬落的方法拆除模板。
3、模板吊運作業
3.1可能產生的后果:吊物、吊鉤撞擊頭部至傷,吊物、吊鉤撞擊人員和材料從高空墜落。
3.2控制措施:配合模板吊運作業的人員應戴好安全帽,扣好帽扣;塔吊吊運作業應有專人指揮,指揮人員應持證上崗;執行塔吊吊運作業安全操作規程,應待塔吊吊鉤下降到的被吊模板離作業面1m內時,人員方可接近;施工層臨邊應設置安全防護設施。
3.3散短料用吊籠吊運。
4、木工機械操作
4.1可能產生的后果:機械傷人,觸電事故。
4.2控制措施:木工機械操作人員應經過培訓,相對固定,掌握木工機械安全操作技能,熟悉木工機械安全操作規程,遵守安全操作規程;木工用電機械應按規定采用"一機、一箱、一閘、一漏";所有機械安全防護裝置齊全。
5、模板堆放
5.1肯能產生的后果:物體打擊,高處墜落。
5.2控制措施:不得在腳手上、通道口、臨邊等處堆放模板。堆放高度≯2m。
篇3:建工重大危險源控制措施
建工集團重大危險源控制措施
根據公司危機事件處理總體應急預案要求,特成立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小組,其人員組成如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檢查部門:
總工:
安全員:
分包小組
檢查頻次:項目部控制人每日巡查
項目部每周檢查
序號一
1.重大危險源:高處作業無可靠安全防護措施且不系安全帶。
2.目標:杜絕發生高空墜落死亡、重傷事故,減少輕傷事故發生。
3.控制措施:
⑴施工前,項目經理、專業工長、安全員必須掌握國家、市、公司相關法律、法規、規程、標準。
⑵人員安全培訓教育必須100%,民工身份證、技能證、暫停證100%,特種作業人員須持證上崗。
⑶工長在布置生產任務時應同時作有針對性的分項安全技術交底和消防安全交底(每日不少于一次),任務變化時隨時作交底,在實施中跟蹤檢查落實情況,在施工日志中作檢查記錄。
⑷班長每日有針對性地進行班前安全講話教育并作記錄,每月至少開展兩次安全教育活動交作記錄。
⑸項目經理、副經理、專業工長、安全員日常巡視,班組長隨時檢查,安全員有檢查記錄。
⑹落實施工現場高處作業安全防護措施,檢查腳手架、高橙、梯子、操作平臺、安全網、安全帽、安全帶是否合格到位。
⑺組織學習、掌握安全操作規程,并有記錄。
⑻項目經理負責、技術人員指導、工長實施、安全員巡視、班長執行,相關部室按系統職責業務標準檢查、指導,對安全隱患及時糾正,不能當時糾正的要發隱患通知書,限期整改。
⑼專業工長、安全員經常檢查班組班前講話和安全活動記錄。
⑽施工中對高處作業的安全技術措施,發現有缺陷和隱患時,任何人都有權報告項目經理、工長、安全員、班組長,必須及時解決,危及人身安全時,必須停止作業。
序號二
1、大危險源:帶電作業。
2、目標:杜絕發生觸電死亡、重傷事故,減少輕傷事故發生。
3、控制措施:
⑴施工前,項目經理、專業工長、安全員必須掌握國家、市、公司相關法律、法規、規程、標準。
⑵人員安全培訓教育必須100%,民工身份證、技能證、暫停證100%,特種作業人員須持證上崗。
⑶工長在布置生產任務時應同時作有針對性的分項安全技術交底和消防安全交底(每日不少于一次),任務變化時隨時作交底,在實施中跟蹤檢查落實情況,在施工日志中作檢查記錄。
⑷班長每日有針對性地進行班前安全講話教育并作記錄,每月至少開展兩次安全教育活動交作記錄。
⑸項目經理、副經理、專業工長、安全員日常巡視,班組長隨時檢查,安全員有檢查記錄。
⑹臨時用電設備在5臺(含)以上或用電設備總容量在50KW(含)以上者,應編寫臨時用電組織設計方案、安裝、維修或拆除臨時電閘箱,用電線路必須由正式電工敷設、管理。
⑺電焊機必須加裝漏電保護器,兩側線處必須有防護罩,焊工施焊時有人監護和看火,電焊把線雙線到位并不得破損,用電機具必須有漏電保護器。
⑻電工作業時必須持證上崗,穿絕緣鞋,作業前將其前一級電源開關分閘斷電、驗電并懸掛停電標牌后方可操作,必須執行一人作業一人監護制度,在任何情況下嚴禁帶電作業,安裝電工不準在已通電的線路上操作。
⑼檢查工具、安裝部件、作業場所、人員操作是否有安全隱患。
⑽組織學習、掌握安全操作規程,并有記錄。
⑾項目經理負責、技術人員指導、工長實施、安全員巡視、班長執行,相關部室按系統職責業務標準檢查、指導,對安全隱患及時糾正,不能當時糾正的要發隱患通知書,限期整改。
⑿專業工長、安全員經常檢查班組班前講話和安全活動記錄。
序號三
1、重大危險源:安裝豎井風管后管口未加防護。
2、目標:杜絕發生高空墜落死亡、重傷事故,減少輕傷事故發生。
3、控制措施:
⑴施工前,項目經理、專業工長、安全員必須掌握國家、市、公司相關法律、法規、規程、標準、規定。
⑵人員安全培訓教育必須100%,民工身份證、技能證、暫停證100%,特種作業人員須持證上崗。
⑶工長在布置生產任務時應同時作有針對性的分項安全技術交底和消防安全交底(每日不少于一次),任務變化時隨時作交底,在實施中跟蹤檢查落實情況,在施工日志中作檢查記錄。
⑷班長每日有針對性地進行班前安全講話教育并作記錄,每月至少開展兩次安全教育活動交作記錄。
⑸項目經理、副經理、專業工長、安全員日常巡視,班組長隨時檢查,安全員有檢查記錄。
⑹安裝立風管未完工程,立管上口必須蓋嚴封牢,用鋼板四角用螺栓緊固在法蘭上,當風管口徑大于1500×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