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源安全管理制度
根據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及湖南省華達工程有限公司管理文件、項目管理手冊的要求,項目應在工程進場之初開工之前進行危險源辯識,確定出重大危險源,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并上報華達公司技術部備案。一、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措施為持續辨識、評價和控制在施工生產過程中需要控制的危險源和安全隱患,達到對職業健康安全風險的積極預防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措施。1、適用于本項目范圍內所有與生產、生活、產品、服務有關的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活動。2、步驟及方法第1步:危險源辨識①辨識范圍a、所有人員,包括項目部、項目部內的員工,以及合同方的人員和參觀訪問者。b、所有活動,包括常規活動(指正常的施工生產活動)和非常規活動(偶然發生的事件,如臨時搶修等)。c、所有設施,包括(自有和租用的)建筑物、生產用的機械設備、物資材料等。②辨識內容a、工作環境:包括周圍環境、工程地質、地形地貌、資源交通、搶險救災等。b、施工工序:物質特性(毒性、腐蝕性、燃爆性)溫度、壓力、速度、作業及控制條件、事故及失穩失控狀態等。。c、.特殊場所:如鍋爐房、乙炔站、氧氣站、油料庫、易燃與危險品庫等。d、有害部位:如粉塵、毒物、噪聲、振動、輻射、高溫、低溫等作業部位。③辨識方法:辨識采用詢問、交流、現場觀察、查閱記錄等方法,由項目經理或技術負責人組織項目相關成員在現場進行辨識,填寫《危險源辨識清單》。第2步:風險評價由項目經理或總工組織進行,采用作業條件危險(LEC)評價法進行風險評價。公式:D=LEC式中:D——風險值;L——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根據不同的情況對照表內分數值,確定L、E、C不同的分值,三者之乘積即是風險值D,表明其不同的風險等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L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分數值完全可能預料10相當可能6可能、但不經常3可能性小,完全意外1很不可能,可以設想0.5極不可能0.2實際不可能0.1?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E暴露于危險環境的頻繁程度分數值連續暴露10每天工作時間暴露6每周一次暴露3每月一次暴露2每年幾次暴露1非常罕見的暴露0.5?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C發生事故產生的后果分數值大災難,許多人死亡100災難,數人死亡40非常嚴重,一人死亡15嚴重,有重傷7重大,致殘3引人注目,需要救助1?危險等級劃分—D危險程度分數值風險等級極其危險,不能繼續作業或高度危險,需要立即整改大于160高度風險顯著危險,需要整改控制70—160中度風險一般危險,需要注意20—70低度風險稍有危險,可以接受小于20較小風險評價時,每人填寫一份《危險源LEC評價表》,按所有人打分的平均值確定D值。中度以上風險應確定為重要危險源,低度風險確定為一般危險源。對評價后確定為中高度風險的重要危險源,經項目經理簽字確認后,建立項目《重要危險源清單》,放安保部存檔備案,交按照危險源清單一一對應進行落實。第3步:風險控制①風險控制原則:針對評價出的重要危險源必須由項目經理和技術主管組織有關人員制訂風險控制方案(或專項安全施工組織設計或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必要時制訂應急預案。對一般危險源,進行員工安全意識方面的培訓教育,主動消除風險。②風險控制方案制定后,應由工程技術人員逐級進行技術交底,直至施工作業班組和操作者。③風險控制方案制定后要進行評審,確保不再發生新的危險源。在實施過程中,實施負責人要始終進行監視和測量。二、對高度風險編制應急救援預案應急救援預案應包括如下內容:A、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及組織機構;B、項目應急救援領導小組成員職責;C、應急救援預案啟動條件;D、緊急事故(狀態)的類型及內容;E、應急救援資源配備情況;F、應急聯絡方式;G、應急救援工作程序流程圖;H、應急救援預案的培訓與演練。三、傷亡事故報告制度1、發生傷亡事故后,負傷者或最先發現事故人,應立即報告安保部或項目經理部或總工程師;2、安保部或項目經理部或總工程師或有關部門在接到重傷、死亡、重大死亡事故報告后,應按規定用快速方法,立即向工程所在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國家安全監察部門、公安、工會、有關保險機構及上級主管部門報告;3、各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立即轉報各自的上級主管部門;4、一般傷亡事故在24小時內逐級上報;5、重特大傷亡事故在2小時內除可逐級上報外,也可越級上報;6、重大事故發生后,事故發生單位在24小時內寫出書面報告,按規定逐級上報。7、重大事故書面報告應包括以下內容:⑴事故發生時間、地點、工程項目、企業名稱;⑵事故發生的簡要經過、傷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計;⑶事故發生原因的初步判斷;⑷事故發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況;⑸事故報告單位。8、事故登記:事故登記一般由專職安全員承擔,及時準確地填寫《事故登記表》一式四份,隊存留一份,其余報送安全質量管理科、公司總經理和工會委員會各一份。分送時間應在事故發生后的48小時之內完成。事故登記表是事故統計分析的基礎資料,應永久性存檔保留。填寫事故登記表的要求是:⑴要嚴肅認真,各項內容要寫清楚,不得錯寫或漏填。⑵填寫職工姓名時不能亂用同音字或非標準簡化字,以免造成日后查找困難。⑶年齡應寫周歲,不應寫虛歲。⑷應按起因物填寫事故類別,防止把起因物與致害物混淆。⑸填寫事故主要原因時,應從諸原因中找出直接導致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防止把兩三種原因全部作為主要原因填入表內。9、對于漏報、隱瞞和拖延不報的單位和個人,一經查出,按《安全生產法》第九十一條、九十二條等相關條款和相關法律報有關機關嚴肅處理。
篇2: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規定
重大危險源管理的規定
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實施及時、有效的監控,是《安全生產法》設定的法律義務。要使這項工作制度化,必須加強日常監控工作,要做到:
一是應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登記建檔,摸清底數。
二是要定期進行檢測檢驗、評估、監控,發現安全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三是制定應急預案和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并告知從業人員和有關人員。
如果生產經營單位違反上述規定,對重大危險源未登記建檔,或者未進行評估、監控,或者未制定應急預案的,將受到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
重大危險源備案制度。由于各種生產經營單位行業不同、大小不一,其重大危險源的數量、狀況和存在位置等差別很大,政府和有關部門不可能全部掌握。為了實施重點監管,有必要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備案制度。法律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這種備案制度不是一般的告知制度,而是一種審查監管制度:
一是生產經營單位必須依法備案。
二是負責安全生產監管職責的部門有權進行審查、檢查。
三是發現生產經營單位違法的,有權依法實施行政處罰。
篇3:化工業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制度
根據GB18218-2000《重大危險源辨識》的規定,我公司的液氯倉庫,乙醇儲罐區,乙基氯化物車間(使用液氯場所)等三處均已達到重大危險源界限,屬重大危險源,經武漢綠世紀職業安全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的評估,液氯倉庫、乙基氯化物車間(使用液氯場所)屬一級重大危險源,乙醇儲罐區屬三級重大危險源。為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管理,確保公司員工及周圍居民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重大危險源應掛牌公告,張貼于醒目易于觀看的位置,讓公司員工和進入公司生產區的外來人員了解重大危險源的處所。
二、重大危險源公告牌應注明該危險源物質的理化性質,防護措施、,發生事故時的施救程序、施救方法,應急撒離時的通知方法。
三、重大危險源應明確承包責任人和日常管理責任人,承包責任人每月不得少于一次安全活動,日常管理責任人負責該危險源的日常管理和巡回檢查工作,每天巡回檢查不少于二次。
四、安保部每周不少于一次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巡回檢查并做好記錄。
五、重大危險源液氯倉庫和氯氣平臺應配置氣體泄漏自動報警儀,安全管理部門每周定期檢查其性能,確保其正常有效工作,無水乙醇罐區應設有防泄漏圍堰。
六、重大危險源內的安全設施、監控設備、安全防護用品、應急器材和消防器材未經安全部門許可,一律不準挪用。
七、重大危險源區域屬安全要地,非工作人員未經許可不得入內。
八、重大危險源應定期監測,對液氯倉庫和氯氣平臺每日進行二次氯氣濃度監測,對無水乙醇罐區每日進行二次可燃氣體監測。
九、重大危險源每年應進行一次安全評估。
十、安保部門應制定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并每半年組織一次應急救援演練,同時組織公司管理人員和相關工作人員進行重大危險期源知識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