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險源監控管理措施
一、危險源的辨識
1.各工序的轉序依靠行車進行起重吊裝作業,確定為重大危險源。
2.我公司進行鋼材加工制造工作,在鋼材進行切割處理過程中,乙炔氣、氧氣使用量較大。氣瓶系國家規定必須強檢的壓力容器,存在較大的潛在危險性,在完全意外的情況下會發生爆炸事故。經過一體化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程序文件進行辨識,確定為重大危險源。
3.我公司的煤氣發生爐附屬配件,均屬于涉及生命安全、危險大的特種設備,加之煤氣具有易燃易爆的特點,一旦發生事故后果不堪設想,確定為重大危險源。
二、危險源風險分析評價
根據我公司生產過程特點,對危險源分析確定以下項目為專項控制對象:
1.天車抱閘、鋼絲繩、吊鉤等門機部件;
2.工業氣瓶與氧氣瓶的擺放;
3.煤氣發生爐。
三、危險源管理規定
危險源的控制重點為日常管理工作,為了確保危險源在施工過程中處于受控狀態,在施工過程中應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健全危險源管理的規章制度。包括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操作規程、操作人員培訓考核制度、交接班制度、檢查制度、信息反饋制度,應急救援預案等。
2.明確責任、定期檢查。根據各危險源的等級,由安全科組織、設備、機修等負責人定期檢查。并且作業人員必須每天自查外,每月必須由安全生產辦公室人員參加危險源的檢查。
3.公司及安全管理人員參加定期檢查,體現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原則。也有助于重大事故隱患的及時發現和得到解決。
4.危險源的檢查必須編制檢查表,并且要對照檢查表逐條逐項,按規定的方法和標準進行檢查,并作記錄。
5.安全生產廠長和安全科每月進行檢查考核,發現問題,及時給以指導教育,根據檢查考核情況進行獎懲。
6.專職安全技術人員要對各級人員實行檢查的情況定期檢查、監督并嚴格進行考評,以實現管理的封閉。
7.加強危險源的日常管理。要嚴格要求作業人員貫徹執行日常管理的規章制度。搞好安全值班、交接班,按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操作;按安全檢查表進行日常安全檢查;所有活動均應按要求認真做好記錄。
8.抓好信息溝通、信息反饋,及時整改隱患。要嚴格按照一體化管理程序做好信息反饋。對檢查發現的事故隱患,應根據其性質和嚴重程序,進行信息反饋和整改,作好記錄,發現重大隱患應立即向安全科和行政第一領導報告。
9.搞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基礎工作。危險源控制管理的基礎工作除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外,還應建立健全危險源的安全檔案和設置安全標志牌。
10.編制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對重大危險源的事故應急救援做出明顯的規定。并對預案進行培訓、教育、演練。
11.搞好危險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評價和獎懲。應對危險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核標準,并力求量化,劃分等級。
四、危險源控制措施
1.安全科組織質量檢驗科、綜合辦公室、機修車間定期對天車設備抱閘、俯仰鋼絲繩、吊鉤等部件進行檢查,確保天車設備的正常運轉;
2.安全科組織起重人員定期對吊卡、卸扣等進行著色檢查,發現裂紋等及時報廢;
3.吊裝鋼絲繩依據國家相關標準進行檢查報廢,常用規格應有備用鋼絲繩,以確保生產安全;
4.產品吊裝過程中,禁止重物跨越施工人員;高空吊裝過程中需鳴喇叭,提醒吊裝區域施工人員離開;
5.對大件產品的吊裝過程必須有專職安全人員進行監控并做好監控記錄;
6.工業氣瓶、氧氣瓶必須由國家相關部門依據國家標準進行安全檢測;
7.工業氣、氧氣瓶的日常管理必須符合國家規定,安全距離應達到國家規定的5m;
8.在施工公司區必須配備足夠的便攜式滅火器,并對生產施工人員進行滅火器使用知識的培訓;
9.所有管理、操作重大危險源人員必須培訓、教育合格,取證后方能上崗;
10.天車設備現場必須有明顯的安全標志和安全須知牌;
11.施工場地必須保持通暢的安全通道。
五、一般規定和要求
為能有效的對重大危險源進行控制,必須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具體措施:
1.定崗定員責任到人。對危險源的控制,要定崗,具體到人,每年初要根據人員變化進行組織調整,確保對危險源的監控。
2.各部門需做好職能工作及相關的配合工作。重大危險源的控制是全公司員工的義務,根據各自的職能分配做好,并且配合其他部門做好控制工作。
3.定期組織檢查、培訓和學習,由安全科進行組織,其他相關部門參與重大危險源的檢查、培訓和學習。提高發現危險源的潛在危險的水平和能力。
4.對全公司職工進行經常性的起重吊裝、一般性生產事故的常識教育。
篇2:重大危險源安全檢測監控管理制度
第一條項目施工生產現場危險、危害辨識評價小組確認現場是否存在重大危險源。對確認的重大危險源及時將識別時間、源點屬性、源點位置、風險等級、所處時態、消減措施與相應要求報送質量安全環保部。
第二條、對重大危險源由公司施工項目部編制重大危險應急救援預案及應急演練方案,并由安全生產委員會組織審核,適時實施演練以驗證救援預案的可行性。由公司工程采辦部配備基本的應急救援器材、物資。
第三條、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及時審議項目單位所報的重大危險源有關情況與動態,確定消減措施的有效性,指導項目現場落實方案措施。項目現場安全員和安全監督要按方案和措施要求及時對重大危險源動態進行檢測、監控,保持檢測、監控記錄。遇險情擴大跡象,及時向項目負責人報告,同時采取恰當的避險措施,防止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第四條、公司質量安全環保部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收集、分析和保存重大危險源的控制方式方法,并保留必要的監測結果。
第五條、重大危險源所在項目部,對重大危險源危急動態隨時保持與公司質量安全環保部門的聯絡,有效進行應急處置。
篇3:重大危險源監控管理制度
第一條為全面及時掌握本公司管轄范圍重大危險源的數量、狀況及分布,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管理,建立重大危險源早期預控機制,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發生,實現本公司安全生產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根據《安全生產法》、《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國發[2004]2號)及國家安監總局《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等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結合公司安全生產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重大危險源是指長期地或者臨時地生產、搬運、使用或儲存危險物品,且危險物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包括場所和設施)。根據國家標準《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2000)的規定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有關規定,對本單位下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貯罐區(貯罐)、庫區(庫)、生產場所、壓力容器等。)進行辨識,以及通過委托安全咨詢服務公司所進行的安全評價報告,可確定本公司的重大危險源所在。并應對已經確定重大危險源進行登記,建立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檔案。
第三條為切實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監管工作的領導,本公司決定成立以公司總負責人為組長,公司分管領導為副組長,以及和生產、安全、保衛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重大危險源監管領導小組;負責對重大危險源的綜合監管工作。
第四條公司的安全管理部門是公司重大危險源的綜合監管機構,對公司的重大危險源負有綜合監管責任。
第五條對存在重大危險源的生產經營部門,其主要負責人全面負責本部門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與監控工作。
第六條公司安全管理部門要定期組織開展重大危險源的普查登記,摸清底數,掌握本公司重大危險源的數量、狀況和分部情況,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并應向公司相關領導定期報告。
第七條公司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每年都要按照《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2000)標準和《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規定,如實填報登記《重大危險源申報表》,并于每年公司規定日期前將有關材料報送公司安全主要負責人,由公司安全負責人審查、匯總報送當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八條公司應定期組織開展重大危險源安全評估,對構成重大危險源的生產作業場所、設備、設施、系統以及生產過程中的工藝參數、危險物質進行實時檢測或定期檢測,建立健全重大危險源檢測、評估、監控的日常管理體系。每兩年至少要對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委托具備安全評價資質的機構進行一次安全評估,要落實安全評估報告提出的治理整改對策措施。
第九條當本公司的重大危險源涉及的生產過程、工藝、材料、設備、防護措施和環境因素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國家有關法規、標準發生變化時,各單位要委托具備安全評價資質的機構重新進行安全評估,每次的安全評估報告均要報送公司安全管理部和當地安全監管部門(或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備案。
第十條公司每季必須組織有關部門對各類重大危險源開展專項安全檢查,對存在缺陷和事故隱患的重大危險源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整改,消除危險危害因素、確保安全生產。
第十一條公司主要負責人必須保證重大危險源檢測監控和隱患治理整改所需的資金投入,應組織制定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檢測監控技術管理措施,逐級落實重大危險源安全管理與檢測監控責任制。
第十二條公司主要負責人必須組織制定重大危險源安全應急預案,并要根據重大危險源的變化情況及時修訂完善;要對職工家屬進行重大危險源安全應急預案宣傳教育、定期組織開展應急預案演練,讓職工家屬了解、掌握重大危險源事故的應急救援程序、自救互救知識。
第十三條公司對各重大危險源的監控、治理必須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重在治本"的原則,要采用先進科技檢查監控手段和治理技術裝備,提高監控、治理的本質安全水平。
第十四條公司重大危險源的監管部門,必需加大對重大危險源檢測監控、治理整改質量的跟蹤監督力度,對因重大危險源管理監控不到位、治理整改不及時、治理整改質量不好的,不論發生事故與否,均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整改不力、監管不力責任。
第十五條公司安全管理部門必須加強職工對重大危險源檢測、監控、治理、防災、避災及《重大危險源申報與管理》知識的教育培訓,提高職工對重大危險源事故的防控和管理能力;兩級職工安全教育培訓機構要把重大危險源管理的有關法規、標準及防控、治理知識納入年度安全培訓工作計劃組織實施、進行考核。
第十六條公司對存在重大危險源的場所、設備、設施,要按國家標準《安全標志》(GB2894-1996)、《安全標志使用導則》(GB16179-1996)、《安全色光通用規則》(GB14778-1993)等要求,在其醒目、顯著、安全位置標注安全標志和設置安全防護設施,以警示人員重視重大危險源部位的安全生產。
第十七條公司要加強在重大危險源環境、設備、設施作業人員的勞動保護和安全防護,要嚴格按照國家勞動保護和安全防護有關規定為作業人員配置齊全合格的勞動保護用品和安全防護用品;對特殊用途的勞動保護用品和安全防護用品必須按有關規定進行檢測試驗,經檢測試驗合格后方可繼續使用。
第十八條對于公司存在重大危險源、一旦發生事故可能危及周邊單位、居民人身和財產安全的公司重大危險源管轄相關部門,要加強與重大危險源毗鄰單位和人員的溝通聯系,及時告知他們重大危險源可能發生事故時的危害后果和應當采取的應急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