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A物業早期介入工作方案

A物業早期介入工作方案

2024-07-14 閱讀 1793

早期介入工作方案

在物業管理早期介入階段,從物業管理的角度,對物業的規劃設計、建筑安裝、設施配置、設備選型等方面提出合理化意見和建議,使之既符合物業管理的要求,又滿足廣大租戶的需求,盡可能地減少疏漏,避免遺憾,保證質量,節約成本。根據某廣場工程進展情況,特制訂如下方案:

1、工作內容:

(1)從政策法規的角度,提供有關物業管理的意見和依據;

(2)從物業管理的角度,對以下方面提出合理化意見:

園區規劃設計;

建筑設計和選材;

環境整體設計;

標識系統的設計、配置;

綠化設計;

其它公建配套設施配置;

電梯、空調系統的配置;

消防設施配置;

安全監控系統配置;

弱電系統其它配置;

各類設備配置、選型;

隱蔽工程施工。

2、管理措施

(1)熟悉、掌握物業管理法規政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制定早期介入計劃,積極穩妥地開展工作;

(3)參與有關工程聯席會議,協調各方面關系;

篇2:車務系統提前介入管理重點內容

一、車務段對轄區車站或營業線接軌的新線提前介入安全管理(分界區由集團公司運輸處審核接軌方案時指定)。

二、管理職責

1.每個車務段要選配2名專職人員,從新線與營業線接軌之日起,全面介入對新線行車作業安全管理的檢查指導。

2.督導施工單位貫徹執行鐵道部、集團公司有關新線行車組織及行車安全的規章制度、辦法。

3.組織與施工單位簽訂接軌后運輸安全協議,檢查新線運輸安全協議落實情況。

4.審核施工單位制定的工程線行車作業辦法及相應的檢查考核制度。

5.督促施工單位細化新線作業安全控制措施和組織全體行車人員進行業務技能培訓考試。

6.監督檢查新線內現場行車作業人員對規章制度、作業辦法和安全措施的執行情況。發現違章違紀行為及安全隱患及時制止糾偏,提出考核意見,并做好檢查記錄。同時按月形成書面報告報集團公司運輸處、建管處、安監室。

三、重點檢查內容

1.根據新線機車車輛、工程列車、自輪運轉設備出入接軌站或營業線情況,以及在新線內(工程線、工程基地)作業動態,每周至少深入新線2次(新線無機車車輛、工程車輛、自輪運轉設備除外)。

2.檢查新線對行車職工培訓的師資力量及培訓計劃、內容、時間的制定、實施情況。

3.檢查新線調度、值班員、調車、扳道等行車作業人員考試合格和持證上崗情況;檢查駐站聯絡員持證上崗及防護制度執行情況。

4.檢查新線行車組織辦法、固定行車設備檢維修制度及安全措施的制定情況。

5.檢查新線《安全運輸協議》落實情況及主要行車工種作業人員作業流程、作業標準執行情況。

6.檢查新線停留機車車輛、工程車、自輪運轉設備防溜情況。

篇3:介入放射學操作學習職業防護規范

介入放射學是一門在醫學影像設備的引導下,用穿刺針、導絲、導管等器材到達病變部位進行診斷或治療的新興學科,因其微創性、定位準確、療效高、見效快、并發癥發生率低等優點正迅猛發展,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同時也吸引了廣大年輕醫師從事該領域的實踐。青年醫師剛開始學習介入放射學時往往興趣很高,尤其對介入操作,但常忽視自身的職業防護。另外,以前所受的該方面教育較少、意識淡薄,以及初學者常顧此失彼也是重要因素。以下就輻射防護和損傷感染的預防兩方面談談介入放射學操作學習中的職業防護。

1輻射的防護

目前介入操作絕大多數是在*線引導下進行,介入操作比其他*線診斷的輻射劑量透視大大增加,因此如何減少輻射關系到介入放射學工作者的職業生涯,應嚴格按輻射防護的原則要求學生。

1.1時間原則輻射計量與曝光的時間呈正比,因此應盡可能減少曝光時間。在學生正式操作前應讓他們熟悉各種操作器材的特點和操作方法,并在模具上反復練習;在上臺前讓其講述操作的步驟、所用器材、解剖結構及注意事項等,以便順利完成,減少操作時間。操作時,除必須透視觀察外,應及時停止曝光,初學者往往在手上操作停止后仍踩透視鍵,應及時提醒。不需要在操作間的學生應提醒其離開。

1.2距離原則由于*線在空間走行時其線束分散,輻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也即如果從輻射源的距離增加一倍則劑量減少至原來的1/4。雖然這種關系適合于某一點輻射源,但臨床上當病人是重要散射源時,距離原則對減少輻射劑量非常重要,應盡可能離球管(病人照射部位)遠些。還有,學生在剛開始學習操作時,對導管的控制能力較差,常用兩手同時捏住的一個部位操控,勢必造成身體向球管處傾斜,造成輻射劑量增加,尤其對晶狀體和甲狀腺不利,應讓學生從一開始就養成挺胸抬頭、兩手撐開的姿勢和習慣。

1.3屏蔽原則*線在通過物質時,其強度的衰減除了物質本身的衰減系數外,隨物質的厚度成指數倍衰減。因此,少量的衰減(屏蔽)物質就可大大減少*線的強度,如0.5mm的鉛(常規鉛圍裙)可減少90%以上的*線的強度。在介入操作室的工作人員都應穿上鉛圍裙,還應提醒學生戴上鉛眼鏡、鉛圍巾和鉛帽以保護晶狀體和甲狀腺等敏感部位。另外,還要盡可能用鉛玻璃或擋板等以進一步減少所受的射線劑量。

1.4光圈原則光圈的大小決定*射線束的面積,光圈縮小則*線減少,人體所受的劑量亦減少。因此,在不影響診斷和治療所需視野的前提下,應提醒學生盡可能地縮小光圈。

2損傷感染的預防

介入操作如同外科手術,免不了同病人血液的接觸,而目前國內的介入手術大部分與腫瘤病人的治療有關,尤其是肝癌病人,常有肝炎病史,應提醒學生注重防護,尤其是避免針頭等器械損傷皮膚。

2.1避免損傷各種手術器械應有固定的位置,尤其是針頭等銳利物,以免在操作過程中不慎刺破皮膚,不再使用的針頭等應及時置入專門的容器。注射器推注時應注意有無與導管等緊密連接,以免濺入眼睛。

2.2預防接種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病毒(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有效率為96%~99%,同時對丁肝也有預防作用。

因此,凡乙肝表面抗原陰性的學生都應按程序接種乙肝疫苗,完成一個全過程接種半年后,檢測體內是否產生了抗體。如果體內已有乙肝表面抗原抗體,即使暴露于污染了HBV的血液,也不存在感染HBV的危險。

2.3發生意外及時處理一旦發生意外,應及時處理。皮膚意外接觸到病人的血液、體液等,應立即用肥皂和流水搓洗沖凈;如病人的血液、體液濺入眼睛、口腔,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皮膚被污染的銳器刺傷或割傷后,應立即用肥皂和流水沖洗傷口,同時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出傷口的血液,然后用碘酒、乙醇消毒,用無菌敷貼包扎,傷后48h內報告上級并填寫報表,72h內作艾滋病病毒(HIV)、HBV等基礎水平檢查,傷后立即采集病人的血樣作病毒血清檢查,若確定被感染病人血液污染的銳器刺傷,應在盡早的時間內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如注射乙肝病毒高價抗體或乙肝疫苗,口服大量疊氮胸苷(AZT),然后進行周期性跟蹤復查。

2.4抗腫瘤藥物使用的注意事項目前國內介入操作以動脈化療和/或栓塞為主。使用抗腫瘤藥物時,打開安瓿應墊以紗布,以防劃破手套;應使用專門的注射器;溶解粉劑藥物時,溶酶應沿瓶壁緩慢注入,以防粉末溢出;抽吸藥液時,以不超過注射器容量的3/4為宜;從密封瓶中抽取藥液后,在瓶內排氣,排氣后再拔針,以免藥液排在空氣中。

以上防護原則必須持續貫徹在教學中。但介入放射學是門操作性極強的專業,典型的介入操作,要求左手操作導管、右手扭控導絲,與此同時,眼睛注視透視器、腳踩透視踏板,達到多器官的平衡運用,以成功地行某一血管的選擇性插管,初學者各方面難以達到協調,常犯顧此失彼的毛病。因此,除了平時反復向學生強調以上原則外,還應在操作時不斷的提醒,以使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防護習慣。同時,還應定期對學生所受的輻射劑量予以檢測,定期檢查血常規、肝炎免疫等,以充分保護學生的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