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物業轄區泳池管理作業指導書
物業作業指導文件
泳池管理作業指導書
1.目的
規范泳池管理,為顧客提供安全、健康的泳樂場所。
2.范圍
適用于公司各管理處泳池管理。
3.定義
無
4.職責
部門/崗位工作職責頻次/時間
品質管理部負責對泳池管理規定及泳池水質進行監督檢查。每季度至少一次
管理處經理負責管理區域內泳池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并可根據自
身特點制定相應的泳池管理制度。每月至少一次
會所管理負
責人負責泳池日常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抽查各崗位工作情況。每周至少兩次
救生員負責嚴格執行泳池管理規定,檢測水質酸堿度,觀察水質
變化情況并及時調整水質達到標準。正確操作水質循環、
過濾、消毒、清潔處理等日常工作。每天至少一次
5.方法及過程控制
5.1泳池水質標準
5.1.1靜態標準(水質清澈透明、無異味)
項目PH值渾濁度尿素濃度細菌總數大腸桿菌游離余氯
標準6.8-8.2≤5度(或在兩岸水深1.5m
的池底四、五泳道線≤3.5mg/L≤1000個/ml≤18個/L0.3-0.5mg/L
注:冬季室內泳池水溫控制在22-26℃,兒童泳池應在24-28℃,冬季室溫應高于水溫1-2℃。
5.1.2化合余氧應保持在1.0毫克/升以上。
5.1.3動態標準
為確保泳池水質符合要求,采取分時段、分場次的動態管理措施,正常情況下按下表規定操作并控制相關指標:
泳池開放時間檢查水質時間游離余氯
控制值游客人數控制標準
(每人占有水面面積)加藥時間
9:00~12:008:30~9:000.5~1.0≥3平方米首次加藥時間:晚上22:00
以后;補充加藥時間:下午泳池
開放前30分鐘;其它時間根據
水質檢測結果適時補加。
14:00~20:0013:30~14:000.5~0.6≥4平方米
20:00~22:0019:00~20:000.5~0.6≥4平方米
5.1.4兒童涉水水池在開放期間應不停注入含游離余氯0.3~0.5毫克/升的新鮮水,保持池水循環流動,并每天換水一次。
5.1.5浸腳消毒池水的游離余氯含量應保持5~10毫克/升,浸腳池水每4小時更換一次。
5.2泳池水質測試儀使用方法
5.2.1將試管伸入泳池水平面下約50厘米處取水,保持水位在試管刻度線處。
5.2.2在PH值試管中加入5滴PH試劑,在余氯值試管中加入5滴OTO試劑。
5.2.3蓋上兩個試管蓋,用手搖動,使試管中水與試劑液混合均勻。
5.2.4觀察兩試管中液體顏色,分別與各自的標準色對比。與標準顏色最接近者即為所測水的PH值和余氯含量。
5.2.5測試后請勿將測試液倒入泳池中,每次使用后清洗整套測試用具。
5.2.6試管、試劑請儲存于干燥、陰涼的環境中。
5.2.7為提高精度,建議每年更換試劑。
5.3水質調試藥品及使用方法
藥品名稱藥品性能藥品形狀加藥量注意事項
強氯精消毒劑,用于殺滅水
中的細菌及池底類粉劑2-3克/m?水使用時先溶于水后直接灑入泳池。由
于該藥刺激性強,使用時應做好安全
防護。
明礬絮凝劑,用于吸附沉
淀水中的雜質晶體20-25克/m?水
聚合氯化鋁絮凝劑,用于吸附沉
淀水中的雜質粉劑5-10克/m?水使用時先溶于水后直接灑入泳池
食用碳酸鈉PH值調節劑粉劑10-15g/m?水當PH值小于6.8時調高PH值,用量
按實際測試中PH值得出
片堿PH值調節劑顆粒10克/m?水當PH值小于6.8時調高PH值,用量
按實際測試中PH值得出
鹽酸PH值調節劑液體5-10克/m?水當PH值大于8.2時調低PH值,用量
按實際測試中PH值得出
硫酸銅殺藻劑,用于殺蟲、
殺滅藻類液體1-2克/m?水投入次數不能多,每月投1-2次即
可(或發現小蟲或青苔時使用)
5.4泳池換水與開放前的準備工作
5.4.1泳池換水前,管理處應提前發布關于泳池將要換水內容的通知,同時在泳池現場予以明確的標識,并用警戒帶圍住泳池周圍。
5.4.2進行泳池排水:打開排水閥,啟動排水泵排水。在泳池水排干后,多檔閥應換到封閉狀態位。然后再對泳池及溢水溝進行清潔工作,直至不留任何污跡。
5.4.3給泳池加水:打開給水閥門,在泳池加水同時即可加入漂白水進行消毒處理。蓄水至標準水位后(蓄水未達到標準水位不可啟動循環水泵),啟動加藥泵,加入明礬飽和溶液以利于池水凝結沉淀(參考比例為:漂白水20千克/100立方米,明礬飽和溶液0.5千克/100立方米)。
5.4.4沉淀24小時以后進行吸塵,反水沖洗、過水及循環過濾工作。
5.4.5循環過濾工作結束后,用PH試紙或藥液測量泳池水的酸堿度即PH(PH值7.0--8.0)(特別提示:水偏堿可預防青苔等藻類植物的滋生)。PH值小于7.0時加入碳酸鈉溶液,高于8.0時可加入稀鹽酸或稀硫酸溶液。
5.4.6泳池開放前應取得衛生防疫部門開放許可證并在現場向顧客公示。
5.4.7泳池開放必須有專人管理,救生人員必須持有《救生員證》和《健康證》方可上崗。
5.4.8泳池正式對外開放期間,管理處每月必須對救生人員進行泳池水質處理、安全管理等培訓。
5.4.9池水在開放及季節,需換水一次以上。
5.5泳池開放時間及現場管理
5.5.1管理處根據實際情況自行規定泳池開放時間,并可根據顧客的要求延長開放時間。
5.5.2開放期間,管理處可視具體情況編制"入場須知""更衣室使用管理規定",確定泳池開放的時段。
5.5.3泳池周圍無鋒利有棱角的硬物,游泳池及過水溝無青苔、砂粒等異物。欄桿無水跡、灰塵。泳池照明燈具完好,使用安全電壓。無外露管線。
5.5.4現場配置救生圈、救生桿等救生器材,每50
篇2:大學游泳池管理規定
學院游泳池管理規定
為維護學校游泳池的正常秩序,保障游泳者愛好者的人身安全,特制定如下管理規定:
一、救生員和有關工作人員按時到崗,認真履行職責。做到開放前認真檢查器材設備,熟悉水域情況;開放中保持思想高度集中,全面觀察,注意事故苗頭,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開放完畢要做好清池工作,發現問題及時上報,妥善處理。
二、提高責任感,遇到“突發”事故,要行動迅速、機智勇敢、勇于救生,敢于負責,把減輕溺水者的痛苦看成是自己應盡的職責。
三、加強救生技術的學習,定期參加專項技術訓練,如拋圈、水中解脫、水中負荷拖帶、人工呼吸等,不斷提高救護水平,以便更好地完成救生任務。
四、值班工作人員要嚴格管理。游泳愛好者要服從管理,凡患有肝炎、心臟病、皮膚病、性病、嚴重沙眼、急性結膜炎、中耳炎、腸道傳染病、精神病和就后者不能下水游泳;不穿泳衣、褲,不帶泳帽者不能下水;禁止在池內吸煙,隨地吐痰和大小便;嚴禁跳水、潛水、追逐打鬧;不準自帶睡床、車胎、球等進池;兒童須有家長帶領;初學者不得進入深水區。
五、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進池,正確使用電氣設備,定期檢查線路及防火器材設備,消除火災隱患。
六、嚴禁流氓、偷竊、打架、無理取鬧,損壞公物,爬墻入池,如有違反及不服從管理者,送校保衛處或公安機關處理。
篇3:醫學院游泳池衛生管理辦法
醫學院游泳池衛生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對游泳池的管理,保障游泳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疾病傳播,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嚴格施行游泳健康合格證制度,無當年《游泳健康合格證》者,一律不得入場游泳。
學校校醫院嚴格按照衛生部頒發《游泳場所衛生標準》(GB9667-1996)規定進行體檢并發放《游泳健康合格證》。
第三條游泳人員衛生要求:
(一)游泳者須憑市級醫院或校醫院核發的《游泳健康合格證》購票入場。
(二)游泳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進入游泳池:
1、肝炎、皮膚癬癥(包括腳癬)、重癥砂眼、急性結膜炎、中耳炎、腸道傳染病、性病等以及國家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易通過游泳交叉傳染擴散的傳染病患者。
2、精神病患者。
3、酗酒者。
4、高血壓、心臟病及其他疾病不宜參加游泳鍛煉者。
(三)游泳者應自備毛巾、拖鞋、浴巾等。
(四)入池前必須進行沖淋,可防止游泳者直接入池后因身體突然變冷而感覺不適或發生抽筋,洗凈身體,以減少或避免各類化妝品、護膚品、發膠以及體表的汗液、皮毛、頭發、頭屑等污染物進入池內,從而減輕池水污染負荷,以保證較好的水質。
(五)進入游泳池必須通過浸腳池消毒,工作人員必須保證消毒池水的消毒能力(保證其余氯含量保持50―100mg/L)余與流通性,定時換水,間隔時間不超過2小時。
(六)在池內必須帶泳帽,工作人員應及時發現和制止在池內不帶泳帽的現象,并對泳帽等正確佩戴方式給予指導。從而對游泳者起到護發和保護頭皮之功效,并可避免脫發與頭屑落入池內引起污染,禁止在池岸上進行搓身等不良行為。
(七)禁止在池邊及池內吸煙、吐痰、小便等。
(八)游泳之后,要點眼藥水,以預防傳染性眼病。
第四條游泳池經常性衛生要求:
(一)游泳場所的通道及衛生設施清潔無異味并應定期消毒。
(二)為防止人工游泳池聲場藻類,池水中加入0.25―0.5mg/L銅,發現藻類時的最大加藥量不應超過1mg/L。
(三)兒童涉水池連續供給的新水中余氯濃度應保持在0.3―0.5mg/L。浸腳消毒池水的余氯含量應保持在50―100mg/L,須每2日更換一次。
(四)游泳池在開放時間內應每日定時補充新水。每日至少進行3次檢驗池水,適時投加消毒藥。做好池水消毒和消除水中污物的工作,保證池水水質有良好的衛生狀況,保證水質達到以下國家衛生部規定的公共場所衛生標準。
1、池水溫度:22―26℃;
2、PH值:6.8―8.5
3、渾濁度:尿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