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游泳池衛生管理辦法
醫學院游泳池衛生管理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對游泳池的管理,保障游泳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疾病傳播,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校實際,特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嚴格施行游泳健康合格證制度,無當年《游泳健康合格證》者,一律不得入場游泳。
學校校醫院嚴格按照衛生部頒發《游泳場所衛生標準》(GB9667-1996)規定進行體檢并發放《游泳健康合格證》。
第三條游泳人員衛生要求:
(一)游泳者須憑市級醫院或校醫院核發的《游泳健康合格證》購票入場。
(二)游泳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得進入游泳池:
1、肝炎、皮膚癬癥(包括腳癬)、重癥砂眼、急性結膜炎、中耳炎、腸道傳染病、性病等以及國家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易通過游泳交叉傳染擴散的傳染病患者。
2、精神病患者。
3、酗酒者。
4、高血壓、心臟病及其他疾病不宜參加游泳鍛煉者。
(三)游泳者應自備毛巾、拖鞋、浴巾等。
(四)入池前必須進行沖淋,可防止游泳者直接入池后因身體突然變冷而感覺不適或發生抽筋,洗凈身體,以減少或避免各類化妝品、護膚品、發膠以及體表的汗液、皮毛、頭發、頭屑等污染物進入池內,從而減輕池水污染負荷,以保證較好的水質。
(五)進入游泳池必須通過浸腳池消毒,工作人員必須保證消毒池水的消毒能力(保證其余氯含量保持50―100mg/L)余與流通性,定時換水,間隔時間不超過2小時。
(六)在池內必須帶泳帽,工作人員應及時發現和制止在池內不帶泳帽的現象,并對泳帽等正確佩戴方式給予指導。從而對游泳者起到護發和保護頭皮之功效,并可避免脫發與頭屑落入池內引起污染,禁止在池岸上進行搓身等不良行為。
(七)禁止在池邊及池內吸煙、吐痰、小便等。
(八)游泳之后,要點眼藥水,以預防傳染性眼病。
第四條游泳池經常性衛生要求:
(一)游泳場所的通道及衛生設施清潔無異味并應定期消毒。
(二)為防止人工游泳池聲場藻類,池水中加入0.25―0.5mg/L銅,發現藻類時的最大加藥量不應超過1mg/L。
(三)兒童涉水池連續供給的新水中余氯濃度應保持在0.3―0.5mg/L。浸腳消毒池水的余氯含量應保持在50―100mg/L,須每2日更換一次。
(四)游泳池在開放時間內應每日定時補充新水。每日至少進行3次檢驗池水,適時投加消毒藥。做好池水消毒和消除水中污物的工作,保證池水水質有良好的衛生狀況,保證水質達到以下國家衛生部規定的公共場所衛生標準。
1、池水溫度:22―26℃;
2、PH值:6.8―8.5
3、渾濁度:尿素
篇2:游泳池公共用品用具衛生消毒制度
游泳池公共場所用品用具衛生消毒制度
1、公共場所使用的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須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和衛生要求,重復使用品、用具使用前洗凈消毒,按衛生要求保管,一次性用品嚴禁重復使用。
2、公共場所必須設有專用公共用具洗消間和洗消設施,并有明顯的標志,公用毛巾布草、浴盆、臉盆、腳盆、拖鞋每客人用后必須嚴格按照一洗二過三消毒的程序進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換一消毒。
3、設有毛巾布草供應的公共場所必須設專用布草間(柜)和專用臟布草回收間,干凈布草間內設有帶門專用布草柜,布草分內存放。
4、公共場所各內用品用具的運輸才用密封的方式進行,分有干凈和骯臟用品用具的運輸工具和容器。
5、公共場所有健全的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和保潔制度。
6、公共場所的各內用品用具數量配備足夠能供應周轉用,一般不少于滿負荷量的三倍量。
7、公共場所的用品用具符合《公共場所用品衛生標準》(ws205-20**)和相應各類場所的相關衛生要求。
8、公共場所內用于用品用具清洗消毒的藥物必須符合國家有關衛生要求。
9、禁止出租游泳衣、褲。
篇3:游泳池安全責任制度范本
游泳池安全責任制度
一、安全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二、安全保障制度
1、明確崗位制度
2、明確安全工作重點
3、建立游泳池開放安全管理制度
4、建立安全管理工作日志
5、嚴格要求工作人員和保障重點崗位的安全
三、安全保障體系
1、游泳池內各醒目位置擺放各種警示牌、游泳池制度標牌以及公共設施標牌,并向游泳者宣傳游泳常識和有關安全知識及規定,提高游泳者自我安全保護意識。
2、嚴格按照"國家安全標準"和"市游泳場所管理辦法"規定,配備足量。合格的專職救護員,持證上崗。
3、現場救生器材齊全,放置符合要求。
4、設備安全運行管理配備專業人負責,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標準操作執行、建立相應的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度,專業人員持證上崗。
5、應急措施:配備能夠現場處置輕微受傷的藥物和人員、遇緊急情況采取就地搶救和聯系120相結合搶救。
6、如遇溺水事故,及時上報主管行政部門及相關領導。
7、保障游泳池水質衛生,池水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標準消毒、凈化、并取得衛生監督機構檢驗合格。
四、監督制度
1、游泳池負責人應對游泳池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整改并檢驗結果,需記錄在案,對各崗位的工作記錄應經常檢查。
2、安全管理人員對所負責的崗位必須做到心中有數發現安全隱患應及時解決,如不能及時解決的應立即向有關負責人匯報,重大安全隱患應及時上報有關領導,并需記錄在案。
3、嚴格執行相關崗位制度,實行領導、主管、負責人、崗位負責人的逐級負責制,切實做好安全責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