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軀體防護用品規范

軀體防護用品規范

2024-07-14 閱讀 1727

身體防護和皮膚防護是指勞動者穿著防護服裝,使用防膚劑、洗滌劑等以防止工傷事故和預防職業危害。

防護服分一般作業防護服和特殊作業防護,可以能有效地保護作業人員,并且不給工作場所、操作對象產生不良影響。

1防塵服:分為工業防塵服和無塵服。工業防塵服主要在粉塵污染的勞動場所中穿用,防止各類塵接觸危害體膚:無塵服主要在無塵工藝作業中穿用,以保證產品質量。具有透氣性、陰塵率高、塵附著率小的特點。

2防毒服:用于酸、堿、礦植物油類、化學物質等作業人員的防護,分密閉型和透氣型兩類。前者用搞浸透性材料制作,一般在污染危害較嚴重的場所中穿用;后者用透氣性材料制作,一般在輕、中度污染場所中穿用。分為:

2.1氣型防護服:使用搞浸透、搞腐蝕的材料制作,整體為密閉結構,在腋下、袖口、褲口處設置排氣閥門、清潔空氣自頭頂部送入,由排氣閥排出、服內保持一定正壓、造成穿用者自身舒服的小氣候。總送氣量應在200升/分以上,既保證穿用人員的正常呼吸和散熱,又能有效地防御毒、塵對人的危害;

2.2膠布防毒衣:用特制的防毒膠布縫制拼粘而成,用天然像膠和配料涂粘在棉布正反面經硫化而成。可防強烈刺激性毒氣和燒傷性、脂溶性液體化學物質對皮膚的傷害;

2.3透氣型防毒衣:使用特殊透氣材料縫制,能防護一定量毒氣、毒煙霧的危害,用畢應及時處理。

2.4防酸堿工作服:主要采用耐酸、堿材料制作,使操作人員體部與酸、堿液及汽霧隔離。防酸式鹽堿工作服通常采用有耐酸、堿橡膠布、聚氯乙烯膜、合纖織物、防酸綢、生毛呢、柞絲綢等。防酸服應有防酸滲透、耐酸和較高的拒酸性能。分為:

2.4.1橡膠耐酸、堿服:防酸、堿液腐蝕(40℃以下:50%硫酸、30%鹽酸及任何濃度的醋酸及堿類溶液)適用于接觸酸堿液噴濺作業;

2.4.2塑料工作服:防輕度酸堿腐蝕、防水,防油、防低濃度毒物,不耐高低溫、不耐溶劑;

2.4.3防酸綢工作服:防酸液或酸性氣體腐蝕、有較好的抗酸滲透性,有一定防堿、防油能力。

2.4.4合纖工作服:防低濃度酸、堿腐蝕、抗滲透性較差;

2.4.5純生毛呢耐酸服:防低濃度酸性液體或氣體腐蝕,對酸液有一定吸附和延緩滲透能力,有隔熱御寒作用;

2.4.6柞絲耐酸服:防低濃度酸腐蝕,不防堿。

3防放射性服:用于放射性接觸中的個人保護,可防御外照射對人體的危害。防放射性服用棉布、合成纖維、塑料薄膜或含鉛橡膠布制作,應根據不同射線性質、放射劑量及使用規則選用。分為:

3.1棉布工作服:用漂白平紋細布制作,是一種進入入射性作業區的基本防護服,具有對放射性塵透過率低、吸著率小、透氣又易清洗污染物的特點;

3.2丙綸無紡布工作服:是一次性使用服裝,可代替白布工作服;

3.3塑料防護服: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塑料薄膜粘接而成,是一套在基本工作服外面的附加防護服,其作用是保護體表不受放射性物質污染,但不能有效防射線外照射。能耐一定濃度的酸堿液和油類物質,污染物易清洗;

3.4含鉛橡膠工作服:由含鉛橡膠布制成,制品有工作服、圍裙、手套等。對*射線、Y射線有良好的屏蔽吸收作用。

4?防油工作服:采用耐油材料以阻隔油浸蝕人體。分為:

4.1橡膠耐油服:防油、防水、不耐溶劑。適用于油液噴濺作業;

4.2聚氨酯布耐油服:防油、防水、防苯等溶劑;

4.3透氣耐油防水服:防油、防水。

5?防火服:用于消防、火災場所的防護,選用耐高溫、不易燃、隔熱、遮擋幅射效率高的材料制作。常用的有T、H、P、C防火布,石棉布,鋁箔下班纖維布、鋁箔石棉布、炭素纖維布。

6?高溫工作服:用于高溫、高熱或幅射場所作業的個人防護。材料必須具備隔擋幅射熱效率高、導熱系數小、防熔融物飛濺、沾粘、不易燃和離火自滅以及外表反射率高的性能。分為:

6.1石棉布工作服:用石棉纖維與少量(約10%)棉纖維捻織物的布制作,白色,厚約1.5~2.0mm。250℃以下可直接使用操作,250℃以上燙手和發生燃燒;于800℃內燒一小時,失重小于32%,石棉工作服主要起隔熱作用,對熱幅射遮擋效率大于90%,有良好的防熱性能,使用中注意防止石棉塵吸入;

6.2白帆布工作服:用天然植物纖維織物如純棉白帆布、麻白帆布制作,約0.6mm厚;具有隔熱,易彈掉飛濺火星及熔融物、耐磨、扯斷強度大、透氣的特點;

6.3鋁膜布工作服:分兩種:一種是在基布上鍍鋁、常用基布有膠布、絲棉布、涂綸布等;另一類是將極薄的鋁膜以氯丁膠粘合在棉、綢或石棉布表面,再用涂綸膜敷涂保護;鋁膜布呈銀白色,反射率高,隔熱性能好、耐老化、防火,適于強幅射熱條件使用,但透氣性較差。分為:

6.4克綸布工作服:用本酚醛纖維織物制作,耐高溫,其特點是在火焰中很少燃燒,不熔化,僅呈碳化狀但仍保持原形,失重35~40%,有較好耐腐蝕性能,缺點是強度低,加工織物困難,可長期耐150℃,短期可耐2000℃以下;

6.5送風服:選用耐用消費品溫隔熱材料制作,為密封形結構;在設計中優先保證頭部,四肢部位的送風量,使穿著人員吸到新鮮空氣,清除多余的對流熱和幅射熱,送風管應耐壓,通風阻力小;

6.6致冷服:致冷服種類多,如液體致冷服,干冰致冷服、冷凍背心、液冷頭盔、半導體致冷器等,結構較復雜。各類致冷服一般設有冷凍或動力循環裝置,降溫效果顯著。

6?防微波服:是應用屏蔽和吸收原理,衰減消除作用于人體的電磁量,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個人安全。防微波服選用對微波有屏蔽作用、強度較大、吸濕透氣的材料制作。

8?防水服:采用能阻隔水與人體接觸的材料,如橡膠和塑料制作。分為:

8.1膠布工作服:防水、防雨、適用于有淋頭水、噴濺水和冒雨作業工種;

8.2膠布雨衣:防雨,適用于雨天露天作業;

8.3下水衣:防地下水、地面積水,以及淺水面;適于下水道、隧道、水產捕撈等涉水用;

8.4水產服:耐海水、耐日曬,適于水產捕撈、養殖加工用。

9?水上救生衣:是利用浮力原理救生,因此要求材料應有一定吊重浮力,耐老化腐蝕及一定強度。救生衣的浮體材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軟質泡沫塑料、聚氯乙烯、聚苯乙烯硬質泡沫塑料、木棉等。分為:

9.1泡沫塑料救生衣:水上救生及落水用。適于沿海、遠航、內河船員乘客及水運作業用。聚苯乙烯不適海洋航行船只;

9.2木棉救生衣:水上救生及防落水用,限于內河船員、乘客及水運作業;

9.3充氣救生衣:水上救生及防落水,除客船以外的船員用;

9.4空浮式家用救生衣:適用于體重少于65kg的農船作業人員水上救生及防落水用。

10?防寒服:用于低溫作業,保護人體免受凍害。防寒服應具備良好保溫性,導熱系數小,外表及熱率高等性能。一般用于燥的天然棉植物纖維、動物皮毛及化學纖維作充填層。防寒服分棉長短大衣、套褲等。

11?防機械外傷和臟污工作服:這類工作用量大,宜于預防運轉及使用材料工具時可能發生的機械傷害,或防止臟物污染。服料要求耐磨及具有一定強度。

12?帶電作業服。分為:

12.1等電位均壓服:是等電位帶電檢修必備的安全用品。其作用是屏蔽高壓電流和分流電容電流。均壓服用金屬絲布縫制。國內用直徑為0.025mm,0.03mm或0.05細銅絲與超細玻璃纖維,克綸纖維,聚四氟乙烯纖維,柞絲或棉纖維捻織成布料,前四種布料有一定防火能力。國外有采用玻璃纖維與網格炭纖維交織或滲金屬布。國產均壓服目前僅限220kV電壓內帶電作業,均壓且表面電阻率規定從手印至腳印不大于10。使用中避免表面氧化及金屬絲折斷。

12.2絕緣工作服:是采用絕緣膠布織物縫制,只適于一般低電壓情況下使用在國內常的是絕緣鞋(靴)和手套,服裝極少。

13?阻燃防護服:用阻燃織物縫制。阻燃織物的阻燃性能采取GB5455-85《紡織織物—阻燃性能測定—垂直法》試驗。經阻燃整理的織物,洗滌50次后,不低于3級,在試驗中發現有熔融收縮現象時為不合格。阻燃防護服適于工業爐窯、金屬熱加工、焊接、化工、石油等場所,從事有明火或散發火花式的在熔融金屬附近處操作,以及易燃物質有發火危險地方工作穿用。

14?護膚用品:在生產作業環境中,常常存在各種化學的、物理的、生物的危害因素,對人體的暴露皮膚產生不斷的刺激或影響。進而引起皮膚的病態反應:如皮炎、濕疹、皮膚角化、毛刺炎、化學燒傷等,稱為職業性皮膚病。有的工業毒物還可經皮膚吸收,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引起中素養。對待特殊作業人員的外露皮膚應使用特殊的護膚膏,洗滌劑等護膚用品保護,它們與日用化妝膏霜、洗滌劑在功能、用途上有所區別。

14.1護膚膏(劑):護膚膏用于防止皮膚免受化學、物理等因素的危害。如各種漆類、酸酸溶液,紫外線、微生物等的刺激作用。當外界環境有害因素強烈時,應采取專門的防護器具。護膚膏一般在整個勞動過程中使用,涂用時間長,上崗時涂抹,下班后清洗,可起一定隔離作用,使皮膚得到保護。

14.1.2護膚膏分水溶性和脂溶性兩類,前者防油溶性毒物,后者防水溶性毒物。

14.1.3護膚膏的基本要求

a.不損皮膚,不引起皮膚的過敏性;

b.能充分地防止生產中各種物質對皮膚的危害;

c.能輕抹在皮膚上,能保持在皮膚上且容易洗掉;

d.與人體組織和加工的物質原料不起作用在使用時不裂化和變質;

e.配制原料來源廣泛且經濟。

14.2皮膚保潔劑:保潔劑主要用于洗除皮膚表面的各種污染,特別是毒、塵接觸作業人員,需要及時清理除去附著皮膚和工作服上的毒物。

14.2.1保潔劑的基本要求:保潔劑應易溶于水、能除去污物而不損傷皮膚,不含粗造刺激物質

等。不要隨便用溶劑(如汽油、苯類等)擦洗去污;

14.2.2幾種專用保潔劑配方:a對普通肥皂過敏者或干燥者用(芳香烴基磺酸鈉20.0、羊毛脂3.0、膠性粘士77.0、中性磺化篦麻油93.0、純篦麻油5.0、合成清潔劑2.0)b除去油污用(磺化篦麻油20.0、羊毛脂4.0、白陶土76.0、)c清除機油、顏料、煤油用(中性肥皂25.0、白陶土55.0、麥皮20.0)dTNT等硝基苯去除用(烷基苯磺酸鈉10.0、三聚磷酸鈉20.0、對甲苯磺酸鈉2.0、聚醚PL681.0、聚脂PL641.0、皂基3.0甲基纖維素2.0、水)。

15?防靜電工作服:分兩類:導電纖維交織防護服;抗靜電劑浸漬織物防護服。防靜電服用于產生靜電聚積,易燃易爆操作場所。可以消除服裝本身及人體帶電。導電纖維布防靜電服,其作用是與帶電體接觸時,能在導電纖維周圍形成較強的電場,發生電暈放電,使靜電中和。導電纖維越細,電暈放電電壓越低,防靜電效果越好。常用的導電纖維有銅絲、鋁絲、不銹鋼絲、滲碳纖維、有機導電纖維等;用抗靜電齊浸漬織物服,主要通過中和、增濕等以及降低纖維的電阻率,消除靜電。兩者相比較,后者耐久性差,防靜電性能不穩定。

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防護服,如加壓服、宇航服等。

16防護服的選用和維護,防護服各有其特點和應用范圍及使用保養方法。

16.1根據現場存在的危害因素選擇質量可靠的防護服。使用者應針對作業場所或可能產生的危害選擇防護服的種類。如易燃易爆場所,應選用防靜電服,帶電作業應選用等電位均壓服、絕緣服;劇毒物接觸作業應選用密閉型防毒服;爐前高溫作業應選用高溫工作服等。

16.2購置質量可靠的產品,應通過專營勞保商店購置有專業技術部門檢驗過的或符合現行標準的品種。

16.3使用前準備、正確穿用、維護。

16.3.1質量檢查:防護服購進穿用前,應對照產品技術條件檢查其質量;

16.3.2熟悉性能:認真閱看產品說明,熟悉其性能及注意事項;進行必要穿訓練;

16.3.3按說明書介紹的方法穿著;

16.3.4要重視防護服的使用條件,不可超限度穿用。

16.4特殊作業防護使用畢,應進行檢查、清洗、晾干保存,下次再用。產品應存放在干燥通風清潔的庫房。

16.4.1以橡膠為基料的防護服、可用皂水等洗去污染后沖洗晾干,撒些滑石粉后存放;

16.4.2以塑料為基料的防護服,一般只在常溫下清洗、晾干;

16.4.3特殊織物為基料的防護服,如等電位均壓服、微波防護服、防靜電服等應隊油污,保持干燥,防止腐蝕性物質腐蝕,避免織物中的金屬等導電纖維折斷,這類服裝應定期檢查其電性指標。

17?潛水服:用優質抗浸材料特殊加工制作與頭盔連接,用于海下及水下作業。

篇2: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評審規范

一、現場評審結論判定原則1.現場評審人員應以公平、公開、公正為原則,以《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現場評審規范》(以下簡稱《評審規范》)為依據,對申請單位進行逐項審核,并客觀如實地記錄評審結果。如評審組認為現場有其它影響產品安全防護性能的因素,也應如實記錄,并作為現場評審結論判定的依據。2.經現場評審,申請單位不存在否決不合格項、非否決不合格項或非否決不合格項符合4.(1)要求,評審組應向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以下簡稱安標中心)建議現場評審通過。3.《評審規范》中標注符號“*”的現場評審項目、內容及標準為否決項。任一否決項不合格的,評審組應如實記錄并向安標中心建議現場評審不通過。4.《評審規范》中未標注符號“*”的現場評審項目、內容及標準為非否決項。非否決項不合格的,評審組應如實記錄,并依據以下原則向安標中心提出建議:(1)如申請單位存在少于5項(含5項)非否決不合格項,評審組應如實記錄并建議現場評審通過。但申請單位應在整改期限內將整改書面資料寄至評審組組長。(2)如申請單位存在多于5項(不含5項)少于8項(不含8項)非否決不合格項,評審組應如實記錄并建議需復評審。申請單位應在整改期限內整改,評審組將對整改后的申請單位進行現場復評審,復評審合格的,建議現場評審通過;復評審不合格的,建議現場評審不通過。(3)如申請單位存在8項(含8項)以上非否決不合格項,評審組應如實記錄并建議現場評審不通過。(4)如申請單位在安全生產方面存在3項(含3項)以上非否決不合格項,評審組應如實記錄并建議需復評審。申請單位應在整改期限內整改,評審組將對整改后的申請單位進行現場復評審,復評審合格的,建議現場評審通過;復評審不合格的,建議現場評審不通過。(5)評審組認為現場存在的其它影響產品安全防護性能的因素應視同為非否決不合格項。5.整改期限一般為30日,如非否決不合格項整改難度較大,30日確實不能完成整改的,應征得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管理中心同意,整改期限最長可以延長至90日。6.評審組應依據現場評審記錄填寫《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現場評審報告》相關頁并做出現場評審建議性結論。

二、現場評審項目、內容及標準1.主體資格序號評審項目評審內容評審標準評審結論備注1.1*營業執照營業執照原件1.營業執照原件應與報送的復印件一致。□合格□不合格2.營業執照應在有效期內。□合格□不合格3.申請的產品應在營業執照限定的經營范圍內。□合格□不合格1.2生產場所1.*土地、房產有關證明文件原件1.實際生產地址應與申請書中填寫的生產地址一致。□合格□不合格2.該企業應合法有效地擁有該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或具備有效的租賃合同(租賃期限應不少于一年)。□合格□不合格2.生產場所生產場所應能夠滿足生產需要。□合格□不合格2.管理職責序號評審項目評審內容評審標準評審結論備注2.1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管理機構、管理人員1.企業實際設置的管理機構、人員應與申報文件相符合。□合格□不合格2.企業應設置質量管理機構、質量管理人員。□合格□不合格2.2管理職責各有關管理機構、人員的職責、權限企業應明確各有關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的職責、權限(至少應明確企業負責人、生產負責人、質量負責人、檢驗人員、設備管理人員、倉庫管理人員、采購人員、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職責)。□合格□不合格2.3實施情況實施情況1.企業應針對各有關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的職責、權限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合格□不合格2.企業應有相應的考核記錄。□合格□不合格3.設備管理序號評審項目評審內容評審標準評審結論備注3.1生產設備1.*生產設備1.應與申報材料相符合。□合格□不合格2.應滿足申請安全標志產品的生產需要。□合格□不合格3.生產設備應能正常運轉。□合格□不合格2.生產設備管理制度及執行記錄1.應有生產設備管理制度、完整的設備臺帳及維護計劃。□合格□不合格2.應有完整的維修、使用、保養、報廢等執行記錄。□合格□不合格3.應有狀態標識。□合格□不合格3.生產設備操作規程應有生產設備操作規程并在生產現場易于獲取。□合格□不合格3.2工藝裝備1.*工藝裝備1.在用工藝裝備應與申報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2.工藝裝備應滿足申請安全標志產品生產需要。□合格□不合格2.工藝裝備管理制度及執行記錄1.應有完整的工藝裝備保管、發放、使用、檢定、維修、報廢和更新等管理制度和執行記錄。□合格□不合格2.應有狀態標識。□合格□不合格3.3檢測檢驗儀器、設備1.*檢測檢驗儀器、設備的性能和精度1.在用的檢測檢驗儀器、設備應與申報材料相符合。□合格□不合格2.檢測檢驗儀器、設備的性能和精度應能滿足檢測檢驗需要;并能滿足生產規模需要。□合格□不合格2.檢測檢驗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及執行情況1.應有檢測檢驗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及維護和檢修記錄。□合格□不合格2.在用的檢測檢驗儀器、設備應在檢定/校準有效期內并有標識。□合格□不合格3.應有狀態標識。□合格□不合格3.檢測檢驗儀器、設備的操作規程應有檢測檢驗儀器、設備操作規程并在檢測檢驗場所易于獲取。□合格□不合格4.文件管理序號評審項目評審內容評審標準評審結論備注4.1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1.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企業應有與其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合格□不合格2.產品標準及相關標準1.*企業應有產品標準并現行有效。□合格□不合格2.企業應有產品相關標準并現行有效。□合格□不合格4.2文件管理企業應有完善的文件管理制度并有相關的執行記錄1.企業應有部門或專(兼)職人員負責文件管理。□合格□不合格2.應有文件的編制、簽批、發放、更改、使用等管理制度,并與申報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3.應有文件編制、簽批、發放、更改、使用記錄。□合格□不合格4.使用部門應能隨時獲得文件的有效版本。□合格□不合格5.應有外來文件的識別、流轉程序。□合格□不合格4.3技術文件1.技術文件的正確性1.技術文件中的技術要求應符合產品標準和規定要求。□合格□不合格2.技術文件簽署、更改手續應正規完備。□合格□不合格2.技術文件的完整性技術文件應完整、齊全(包括產品設計圖、零部件明細表、工藝流程、原材料進廠檢驗標準、檢驗規程、操作規程、產品使用說明書、出廠合格證等)。□合格□不合格3.技術文件的一致性1.技術文件應與實際生產和產品一致。□合格□不合格2.各車間、部門使用的技術文件應一致。□合格□不合格5.質量控制序號評審項目評審內容評審標準評審結論備注5.1采購控制1.原、輔材料、零部件、外購件、外協件等的采購控制制度1.企業應有采購控制制度,并與申報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2.制度內容應完整合理。□合格□不合格2.供方評價規定及執行記錄1.企業應有供方評價規定(評價規定應包括供方資質、質量、售后服務、企業信譽、產品合格證明等內容)。□合格□不合格2.企業應嚴格按供方評價規定進行評價并有相應的記錄。□合格□不合格3.供方評價結果的執行情況1.企業應嚴格按照供方評價結果確定供方名單。□合格□不合格2.企業應在確定的供方名單范圍內進行采購。□合格□不合格4.原、輔材料、零部件、外購件、外協件的進廠驗收情況企業應有對原、輔材料、外購件、外協件進廠驗收的具體規定,并應有完整的執行記錄。□合格□不合格5.2生產過程質量控制1.工藝管理制度及執行記錄1.企業應有工藝管理制度及考核辦法。□合格□不合格2.企業在用的工藝管理制度應與申報的材料和實際相一致,并應完整的執行記錄。□合格□不合格2.對生產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應有質量控制點的控制措施及執行記錄。□合格□不合格3.原輔材料、半成品、成品、工裝器具等應按規定放置,并應防止出現損傷或變質。1.有無適宜的搬運工具,必要的工位器具,貯存場所和防護措施。□合格□不合格2.原輔材料、半成品、成品是否出現損傷或變質。□合格□不合格4.企業職工應嚴格執行工藝管理制度,按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等工藝文件進行生產操作。是否按制度、規程等工藝文件進行生產操作。□合格□不合格5.3產品檢驗1.檢驗部門或專職檢驗人員的設定企業應設有專門的檢驗部門或專(兼)職的檢驗人員,檢驗人員能獨立行使檢驗權利。□合格□不合格2.出廠檢驗管理制度、檢驗原始記錄及檢驗報告1.企業在用的出廠檢驗管理制度應與申報材料相符合。□合格□不合格2.*應按有關標準和規范對產品的安全防護性能進行檢驗,并有完整、準確、真實的原始檢驗記錄及檢驗報告。□合格□不合格3.對破壞性試驗后的樣品應妥善處理并應有相應的處理記錄。□合格□不合格4.檢驗規程易于獲取。□合格□不合格3.試驗室的環境條件試驗室的環境條件應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合格□不合格5.4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的控制1.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應與申報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2.不合格品應分區擺放并標識,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進行處理并有相應的處理記錄。□合格□不合格5.5倉庫管理倉庫管理制度及執行情況1.企業在用的倉庫管理制度應與申報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2.倉儲物品應分類、分區擺放整齊并有明確標識。□合格□不合格3.危險物品的存放應符合有關規定的要求。□合格□不合格4.應有清晰、完整的出入庫記錄。□合格□不合格6.人員考核序號評審項目評審內容評審標準評審結論備注6.1企業負責人企業負責人對安全生產及質量、法律法規、標準的了解情況1.應熟悉本崗位的職責與作用。□合格□不合格2.應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合格□不合格3.應了解產品標準。□合格□不合格6.2生產負責人生產負責人對本崗位的工作內容掌握情況。1.應熟悉本崗位的職責與作用。□合格□不合格2.應了解本崗位的工作內容。□合格□不合格6.3質量負責人質量負責人對相關法律、法規、規章、標準及專業技術知識掌握情況1.應熟悉本崗位的職責與作用。□合格□不合格2.應了解有關產品質量的法律、法規、規章。□合格□不合格3.應掌握產品現行的相關標準及專業技術知識。□合格□不合格6.4檢驗人員檢驗人員的檢驗職責、檢驗資格及檢驗操作技能1.應熟悉本崗位職責并持證上崗。□合格□不合格2.應熟悉產品標準和相應的檢驗規則。□合格□不合格3.能按照檢測檢驗操作規程熟練準確地進行檢驗。□合格□不合格6.5特種作業人員特種作業人員作業資格特種作業人員應持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上崗。□合格□不合格7.安全生產序號評審項目評審內容評審標準評審結論備注7.1安全生產方針和目標安全生產方針、目標企業應根據本企業情況確定其安全生產方針、目標,制定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規定,建立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考核記錄。□合格□不合格7.2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安全生產規章制度1.安全生產法律法規企業應制定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識別適用管理制度。□合格□不合格2.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及執行情況1.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應與申報材料一致。□合格□不合格2.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應根據相應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制定,符合實際需要并有相應的執行記錄。□合格□不合格7.3安全生產組織及人員保障1.安全生產管理部門設置或專(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配備企業應設置專門的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或配備專(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合格□不合格2.安全生產管理部門或專(兼)職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履行安全生產職責的情況1.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熟悉本崗位職責。□合格□不合格2.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熟悉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合格□不合格3.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掌握本行業安全生產的相關知識。□合格□不合格4.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履行本崗位職責對本企業安全生產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并有相應的執行記錄。□合格□不合格7.4設備設施設備設施安全運行管理1.生產設備、設施的危險部位應有安全防護裝置。□合格□不合格2.作業場所用電應符合相關安全用電規范要求。□合格□不合格7.5作業場所作業場所的安全管理1.企業應建立職業危害和職業病控制制度,并通過技術、工藝、管理等手段消除或降低職業危害的影響。□合格□不合格2.作業人員應正確配戴符合要求的勞動防護用品。□合格□不合格3.作業場所與居住場所設置在同一建筑物的,應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合格□不合格4.作業場所應有符合要求的緊急疏散通道。□合格□不合格5.作業環境應保持整潔、有序。□合格□不合格6.消防器材的配備和使用應符合建筑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合格□不合格

篇3:個人安全防護用品使用規范辦法

安全帽

佩戴安全帽主要是為了保護頭部不受到傷害。它可以在以下幾種情況下保護人的頭部不受傷害或降低頭部傷害的程度。

1、飛來或墜落下來的物體擊向頭部時;

2、當作業人員從2m及以上的高處墜落下來時;

3、當頭部有可能觸電時;

4、在低矮的部位行走或作業,頭部有可能碰撞到尖銳、堅硬的物體時。

安全帽的佩戴要符合標準,使用要符合規定。如果佩戴和使用不正確,就起不到充分的防護作用。一般應注意下列事項:

1、戴安全帽前應將帽后調整帶按自己頭型調整到適合的位置,然后將帽內彈性帶系牢。緩沖襯墊的松緊由帶子調節,人的頭頂和帽體內頂部的空間垂直距離一般在25~50mm之間,至少不要小于32mm為好。這樣才能保證當遭受到沖擊時,帽體有足夠的空間可供緩沖,平時也有利于頭和帽體間的通風。

2、不要把安全帽歪戴,也不要把帽沿戴在腦后方。否則,會降低安全帽對于沖擊的防護作用。

3、安全帽的下領帶必須扣在頜下,并系牢,松緊要適度。這樣不致于被大風吹掉,或者是被其他障礙物碰掉,或者由于頭的前后擺動,使安全帽脫落。

4、安全帽體頂部除了在帽體內部安裝了帽襯外,有的還開了小孔通風。但在使用時不要為了透氣而隨便再行開孔。因為這樣作將會便帽體的強度降低。

5、由于安全帽在使用過程中,會逐漸損壞。所以要定期檢查,檢查有沒有龜裂、下凹、裂痕和磨損等情況,發現異常現象要立即更換,不準再繼續使用。任何受過重擊、有裂痕的安全帽,不論有無損壞現象,均應報廢。

6、嚴禁使用只有下頜帶與帽殼連接的安全帽,也就是帽內無緩沖層的安全帽。

7、施工人員在現場作業中,不得將安全帽脫下,擱置一旁,或當坐墊使用。

8、由于安全帽大部分是使用高密度低壓聚乙烯塑料制成,具有硬化和變蛻的性質。所以不易長時間地在陽光下曝曬。

9、新領的安全帽,首先檢查是否有勞動部門允許生產的證明及產品合格證,再看是否破損、薄厚不均,緩沖層及調整帶和彈性帶是否齊全有效。不符合規定要求的立即調換。

10、在現場室內作業也要戴安全帽,特別是在室內帶電作業時,更要認真戴好安全帽,因為安全帽不但可以防碰撞,而且還能起到絕緣作用。

11、平時使用安全帽時應保持整潔,不能接觸火源,不要任意涂刷油漆,不準當凳子坐,防止丟失。如果丟失或損壞,必須立即補發或更換。無安全帽一律不準進入施工現場。

安全帶

高處作業,重疊交叉作業。為了防止作業者在某個高度和位置上可能出現的墜落,作業者在登高和高處作業時,必須系掛好安全帶。安全帶的使用和維護有以下幾點要求:

1、安全帶使用前應檢查繩帶有無變質、卡環是否有裂紋,卡簧彈跳性是否良好。

2、高處作業如安全帶無固定掛處,應采用適當強度的鋼絲繩或采取其他方法。禁止把安全帶掛在移動或帶尖稅梭角或不牢固的物件上。

3、高掛低用。將安全帶掛在高處,人在下面工作就叫高掛低用。這是一種比較安全合理的科學系掛方法。它可以使有墜落發生時的實際沖擊距離減小。與之相反的是低掛高用。就是安全帶拴掛在低處,而人在上面作業。這是一種很不安全的系掛方法,因為當墜落發生時,實際沖擊的距離會加大,人和繩都要受到較大的沖擊負荷。所以安全帶必須高掛低用,杜絕低掛高用。

4、安全帶要拴掛在牢固的構件或物體上,要防止擺動或碰撞,繩子不能打結使用,鉤子要掛在連接環上。

5、安全帶繩保護套要保持完好,以防繩被磨損。若發現保護套損壞或脫落,必須加上新套后再使用。

6、安全帶嚴禁擅自接長使用。如果使用3m及以上的長繩時必須要加緩沖器,各部件不得任意拆除。

7、安全帶在使用前要檢查各部位是否完好無損。安全帶在使用后,要注意維護和保管。要經常檢查安全帶縫制部分和掛鉤部分,必須詳細檢查捻線是否發生裂斷和殘損等。

8、安全帶不使用時要妥善保管,不可接觸高溫、明火、強酸、強堿或尖銳物體,不要存放在潮濕的倉庫中保管。

9、安全帶在使用兩年后應抽驗一次,頻繁使用應經常進行外觀檢查,發現異常必須立即更換。定期或抽樣試驗用過的安全帶,不準再繼續使用。

過濾式防毒面具

1.過濾式防毒面具只能在空氣中有毒氣體濃渡18%的情況下使用。

2.各種過濾式防毒面具只能專防專用,不同型號濾毒藥罐只能防其對應的有毒氣體,要防止錯用。

3.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必須嚴格執行一開,二看,三戴的規定。一開:打開濾毒藥罐底部膠塞;二看:查看濾毒藥罐.面罩無缺陷;三戴:戴上面罩,呼吸暢通,確認完好,方準使用。

4.使用中感覺呼吸困難,或自我感覺不適時,應立即退出毒區,更換面具。嚴禁在毒區內摘掉面罩。

5.發給個人保管使用或公用的過濾式防毒面具,上崗應隨身攜帶,下班時各自鎖入柜內保管。

6.過濾式防毒面具禁止在塔罐容器等密閉設備內使用。

防護鞋

防止物體砸傷或剌割傷害。如高處墜落物品及鐵釘、銳利的物品散落在地面,這樣就可能引起砸傷或刺傷。?

防止高低溫傷害。在化工等行業,不僅環境氣溫高,而且有強輻射熱,灼烤足部,灼熱的物料噴濺到足面或掉入鞋內引起燒傷。另一方面,冬季在室外作業,可能發生凍傷。?

防止酸堿性化學品傷害。在作業過程中接觸到酸堿性化學品,可能發生足部被酸堿灼傷的事故。?

防止觸電傷害。在作業過程中接觸到帶電體造成觸電傷害。?

防止靜電傷害。靜電對人體的傷害主要是引起心理障礙,產生恐懼心理,引起從高處墜落等二次事故。?

絕緣鞋(靴)

應根據作業場所電壓高低正確選用絕緣鞋,低壓絕緣鞋禁止在高壓電氣設備上作為安全輔助用具使用,高壓絕緣鞋(靴)可以作為高壓和低壓電氣設備上輔助安全用具使用。但不論是穿低壓或高壓絕緣鞋(靴),均不得直接用手接觸電氣設備。?

穿用絕緣靴時,應將褲管套入靴簡內。穿用絕緣鞋時,褲管不宜長及鞋底外沿條高度,更不能長及地面,保持布幫干燥。?

非耐酸堿油的橡膠底,不可與酸堿油類物物質接觸,并應防止尖銳物刺傷。低壓絕緣鞋若底花紋磨光,露出內部顏色時則不能作為絕緣鞋使用。?

耐酸堿鞋(靴)?

耐酸堿皮鞋只能使用于一般濃度較低的酸堿作業場所,不能浸泡在酸堿液中進行較長時間作業,以防酸堿溶液滲入皮鞋內腐蝕足造成傷害。?

耐酸堿塑料靴和膠靴,應避免接觸高溫、銳器損傷靴面或靴底引起滲漏、影響防護功能。?

耐酸堿塑料靴和膠靴穿用后,應用清水沖洗靴上的酸堿液體然后涼干,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以防塑料和橡膠老化脆變,影響使用壽命。?

防護眼鏡

物質的顆粒和碎屑、火花和熱流、耀眼的光線和煙霧都會對眼睛造成傷害。防止金屬碎片或屑、砂塵、石屑、混凝土屑等飛濺物對眼部的打擊。金屬切削作業、混凝土鑿毛作業、手提砂輪機作業等就必須使用防護眼鏡。

防護手套

現場作業,大部分都是由雙手操作完成的。這就決定了手經常處在危險之中。對手的安全防護主要靠手套。但是對于需要精細調節的作業。戴用防護手套就不便于操作,尤其對于使用鉆床、銑床和傳送機旁及具有夾擠危險的部位操作人員,若使用手套,則有被機械纏住或夾住的危險。所以從事這些作業的人員,嚴格禁止使用防護手套。

1、勞動保護手套。具有保護手的功能,作業人員工作時一般都使用這類手套。

2、帶電作業用絕緣手套。要根據電壓選擇適當的手套,檢查表面有無裂痕、發粘、發脆等缺陷,如有異常禁止使用。

3、耐酸、耐堿手套。主要用于接觸酸和堿時戴的手套。

4、橡膠耐油手套。主要用于接觸礦物油、植物油及脂肪簇的各種溶濟作業時戴的手套。

5、焊工手套。電、火焊工作業時戴的防護手套,應檢查皮革或帆布表面有無僵硬、薄檔、洞眼等殘缺現象,如有缺陷,不準使用。手套要有足夠的長度,手腕部不能裸露在外邊。

一、安全帽

電力建設施工現場上,工人們所佩戴的安全帽主要是為了保護頭部不受到傷害。它可以在以下幾種情況下保護人的頭部不受傷害或降低頭部傷害的程度。

(1)飛來或墜落下來的物體擊向頭部時;

(2)當作業人員從2m及以上的高處墜落下來時;

(3)當頭部有可能觸電時;

(4)在低矮的部位行走或作業,頭部有可能碰撞到尖銳、堅硬的物體時。

安全帽的佩戴要符合標準,使用要符合規定。如果佩戴和使用不正確,就起不到充分的防護作用。一般應注意下列事項:

(1)戴安全帽前應將帽后調整帶按自己頭型調整到適合的位置,然后將帽內彈性帶系牢。緩沖襯墊的松緊由帶子調節,人的頭頂和帽體內頂部的空間垂直距離一般在25~50mm之間,至少不要小于32mm為好。這樣才能保證當遭受到沖擊時,帽體有足夠的空間可供緩沖,平時也有利于頭和帽體間的通風。

(2)不要把安全帽歪戴,也不要把帽沿戴在腦后方。否則,會降低安全帽對于沖擊的防護作用。

(3)安全帽的下領帶必須扣在頜下,并系牢,松緊要適度。這樣不致于被大風吹掉,或者是被其他障礙物碰掉,或者由于頭的前后擺動,使安全帽脫落。

(4)安全帽體頂部除了在帽體內部安裝了帽襯外,有的還開了小孔通風。但在使用時不要為了透氣而隨便再行開孔。因為這樣作將會便帽體的強度降低。

(5)由于安全帽在使用過程中,會逐漸損壞。所以要定期檢查,檢查有沒有龜裂、下凹、裂痕和磨損等情況,發現異常現象要立即更換,不準再繼續使用。任何受過重擊、有裂痕的安全帽,不論有無損壞現象,均應報廢。

(6)嚴禁使用只有下頜帶與帽殼連接的安全帽,也就是帽內無緩沖層的安全帽。

(7)施工人員在現場作業中,不得將安全帽脫下,擱置一旁,或當坐墊使用。

(8)由于安全帽大部分是使用高密度低壓聚乙烯塑料制成,具有硬化和變蛻的性質。所以不易長時間地在陽光下曝曬。

(9)新領的安全帽,首先檢查是否有勞動部門允許生產的證明及產品合格證,再看是否破損、薄厚不均,緩沖層及調整帶和彈性帶是否齊全有效。不符合規定要求的立即調換。

(10)在現場室內作業也要戴安全帽,特別是在室內帶電作業時,更要認真戴好安全帽,因為安全帽不但可以防碰撞,而且還能起到絕緣作用。

(11)平時使用安全帽時應保持整潔,不能接觸火源,不要任意涂刷油漆,不準當凳子坐,防止丟失。如果丟失或損壞,必須立即補發或更換。無安全帽一律不準進入施工現場。

二、安全帶

電力建設施工現場上,高處作業,重疊交叉作業非常多。為了防止作業者在某個高度和位置上可能出現的墜落,作業者在登高和高處作業時,必須系掛好安全帶。安全帶的使用和維護有以下幾點要求:

(1)思想上必須重視安全帶的作用。無數事例證明,安全帶是"救命帶"。可是有少數人覺得系安全帶麻煩,上下行走不方便,特別是一些小活、臨時活,認為“有扎安全帶的時間活都干完了”。殊不知,事故發生就在一瞬間,所以高處作業必須按規定要

求系好安全帶。

(2)安全帶使用前應檢查繩帶有無變質、卡環是否有裂紋,卡簧彈跳性是否良好。

(3)高處作業如安全帶無固定掛處,應采用適當強度的鋼絲繩或采取其他方法。禁止把安全帶掛在移動或帶尖稅梭角或不牢固的物件上。

(4)高掛低用。將安全帶掛在高處,人在下面工作就叫高掛低用。這是一種比較安全合理的科學系掛方法。它可以使有墜落發生時的實際沖擊距離減小。與之相反的是低掛高用。就是安全帶拴掛在低處,而人在上面作業。這是一種很不安全的系掛方法,因為當墜落發生時,實際沖擊的距離會加大,人和繩都要受到較大的沖擊負荷。所以安全帶必須高掛低用,杜絕低掛高用。

(5)安全帶要拴掛在牢固的構件或物體上,要防止擺動或碰撞,繩子不能打結使用,鉤子要掛在連接環上。

(6)安全帶繩保護套要保持完好,以防繩被磨損。若發現保護套損壞或脫落,必須加上新套后再使用。

(7)安全帶嚴禁擅自接長使用。如果使用3m及以上的長繩時必須要加緩沖器,各部件不得任意拆除。

(8)安全帶在使用前要檢查各部位是否完好無損。安全帶在使用后,要注意維護和保管。要經常檢查安全帶縫制部分和掛鉤部分,必須詳細檢查捻線是否發生裂斷和殘損等。

(9)安全帶不使用時要妥善保管,不可接觸高溫、明火、強酸、強堿或尖銳物體,不要存放在潮濕的倉庫中保管。

(10)安全帶在使用兩年后應抽驗一次,頻繁使用應經常進行外觀檢查,發現異常必須立即更換。定期或抽樣試驗用過的安全帶,不準再繼續使用。

三、防護服

電力建設施工現場上的作業人員應穿著工作服。焊工的工作服一般為白色,其他工種的工作服沒有顏色的限制。防護服有以下幾類:

(1)全身防護型工作服;

(2)防毒工作服;

(3)耐酸工作服;

(4)耐火工作服;

(5)隔熱工作服;

(6)通氣冷卻工作服;

(7)通水冷卻工作服;

(8)防射線工作服;

(9)勞動防護雨衣;

(10)普通工作服。

電建施工現場上對作業人員防護服的穿著要求是:

(1)作業人員作業時必須穿著工作服;

(2)操作轉動機械時,袖口必須扎緊;

(3)從事特殊作業的人員必須穿著特殊作業防護服;

(4)焊工工作服應是白色帆布制作的。

四、防護眼鏡

物質的顆粒和碎屑、火花和熱流、耀眼的光線和煙霧都會對眼睛造成傷害。這樣,在時就必須根據防護對象的不同選擇和使用防護眼鏡。

(1)防打擊的護目眼鏡有三種:①硬質玻璃片護目鏡;②膠質粘合玻琉護目鏡(受沖擊、擊打破碎時呈龜裂狀,不飛濺);③鋼絲網護目鏡。它們能防止金屬碎片或屑、砂塵、石屑、混凝土屑等飛濺物對眼部的打擊。金屬切削作業、混凝土鑿毛作業、手提砂輪機作業等適合于佩戴這種平光護目鏡。

(2)防紫外線和強光用的防紫外線護目鏡和防輻射面罩。焊接工作使用的防輻射線面罩應由不導電材料制作,觀察窗、濾光片、保護片尺寸吻合,無縫隙。護目鏡的顏色是混合色,以藍、綠、灰色的為好。

(3)防有害液體的護目鏡簡易主要用于防止酸、堿等液體及其他危險注入體與化學藥品所引起對眼的傷害。一般鏡片用普通玻璃制作,鏡架用非金屬耐腐蝕材料制成。

(4)在鏡片的玻璃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屬鉛面制成的鉛制玻璃片的護目鏡,主要是為了防止*射線對眼部的傷害。

(5)防灰塵、煙霧及各種有輕微毒性或刺激性較弱的有毒氣體的防護鏡必須密封、遮邊無通風孔,與面部接觸嚴密,鏡架要耐酸、耐堿。

五、防護鞋

防護鞋的種類比較多,如皮安全鞋、防靜電膠底鞋、膠面防砸安全鞋、絕緣皮鞋、低壓絕緣膠鞋、耐酸堿皮鞋、耐酸堿膠靴、耐酸堿塑料模壓靴、高溫防護鞋、防刺穿鞋、焊接防護鞋等。應根據作業場所和內容的不同選擇使用。

電力建設施工現場上常用的有絕緣靴(鞋)、焊接防護鞋、耐酸堿橡膠靴及皮安全鞋等。對絕緣鞋的要求有:

(1)必須在規定的電壓范圍內使用;

(2)絕緣鞋(靴)膠料部分無破損,且每半年作一次預防性試驗;

(3)在浸水、油、酸、堿等條件上不得作為輔助安全用具使用。

六、防護手套

施工現場上人的一切作業,大部分都是由雙手操作完成的。這就決定了手經常處在危險之中。對手的安全防護主要靠手套。

使用防護手套時,必須對工件、設備及作業情況分析之后,選擇適當材料制作的,操作方便的手套,方能起到保護作用。但是對于需要精細調節的作業。戴用防護手套就不便于操作,尤其對于使用鉆床、銑床和傳送機旁及具有夾擠危險的部位操作人員,若使用手套,則有被機械纏住或夾住的危險。所以從事這些作業的人員,嚴格禁止使用防護手套。

電建施工現場上常用的防護手套有下列幾種:

(1)勞動保護手套。具有保護手和手臂的功能,作業人員工作時一般都使用這類手套。

(2)帶電作業用絕緣手套。要根據電壓選擇適當的手套,檢查表面有無裂痕、發粘、發脆等缺陷,如有異常禁止使用。

(3)耐酸、耐堿手套。主要用于接觸酸和堿時戴的手套。

(4)橡膠耐油手套。主要用于接觸礦物油、植物油及脂肪簇的各種溶濟作業時戴的手套。

(5)焊工手套。電、火焊工作業時戴的防護手套,應檢查皮革或帆布表面有無僵硬、薄檔、洞眼等殘缺現象,如有缺陷,不準使用。手套要有足夠的長度,手腕部不能裸露在外邊。

七、常用安全護具的檢驗方法

常用的安全護具必須認真進行檢查、試驗。安全網是否有雜物,是否被墜物損壞或被吊裝物撞壞。安全帽被物體擊打后,是否有裂紋等。經常對安全護具的檢查按要求進行(1)安全帽:3kg重的鋼球,從5m高處垂直自由墜落沖擊下不被破壞,試驗時應用木頭做一個半圓人頭模型,將試驗的安全帽內緩沖彈性帶系好放在模型上。各種材料制成的安全帽試驗都可用此方法。檢驗周期為每年一次。

(2)安全帶:國家規定,出廠試驗是取荷重120kg的物體,從2~2.8m高架上沖擊安全帶,各部件無損傷即為合格。

施工單位可根據實際情況,在滿足試驗負荷重標準情況下,因地制宜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一些施工單位經常使用的方法是:采用麻袋,由裝木屑刨花等作填充物,再加鐵塊,以達到試驗負荷的重的標準。用專作實驗的架子,進行動、靜荷重試驗。

錦綸安全帶配件極限拉力指標為:腰帶1200~1500kg,背帶700~1000kg,安全繩1500kg,掛鉤圓環1200kg,固定卡子60kg,腿帶700kg。

安全帶的負荷試驗要求是:施工單位對安全帶應定期進行靜負荷試驗。試驗荷重為225kg,吊掛5min,檢查是否變形、破裂等情況,并做好記錄。

安全帶的檢驗周期為:每次使用安全帶之前,必須進行認真的檢查。對新安全帶使用兩年后進行抽查試驗,舊安全帶每隔6個月進行一次抽檢。

需要注意的是,凡是做過試驗的安全護具,不準再用。

(3)個人防護用品的檢查還必須注意:

1)產品是否有“生產許可證”單位生產的產品;

2)產品是否有“產品合格證書”;

3)產品是否滿足該產品的有關質量要求;

4)產品的規格及技術性能是否與作業的防護要求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