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防護用品選擇及有毒環境判定規范
一、一般原則
1、在沒有個體防護的情況下,任何人都不應暴露在能夠或可能危害健康的空氣環境中;
2、應根據地國家的有關職業衛生標準(如空氣中粉塵衛生標準,空氣中有毒物質衛生標準)對作業中的空氣環境進行評價,識別有賽跑環境性質,判定危害程度。
應首先考慮采取工程措施控制有害環境的可能性性;若工程式措施因各種原因無法實施,或無法完全消除有害環境,以及在工程式措施未生效是,應根據作業環境,作業狀況和作業人員選擇適合的防護裝備。選擇呼吸產品成本時也就參照使用說明書的技術規定,符合其適用條件;
需要使用呼吸防護裝備預防有危害,用人單位預算應建議并實施規范的呼吸保護計劃。
二,根據有害環境選擇
1、識別有害環境性質
應了解以下情況:
(1)是否能別有害環境,如是有害環境,應進一步了解;
(2)是否可能缺氧(低于18%)及氧氣濃度值。
(3)是否存在空氣污染物,如是粉塵或有害氣體或蒸氣時,應了解污染物濃度是多少;
(4)空氣污染物豐在形態,是顆粒物體、氣體蒸氣、還是混合物,并進一步了以下情況:若是氣體或蒸氣,應了解是否具有明顯氣味或刺激性等獲救性,是不有職業衛生標準,是否有能立即威脅生命和健康的濃度,是否還可經皮膚吸收,對皮膚致敏和腐蝕、刺激皮膚及眼睛等。
2、判定危害程度
按照以下方法判定:
(1)如果有害環境性質未知,應作為立即威脅生命和健康的濃度環境;
(2)如果缺氧,或無法確定是否缺氧,應作為立即威脅生命和健康的濃度環境;
(3)如果空氣污染物濃度未知,達到或超過立即威脅生命和健康的濃度,只要是其中之一,都應作為立即威脅生命和健康的濃度環境。
3、根據危害程度選擇
(1)立即威脅生命和健康的濃度環境,應選擇以下防護裝備:
配全面罩的正壓攜氣式呼吸器;
配備適合的輔肋逃生型呼吸器,例如,在有害環境性質未知、是否缺氧未知及缺氧下,應選擇攜氣式逃生呼吸器,不能使用過濾式逃生呼吸器;在不缺氧,但空氣污染濃度超過立即威脅生命和健康的濃度值的環境下,可以選擇攜氣式/也可以選擇過濾式,但需適合空氣污染物種類及其濃度水平,例如污染物種類是一氣化碳、苯、硫化氫還是其他物質,濃度是多少mg/m3;
(2)非立即威脅生命和健康的濃度環境。應選擇批定防護系數大于危害系數的防護裝備;
(3)這里所說的防護系數是指該類呼吸防護用品,在適合使用登載且還沒有使用的前擔下,預期能有效的將空氣污染物過濾至安全防護系數之間內的裝備。
4、根據空氣污染物種類選擇
(1)顆粒物的防護:可選擇隔絕式防塵面具,也可選擇過濾式防塵面具。叵選擇過濾式防塵面具,應注意事項以下幾點
對于揮發性的顆粒物存在環境,應選擇能同時過濾顆粒物有其揮發按慣例的防塵面具;
應根據地顆粒粒物的分散度選擇適合的防塵面具;例如,有的防塵面人只對一般性粉塵有過濾作用,而對微細的顆粒煙或蒸氣卻無過濾作用。
叵顆粒具有液態油性時,應選擇能過濾油性顆粒的防塵面具;
若顆粒粒具有放身性,應選擇能過濾效果最高等到級的防塵面具
(2)有毒氣體和蒸氣的防護:可選擇隔絕式防毒面具,也可選擇過濾式防毒面具。在選擇過濾式防毒面具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應根據有害氣體和蒸氣的種類選擇使用的過濾元件(濾毒罐和濾毒盒),對現行標準中未包括的過濾元件種類,應根據防毒面具生產廠商白日做夢的使用說明選擇。
對于沒有警示性或警示性很差的有毒品走私案氣體或蒸氣,由于幻覺、感覺毒氣或蒸氣的局限性不可靠性,對于如一氧化碳等,應儔選擇有效指示器的防毒面具或隔絕式防毒面具。
叵顆粒物、毒氣和蒸氣同時存在時的防護:可選擇隔絕式呼吸器,也可選擇過濾式呼吸器,叵選擇地過濾式面具,應選擇有效求神問卜元年或過濾元件的組合。
(三)根據作業人員選擇
應考慮以下幾點:
(1)頭面部特征:在選擇半面罩和全面罩時應注意;
若生產者或經銷商能向使用者提供適合性,可幫助使用者選擇與自己最適合的面罩;
胡須或過長的頭發會影響面罩與面部之間的密合性,傅用者應預先刮凈胡須,避免將頭發還將有在面罩與面部皮膚之間;
應考慮使用者面部特征,若有疤痕、凹陷的太陽穴,非常突出顴骨、皮膚褶皺、鼻畸形等影響面部了與面罩之間的密合時,應選擇與面部特征無關的面罩,如頭罩。
(2)舒適性:應考慮作業環境,作業人員是否能夠隨物理因素(如高溫)的不良影響,若存在不良影響,應選擇能減輕這種不良影響的呼吸防護裝備,如選擇有降溫功能的代氣式呼吸器。
高溫、低溫、化學作業場所應選擇物理性能穩定的硅膠面罩。
對皮膚過敏者應選擇元刺激皮膚的硅膠面罩。
(3)視力矯正:視力矯正鏡不應影響呼吸防護裝備與面部的密合性。若呼吸防護裝備提供使用者矯正在鏡片的部件,應選擇適合的視力矯正鏡片,并按照使用說明書要求操作使用。
(4)不適合使用呼吸防護裝備的身體狀態:患有高備壓、以臟病、肺氣腫等以及心理障礙類型的人員,不宜選用呼吸阻力較大的過濾式呼吸面罩,可考慮選用正壓供氣式呼吸器。
收貨部制度
篇2:工程樣品檢驗復驗判定制度
工程樣品檢驗、復驗和判定制度
⑴樣品檢驗、復驗及判定必須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標準和試驗方法的規定,以保證檢驗判定的可比性、正確性和科學性。
⑵檢測組在接到任務單后,應迅速做好各項準備,對有關的儀器設備要進行調試,確保完好狀態。
⑶讀數記錄應按規定的格式填寫,目測數據應由兩人相互校對共同負責,計算機采集數據應存入磁盤。
⑷檢測工作不應受任何單位、部門和個人的影響,測試工作程序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執行。
⑸產品質量檢驗結果的判定,由檢測人員提出,檢測組長初審,室主任審定簽字后,交內業組蓋章方可發送。
⑹遇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允許復驗:
①由于人為因素造成操作者錯誤或讀數錯誤而導致檢測數據不準;
②檢測中設備儀器出現失靈或試驗環境發生變化;
③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觀因素使測試中斷,失準或無法正常進行;
④由于操作或設備儀器的原因導致樣品不符合規定要求,從而無法進行測試和判定;
⑤受檢單位提出異議,并符合《被檢單位對檢驗報告提出異議的處理制度》中復測條件。
⑺如進行復驗,對產品質量的判定原則上以復驗數據為準,復驗前數據全部無效。
⑻重要試驗中,有臨界線附近的數據時,也可考慮復驗。
篇3:重大火災隱患判定督辦及立銷案辦法
第一章判定和立案
第一條[定義]本辦法所稱重大火災隱患,是指違反國家消防法律法規,不能立即整改,可能導致火災發生或火災危害增大,并可能造成特大火災事故后果和嚴重社會影響的下列情形:
(一)影響人員安全疏散或者滅火救援行動的;
(二)消防設施不完好有效,影響防火滅火功能的;
(三)擅自改變防火分區,容易導致火勢蔓延、擴大的;
(四)在人員密集場所違反消防安全規定,使用、儲存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
(五)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響公共安全的;
(六)其它違反消防法規的情形。
第二條[判定依據]判定重大火災隱患依照本辦法及其《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標準》進行。有關重大火災隱患判定的公共安全行業標準發布實施后,依照該標準判定。
第三條[火災隱患發現]消防監督人員在進行監督檢查或者核查群眾舉報、投訴時,發現被檢查單位存在可能構成重大火災隱患的情形,應當在《消防監督檢查記錄》中詳細記明,并收集建筑情況、使用情況等能夠證明火災危險性、危害性的資料,并在2日內書面報告本級公安消防部門有關負責人。
第四條[判定程序]公安消防部門負責人對消防監督人員報告的可能構成重大火災隱患的不安全因素,應當及時組織集體討論;涉及復雜或者疑難技術問題的應當由支隊(含支隊)以上地方公安消防部門組織專家論證。
專家論證應當根據需要邀請當地政府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監管部門和相關技術專家參加。
第五條[判定]經集體討論、專家論證,存在《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標準》第二條、第三條情形之一,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的,應當提出判定為重大火災隱患的意見,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
第六條[會議紀要]集體討論、專家論證應當形成會議記錄、紀要。會議記錄、紀要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會議主持人及參加會議人員的姓名、單位、職務、技術職稱;
(二)擬判定為重大火災隱患的事實和依據;
(三)討論或論證的具體事項、參會人員的意見;
(四)具體判定意見、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
(五)集體討論的主持人簽名,參加專家論證的人員簽名。
第七條[立案]構成重大火災隱患的,報本級公安消防部門負責人批準后,應當及時立案并制作《重大火災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自檢查之日起4個工作日內送達。組織專家論證的,可以延長10個工作日送達。
《重大火災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應當抄送當地人民檢察院、法院、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監管部門和上一級地方公安消防部門。
第八條[報告政府]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定期公布和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本地區重大火災隱患情況。
第二章督促整改
第九條[跟蹤督導]公安消防部門應當督促重大火災隱患單位落實整改責任、整改方案和整改期間的安全防范措施,并根據單位的需要提供技術指導。
第十條[提請政府督辦]下列單位或者場所存在重大火災隱患自身確無能力解決,嚴重影響公共安全的,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及時提請當地人民政府列入督辦事項或予以掛牌督辦,協調解決:
(一)醫院、養老院、學校、托兒所、幼兒園、車站、碼頭、地鐵站等人員密集場所;
(二)生產、儲存和裝卸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工廠、倉庫和專用車站、碼頭、儲罐區、堆場,易燃易爆氣體和液體的充裝站、供應站、調壓站等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單位或者場所;
(三)不符合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必須拆遷的單位或者場所;
(四)其他影響公共安全的單位和場所。
第十一條[提請上級政府協調解決]對經當地人民政府掛牌督辦逾期仍未整改的重大火災隱患,公安消防部門應當提請當地人民政府報告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
第十二條[延期審批]對確有正當理由不能在限期內整改完畢,單位在整改期限屆滿前提出書面延期申請的,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對申請進行審查并作出是否同意延期的決定,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制作、送達《同意/不同意延期整改通知書》。
第十三條[復查]公安消防部門應當自重大火災隱患整改期限屆滿之日起4個工作日內進行復查,自復查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制作并送達《復查意見書》。
第十四條[處罰]經復查,逾期未整改重大火災隱患的,應當依法進行處罰。
[停產停業審批]責令單位停產停業,對經濟和社會生活影響較大的,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報請當地人民政府批準。
第十五條[強制執行]存在重大火災隱患的單位及其責任人逾期不履行消防行政處罰決定的,公安消防部門可以依法采取措施、申請當地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十六條[輿論監督]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定期公布本地區的重大火災隱患及整改情況,并視情組織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新聞媒體對重大火災隱患進行公示曝光和跟蹤報道。
第三章銷案
第十七條[銷案]重大火災隱患經公安消防部門檢查確認整改消除,或者經專家論證認為已經消除的,報公安消防部門負責人批準后予以銷案。
政府掛牌督辦的重大火災隱患銷案后,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予以摘牌。
第十八條[建立檔案]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建立重大火災隱患專卷。專卷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卷內目錄;
(二)《消防監督檢查記錄》;
(三)重大火災隱患集體討論、專家論證的會議記錄、紀要;
(四)《重大火災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
(五)《同意/不同意延期整改通知書》;
(六)《復查意見書》或者其它法律文書;
(七)行政處罰情況登記;
(八)政府掛牌督辦的有關資料;
(九)相關的影像、文件等其它材料。
附則
第十九條[生效]本規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重大火災隱患,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直接判定或綜合判定。
第二條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直接判定為重大火災隱患:
(一)生產、儲存和裝卸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工廠、倉庫和專用車站、碼頭、儲罐區,未設置在城市的邊緣或相對獨立的安全地帶;
(二)甲、乙類廠房設置在建筑的地下、半地下室;
(三)甲、乙類廠房與人員密集場所或住宅、宿舍混合設置在同一建筑內;
(四)公共娛樂場所、商店、地下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出口、樓梯間的設置形式及數量不符合規定;
(五)旅館、公共娛樂場所、商店、地下人員密集場所未按規定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六)易燃可燃液體、可燃氣體儲罐(區)未按規定設置固定滅火、冷卻設施。
第三條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判定為重大火災隱患:
(一)人員密集場所,存在第六條第一款至第九款規定要素2個以上(含本數,下同)的;
(二)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場所,存在第四條第一款至第四款、第七條第五款、第六款規定要素2個以上的;
(三)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場所、重要場所,存在第四條至第十一條規定要素3個以上的;
(四)其他場所,存在第四條至第十一條規定要素4個以上的。
第四條總平面布置方面的綜合判定要素:
(一)未按規定設置消防車道,或消防車道被堵塞、占用;
(二)建筑之間的既有防火間距被占用;
(三)甲、乙類倉庫或丙類廠房與人員密集場所或住宅、宿舍混合設置在同一建筑內;
(四)城市建成區內的液化石油氣加氣站、加油加氣合建站的儲量達到或超過GB50156對一級站的規定;
(五)丙類廠房或丙類倉庫與集體宿舍混合設置在同一建筑內;
(六)托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及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老年人建筑,醫院、療養院的住院部分等與其他建筑合建時,所在樓層位置不符合規定;
(七)地下車站的站廳乘客疏散區、站臺及疏散通道內設置商業經營活動場所。
第五條防火分隔方面的綜合判定要素:
(一)擅自改變原有防火分區,造成防火分區面積超過規定的50%;
(二)防火門、防火卷簾等防火分隔設施損壞的數量超過該防火分區防火分隔設施數量的50%;
(三)丙、丁、戊類廠房內有火災爆炸危險的部位未采取防火防爆措施,或這些措施不能滿足防止火災蔓延的要求。
第六條安全疏散及滅火救援方面的綜合判定要素:
(一)擅自改變建筑內的避難走道、避難間、避難層與其他區域的防火分隔設施,或避難走道、避難間、避難層被占用、堵塞而無法正常使用;
(二)建筑物的安全出口數量不符合規定,或被封堵;
(三)按規定應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疏散樓梯而未設置;
(四)商店營業廳內的疏散距離超過規定距離的25%;
(五)高層建筑和地下建筑未按規定設置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或損壞率超過30%,其他建筑未按規定設置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或損壞率超過50%;
(六)設有人員密集場所的高層建筑的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門的損壞率超過20%,其他建筑的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門的損壞率超過50%;
(七)民用建筑內疏散走道、疏散樓梯間、前室室內的裝修材料燃燒性能低于B1級;
(八)人員密集場所的疏散走道、樓梯間、疏散門或安全出口設置柵欄、卷簾門;
(九)公共娛樂場所、商店、地下人員密集場所之外的其他場所,其安全出口、樓梯間的設置形式及數量不符合規定;
(十)除首層外,設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筑既有外窗被封堵或被廣告牌等遮擋,影響滅火救援;
(十一)高層建筑的舉高消防車作業場地被占用,影響消防撲救作業;
(十二)一類高層民用建筑的消防電梯無法正常運行。
第七條消防給水及滅火設施方面的綜合判定要素:
(一)未按規定設置消防水源;
(二)未按規定設置室外消防給水設施,或已設置但不能正常使用;
(三)未按規定設置室內消火栓系統,或已設置但不能正常使用;
(四)除旅館、公共娛樂場所、商店、地下人員密集場所之外的其他場所,未按規定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五)未按規定設置除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外的其他固定滅火設施;
(六)已設置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或其他固定滅火設施不能正常使用或運行。
第八條防煙排煙設施方面的綜合判定要素:
人員密集場所未按規定設置防煙排煙設施,或已設置但不能正常使用或運行。
第九條消防電源方面的綜合判定要素:
(一)消防用電設備未按規定采用專用的供電回路;
(二)未按規定設置消防用電設備末端自動切換裝置,或已設置但不能正常工作。
第十條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方面的綜合判定要素:
(一)除旅館、公共娛樂場所、商店、地下人員密集場所之外的其他場所,未按規定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處于故障狀態,不能恢復正常運行;
(三)自動消防設施不能正常聯動控制。
第十一條其他綜合判定要素:
(一)違反規定,在可燃材料或可燃構件上直接敷設電氣線路或安裝電氣設備;
(二)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場所未按規定設置防雷、防靜電設施,或防雷、防靜電設施失效;
(三)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場所未按規定設置防爆電氣設備,或防爆電氣設備失效;
(四)違反規定,在公共場所使用可燃材料裝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