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火災隱患判定督辦及立銷案辦法
第一章判定和立案
第一條[定義]本辦法所稱重大火災隱患,是指違反國家消防法律法規,不能立即整改,可能導致火災發生或火災危害增大,并可能造成特大火災事故后果和嚴重社會影響的下列情形:
(一)影響人員安全疏散或者滅火救援行動的;
(二)消防設施不完好有效,影響防火滅火功能的;
(三)擅自改變防火分區,容易導致火勢蔓延、擴大的;
(四)在人員密集場所違反消防安全規定,使用、儲存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
(五)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響公共安全的;
(六)其它違反消防法規的情形。
第二條[判定依據]判定重大火災隱患依照本辦法及其《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標準》進行。有關重大火災隱患判定的公共安全行業標準發布實施后,依照該標準判定。
第三條[火災隱患發現]消防監督人員在進行監督檢查或者核查群眾舉報、投訴時,發現被檢查單位存在可能構成重大火災隱患的情形,應當在《消防監督檢查記錄》中詳細記明,并收集建筑情況、使用情況等能夠證明火災危險性、危害性的資料,并在2日內書面報告本級公安消防部門有關負責人。
第四條[判定程序]公安消防部門負責人對消防監督人員報告的可能構成重大火災隱患的不安全因素,應當及時組織集體討論;涉及復雜或者疑難技術問題的應當由支隊(含支隊)以上地方公安消防部門組織專家論證。
專家論證應當根據需要邀請當地政府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監管部門和相關技術專家參加。
第五條[判定]經集體討論、專家論證,存在《重大火災隱患判定標準》第二條、第三條情形之一,可能導致嚴重后果的,應當提出判定為重大火災隱患的意見,并提出合理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
第六條[會議紀要]集體討論、專家論證應當形成會議記錄、紀要。會議記錄、紀要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會議主持人及參加會議人員的姓名、單位、職務、技術職稱;
(二)擬判定為重大火災隱患的事實和依據;
(三)討論或論證的具體事項、參會人員的意見;
(四)具體判定意見、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
(五)集體討論的主持人簽名,參加專家論證的人員簽名。
第七條[立案]構成重大火災隱患的,報本級公安消防部門負責人批準后,應當及時立案并制作《重大火災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自檢查之日起4個工作日內送達。組織專家論證的,可以延長10個工作日送達。
《重大火災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應當抄送當地人民檢察院、法院、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監管部門和上一級地方公安消防部門。
第八條[報告政府]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定期公布和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本地區重大火災隱患情況。
第二章督促整改
第九條[跟蹤督導]公安消防部門應當督促重大火災隱患單位落實整改責任、整改方案和整改期間的安全防范措施,并根據單位的需要提供技術指導。
第十條[提請政府督辦]下列單位或者場所存在重大火災隱患自身確無能力解決,嚴重影響公共安全的,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及時提請當地人民政府列入督辦事項或予以掛牌督辦,協調解決:
(一)醫院、養老院、學校、托兒所、幼兒園、車站、碼頭、地鐵站等人員密集場所;
(二)生產、儲存和裝卸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工廠、倉庫和專用車站、碼頭、儲罐區、堆場,易燃易爆氣體和液體的充裝站、供應站、調壓站等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單位或者場所;
(三)不符合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必須拆遷的單位或者場所;
(四)其他影響公共安全的單位和場所。
第十一條[提請上級政府協調解決]對經當地人民政府掛牌督辦逾期仍未整改的重大火災隱患,公安消防部門應當提請當地人民政府報告上級人民政府協調解決。
第十二條[延期審批]對確有正當理由不能在限期內整改完畢,單位在整改期限屆滿前提出書面延期申請的,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對申請進行審查并作出是否同意延期的決定,自受理申請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制作、送達《同意/不同意延期整改通知書》。
第十三條[復查]公安消防部門應當自重大火災隱患整改期限屆滿之日起4個工作日內進行復查,自復查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制作并送達《復查意見書》。
第十四條[處罰]經復查,逾期未整改重大火災隱患的,應當依法進行處罰。
[停產停業審批]責令單位停產停業,對經濟和社會生活影響較大的,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報請當地人民政府批準。
第十五條[強制執行]存在重大火災隱患的單位及其責任人逾期不履行消防行政處罰決定的,公安消防部門可以依法采取措施、申請當地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十六條[輿論監督]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定期公布本地區的重大火災隱患及整改情況,并視情組織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新聞媒體對重大火災隱患進行公示曝光和跟蹤報道。
第三章銷案
第十七條[銷案]重大火災隱患經公安消防部門檢查確認整改消除,或者經專家論證認為已經消除的,報公安消防部門負責人批準后予以銷案。
政府掛牌督辦的重大火災隱患銷案后,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予以摘牌。
第十八條[建立檔案]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建立重大火災隱患專卷。專卷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卷內目錄;
(二)《消防監督檢查記錄》;
(三)重大火災隱患集體討論、專家論證的會議記錄、紀要;
(四)《重大火災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
(五)《同意/不同意延期整改通知書》;
(六)《復查意見書》或者其它法律文書;
(七)行政處罰情況登記;
(八)政府掛牌督辦的有關資料;
(九)相關的影像、文件等其它材料。
附則
第十九條[生效]本規定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重大火災隱患,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直接判定或綜合判定。
第二條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直接判定為重大火災隱患:
(一)生產、儲存和裝卸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工廠、倉庫和專用車站、碼頭、儲罐區,未設置在城市的邊緣或相對獨立的安全地帶;
(二)甲、乙類廠房設置在建筑的地下、半地下室;
(三)甲、乙類廠房與人員密集場所或住宅、宿舍混合設置在同一建筑內;
(四)公共娛樂場所、商店、地下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出口、樓梯間的設置形式及數量不符合規定;
(五)旅館、公共娛樂場所、商店、地下人員密集場所未按規定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或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六)易燃可燃液體、可燃氣體儲罐(區)未按規定設置固定滅火、冷卻設施。
第三條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應判定為重大火災隱患:
(一)人員密集場所,存在第六條第一款至第九款規定要素2個以上(含本數,下同)的;
(二)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場所,存在第四條第一款至第四款、第七條第五款、第六款規定要素2個以上的;
(三)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場所、重要場所,存在第四條至第十一條規定要素3個以上的;
(四)其他場所,存在第四條至第十一條規定要素4個以上的。
第四條總平面布置方面的綜合判定要素:
(一)未按規定設置消防車道,或消防車道被堵塞、占用;
(二)建筑之間的既有防火間距被占用;
(三)甲、乙類倉庫或丙類廠房與人員密集場所或住宅、宿舍混合設置在同一建筑內;
(四)城市建成區內的液化石油氣加氣站、加油加氣合建站的儲量達到或超過GB50156對一級站的規定;
(五)丙類廠房或丙類倉庫與集體宿舍混合設置在同一建筑內;
(六)托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及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老年人建筑,醫院、療養院的住院部分等與其他建筑合建時,所在樓層位置不符合規定;
(七)地下車站的站廳乘客疏散區、站臺及疏散通道內設置商業經營活動場所。
第五條防火分隔方面的綜合判定要素:
(一)擅自改變原有防火分區,造成防火分區面積超過規定的50%;
(二)防火門、防火卷簾等防火分隔設施損壞的數量超過該防火分區防火分隔設施數量的50%;
(三)丙、丁、戊類廠房內有火災爆炸危險的部位未采取防火防爆措施,或這些措施不能滿足防止火災蔓延的要求。
第六條安全疏散及滅火救援方面的綜合判定要素:
(一)擅自改變建筑內的避難走道、避難間、避難層與其他區域的防火分隔設施,或避難走道、避難間、避難層被占用、堵塞而無法正常使用;
(二)建筑物的安全出口數量不符合規定,或被封堵;
(三)按規定應設置獨立的安全出口、疏散樓梯而未設置;
(四)商店營業廳內的疏散距離超過規定距離的25%;
(五)高層建筑和地下建筑未按規定設置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或損壞率超過30%,其他建筑未按規定設置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或損壞率超過50%;
(六)設有人員密集場所的高層建筑的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門的損壞率超過20%,其他建筑的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門的損壞率超過50%;
(七)民用建筑內疏散走道、疏散樓梯間、前室室內的裝修材料燃燒性能低于B1級;
(八)人員密集場所的疏散走道、樓梯間、疏散門或安全出口設置柵欄、卷簾門;
(九)公共娛樂場所、商店、地下人員密集場所之外的其他場所,其安全出口、樓梯間的設置形式及數量不符合規定;
(十)除首層外,設有人員密集場所的建筑既有外窗被封堵或被廣告牌等遮擋,影響滅火救援;
(十一)高層建筑的舉高消防車作業場地被占用,影響消防撲救作業;
(十二)一類高層民用建筑的消防電梯無法正常運行。
第七條消防給水及滅火設施方面的綜合判定要素:
(一)未按規定設置消防水源;
(二)未按規定設置室外消防給水設施,或已設置但不能正常使用;
(三)未按規定設置室內消火栓系統,或已設置但不能正常使用;
(四)除旅館、公共娛樂場所、商店、地下人員密集場所之外的其他場所,未按規定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
(五)未按規定設置除自動噴水滅火系統外的其他固定滅火設施;
(六)已設置的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或其他固定滅火設施不能正常使用或運行。
第八條防煙排煙設施方面的綜合判定要素:
人員密集場所未按規定設置防煙排煙設施,或已設置但不能正常使用或運行。
第九條消防電源方面的綜合判定要素:
(一)消防用電設備未按規定采用專用的供電回路;
(二)未按規定設置消防用電設備末端自動切換裝置,或已設置但不能正常工作。
第十條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方面的綜合判定要素:
(一)除旅館、公共娛樂場所、商店、地下人員密集場所之外的其他場所,未按規定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處于故障狀態,不能恢復正常運行;
(三)自動消防設施不能正常聯動控制。
第十一條其他綜合判定要素:
(一)違反規定,在可燃材料或可燃構件上直接敷設電氣線路或安裝電氣設備;
(二)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場所未按規定設置防雷、防靜電設施,或防雷、防靜電設施失效;
(三)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場所未按規定設置防爆電氣設備,或防爆電氣設備失效;
(四)違反規定,在公共場所使用可燃材料裝修。
篇2:重大火災隱患政府掛牌督辦制度
第一條?為加大對重大火災隱患的督促整改力度,有效遏制重特大火災尤其是群死群傷火災事故的發生,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國務院關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根據市政府《關于印發〈衢州市重大火災隱患政府掛牌督辦制度(試行)〉的通知》,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具有下列情形且情況嚴重,可能導致重大人員傷亡或者重大財產損失的,應當確定為重大火災隱患:
(一)影響人員安全疏散或者滅火救援行動,不能立即改正;
(二)消防設施不完好有效,影響防火滅火功能;
(三)擅自改變防火分區,容易導致火勢蔓延、擴大;
(四)在人員密集場所違反消防安全規定,使用、儲存易燃易爆化學物品,不能立即改正;
(五)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要求,影響公共安全;
(六)其他違反消防法律法規的情形。
第三條?對重大火災隱患及其整改期限的確定,應當由縣公安消防部門會同各相關部門開展集體討論;涉及復雜或者疑難技術問題的,應當在確定前組織專家論證。
第四條?集體討論、專家論證應當形成會議記錄、紀要。會議記錄、紀要應當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會議主持人及參加會議人員的姓名、單位、職務、技術職稱;
(二)擬判定為重大火災隱患的事實和依據;
(三)討論或論證的具體事項、參會人員的意見;
(四)具體判定意見、整改措施和整改期限;
(五)集體討論的主持人簽名,參加專家論證的人員簽名。
第五條?確定為重大火災隱患的,縣公安消防部門應當依法制作《重大火災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在立案后3個工作日內送達重大火災隱患單位,同時抄報有關主管部門。組織專家論證的,可以延長10個工作日送達。對下列場所存在重大火災隱患,且影響公共安全的,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在《重大火災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送達后2個工作日內提請縣政府予以掛牌督辦。
(一)旅館、商場、市場、醫院、養老院、學校、幼兒園、托兒所,圖書館、體育館、影劇院,客運站等人員密集場所;
(二)生產、儲存和裝卸易燃易爆化學物品的工廠、倉庫和專用車站、儲罐區、堆場,易燃易爆氣體和液體的充裝站、供應站等易燃易爆化學物品場所;
(三)“三合一”建筑或多產權辦公樓、綜合樓、商住樓等公共建筑物。
第六條?重大火災隱患的整改期限應當符合消防法律法規或規章的有關規定,縣政府掛牌督辦明確的整改期限應與《重大火災隱患限期整改通知書》要求的期限保持一致。
第七條?對被掛牌督辦的重大火災隱患場所,公安消防部門應當以縣政府的名義在場所的醒目位置懸掛“重大火災隱患單位”警示牌,警示牌標明存在重大火災隱患的場所、整改期限和整改責任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以遮擋、摘除、裝修等方式,隱蔽、轉移、破壞重大火災隱患單位警示牌。
第八條?被列為重大火災隱患的責任部門、鄉鎮的負責人為該部門的火災隱患整改的第一責任人,重大火災隱患單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是火災隱患整改的第一責任人,負責督促、組織落實火災隱患整改,及時解決火災隱患整改涉及的資金投入和組織保障問題。對隱患整改期間不能確保消防安全的,要自行將危險部位停產停業進行整改。
依法投入使用的多產權公共建筑物被列為重大火災隱患掛牌督辦的,由各產權單位、使用單位按照前款規定共同承擔整改責任。多產權公共建筑物委托統一管理的,受委托管理單位未按照委托管理合同約定維護保養或合同約定不明確造成的重大火災隱患,由各產權單位、使用單位和受委托管理單位按照各自管理責任承擔整改責任。
對自身確無能力整改的、嚴重威脅公共安全的掛牌督辦重大火災隱患,有關單位要及時報請本行業或本系統管理部門確定整改措施,并認真落實。
第九條?對被掛牌督辦的重大火災隱患單位,在隱患整改過程中無法保證安全又不自行將危險部位停產停業進行整改的或者逾期未整改的,公安消防部門要視情依法決定責令暫時停產、停業、停止使用或者責令停產停業。責令暫時停產、停業、停止使用或者責令停產停業將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產生較大影響的,由縣公安消防部門報請縣政府決定。
第十條對整改難度較大的重大火災隱患。縣公安消防部門應主動提請重大火災隱患專家論證組或協調規建、安監等有關部門研究解決方法,提出整改方案,報縣政府決定,由縣政府組織有關部門研究協調落實整改措施。
第十一條?重大火災隱患掛牌督辦涉及市政設施、城市規劃以及關聯單位的,縣政府將督促落實相關單位主要領導共同承擔火災隱患的整改責任,共同協商消除火災隱患。
第十二條?掛牌督辦的重大火災隱患整改期限屆滿后,公安消防部門應當根據國家工程建筑消防技術標準或者專家論證意見進行復查,并向縣政府書面報告整改情況,對重大火災隱患已經消除的,提出予以銷案、摘牌的建議。
經縣政府同意,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在4個工作日內對掛牌督辦的重大火災隱患予銷案、摘牌,并及時向公布重大火災隱患的媒體通報情況。
第十三條?掛牌督辦的重大火災隱患逾期未整改的,由縣監察局對負有監督整改職責的行業、系統管理部門實施監察;公安消防部門應當對重大火災隱患單位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對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公安消防部門可以依法采取措施、申請縣法院強制執行。對逾期未整改的重大火災隱患,縣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采取強制措施予以消除。
第十四條?縣政府每年將集中公布一次本行政區域內掛牌督辦的重大火災隱患情況和整改結果。
第十五條?縣政府將對掛牌督辦工作情況列入政府年度消防工作目標責任考評和安全生產目標考評內容。
第十六條?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篇3:重大火災隱患督辦責任追究制度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消防工作的意見》和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消防工作的通知》,確保火災隱患普查整治工作有效順利開展,切實改善消防安全環境,明確各相關部門責任,根據《歙縣集中開展火災隱患普查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縣集中開展火災隱患普查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要定期研究協調解決火災隱患普查整治工作重大問題;
二、鄉鎮要督促居民委員會以及社區、街道和村民委員會開展火災隱患自查、自改,對不能立即整改的重大火災隱患應逐一登記,建立檔案并上報縣安委辦和防火委辦公室,對發現火災隱患不登記上報的,縣政府將追究相關負責人責任;
三、各相關部門要根據《歙縣集中開展火災隱患普查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要求,督促指導本行業、本系統所屬單位認真開展火災隱患普查、檢查,對發現的火災隱患進行整改,并對不能立即整改的火災隱患建立檔案上報縣政府安委辦和縣防火委辦公室,對督促不力,檢查疏于形式,不及時消除火災隱患或對不能立即整改的火災隱患建立檔案及時上報的,縣政府將按照相關規定,追究相關部門負責人責任。
火災隱患普查整治信息交流制度
為確保火災隱患整治工作的順利實施和各部門、各單位火災隱患普查整治工作好的經驗、做法的信息交流,根據《歙縣集中開展火災隱患普查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各鄉鎮、有關部門要定期將本單位火災隱患普查整治工作開展情況上報縣安委辦和縣防火委辦公室;
二、各鄉鎮、有關部門要及時將本單位開展火災隱患普查整治工作取得的好的經驗和做法上報縣安委辦和縣防火委辦公室;
三、縣集中開展火災隱患普查整治領導小組定期將各地、各單位開展火災隱患普查整治工作反匯情況以信息快報的形式印發;
四、對各地、各單位排查出來的重大火災隱患,縣電視臺應在電視上開辟專版、專欄進行曝光,跟蹤報道火災隱患整改進度。
舉報火災隱患獎勵制度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消防工作的意見》和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消防工作的通知》,大力推進全縣火災隱患整改,有效預防火災事故,保障舉報人利益,根據《歙縣集中開展火災隱患普查整治工作實施方案》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所有公民都有義務參與火災隱患的舉報;
二、所有公民對你周圍或發現的火災隱患進行舉報,接報單位應為舉報人保密;
三、火災隱患的舉報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電話、語言留言;
2、信件、電報、傳真、電子郵件;
3、來人來訪;
四、對舉報人所舉報的火災隱患一經查實,接報單位對舉報人應給予舉報人適當物質或精神獎勵;
五、對舉報人為打擊報復而惡意舉報或舉報虛假信息的,一經查實,報公安機關給予治安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