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班級廢品回收管理制度(范本)

班級廢品回收管理制度(范本)

2024-07-15 閱讀 1032

1、配備兩個回收箱,分類處理垃圾,將廢紙、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利用的垃圾集中放置。

2、選出管理人員:劉濤吳濤魏鷥。

3、全班同學可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廢品,各組可進行比賽,哪組所回收的廢品多,對表現好的進行表揚。

4、針對回收的廢品進行出賣,賣廢品所得作為班費統一使用。

5、各同學以“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活動為出發點,人人爭當校園環保小衛士,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增強愛護校園,保護環境的意識,為搞好學校的衛生,作出自己的貢獻。

篇2:班級廢品回收站管理制度范文

1、配備兩個回收箱,分類處理垃圾,將廢紙、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利用的垃圾集中放置。

2、選出管理人員:劉濤吳濤魏鷥。

3、全班同學可利用課余時間收集廢品,各組可進行比賽,哪組所回收的廢品多,對表現好的進行表揚。

4、針對回收的廢品進行出賣,賣廢品所得作為班費統一使用。

5、各同學以“勤儉節約、從我做起”的活動為出發點,人人爭當校園環保小衛士,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增強愛護校園,保護環境的意識,為搞好學校的衛生,作出自己的貢獻。

篇3:B廢品回收站管理制度

靖江規范城區廢品回收【1】

連日來,靖江市供銷合作總社加快推進城區廢品回收網點清理整治及規范化管理工作,在靖城街道的各社區(村)試點建設標準化廢品回收網點,并在靖城街道光明村二組、站前路南側加快推進廢品分揀加工中心建設。

靖江市廢品回收點分散,且環境面貌較差,一直存在占道經營、臟亂差等問題。

為著力解決城區廢品回收市場“散、亂、臟、差”狀況和安全隱患,規范廢品回收市場行為,加快廢品回收經營管理體系建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近日,靖江市區政府出臺《靖江市城區廢品回收網點清理整治及規范化管理工作方案》。

根據方案,該市在靖城街道先行試點,力爭用1至2年時間,通過市場化手段和行政推動、綜合整治相結合的辦法,形成以再生資源交易市場為龍頭、以分揀中心為載體、以社區收購網點為終端的城區再生資源經營網絡,有效改善城區廢舊物資收購“臟、亂、差、散”狀況。

每個社區設1個廢品收購點

設立標準化廢品回收網點,是該市改善城區廢舊物資收購“臟、亂、差、散”狀況、建立城區再生資源經營網絡的關鍵一步。

為保護環境、方便居民,該市城區回收網點原則上每個社區(村)設立1個。

根據布點方案,先從現有廢品收購點中篩選,對證照齊全、依法經營、愿意承擔收購職能、嚴格執行統一解交規定、服從考核管理的廢品收購點進行達標改造,納入全市統一的網絡體系,由靖江市市場監督局核發執照。

靖江市供銷合作總社黨委書記、主任盧杰介紹,目前,靖城街道已初定轄區各社區(村)廢品回收網點選址。

確定后,這些網點將進行標準化建設,統一制式、統一標識、統一管理制度。

按照規定,這些回收網點不能占道經營、影響居民生活,要做到不焚燒、不拆解、不污染周圍環境,落實“門前三包”責任。

每天17∶00前(夏季延長至18∶00)必須及時將所回收的物品妥善整理,及時通知分揀中心或具有中轉功能的網點上門清運,做到“日清日潔”。

社區廢品回收網點均以居民生活性廢品為主進行收購,主要為廢紙板、廢塑料、廢舊家電等生活性日常廢品,不從事生產性廢舊金屬的回收與廢舊商品的再加工。

專業公司經營分揀業務

靖江市供銷合作總社2012年興辦再生資源交易有限公司,在靖城街道光明村二組、站前路南側建設占地面積約90畝的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已陸續吸納數十戶廢品收購戶入駐,目前正在市場內加緊建設近3000平方米的廢品分揀加工中心。

分揀中心承接社區匯集的廢舊商品,并對其進行簡單分揀處理、打包。

再生資源交易市場招引的專業公司負責經營分揀業務。

該專業公司將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適時發布網點收購價和公司接收價,相應提供收購網點備付金。

各保潔員即兼職收購員每天對責任區內住戶的廢品按收購價收購后,解交至社區(村)回收點,由兼職管理員稱重按實結算并進行適當分類整理,根據收購量適時聯系專業公司上門收購并轉運至分揀中心分揀、打包對外銷售。

各社區(村)將在所轄區域內顯著位置公示廢品收購員的聯系方式,以方便群眾及時聯系銷售廢品。

網絡體系內的收購點收購的廢品統一解交至再生資源交易市場,逐步實現轄區內無外來收購點和流動收購的目標。

清理整治違規經營行為

盧杰介紹,在通過價格杠桿統一回收廢品的同時,靖江市供銷總社將聯合公安、環保、市場監管、安監、城管、消防等部門,對無照經營、污染環境、超范圍經營、占道經營等廢品收購問題,持續開展專項整治。

該市將取締無照經營、超范圍經營等非法經營戶;對達不到文明城市創建標準的經營戶,動員搬遷至再生資源交易市場經營,對不愿搬遷的經營戶進行達標整治,促其規范經營;篩選改造符合條件的現有經營戶納入靖江全市統一的再生資源經營網絡體系;采取多種方式,逐步減少非規劃內的廢品收購點,杜絕新增非規劃內的經營網點。

據悉,該市還將不斷推進再生資源網絡體系建設,在靖城街道完成社區建網試點后,適時向城北、城南、濱江新區輻射。

關于加強廢品收購站(點)管理的建議【2】

廢品收購是對報廢、淘汰的可再生利用的生產、生活用品的回收再利用,是進行廢物利用的重要環節,對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隨著城市的發展,人口的增加,生產的廢品越來越多,廢品回收逐漸成為了比較火爆的行業。

當前,廢品收購點在居民小區內或沿街店面都不難看到,給居民賣廢品提供了方便的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亟需治理的嚴重問題。

一、影響市容市貌,噪聲擾民。

廢品收購站從業人員環保、衛生意識淡薄,收購的廢品往往要存放一段時間,臭味沖天,在流通過程中產生二次污染,對環境衛生產生較大影響;金屬廢品通常要切割,噪音刺耳,夜間常常有大貨車裝運廢品,噪聲嚴重擾民。

二、易燃易爆,安全隱患。

廢品收購站大多數租用臨時或違建房屋或沿街店面,從業人員流動頻繁,消防意識薄弱,加之廢品收購站內存放著很多廢紙、泡沫、塑料、油桶等易燃易爆物品。

一些經營者還在室內用煤氣或電爐做飯、燒水,形成火災隱患,沒有配備消防器材,一旦發生火災后果將不堪設想,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

三、個別廢品回收站成為違法犯罪分子的銷贓點。

由于廢品收購從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警覺性差,對于盜竊來的電線、電纜、井蓋、交通等公共設施和自行車、電瓶、廣告牌等居民生活用品以及企業產品和設備也照收不誤,為盜竊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甚至有些廢品收購站與盜竊分子互相勾結,形成一個盜竊、銷贓的固定團伙,為盜竊分子提供收贓站、銷贓窩點。

不法收購站的存在,嚴重威脅社會公共安全。

四、無證經營,管理疏漏。

廢品收購作為特種行業,目前,多數的廢品收購站都沒有工商部門核發的特種行業經營許可證,而有關職能部門對這種“無證”經營大多視而不見。

生產、生活必然要產生廢品,而廢品回收行業恰好解決了城市廢品分類、處理、再利用的問題。

整頓廢品收購市場,規范廢品收購行業管理,打擊非法收購行為,堵住盜竊犯罪分子的銷贓渠道,是遏制盜竊犯罪的治本之策,也是建設平安湖里、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

為此,建議:

一、要對廢品收購站進行規范化管理。

嚴格按照相關程序進行審批,對不符合特種經營條件的廢品收購站不予辦證;對噪音擾民、衛生臟亂、存在安全隱患、違反相關規定的廢品收購站進行整頓;對“無證”經營的廢品收購站堅決予以取締;撤消現有的不規范廢品收購站;嚴禁在居民小區、市區街道、城市主干道等地搭建廢品收購站,以防環境受到二次污染,確保百姓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要加強對廢品收購從業人員的管理。

對廢品收購從業人員要進行法律知識宣傳,使其知法、守法,對違法者要從嚴處理,促使廢品收購行業自律。

同時對廢品收購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環保、消防安全等方面知識的宣傳教育,從根本上解決廢品收購站衛生臟亂、噪聲擾民、存在安全隱患等問題。

三、加強日常巡查監管。

在日常巡查監管掌握情況的基礎上,開展對廢品收購行業的專項整治行動,對無照經營、擅自變更經營地址、一照多點、超范圍經營等違法行為依法嚴厲打擊,堅決取締無照經營。

依據工作職責建立完善廢品收購站長效管理機制,確保廢品收購站從申領執照、備案登記、日常經營等各個環節,都有部門及時跟進、及時監管,都有規章制度進行約束。

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3】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促進再生資源回收,規范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發展,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再生資源,是指在社會生產和生活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已經失去原有全部或部分使用價值,經過回收、加工處理,能夠使其重新獲得使用價值的各種廢棄物。

再生資源包括廢舊金屬、報廢電子產品、報廢機電設備及其零部件、廢造紙原料(如廢紙、廢棉等)、廢輕化工原料(如橡膠、塑料、農藥包裝物、動物雜骨、毛發等)、廢玻璃等。

第三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經營活動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統稱“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應當遵守本辦法。

法律法規和規章對進口可用作原料的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報廢汽車的回收管理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四條國家鼓勵全社會各行各業和城鄉居民積攢交售再生資源。

第五條國家鼓勵以環境無害化方式回收處理再生資源,鼓勵開展有關再生資源回收處理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推廣。

第二章經營規則

第六條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經營活動,必須符合工商行政管理登記條件,領取營業執照后,方可從事經營活動。

第七條從事再生資源回收經營活動,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后30日內,按屬地管理原則,向登記注冊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同級商務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機構備案。

備案事項發生變更時,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應當自變更之日起30日內(屬于工商登記事項的自工商登記變更之日起30日內)向商務主管部門辦理變更手續。

第八條回收生產性廢舊金屬的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和回收非生產性廢舊金屬的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除應當按照本辦法第七條規定向商務主管部門備案外,還應當在取得營業執照后15日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的政府公安機關備案。

備案事項發生變更時,前款所列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應當自變更之日起15日內(屬于工商登記事項的自工商登記變更之日起15日內)向縣級人民的政府公安機關辦理變更手續。

第九條生產企業應當通過與再生資源回收企業簽訂收購合同的方式交售生產性廢舊金屬。

收購合同中應當約定所回收生產性廢舊金屬的名稱、數量、規格,回收期次,結算方式等。

第十條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回收生產性廢舊金屬時,應當對物品的名稱、數量、規格、新舊程度等如實進行登記。

出售人為單位的,應當查驗出售單位開具的證明,并如實登記出售單位名稱、經辦人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出售人為個人的,應當如實登記出售人的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

登記資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兩年。

第十一條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發現有公安機關通報尋查的贓物或有贓物嫌疑的物品時,應當立即報告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對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在經營活動中發現的贓物或有贓物嫌疑的物品應當依法予以扣押,并開列扣押清單。

有贓物嫌疑的物品經查明不是贓物的,應當依法及時退還;經查明確屬贓物的,依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第十二條再生資源的收集、儲存、運輸、處理等全過程應當遵守相關國家污染防治標準、技術政策和技術規范。

第十三條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從事舊貨收購、銷售、儲存、運輸等經營活動應當遵守舊貨流通的有關規定。

第十四條再生資源回收可以采取上門回收、流動回收、固定地點回收等方式。

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可以通過電話、互聯網等形式與居民、企業建立信息互動,實現便民、快捷的回收服務。

第三章監督管理

第十五條商務主管部門是再生資源回收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和實施再生資源回收產業政策、回收標準和回收行業發展規劃。

發展改革部門負責研究提出促進再生資源發展的政策,組織實施再生資源利用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和產業化示范。

公安機關負責再生資源回收的治安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的登記管理和再生資源交易市場內的監督管理。

環境保護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再生資源回收過程中環境污染的防治工作實施監督管理,依法對違反污染環境防治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處罰。

建設、城鄉規劃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將再生資源回收網點納入城市規劃,依法對違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有關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查處和清理整頓。

第十六條商務部負責制定和實施全國范圍內再生資源回收的產業政策、回收標準和回收行業發展規劃。

縣級以上商務主管部門負責制定和實施本行政區域內具體的行業發展規劃和其他具體措施。

縣級以上商務主管部門應當設置負責管理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機構,并配備相應人員。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城市商務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發展改革(經貿)、公安、工商、環保、建設、城鄉規劃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的原則,根據本地經濟發展水平、人口密度、環境和資源等具體情況,制定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規劃。

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包括社區回收、中轉、集散、加工處理等回收過程中再生資源停留的各類場所。

第十八條跨行政區域轉移再生資源進行儲存、處置的,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辦理行政許可。

第十九條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協會是行業自律性組織,履行如下職責:

(一)反映企業的建議和要求,維護行業利益;

(二)制定并監督執行行業自律性規范;

(三)經法律法規授權或主管部門委托,進行行業統計、行?檔韃椋?⒉夾幸敵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