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范本)
為使職業危害防護設施、設備經常保持良好工作狀態,及時消除設備缺陷,保證檢修質量,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節約檢修時間,降低檢修成本,特制訂本制度。
1.設備檢修分大修、中修、小修、系統(裝置)停車大檢修和事后維修。大修理費用由大修理基金支付;中修、小修費用由施工生產費用支付;系統(裝置)停車大檢修的費用按項目及檢修分類分別支付。
2.實行科學文明檢修,認真執行檢修技術規程,公司設備管理部門必須嚴格控制大修理基金的使用。制定合理的檢修定額,提高檢修技術水平,逐步延長設備使用周期。
3.根據檢修間隔期及設備檢查中發現和存在的問題編制出設備大、中、小修計劃,設備檢修計劃與施工生產計劃同時制定,同時下達,同時檢查考核。任何檢修項目都要辦理檢修任務書。
4.設備檢修計劃由車間編制。基層單位設備動力組織平衡,報公司設備管理部批準后下達。檢修計劃提出時,應同時提出備品配件、材料、工器具計劃。
5.系統(裝置)停車大檢修要做到:
(1)由鐵礦設備科全面負責大檢修工作。
(2)在大檢修前要成立大檢修籌備領導小組,負責搞好檢修項目的落實,物資準備、施工準備,勞動力的準備和開、停車置換方案的擬訂等工作。
(3)組織和指揮大檢修的人員要統一計劃、統一指揮和統一行動。要做到“三個面向”(即面向群眾、面向基層、面向施工生產)和“五到現場”(即思想工作到現場、施工生產指揮到現場、材料供應到現場、設計科研到現場、生活服務到現場)。切實抓好停車、置換、檢修、試壓開車“四個環節”。
(4)大檢修中必須嚴格質量檢查和檢修竣工驗收工作,保質、保量、按期完成檢修任務,達到一次試車成功。檢修完后,應進行總結評比。
(5)會同有關部門做好安全保衛工作,防止發生事故。
6.嚴格認真執行設備檢修計劃,若確實需要調整,必須辦理批準手續。設備中、小修計劃調整由鐵礦設備科批準;大修計劃調整,每年六月份由鐵礦設備科組織進行,并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
7.結合設備大、中修實現技術革新的(如改革結構、使用新材料配件)應由車間向鐵礦設備動力科提出報告并附圖紙說明,批準后方可執行。重大革新由鐵礦設備動力科報上級主管部門批準。
8.設備大修需要有大修方案。復雜工程,需要繪制網絡圖。大修方案包括:檢查內容、質量要求、工程進度、勞動力、備品配件、材料、特殊工器具需用量、試車驗收規程、安全措施等。設備的大修方案確定后,有關部門要做好材料、備品配件的供應和勞動力的準備工作。施工前,設備動力科組織落實,確保大修工作順利完成。
9.設備檢修必須嚴格辦理設備交接手續,嚴守檢修安全技術規程,施工單位在檢修前按規定辦理簽證檢修任務書及動火證等手續。施工生產車間負責對停車的設備進行處理,合格后交施工單位,并派專人幫助施工人員聯系處理有關安全事宜。施工現場應設安全防護欄桿或標記,以確保安全檢修。
10.設備檢修要嚴格執行檢修方案和檢修規程。若檢修項目進度、內容需要變更,質量要求遇到問題,必須向車間或機電設備科報告,及時組織有關人員研究解決。
11.設備檢修要把好質量關,采取自檢、互檢和專業檢查相結合的辦法,并貫徹于施工的始終。主要承壓承載部件要有鑒定合格證。主要設備大修竣工驗收由機電設備科組織;一般設備的大修及所有設備的中修竣工驗收由車間組織;施工單位要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
12.壓力容器的檢修,除按檢修規程或方案驗收外,還必須執行壓力容器管理的有關規定。
13.設備大、中修要有完整的檢修記錄;大修要有完整的交工資料,并記入設備檔案。
14.施工單位要按計劃節約使用材料、配件,開展修舊利廢,檢修后的余料、余配件必須按項目退庫,不得轉移使用,盡力節約檢修費用。
15.檢修人員必須做到科學檢修、文明施工、采用專用工具,現場要清潔,擺放要整齊,對工程質量,要一絲不茍。
16.各車間每月必須做好設備檢修執行情況報上級主管部門。
17.本制度從*年*月*日起實施,解釋權屬鐵礦安全部。
篇2:建筑集團職業危害因素防護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保護員工的生命安全、身體健康,預防控制施工生產中導致職業中毒、矽肺等職業危害因素,根據《安全生產法》和《職業病防治法》,結合集團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凡是施工生產中存在職業危害因素的作業場所,均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施工生產中產生的主要職業危害因素
(一)粉塵:矽塵、水泥塵、電焊煙塵等;
(二)有害氣體: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
氮氧化物(No*)、硫化氫(H2S)等;
(三)物理因素:高溫、局部振動、噪聲、低氣壓等。
第四條?產生職業危害因素的施工工序或過程
(一)粉塵:鑿眼、爆破、找頂、出渣、裝卸、運輸、
攪拌、噴砼、碎石、篩選沙石料、電焊等;
(二)有害氣體:爆破、機車尾氣、電焊、燃煤取暖、
坑道、巖層氣體溢出等;
(三)物理因素:夏季露天作業、燃煤鍋爐、手風鉆打
眼、機械運轉、碎石、爆破、裝卸、運輸、鍛造、高原低氣壓環境作業等。
第五條?集團公司、子分公司各級主要領導應當重視職業病防治工作,熟悉職業病防治、安全生產法規,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或消除職業病危害因素。
第二章一期預防
第六條?項目部應當采用有利于預防控制職業危害因素和保護員工身體健康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新方法。
第七條?項目部應當參加工傷保險,保障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第八條?按照國家規定,項目部禁止使用童工,不得安排未成年人和孕期、哺乳期女工從事接觸職業危害因素的作業。
第九條?集團公司、子分公司各級工會應當督促項目部開展職業衛生宣傳教育和培訓,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不利于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情況應提出意見和改進措施,對員工反映的有關職業病防治問題應與項目部領導進行協商解決。
第十條?集團公司、子分公司安質部門應將預防控制職業危害因素納入工作議事日程,加大對作業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的監督檢查,保護員工的健康安全。
第十一條?集團母子公司衛生防疫部門應對重點工程、長大隧道進行職業危害因素檢測、評價。
第三章?二級預防
第十二條?項目部應確定責任人負責職業病防治工作,建立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建立職業衛生檔案和員工健康監護檔案,建立職業中毒應急救援預案。
第十三條?項目部應當根據施工要求,必須采用有效的通風防塵、排毒,灑水降塵、降溫,消聲隔音、防振,保暖防寒、供氧等綜合防護措施,做到濕式鑿巖標準化,噴霧灑水經常化,機械通風合理化,個人防護普遍化,從而控制或消除職業危害因素。
(一)防塵:按照建筑主體設計要求配備通風機和風管;濕式鑿眼;出渣時噴霧灑水、定時用水沖洗巖幫、路面;碎石場、攪拌站、噴砼機盡可能封閉塵源,灑水降塵;接塵員工應戴防塵口罩;有條件的可采用送風式防塵頭盔。
(二)預防有害氣體急性中毒:爆破、出渣、有軌運輸工序,巖層中有氣體溢出時要加強通風,風流應達到員工作業的區域,并有足夠的新風量;采用噴霧或噴淋水簾隔離、稀釋有害氣體;作業員工須戴過濾式防塵防毒口罩。
(三)物理因素的預防:調整夏季野外作業時間,避開高溫時段;施工機械采取防震減振措施,配備隔音消聲設備;進入高原、低氣壓地區施工要嚴格遵守特殊環境施工規定,配備必須的防寒、保暖、防紫外線、供氧設施;員工噪聲環境下作業應戴耳塞。
第十四條?項目部應當為員工提供安全可靠的個人防護用品(防塵、毒口罩,耳塞,眼鏡,服裝,鞋帽,手套等)。
第十五條?項目部應當在設置的公告欄內公布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和職業中毒的應急救援措施。
第十六條?項目部應當根據情況,定期對施工場所進行職業危害因素的檢測、評價。并將資料每年11月底前報集團公司安質處和衛生防疫總站。
第四章?三期預防
第十七條?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員工上崗前應當體檢并進行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在崗期間也應定期組織體檢和培訓,普及職業衛生和安全生產法規知識,熟悉操作規程,正確使用防護設備和個人防護用品。員工體檢資料應及時收集、整理存檔,并上報集團公司安質處和衛生防疫總站。
第十八條?員工上崗前未經職業健康檢查或體檢發現有職業禁忌者不得安排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作業。
第十九條?在崗員工經健康檢查發現患有慢性職業中毒或職業病者,項目部應根據病情將其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
第二十條?員工發生急性中毒,項目部應當及時組織搶救,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發生急性中毒10人以上應立即向項目部和指揮部領導匯報,并啟動應急救援預案。
第二十一條?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者離崗時應進行健康體檢,并將體檢資料存檔備查;同時上報集團公司安質處和衛生防疫總站。
第五章?附則
第二十二條?本辦法由集團公司安質處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篇3:水泥廠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維護檢修制度
水泥公司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的維護檢修制度
一、各類職業危害防護設施(防塵、防毒、防噪聲、防高溫等設備設施)要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各部門、裝置(專業)要實行定人員,定崗位,定檢管責任。
二、各相關部門、裝置(專業)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應當進行經常性的維護、檢修和保養,定期檢測其性能和效果,確保其處于正常狀態。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職業危害防護設施。
三、發現職業危害防護設備(設施)有異常情況應及時查找原因并配合維修工進行修復,使之正常運行有效。
水泥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