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陪審員制度改進方法

陪審員制度改進方法

2024-07-15 閱讀 1748

人民陪審員制度是指國家審判機關審判案件時吸收非職業法官作為陪審員,與職業法官或職業審判員一起審判案件的一種司法制度。人民陪審員制度是我國司法民主的要求,是我國始終堅持走群眾路線的重要體現,也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人民陪審員制度是司法民主化、人民當家作主的具體體現,是人民群眾監督法院審判工作,確保司法公正的基本途徑,也是對人民群眾進行法制教育、宣傳法律的重要形式。

人民陪審員制度作為我國特有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在我國司法制度建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對這項制度進行了詳細的規定,有關工作人員也對這項制度的價值進行了高度評價,例如我國最法院院長肖揚就曾說過:“一次陪審經歷,勝過十次法治宣傳”他認為,人民陪審員制度有利于消除司法腐朽給人們帶來的不良影響。另外,還有很多中央領導在各種場合強調了人民陪審員的重要性。

一、人民陪審員的制度價值

1.與法官同臺斷案,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糾紛

人民陪審員來自群眾,貼近群眾,代表群眾,與精通法律的人民法官比較,具有通民情、知民意的優勢。因而人民陪審員和人民法官同臺斷案,可以兼顧國法、天理、民情,有效促成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糾紛。

2.采取隨機抽取方式,防止出現人情案、關系案

據悉,最高人民法院正醞釀出臺文件明確規定:人民法院確定參加審判案件的人民陪審員,應當依法采取隨機抽取的方式。

基層人民法院應當在本院人民陪審員名單中隨機抽取確定人民陪審員。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在其所在城市的基層人民法院的人民陪審員名單中隨機抽取確定人民陪審員。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隨機抽取確定人民陪審員,并通知當事人。

采取隨機抽取的方式,可以切斷人民陪審員與社會和法官之間的固定聯系,保證案件審判的公正性,防止出現人情案、關系案,保證了陪審制度應有的廣泛性和群眾性。

3.對“社會影響較大”案件,將組成合議庭審判

二、人民陪審員制度的不足

人民陪審員制度既是一項司法制度,又是一項民主制度,但是,這項制度在我國的實施中出現了不少問題,主要包括:

1.人民陪審員陪而不審,或者成為編外法官

這種現象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人民陪審員要么認為自己專業知識不夠,或者對自己權力的認識不夠,人民陪審員在實際上成了陪襯,無法發揮相應的作用,要么就是陪審員長期固定,成為編外法官,實際與法官無異,違背了人民陪審員制度設立的初衷。

2.人民陪審員名單相對固定,仍然無法徹底防止人情案的發生

依據我國法律規定,我國的人民陪審員任期為5年,雖然在具體案件中采取隨機抽取的方式,但仍然相對固定,這就給司法腐朽可趁之機,人情案、關系案仍然可能發生,不利于人民陪審員價值的實現。

3.人民陪審員的產生方式、行使權力的程序不夠明確

我國法律對于人民陪審員的產生方式,形勢權利的具體程序缺乏具體性的規定,對于如何落實人民陪審員制度,現行法律法律規定比較原則,操作性不強。在一些地方至今沒有形成成熟的制度和機制。導致各個地方的做法不一,嚴重影響了制度建設。

4.立法上的不足

對于這一重要的司法制度,憲法上沒有明確的規定,而其他各法律又規定不一,許多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都要通過最高院發布司法解釋來解決,與其在我國司法制度建設上的重要地位不符。

5.人民陪審工作空間仍需拓展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肖揚在2006年全國“”的工作報告中披露:2005年人民陪審員年參與審理的只有18萬件,僅占2.25%由此可知,人民陪審員忙閑不均的現象很突出,其作用發揮與社會期望值仍存在較大差距。人民陪審工作大有潛力可挖。人民陪審員制度大有可為。

三、陪審團制度的借鑒

陪審團為英美法系法院中,用以判定事實的團體,在采用陪審團制度的國家立由普通民眾所組成的陪審團通常用來認定純然客觀之事實。在這些國家中,陪審團制度得到了詳細的規定:

1.陪審團的產生程序

陪審團的產生一般先由法院編制一個有可能吃人陪審員的大名單,然后從大名單中隨機挑選小名單,最后進行預先審查,由雙方律師進行挑選已確定最后的陪審團。通過這樣的機制產生的陪審團,不僅具有很大的偶然性,避免人情案的出現,而且經過雙方的挑選,有利于保持公正。

2.陪審團的權利義務

實施陪審團制度的國家一般規定每個公民都有義務參加陪審,陪審團在訴訟中負責認定事實,而判決由法官作出。對陪審團的權利及權利行使程序都作了嚴格的規定,有利于提高判決的公信力。

四、結語

人民陪審員參與審案,是實行審務公開,推動司法公正,實施依法治國方略的一個有力步驟。也是實行人民民主,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成果有目共睹,令人欣慰。而在發展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同樣不容忽視,值得關注和思考。

我們應該在加強制度建設的同時,借鑒外國的有益經驗,促使我國人民陪審員制度迅速發展。

篇2:區人民法院落實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實施方案

區人民法院關于落實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的實施方案

區人民法院

關于落實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的實施方案

為認真落實和完善我區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根據《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人民陪審員選任、培訓、考核工作的實施意見》,按照省高院的統一部署,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落實司法為民要求,認真扎實開展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建立一支素質良好的人民陪審員隊伍,保障公民依法參加審判活動,促進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

二、基本原則

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和人大監督的原則。

(二)堅持依法推進的原則。

(三)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四)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三、選任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二)年滿23周歲。

(三)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四)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同等條件下具有法律專業文化知識或法律工作經歷的優先選任。

(五)身體健康,能勝任審判工作。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執業律師等人員,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

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被開除公職的人員,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

公民不得同時在兩個以上的基層人民法院擔任人民陪審員。

四、選任的程序和步驟

(一)宣傳發動。(時間:9月初至12月底)

1、召開黨組會議,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決定》精神,明確選任人民陪審員的意義和任務,制定落實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實施方案。

2、設立人民陪審員工作指導小組,院長楊愛民任組長,其他黨組成員任副組長,指導人民陪審員的選任和管理工作;由政治部負責落實人民陪審員的選任和人事管理(包括人民陪審員名額的提出、選任、培訓、表彰、獎勵、補助、免職等)具體工作。

(二)確定名額(時間:1月初至2月初)

1、名額的確定。根據區人口數量、受案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結合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從我院隨機抽取人民陪審員審理案件的需要,按照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案件時,合議庭中人民陪審員所占人數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不高于本院現有法官人數的規定,我院提出人民陪審員的名額意見,于2005年1月底前提請區人大常委會確定。2月中旬前將確定的人民陪審員名額上報市中級人民法院。

2、發布公告。向全區發布選任人民陪審員的公告,內容包括:選任人民陪審員的名額、條件、程序等相關事宜。

3、書面申請或推薦。發放《人民陪審員自薦審查表》和《人民陪審員推薦審查表》。符合條件的公民本人向當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申請,或由有推薦資格的單位或組織向當地基層人民法院進行書面推薦。指導填寫《人民陪審員人選推薦表》或者《人民陪審員人選申請表》,并附有關證明材料。

(三)資格審查和考察。(時間:2月中旬―3月中旬)

1、資格審查。對于被推薦和本人申請擔任人民陪審員的公民,由我院依照《決定》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和有關規定對表內填寫內容進行初審。

2、考察。采取面談和調查的方式,分組對被推薦人和申請人的政治、業務素質和品行進行考察、了解,并與有關部門充分醞釀、討論、協商。寫出考察情況報告上交政治部。

(四)確定人選和提請任命。(時間:3月中旬―3月底)

1、召開黨組會討論確定人選。根據審查結果及本院人民陪審員的名額,黨組討論確定人民陪審員人選,并將人選名單及相關材料送區政府司法行政機關征求意見,同時報市中級人民法院審核。

2、由我院院長提請區人大常務委員會任命人民陪審員。

(五)社會公告(時間:4月初)

1、將任命決定書面通知人民陪審員本人及其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組織,并將任命名單抄送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機關和轄區中級人民法院。

2、向社會公告。

(六)組織培訓。(時間:4月初―4月20日)

1、根據我院實際情況,制定人民陪審員培訓工作計劃和方案,并征求區司法行政機關意見。

2、按照省法院法官培訓中心統一安排,配合落實人民陪審員的培訓工作,要求于2005年4月20日之前完成培訓。

3、建立人民陪審員的培訓檔案。

(七)上崗。(時間:5月1日以后)

5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生效時,我區人民陪審員上崗。

篇3:人民法院落實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實施方案

區人民法院

關于落實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的實施方案

為認真落實和完善我區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根據《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人民陪審員選任、培訓、考核工作的實施意見》,按照省高院的統一部署,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落實司法為民要求,認真扎實開展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建立一支素質良好的人民陪審員隊伍,保障公民依法參加審判活動,促進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

二、基本原則

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和人大監督的原則。

(二)堅持依法推進的原則。

(三)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四)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三、選任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二)年滿23周歲。

(三)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四)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埔陨衔幕?。同等條件下具有法律專業文化知識或法律工作經歷的優先選任。

(五)身體健康,能勝任審判工作。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執業律師等人員,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

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被開除公職的人員,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

公民不得同時在兩個以上的基層人民法院擔任人民陪審員。

四、選任的程序和步驟

(一)宣傳發動。(時間:9月初至12月底)

1、召開黨組會議,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決定》精神,明確選任人民陪審員的意義和任務,制定落實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實施方案。

2、設立人民陪審員工作指導小組,院長楊愛民任組長,其他黨組成員任副組長,指導人民陪審員的選任和管理工作;由政治部負責落實人民陪審員的選任和人事管理(包括人民陪審員名額的提出、選任、培訓、表彰、獎勵、補助、免職等)具體工作。

(二)確定名額(時間:1月初至2月初)

1、名額的確定。根據區人口數量、受案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結合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從我院隨機抽取人民陪審員審理案件的需要,按照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案件時,合議庭中人民陪審員所占人數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不高于本院現有法官人數的規定,我院提出人民陪審員的名額意見,于2005年1月底前提請區人大常委會確定。2月中旬前將確定的人民陪審員名額上報市中級人民法院。

2、發布公告。向全區發布選任人民陪審員的公告,內容包括:選任人民陪審員的名額、條件、程序等相關事宜。

3、書面申請或推薦。發放《人民陪審員自薦審查表》和《人民陪審員推薦審查表》。符合條件的公民本人向當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申請,或由有推薦資格的單位或組織向當地基層人民法院進行書面推薦。指導填寫《人民陪審員人選推薦表》或者《人民陪審員人選申請表》,并附有關證明材料。

(三)資格審查和考察。(時間:2月中旬―3月中旬)

1、資格審查。對于被推薦和本人申請擔任人民陪審員的公民,由我院依照《決定》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和有關規定對表內填寫內容進行初審。

2、考察。采取面談和調查的方式,分組對被推薦人和申請人的政治、業務素質和品行進行考察、了解,并與有關部門充分醞釀、討論、協商。寫出考察情況報告上交政治部。

(四)確定人選和提請任命。(時間:3月中旬―3月底)

1、召開黨組會討論確定人選。根據審查結果及本院人民陪審員的名額,黨組討論確定人民陪審員人選,并將人選名單及相關材料送區政府司法行政機關征求意見,同時報市中級人民法院審核。

2、由我院院長提請區人大常務委員會任命人民陪審員。

(五)社會公告(時間:4月初)

1、將任命決定書面通知人民陪審員本人及其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組織,并將任命名單抄送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機關和轄區中級人民法院。

2、向社會公告。

(六)組織培訓。(時間:4月初―4月20日)

1、根據我院實際情況,制定人民陪審員培訓工作計劃和方案,并征求區司法行政機關意見。

2、按照省法院法官培訓中心統一安排,配合落實人民陪審員的培訓工作,要求于2005年4月20日之前完成培訓。

3、建立人民陪審員的培訓檔案。

(七)上崗。(時間:5月1日以后)

5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生效時,我區人民陪審員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