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公共衛生檔案管理制度范文

公共衛生檔案管理制度范文

2024-07-14 閱讀 5693

公共衛生檔案管理規章制度【1】

一、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檔案有專人負責,專人、專柜保管。

二、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檔案每年進行一次系統整理。

三、衛生監督部門的檢查筆錄、意見書等相關材料及本單位日常檢查記錄、獎懲意見等及時歸檔。

四、檔案內容包括:經營單位申請基礎資料、單位衛生組織機構、衛生區域劃分、各項衛生制度、各種監督檢查記錄、個人健康檢查、禁忌調離通知書、衛生知識培訓、用品消毒自檢記錄、檢驗報告、用品出入庫登記、獎懲登記等。

公共衛生檔案管理規章制度【2】

一、為規范公共場所衛生檔案管理,增強公共場所衛生檔案的實用性和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歸檔范圍:公共場所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衛生知識培訓情況、各項衛生設施的圖紙、文字等材料、衛生許可相關資料、衛生自查記錄、監管部門的監督監測資料等具有參考價值的文件資料。

三、公共場所的衛生檔案管理由衛生檔案管理員負責。

四、衛生檔案管理員的職責:保證公共場所各部門的原始資料及單據齊全完整、安全保密和使用方便。

五、資料的收集與整理

1、公共場所的歸檔資料實行“季度歸檔”及“年度歸檔”制度,即:每年的四、七、十和次年的一月和每年二月份為公共場所衛生檔案資料歸檔期。

2、在衛生檔案資料歸檔期,由衛生檔案管理員分別向各主管部門收集應該歸檔的原始資料。

各主管部門經理應積極配合與支持。

3、凡應該及時歸檔的資料,由衛生檔案管理員負責及時歸檔。

4、各部門專用的收、發文件資料,按文件的密級確定是否歸檔。

凡機密以上級的文件必須把原件放入衛生檔案室。

5、衛生檔案管理員實施衛生檔案歸檔整理。

六、衛生檔案的借閱

1、總經理、副總經理、總監、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借閱非密級衛生檔案可直接通過衛生檔案管理員辦理借閱手續。

2、因工作需要,公共場所的其他人員需借閱非密級衛生檔案時,由部門經理辦理《借閱衛生檔案申請表》送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核批。

3、公共場所衛生檔案密級分為絕密、機密、秘密三個級別,絕密級衛生檔案禁止調閱,機密級衛生檔案只能在衛生檔案室閱覽,不準外借;秘密級衛生檔案經審批可以借閱,但借閱時間不得超過4小時。

秘密級衛生檔案的借閱必須由總經理或分管副總經理批準。

總經理因公外出時可委托副總經理或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審批,具體按委托書的內容執行。

4、衛生檔案借閱者必須做到:

①、愛護衛生檔案,保持整潔,嚴禁涂改。

②、注意安全保密,嚴禁擅自翻印、抄錄、轉借、遺失。

七、衛生檔案的銷毀

1、公共場所任何個人或部門非經允許不得銷毀公共場所衛生檔案資料。

2、當某些衛生檔案到了銷毀期時,由衛生檔案管理員填寫《公共場所衛生檔案資料銷毀審批表》交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審核經總經理批準后執行。

3、凡屬于密級的衛生檔案資料必須由總經理批準方可銷毀;一般的衛生檔案資料,由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批準后方可銷毀。

4、經批準銷毀的公共場所衛生檔案,衛生檔案管理員須認真核對,將批準的《公共場所衛生檔案資料銷毀審批表》和將要銷毀的衛生檔案資料做好登記并歸檔。

登記表永久保存。

5、在銷毀公共場所衛生檔案資料時,必須由總經理或分管副總經理或總經理辦公室主任指定專人監督銷毀。

公共衛生檔案管理規章制度【3】

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檔案管理規章制度

一、設立健康檔案資料室,以戶為單位,一人一檔的原則為家庭和居民建立健康檔案。

二、健康檔案要集中檔案室保管,按行政村名和編號順序存放,檔案專柜存放,保持整潔、美觀和規范有序,逐漸實行計算機化管理。

三、責任醫生要對健康檔案進行按照60歲以老人、困難群體、兒童、孕產婦、慢性病人進行分類專冊登記,檔案盒要目錄和分類信息登記。

四、定期開展隨訪工作,每年免費隨訪4次,結合參加合作醫療農村居民和育齡已婚婦女兩年一次的健康體檢,以及兒童預防接種和體檢、孕產婦系統管理和常見婦女病檢查、臨床診斷治療、職業體檢和健康隨訪服務等資料內容,及時記錄在健康檔案中,對體檢和隨訪發現的健康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以健康教育為重點的健康干預。

五、資料管理人員及社區責任醫師,應及時登記已經獲取的各種信息,并進行分析統計,及時反饋。

凡非本人管轄區居民的診療情況應及時反饋給轄區責任醫生,以便納入該居民本人的健康檔案;凡居民因大病轉上級醫院住院時應隨帶健康檔案,出院后繼續交由社區責任醫生保管并及時將本次住院概況記入檔案。

六、非社區衛生服務資料管理人員,不得隨意翻閱已經建檔的各種資料。

未經資料管理人員同意,任何人不得調出、轉借各種檔案資料。

篇2:醫院(預防保健科)公共衛生科職責

醫院公共衛生(預防保健)科職責

一、公共衛生(預防保健)科職責

1.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執行傳染病疫情報告。

2.即時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協調與處理。

3.每月一次完成發熱呼吸道門診、腸道門診督查工作。

4.按要求執行醫院放射衛生、職業防護及職業暴露管理。

5.完成哨點醫院監測網絡直報及不明原因肺炎早期預警癥狀的監測。

6.督導新生兒乙肝疫苗、卡介苗工作的完成。

7.做好衛生監測工作:死亡、慢性病、腫瘤病例報告,圍產兒、兒童死亡、出生缺陷及各種婦幼報表。

8.健康教育工作:出刊全院健康教育專欄。

9.計劃生育工作。

10.做好麻醉卡辦理工作。

11.做好《醫學出生證明》辦理工作。

二、公共衛生(預防保健)科科長職責

1.在院長、分管院長領導下,負責本科室日常管理工作。

2.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衛生行政部門、疾控中心、婦保院溝通協調,做好傳染病報卡及慢病報卡的管理、婦幼衛生監測工作。

3.組織新入院員工的傳染病法及公共衛生監測報告培訓工作。

4.做好院內職工職業暴露工作。

5.負責醫院健康教育工作。

6.做好本院職工計劃生育、職工請假及醫藥費報銷審批工作。

三、公共衛生(預防保健)科科員職責

1.在公共衛生科科長領導下開展日常工作。

2.負責傳染病報卡、死亡醫學證明、農藥中毒報告卡的網絡直報并做好登記工作。

(1)查看門診日志,發現傳染病漏報及時督促醫師補報。

(2)查看住院患者出入院登記,核對后發現漏報及時督促醫師補報。

(3)查看檢驗科傳染病檢測登記以發現漏報情況。

(4)查看放射科肺結核登記以發現漏報情況。

3.督導新生兒乙肝疫苗工作的完成,疫苗領用記錄完整。

4.參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置,做好信息上報工作。

5.負責傳染病監測標本上送CDC及結果信息的反饋及登記工作。

6.完成日常傳染病專病報表的統計及上報工作。

7.定期參加傳染病知識培訓,提高業務能力。

8.參與院內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施。

篇3: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工作制度

為及時了解和處理學校安全事故,加強對學校安全事故的監察力度,確保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學校事故報告工作的通知》的精神和《學校安全工作要求》的有關規定,結合我校實際,建立事故報告制度,具體要求如下:

一、建立學校事故報告及處理機制。

1.事故報告時限。學校發生食物中毒、傳染病流行、安全事故、師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后,應在1小時內向鎮教育組及衛生、公安等相關部門報告。

2.事故報告的主要內容。食物中毒事件報告內容主要包括食物中毒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校內或校外)、中毒人數、中毒原因、主要癥狀等。傳染病流行事件報告內容主要包括傳染病開始流行的時間、地點、感染人數、主要癥狀、衛生醫療機構的初步診斷等。安全事故及師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報告內容主要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傷亡人數、事故原因。

3.事故跟蹤及處理。學校安全領導小組成員在獲息學校發生食物中毒、偉染病流行及安全事故后,應詳細了解情況,在積極協助衛生等有關部門對師生進行救治的同時,主動配合有關部門對造成食物中毒、傳染病流行及安全事故的原因進行調查,及時追蹤了解事故的發生發展情況,并應將相關情況及時報告鎮教育組。學校食物中毒、傳染病流行及安全事故等得到控制后,必須將該事件的有關情況、處理結果及改進措施報告鎮教育組。

4.事故分析。學校應對食物中毒、傳染病流行、安全事故、師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發生情況、原因進行匯總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制訂切實有效的學校衛生與安全工作整改措施。

二、嚴格安全責任追究制度。

學校要把及時、準確地報送學校事故信息放在信息工作的首位。要層層建立責任制,哪一級發生遲報、漏報、滿報問題由哪一級負責。對學校發生食物中毒、傳染病流行、安全事故和師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后,隱瞞、緩報或者謊報的,必須嚴肅追究有關領導人和直接責任人的相應責任;對造成嚴重后果,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三、建立學校事故整改制度。

為切實加強學校衛生安全工作,強化學校的衛生與安全意識,學校對發生的食物中毒、傳染病流行、安全事故及師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等情況進行通報。對發生事故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制訂切實有效的安全工作整改措施,做到警鐘長鳴,努力減少并杜絕學校事故的發生,切實保障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