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縣委公文流轉制度

某縣委公文流轉制度

2024-07-15 閱讀 4145

縣委公文流轉制度

為進一步提高公文流轉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特制定公文流轉制度如下:

(一)收文辦理(13個環節)

凡上級、同級來文和下級請示、報告,一律為收文。

1.簽收

(1)在機要局或郵政局的送件單上簽字,注意核對、清點,急件應注明簽收具體時間。

(2)在黨政網公文交換中心及時下載、存儲、打印非密級公文。縣委、縣政府、縣委辦、縣政府辦、上級業務部門的文件必須下載處理。嚴禁截流文件,不送領導。辦公室最大的問題是擅自做主,要多請示、多匯報。

2.登記。按“收文登記簿”上的要求逐項做好公文的分類登記工作,包括:來文機關、收文時間、字號、標題、緩急程度、密級、份數等。

3.閱文。對每一份公文,均應認真閱讀,了解內容,弄清需要辦理的事項。

4.擬辦。附上收文或請示、報告處理箋,按處理箋上的項目逐一填寫,由辦公室主任提出擬辦意見,在擬辦意見欄內簡要說明需要解決的問題,并提出處理意見。

5.呈辦。送辦公室分管領導,如分管領導不在,可直接送單位主要負責人。與公文相關的文件、資料一并呈送。

6.轉辦。將領導實質性批示登記以后,需轉股室的應及時通知受文單位來人取件,涉及多個股室的要復印,分別通知,并請取件人在原件或登記簿上簽字。

7.催辦。領導批示轉出后,要及時與股室取得聯系,進行催辦,掌握辦理進程,按時限期辦理結果報批示領導。

8.協辦。涉及股室辦理的事項,由辦公室協助主辦單位做好協調工作,督促股室按領導批示認真落實,或提出處理意見送領導審定。

9.發文。如需發文相關部門代擬文稿,交辦公室審核進入發文程序。

10.回復。股室辦結后將辦理結果回復辦公室;重要文件的辦結情況,由辦公室主任向作批示的領導報告。請示辦結后要以書面或口頭形式向報文單位作出回復。

11.歸檔。收文件辦結后,所有實質性批示均由辦公室文秘人員復印2份,送辦公室匯編和留存備查,原件注明辦結后分類歸檔。

12.清理。每周一將上周辦結文電分類清理送辦公室分管領導閱;未辦結的,向辦公室分管領導作出說明。

13.絕密件和特提、特急件的辦理。絕密件收文后及時登記;由辦公室主任用專用文件夾呈送單位主要負責人閱,不得擅自擴大閱文范圍;送閱文件后,須立即存放保險柜,并作好登記;在規定時限內清退回發文單位,所有清退文件須通過機要渠道傳遞,并保留依據。特提、特急件、縣領導批示件收到立即辦理。

(二)發文辦理(9個環節)

凡以單位的名義印發的文件,均由辦公室按程序進行校核,確保公文質量和印發時效。

1.接件。接件時,應首先確認來文單位的材料是否符合報批程序有關規定。

(1)部門(單位)報請以縣委、縣委辦公室或縣政府、縣政府辦公室名義批轉、印發的文件,其文件代擬稿應以部門(單位)正式文件或由其負責人簽字后上報。

(2)凡需由縣委、縣政府或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聯合印發的文件,由黨委部門、人大機關、政協機關、軍事機關、群團部門或法院、檢察院代擬并報送的,先送縣委辦公室秘書科辦理,再由縣委辦公室轉縣政府辦公室秘書科辦理,由政府部門代擬并報送的,先送縣政府辦公室辦理,再由縣政府辦公室轉縣委辦公室秘書科辦理。

(3)除領導明確要求報送給本人的外,來文單位一律不得將代擬稿直送縣委、縣政府領導和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領導。

(4)來文單位應提供以縣委、縣委辦公室或縣政府、縣政府辦公室名義發文的相關依據:縣委、縣政府領導和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領導關于來文或代擬稿內容、發文規格、發文形式等方面的批示或指示;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或縣委領導、縣政府領導等主持召開的專門會議研究同意或明確要求行文的決議或決定;省、市委局辦對同類工作或處理同類問題印發的文件。

2.承辦。接件后,接件人員及時報告,由辦公室領導統籌后交有關公文辦理人員承辦。

(1)公文校核承辦工作實行首辦責任制。

(2)承辦人員應根據對簽收材料的初步審核情況及時附《處理箋》,并據實填寫“緩急程度”、“密級”、“標題”、“編號”、“承辦人”、“來文單位”、“承辦時間”等內容。

3.審核

(1)嚴把行文關。嚴格按照行文規則要求和精簡文件規定,審核擬發公文是否規范,行文發布是否必要。

(2)嚴把政策關。公文內容必須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做到與上級精神相一致、與已有政策相銜接、與本縣實際相符合。需征求有關部門(單位)意見的,應通過電話、函詢、印送征求意見稿、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征求意見、協調研究,并做好記錄。

(3)嚴把法律法規關。公文必須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闡述和反映本機關職權范圍內的事項。必要時,可將文件送縣政府法制辦審核。

(4)嚴把內容關。公文內容要做到主題鮮明、重點突出、材料真實、判斷準確、結構嚴謹、內容完整、邏輯嚴密、條理清晰,注重針對性和實效性,盡量減少關于重要性或意義的一般性論述。

(5)嚴把文字關。公文應做到文風平實質樸、文字準確簡練。遣詞用句符合現代漢語語法和語言習慣,符合公文書面語言規范和特點。

(6)嚴把格式關。公文格式應做到文種選擇恰當、行文形式準確、文件體式規范。

4.送簽。將《處理箋》、送簽清樣、來文審核底稿及征求意見的情況、相關背景材料從前至后依次排列整理成送簽全套件,根據分管室領導審簽意見按程序轉送有關單位審核、辦理,或呈報有關領導審簽。嚴禁出現逆向流轉。

5.復核。由辦公室領導復核文件審簽程序是否完備規范。審簽程序不完備、不規范的,應補齊或糾正。

6.付印。由承辦人員按照公文辦理有關程序和規定對文件進行編號并填寫成文日期、印發日期、印制份數等。

7.發文。涉密文件以紙質文件編號印發,做好取件登記。非涉密文件按發文范圍及時從網上發出。將word制作成PDF文檔,蓋上電子印章后按發文范圍網上發出。

8.歸檔。文件歸檔共存2份,l份備查,1份歸檔。歸檔辦件從上至下依次包括文件處理箋、文件付印清樣、領導審核修改的清樣、承辦人員審核修改的底稿、來文單位報請行文的文件以及其他所附材料、文件成品。

9.倒查。辦件歸檔后,承辦人員應立即對完成的公文校核工作進行倒查,確保各個環節要求均按規定落實到位。

篇2:工程項目監理文書流轉制度

工程項目現場監理文書流轉制度

1建設監理實行聯系書面制,應加強文書流轉的管理。

2各現場監理機構均應設收、發文簿,對收發文件進行登記、保管。

3現場監理機構對外呈報、發送的文函,均應經總監審核、簽發方可發出。

現場簽認的監理文件:監理通知、整改通知、質量簽認、工程量簽認、在一定范圍內的費用簽證等應由總監授權的監理工程師簽認。

4監理文書應分類、編目、存檔。

篇3:土地流轉工作制度規范

1、土地流轉在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進行工作,并接受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業務指導。

2、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則,遵守土地流轉規程。

3、恪守職業道德,清正廉潔,不得接受當事人請客送禮。

4、及時將轉出方和受讓方供求土地的坐落、面積、價格、流轉的方式、期限等資料輸入微機。

5、將符合雙方土地流轉條件的信息及時通知轉出方和受讓方。

6、指導流轉雙方簽訂土地流轉合同,并予以鑒證,將合同資料信息輸入微機存檔。

7、流轉合同簽訂后,監督雙方當事人自覺履行。

8、調解雙方發生的土地流轉爭議或者糾紛。

9、做好土地流轉工作的檔案保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