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中心小學備課要求
中心小學備課要求
一、備課前要求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掌握課標對各學科、各學段的相關要求,認真學習教學參考書,了解整冊教材的編寫意圖,制定出學期教學計劃、教學進度。
二、備課時間:2014年8月27日――29日(要求提前備出一周課)。
地點:
科任教師:二樓教師辦公室;一二年級班主任:三年一班教室;
三四年級班主任:三年二班教室;五六年級班主任:四年一班教室;
三、教案中要體現“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體現出如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本學期要在關注學困生上加大力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從最后一名學生抓起,教案中要體現課堂、課下是如何關注學困生的具體的策略是什么
四、教案書寫流程:1、單元教學計劃2、課時安排3、授課內容
4、教學目標5、教學重點6、教學難點7、課前準備
8、教學過程9、課后反思或小結。
五、課后反思:本學期要求各學科要有四次教學反思,要重點寫自己教學過程的得與失,(亮點與不足)教后的體會與認識,以及對教學效果的自我評價和原因分析以及再課的設想。避免應付式的空話、套話,要注重質量。
六、要求全體教師同備一節課,備課內容為三年級語文第一課《拐彎處得回頭》第一課時,8月30日上交,中心校將組織評比。要求體現“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務必詳盡,不要求程式化,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重點突出以下幾方面。
①教學過程思路清晰,課堂教學結構嚴謹,教學密度合理,面向全體,體現差異,因材施教,發展個性。
②善于創設教與學情境,形成師生互動,共同發展。既有教師活動內容、方式,又有學生活動內容、方式。
③教學方法的設計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要體現在教學環節之中。重點體現培養學生能力。
七、具體操作環節:
1.提示課堂教學目標
采用小黑板、投影、黑板等公布目標,讓學生總體知道這節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學習目標不能與教師的教學目標混淆。
2.指導學生自學
出示自學目標,其目的是:讓學生知道自學什么、怎么學、用多長時間、應該達到什么要求、如何檢測等。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操作:學生自學,教師了解學生自學情況,端正學生自學態度。目的: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動腦,認真自學,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
4.檢查學生自學效果
操作:讓中差生、后進生回答問題或板演。
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后存在的疑難問題。
5.引導學生更正、指導學生運用
操作:①學生觀察板演,找錯誤或比較與自己做的方法、結果是否與板演相同;
②學生自由更正,讓他們各抒己見;
③引導學生討論,說出錯因及更正的道理;
④指導學生歸納,上升為理論,指導以后的運用。
目的:①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就讓他們自己解決,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師引導、點拔的問題;
②通過討論,教師點拔,使學生進一步加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6.當堂訓練、批改
操作:①布置課堂作業;②督促學生獨立完成作業;③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學生作業。
目的:通過完成課堂作業,檢測每位學生是否都當堂達到學習目標。
篇2:Z中學教師備課要求
中學教師備課要求
備好課,設計好教案是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前提。教案設計要體現新課表的理念,體現學科改革時代精神,適應新時期人才素質的要求,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和學科的特點。為提高教學質量,規范教案設計,必須做到:
1、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新課標的要求,明確教學目標和任務。
2、刻苦鉆研教材,吃透教材。要通觀全冊、全單元教材,領會教材的編排意圖,明確各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弄清單元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系,單元知識點的內在聯系。
3、根據新課標的精神、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自己的教學經驗,準確地把握教材的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構建自己的教學思路,編寫好教案。
4、每堂課教案要規范、字跡要清楚。教案有七個部分組成:①教學目標,②教學重點和難點,③課前準備,④教學過程,⑤作業,⑥小結,⑦板書。其中數學過程要體現重點突出、難點分解,學法指導等。
5、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是師生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目標的確定要明確、合理、具體、全面,要以新課標為準繩,以教材為依據。
6、教學重點是為完成教學目標而需要重點教學的內容。教學難點是學生學習教學內容的主要困難所在,教師要在教學中化繁為簡,化難為易,變深奧為淺顯,力求在學生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得到新的發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要體現“以學論教、以生為本”的理念。
7、課前準備指教師課前準備好教具,實驗操作儀器,學生工具等,并指導好課前預習。要以高度的責任感提高40分鐘的教學效益。
8、教學過程實質上是教師依據新課標和新教材所確定的教學目標引導下學生認知的過程。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及練習反饋都應緊扣學生的學習基礎而隨機生成,力求體現框架設計的新理念。
9、根據教學重點設計提問。設計的提問要有價值,問題要少而精,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
10、要備教法與學法。根據教材特點,選擇教法與學法。尋求好的教法:既能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又能促進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在研究教法時,必須同時研究學法,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1、必須備好課后的“思考、練習”。課后“思考、練習”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大綱對各年級、各教學內容的教學要求,提示了訓練的重點、難點和方法,是學生所學知識的理解,鞏固、積累和運用。
12、備好課內作業。課內外作業是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必須認真設計,控制作業量,作業力求精、活、避免多、雜、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13、每一教時完成一個教學內容,必須有簡潔明了的總結,能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使新知識在學生的大腦中“定格”。
15、提倡寫教后感。
16、學校積極歡迎大家采用電腦備課的方式進行備課,備課要求大家能根據教學進度與課時計劃及時進行備課,采用電腦備課的教師要求將備課資料帶入課堂。電子備課應體現每位教師的教學實際和本班學生的學情,每位教師的教案須有三分之一的自己的內容,杜絕完整網絡下載以應付學校檢查的不良現象。
篇3:海聯小學備課要求
第二小學備課要求
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教師要認真進行備課,不備課或不認真備課則視為瀆職行為。
1、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微機備課或手寫備課。
2、備課內容:
(1)教學計劃包括所教班級學生情況分析、教材的知識結構及系統、總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難點、主要的教學措施或教改思路、教學進度安排。
(2)單元計劃包括單元教學目的、課時教學的主要內容及重難點、設計教學方法、劃分課時等
(沒分單元的學科除外)。
(3)課時教案:
A、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B、教學重難點:準確無誤。
C、教學方法:切實有效。
D、教學準備:教學資料、電教活動所需等齊全。
E、教學過程:模式科學、容量適度、效果突出、板書突題醒目。
F、課后記:針對教學利弊給人以啟示。
3、教師拿到備課后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對備課進行個性化修改,使備課更實用、更科學。
4、檢查時教師應及時提供教案,5分鐘之內不能及時提供教案的則視為無教案,且按無“職業道德”處理。
5、學期末要將全部備課整理好,裝訂成冊,以備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