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X鄉村衛生院醫療安全管理制度

X鄉村衛生院醫療安全管理制度

2024-07-15 閱讀 7004

鄉村衛生院醫療安全管理制度

一、醫務人員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醫療職業水平,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傷,保護人民健康的神圣職責。

二、遵守法律、法規,遵守技術操作規范。

三、對急危患者,應當采取緊急措施進行診治,不得拒絕急救處置。

四、對毒、麻、精神藥品嚴加管理,按制度用藥。

五、對醫療設備、電源、氧氣要定期檢查維修,嚴格按照規程操作。

六、消防設備定期檢查。

七、定期對職工進行安全教育。

八、各級各類醫務人員恪守職責,嚴防醫療事故發生。

篇2:某區醫院醫療安全管理制度(2)

附屬醫院醫療安全管理制度(二)

一、醫療差錯、事故的登記、報告

1、醫院各科均設立醫療差錯、事故登記本,指派專人負責,登記發生的醫療差錯、事故的經過、原因及后果。

2、凡發生醫療差錯、事故或可能是醫療差錯、事故的事件,當事人應立即向科室負責人報告,所在科室應主動填寫差錯、事故登記表或醫療事故登記表,并及時向醫務科及醫院領導報告。科主任、護士長應及時組織科室人員分析原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補救,以減少損失,同時要做好解釋疏導工作,防止事態擴大。

3、重大差錯、事故發生后,醫務科及有關部門要認真調查事發的詳細經過,應及時完成調查經過(含討論),盡快做出準確的科字結論,由醫院依照有關規定進行處理,并及時報告當地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4、各科室要嚴格執行各項醫療規章制度,嚴格遵守醫療護理常規和各項技術操作規程,加強防范,杜絕隱患,有效地防止和避免重大差錯、事故的發生。

二、護理差錯、事故的登記、報告

1、各科室建立差錯、事故登記本,對所發生的差錯、事故應全部登記,根據情節和性質及時進行處理。

2、對發生的嚴重差錯、事故,應立即組織搶救或采取補救措施,盡量減輕或消除由于差錯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同時立即向護理部及分管院長報告,做好善后工作。

3、發生嚴重差錯或事故的各種有關記錄、檢查報告及造成事故的藥品、器械等均應妥善保管,不得善自涂改、銷毀,并保留病人的標本,以備鑒定。

4、各科室每月組織分析討論會,并向護理部提交差錯、事故的報告。

5、凡實習人員發生的差錯事故均應由帶教人負責。

6、護理部應組織護理差錯事故鑒定小組,對全院護理差錯、事故進行鑒定。必須做到"三不放過"(未查明事故的原因不放過,有關人員不接受教訓不放過,未訂出改進措施不放過)。

三、醫療糾紛、事故的報告、處理

1、對有可能導致醫患矛盾激化的醫療事件,醫院應及時報告市衛生局。對可能引發惡性事件的,要及時向當地公安機關報告。

2、發生下述重大醫療過失行為之一的,醫院要在12小時內向市衛生局報告。

1)導致患者死亡或可能為二級以上的醫療事故;

2)導致3人以上人身受到損害、后果嚴重的醫療事件;

3)衛生部或本省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的其他情況。

3、妥善保管病歷資料

1)調查處理醫療事故或醫療糾紛的過程中,由專人保管有關病歷和資料。

2)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允許患者復印客觀性病歷資料。

3)對需封存的病歷應醫患雙方共同在場,封存的病歷應為原件,若患者的治療過程尚未終結,也可封存復印件并由醫院負責保管。

4)封存及啟封病歷時醫患雙方應共同在場,雙方當事人應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前者保證在場2人以上。

5)任何人不得涂改、偽造、隱藏、銷毀、丟失病歷資料,違者按情節輕重予以嚴肅處理。

4、妥善保管現場實物

1)對疑似輸液、輸血、注射、藥物、器械等引起不良后果的,要對現場實物進行妥善保管或封存保留,不得擅自涂改、銷毀。

2)對封存物品進行檢驗時,檢驗機構由醫患雙方或受理醫療事故爭議處理的衛生行政部門指定。

5、妥善處理尸體

1)患者死亡后,家屬不按規定及時處理尸體且對患者死因有異議時,醫院應及時向死者家屬書面提出尸檢要求,家屬要有書面答復。為確保尸檢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夏秋季不得超過24小時,春冬季不得超過48小時。

2)患者死亡2周后家屬不對尸體作處理的,醫院可提出處理申請,經當地衛生行政部門批準,公安機關備案,可按規定對尸體進行處理。

6、認真調查、處理

1)醫院對己發生的醫療糾紛、事故,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組建調查小組進行調查取證,認真分析,寫出調查報告。情況調查清楚后,由院、科向家屬、單位作詳細說明,任何人不得隨意向其家屬及單位解釋,必須嚴格遵守保護性醫療措施。

2)處理原則:①堅持以事實為依據,法律為準繩的原則;②堅持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一致的原則;③維護醫患雙方權益的公正原則;④堅持"三不放過"原則;⑤堅持教育為主,處罰為輔的原則。

3)處理途徑:①醫患雙方協商解決;②衛生行政部門居間解決;③民事訴訟。

篇3:南五醫院檢驗科醫療安全管理制度

醫院檢驗科醫療安全管理制度

一.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工作衣、口罩、帽子穿戴整齊,操作前要洗手。

二.凡進入人體組織所用的各種穿刺針、導管、注射器要絕對無菌,采集標本時應執行一人一針一筒一帶一墊,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要浸泡消毒或統一焚燒、處理。

三.各種檢驗后的廢棄標本的處理:微生物培養器皿應高壓蒸氣消毒后行清潔,血液、體液等標本應與消毒液混勻后一小時,再倒入下水道,實物集中焚燒處理。

四.直接用于標本檢測的器材,如玻片、吸管、試管、各類容器等,使用后必須先在消毒液中浸泡消毒,然后用流水沖洗,再進行消毒、烘烤。

五.檢驗報告單保持規范、清潔,避免與標本、容器及其它污染物接觸。

六.實驗臺及地面應每天進行清潔,有污染時應隨時消毒,可用有效的消毒液抹拭、拖擦。

七.工作環境保持清潔,每天下班后進行空氣消毒,用紫外線照射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