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一醫院醫療安全報告制度
第一醫院醫療安全報告制度
一、科室每月向醫教科報告醫療安全情況,分析科室一個月內是否存在醫療隱患,并實施討論、提出整改意見,組織科室制訂醫療安全防范措施。
二、當發生醫療事故爭議時,必須立即報告醫教科,醫院必須在12小時內(重大醫療事故爭議6小時內)上報衛生行政主管部門。
三、醫教科負責對全院醫療安全情況,月報及每季、年度匯總醫療差錯事故發生情況向臨床反饋、通報并分析、講評,指出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意見,并向院長作出分析報告。
四、醫院每半年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一次,提出整改措施。
篇2:一民醫院醫療醫院感染管理報告制度
人民醫院醫療醫院感染管理報告制度
為進一步加強醫院感染管理,提高醫療、護理質量,防止醫院感染發生,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制訂本報告制度。
一、醫師必須掌握醫院感染概論和醫院感染診斷標準。
二、醫師發現醫院感染病例,及時送病原學檢查及藥敏實驗,查找感染源,切斷感染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積極治療病人,如實填寫醫院感染報告卡,并詳細記錄在住院病歷首頁。
三、臨床科室懷疑醫院感染有流行趨勢時,必須及時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并查找原因,協助調查和執行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醫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報告,經調查證實,發生以下情形,應立即報告主管院長和醫務科,并通報相關部門。
(一)5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二)由于醫院感染直接導致患者死亡;
(三)由于醫院感染導致3人以上人身損害后果。
醫院感染管理科及時進行流行病學調查:證實流行或暴發;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徑、感染的因素;結合實驗室檢查結果,制定和組織落實有效的控制措施;及時判斷控制措施的效果,并總結經驗,制定防范措施。
五、主管院長接到報告,應于12小時內報告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并及時組織相關部門,協助醫院感染管理科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與控制工作,從人力、物力和財力方面予以保證。
六、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按《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進行報告。
篇3:某醫院醫療臨床檢驗危急值報告制度
醫院醫療臨床檢驗危急值報告制度
一、檢驗科必須建立檢驗項目危急值報告制度。
二、各醫院檢驗科結合本醫院的臨床實際,提出檢驗指標的危急值,由醫院醫務科廣泛征求臨床科室意見后確定。危急值設置后可根據醫療工作實際情況作必要的調整。
三、一般應設置危急值的檢驗項目有:電解質指標,血
液離子指標,肝功能指標,腎功能指標,糖代謝指標,心肌酶與標志物,胰腺炎指標,凝血功能指標,血氣分析指標等,而且多數指標應設置低限與高限兩個危急值水平;血培養檢出致病微生物也應作為危急值處理。
四、當檢驗標本出現符合危急值界限的結果時,立即按照如下的程序與臨床醫生聯系并緊急報告。
(一)檢驗人員立即報告審核者。
(二)審核者首先根據審核程序,分析質控、定標、試劑的情況是否正常,當天其他已檢測標本項目的總體情況有無異常,確認實驗有關的基礎是否在正常狀態中。
(三)確認出現緊急值的標本有無異常,該標本其他相關項目有無異常。
(四)對該標本進行一次重復測定,確認緊急值是否重現。
(五)有關的負責人或審核者立即與臨床聯系,了解臨床相關情況。
(六)確認此緊急值是可報告的,由審核者立即電話向主管臨床醫生報告,并作好電話報告記錄,包括電話報告時間和對方接聽人員的標識。
(七)及時簽發正式檢驗報告。
(八)在《危急值緊急報告登記》中完整記錄各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