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二中校外教育制度
二中校外教育制度
1、學校主動與家庭、社會聯系,爭取校外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幫助,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社會主義新人。
2、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協調小組,由學校校長和家長、地方黨政機關干部、離退休老同志的代表組成。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主要研究、分析和協調解決三結合教育中的問題。
3、班主任、任課教師經常家訪,每學期按計劃規定和隨機家訪的人數不少于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
4、每學期邀請家長代表到校座談訪問不少于一次,家長可以進班聽課。
5、學校、年級組、班級每學期召開家長會1-2次。通報學校教育教學情況,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系。
6、學校和班級組建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可由5-7名家長組成,定期召開會議,通報學校和班級工作情況,了解家長對學校和班級教育的反映,提出辦學的困難和問題,集思廣益,爭取廣大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幫助。
7、學校與班級主動與本地區工廠、企業、文化部門保持經常聯系,組織學生參加這些部門和單位的有關活動。
8、聘請黨政、公安、司法部門的領導和英雄模范、科技人員,解放軍指戰員等為學生的校外輔導員,定期到校給學生作專題報告或舉行講座。
9、學校成立由分管校長、書記、教師代表和地方黨政、公安、共青團、婦聯、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部門人員組成的德育工作指導小組,每學期制訂德育工作計劃,定期召開德育工作例會,匯報交流開展德育工作情況,每學期進行一次認真的總結。
10、學校每學年對各種校外教育活動進行一次全面的總結評比,對校外教育成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提請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黨委、政府予以表彰獎勵。
篇2:區二中校外教育制度
二中校外教育制度
1、學校主動與家庭、社會聯系,爭取校外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和幫助,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社會主義新人。
2、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協調小組,由學校校長和家長、地方黨政機關干部、離退休老同志的代表組成。每季度召開一次會議,主要研究、分析和協調解決三結合教育中的問題。
3、班主任、任課教師經常家訪,每學期按計劃規定和隨機家訪的人數不少于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
4、每學期邀請家長代表到校座談訪問不少于一次,家長可以進班聽課。
5、學校、年級組、班級每學期召開家長會1-2次。通報學校教育教學情況,密切學校與家庭的聯系。
6、學校和班級組建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可由5-7名家長組成,定期召開會議,通報學校和班級工作情況,了解家長對學校和班級教育的反映,提出辦學的困難和問題,集思廣益,爭取廣大家長的理解、支持和幫助。
7、學校與班級主動與本地區工廠、企業、文化部門保持經常聯系,組織學生參加這些部門和單位的有關活動。
8、聘請黨政、公安、司法部門的領導和英雄模范、科技人員,解放軍指戰員等為學生的校外輔導員,定期到校給學生作專題報告或舉行講座。
9、學校成立由分管校長、書記、教師代表和地方黨政、公安、共青團、婦聯、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部門人員組成的德育工作指導小組,每學期制訂德育工作計劃,定期召開德育工作例會,匯報交流開展德育工作情況,每學期進行一次認真的總結。
10、學校每學年對各種校外教育活動進行一次全面的總結評比,對校外教育成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提請上級主管部門或地方黨委、政府予以表彰獎勵。
篇3: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
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工作制度
一、目的
為保證臨床路徑工作持續有效深入開展。
二、范圍
適用于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成員。
三、內容
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的工作由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的主任主持。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的工作主要分為日常工作和召開會議兩部分。
1、 日常工作
(1)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所有成員在各自崗位上對于臨床路徑的實施過程進行監督,負責收集各自崗位上發現的臨床路徑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上報給委員會秘書,由秘書負責匯總整理。
(2各成員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學習,積極參加各相關專業的學術活動及臨床路徑方面的會議,不斷更新知識。
2、 召開會議
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各相關部門工作協調會議;每年組織相關專家,對本院臨床路徑實施效果的評估與分析。
(1)由主任委員主持會議,如主任委員不能參會,可由主任委員指定副主任委員主持。
(2)會前成員根據所在醫院分管的工作范圍,收集資料,歸納分析后做出議題。
(3)議題遞交大會秘書,呈遞主任委員審核,并確定會議時間、地點。
(4)會議參會委員盡可能全部參加,部分議題范圍確實局限,可按相關成員選擇參會人員。
(5)建立專門會議登記本,記錄各委員發言,并將結果及時反饋給臨床路徑實施科室。
四、支持性文件
1、《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細則(2011年版)》
2、《醫院工作制度與人員崗位職責》(衛生部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