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物業公司重大環境因素評價規定
質量/環境/安全管理體系作業指導書
--物業公司重大環境因素評價規定
1.0目的
通過對環境因素進行量化評價,根據環境因素對環境影響的程度大小,確定公司的重大環境因素。
2.0范圍
本規定適用于《環境因素匯總表》中的環境因素。
3.0評價規定:
3.1依據《環境因素匯總表》中將環境因素分成兩大類,即"資源消耗"和"廢物排放",并分別制訂評價方法進行評價。
3.2"資源消耗"類環境因素評價:
3.2.1"資源消耗"類環境因素從"年消耗量"及"利用現狀"兩方面進行打分評價。
A、年消耗量
消耗值
(萬元.年)>500500-20**00-5050-10<10
評價點
54321
B、利用現狀
利用現狀嚴重浪費利用效率較低利用效率一般利用效率較高充分利用,無人為浪費
評價點
54321
3.2.2評價點分別登記在《"資源消耗"環境因素評價表》上"年消耗量"和"利用現狀"欄。
3.2.3"資源消耗"環境因素總評分等于A、B兩項評價點的乘積,登記于《資源利用評價表》的"總評分"欄。
3.3"廢物排放"類環境因素評價:
3.3.1"廢物排放"類環境因素如相應指標超過對應的環境排放標準,則此環境因素不需進行量化評價,直接定為重大環境因素,并在《"廢物排放"類環境因素評價表》中"備注"欄中直接注明"超標"。
3.3.2其它環境因素從下列五個方面進行評價:
A-環境影響規模
B-環境影響頻率
C-環境影響持續時間
D-相關方要求
E-污染嚴重程度
"廢物排放"類環境因素的評價總分等于A、B、C、D、E五項得分之乘積。其中E項"污染嚴重程度"的評價,又依據污染及危害類型不同分類,即"水體污染"、"大氣污染"、"環境噪聲排放"、"臭氧層破壞"、"職業健康"、"土壤污染"六類。
3.3.3具體評價點設置:
A、環境影響規模:
影響規模全球性影響全國性影響地區性影響廠區性影響廠區局部影響
評價點54321
B、環境影響頻率:
發生頻率連續發生至每天一次每天一次至每周一次每周一次至每月一次每月一次至每年一次一年以上
評價點54321
C、環境影響持續時間:
持續時間不可恢復或極難恢復半年內可恢復一月內可恢復一周內可恢復一天內可恢復
評價點54321
D、相關方要求
關注度合同要求或嚴重投訴相關方投訴相關方提出建議或期望社會關注相關方沒有明確要求
評價點54321
E、污染嚴重程度
(1)廢水污染及廢氣污染:
排放值與相應標準比值(%)100-9090-8080-7070-50小于或等于50
評價點54321
注:如沒有相應標準對照,評價點以"1"計算。
(2)噪聲污染:
標準值與排放值之差△(db(A))△≤24≥△>26≥△>48≥△>6△>8
評價點54321
(3)臭氧層破壞:
ODS物質消耗量(kg/年)大于100100-8080-6060-40小于或等于40
評價點54321
(4)職業健康評價:
傷害程度致命或嚴重致殘致殘一般傷害不愉快或不舒服基本沒有影響
評價點108421
(5)土壤污染:
污染度:污染面積(平方米)大于5010-5010-11-0.1小于或等于0.1
評價點108421
3.3.4標準分的劃定:
3.3.4.1"資源消耗"類環境因素的標準分為:15分
3.3.4.2"廢物排放"類環境因素的標準分為:120分
超過標準分的環境因素為公司的重大環境因素,公司應對其進行優先管理。
篇2:景區環境因素識別評價標準
景區環境因素的識別與評價標準
1范圍
本標規定了環境因素的識別與評價標準
本標準適用于景區可控制和可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的識別、評價與更新。
2內容
2.1環境因素的識別與判定的頻次及時間
2.1.1以景區的全體部門為對象,每年一次,一般在一月份。
2.1.2在相關法律、法規變更或追加、新增服務項目或原有服務項目的重大調整、相關環境管理要求重大變化等情況下,可適時進行環境影響判定。
2.1.3在環境管理體系建立之初,應進行初始環境評審。
2.2建立一系列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并對環境進行初始確定。
2.3環境因素的識別
2.3.1環境因素的類型
a)景區自身的活動或服務中能夠對其進行控制的環境因素。
b)針對相關方提供給景區的產品或服務中可望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包括可標識的重要環境因素。
2.3.2環境因素的范圍
環境因素的識別范圍包括景區地域范圍內的所有活動或服務,對環境因素的識別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a)景區活動或服務所處的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和三種狀態(正常、異常、緊急);
b)通常考慮以下方面情況,向大氣的排放、向水體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資源能源的使用、的使用、固廢物管理等。
c)景區的活動或服務實現的全過程,既:市場開發、規劃建設、景區管理及各項服務提供活動等。
2.3.3識別環境因素的方法
a)現場觀察法:由各部門負責進行環境因素識別工作,以污染預防的思想為指導,根據工作范圍和服務現場具體情況,各部門填寫本部門的《環境因素排查表》,***組織進行查缺補漏并將環境因素匯總填寫在《環境因素匯總評價表》中。
b)專家評價法:由***組織人員,以會議的形式來識別和判定景區所存在的環境因素。
c)過程分析法:利用服務流程分析,追根溯源的找到確切的污染源,從而對“源”進行控制。
2.3.4環境因素的識別,各部門應根據實際工作的特點進行分析,盡量全面的識別出來環境因素。
2.3.5新增項目的環境因素識別
新建、擴建、改建的項目在可行性研究或式運行中,綜合部可負責組織對環境因素的排查、分類、匯總、登記。
2.4環境因素的判定
2.4.1重大環境因素的判定方法
2.4.1.1是非判斷法
――使用的物質:
a)異常或緊急情況下預計產生環境影響的環境因素;
b)相關方高度關注、合理抱怨或有明確要求的環境因素;
c)缺乏管理易造成浪費或嚴重環境影響的環境因素。
d)改進后有利于提高景區形象的環境因素:
e)較少投入就可治理的環境因素:
f)環境因素較大且規模和范圍廣。
――評價原則:
a)已違反或接近違反法律、法規及強制性標準要求的環境因素。
b)并不違反,但當地政府高度重視的環境因素;
c)政府或法律明令禁止使用、限制使用或限期替代。
2.4.1.2專家評估法
對不能用上述方法和原則來確定的重要環境因素,采取專家評估法。
2.4.2***負責對環境因素評價結果進行整理,確認后填寫《環境因素匯總評價表》,對確定的重要環境因素可采取下列方式之一進行管理:
a)制定環境因素目標、指標、管理方案并實施運行;
b)制定、實施運行控制程序及應急準備和響應控制程序。
2.5重要環境因素的更新
2.5.1***每年組織相關部門對環境因素重新進行識別與判定。
2.5.2當出現以下情況時,及時對環境因素進行重新識別與判定,更新重要環境因素:
a)管理評審提出的要求
b)相關法律法規發生變化時
c)景區的活動或服務發生較大變化時;
d)相關方要求時。
篇3:公司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控制程序
公司管理手冊:環境因素識別和評價控制程序
1.目的
充分識別環境因素和重大環境因素
2.范圍
公司生產、經營過程中產生的相關環境因素
3.職責
3.1技檢部負責組織識別企業在生產、經營服務中的環境因素,并正確判定重大環境因素。
3.2與環境相關的各部門,負責本部門的環境因素的識別工作。
3.3管理者代表負責批準各部門和公司總的環境因素。
4.程序
4.1.與環境有關的各部門根據本部門的具體情況,識別所有環境因素,填寫《部門環境因素登記表》報技檢部。技檢部匯總編制企業的《環境因素匯總表》,報管理者代表批準。
4.2各部門在編制環境因素時應考慮:
a)公司能夠控制的和能夠施加影響的環境因素;
b)三種時態:過去、現在、將來;
c)三種狀態:正常、異常或緊急情況。
d)八種類型:大氣的污染、水體的污染、土地的污染、原材料和自然資源的使用、能量的釋放、能源使用、廢物和副產品、物理屬性,如大小、形狀、顏色、外觀等。
e)識別范圍:生產、經營服務活動范圍和場所,相關的設施和人員。
4.3技檢部負責評價重要環境因素,采用多因子分值評價法,各項目影響程度分值如下:
a)影響范圍
全球范圍5分周圍社區4分廠界內3分
員工10人以下2分操作者本人1分
b)影響程度
嚴重5分一般3分輕微1分
c)產生量
大5分中3分小1分
d)發生頻次
持續發生5分間歇發生4分夜間發生3分
白天發生2分偶然發生1分
e)法律法規的符合性
超標5分接近標準3分達標1分
f)社區關注程度
強5分一般3分弱1分
g)萬元產值(年)消耗量
大5分中3分小1分
h)可節約程度
加強管理可明顯見效5分
改造工藝可明顯見效3分
較難節約1分
4.4評價準則
當a~f之和大于14或者g+h之和大于7時,判為重要環境因素。
4.5技檢部負責對于重要環境因素進行評價,填寫《環境因素評價表》
編制《重要環境因素清單》,明確控制方法,管理者代表進行批準后發放到相關部門執行。
4.6在正常情況下,技檢部每年組織對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進行評審;
4.7當出現下列情況時,應對環境因素和重要環境因素進行更新,管理者代表將相關信息傳遞到相關部門:
a)國家法律法規地方條例發生重大變化;
b)企業經營范圍、生產工藝、生產經營場所發生變化;
c)通過環境管理,原有的重要環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5.記錄
5.1《部門環境因素登記表》
5.2《環境因素匯總表》
5.3《環境因素評價表》
5.4《重要環境因素清單》
北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