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技術措施
10104工作面已安裝完畢,即將投入試生產,為確保10104工作面初采順利進行,特制定如下安全技術措施:
1、由于本工作面是第二個回采工作面,初次來壓步距數據應該達20米以上,為減少初次來壓步距,我們預先在切眼內(工作面向前推進了4米)實施了深孔預裂爆破,以提前破壞頂板的完整性,以達到減少初次來壓步距,具體措施詳見《10104工作面深孔預裂爆破方案措施》。
2、初采期間加強工作面頂板管理,嚴格控制采高,不得破頂。
3、工作面煤壁側作業,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每班開工前區跟班人員和班長巡視工作面頂板、煤壁,發現異常情況立即采取措施處理,工作面所有人員時刻注意頂板、煤壁、支架等情況,防止頂板來壓支架下栽造成事故。
4、加強工作面工程質量管理。工作面工程質量必須達到“三直、兩平、一凈、兩暢通”,即煤壁直、溜子直、支架直,頂、底板平整,工作面浮煤凈,上、下出口暢通。
5、調架時每移必調,調加主要靠側護板和底調,可用單體或千斤頂輔助調架,調架由機頭向機尾方向調架,調架幅度以支架基本垂直溜子煤壁為準,調架前先清凈架間浮煤或渣塊,注意架中心距,調好支架接頂升緊,同時注意不得出現擠壓歪倒和咬架等現象。
6、初采前,工作面機頭、機尾老塘側各設一木垛,隨推外移,木垛要打在實底上,四角平直,接頂要實。
7、初采前,兩巷老塘側打牢檔矸欄,防止涌煤竄渣。
8、加強工作面設備的檢修工作,確保設備處于完好狀態。液壓支架的支護狀態良好,不漏液、不竄液、不自動卸載,接頂嚴密,液壓管路擺放整齊有序,各種肖,卡齊全有效,初撐力不得低于24Mpa。
9、初采期必須嚴格執行《作業規程》關于上下巷安全出口及超前支護有關規定。
用絞接粱超前支護20米,10米內,架設三排絞接粱,且一粱兩柱;10米外,架設兩排,一粱一柱。粱與頂接頂嚴實、支撐有力。初撐力不小于90KN、壓強不小于11.5MPa。隨著工作面的推進,超前支護隨推外移,拆除原有支護時,加固臨近支護。必要時,還應采取臨時支護措施。
10、初采期必須嚴格按照《作業規程》中的瓦斯管理規定執行。
11、初采期,泵站壓力不低于30MPa,面內支架每架裝1塊壓力表以觀測支架的受力狀況。
12、每班開工前收工前要設立專人升一遍支架(初撐力不小于24PMa)。
13、初采期,工作面嚴格控制采高,確保支架不超高使用,同時保證正規循環作業。
14、初采時把切眼煤壁側鐵絲網、錨桿盤去掉,防止機組滾筒纏繞鐵絲網,滾筒纏有異物時,要及時停機去掉。
15、要注意觀察初次來壓及周期來壓的礦壓顯現,加強頂板來壓前的支護管理。
16、機組割過后及時把支架幫打至煤壁,移溜后及時拉超前,防止片幫煤跨落,每個支架必須及時升緊升牢。
17、工作面推進15(加切眼)米后,每班隊長隨時檢查支架的壓力變化,一旦發現壓力有急劇升高,必須在支架內按住蜂鳴器給作業人員發出長響警報。司機聽到警報后立即停機,工作面作業人員聽到警報后,必須妥善躲避在支架內,就地蹲下并抓牢就近固定物體,待頂板垮落產生的颶風平息后,方可進行作業。作業人員如果發現沒有頂板垮落跡象或兩耳沒有感覺到有氣壓時,也不能盲目行動,等30分鐘后,確認沒有颶風來時,跟班副隊長發出開機信號,方可再進行工作。根據壓力變化,跟班副隊長必須按照以上要求去做。
18、頂板垮落產生的颶風平息后,跟班隊干必須清點人數。
19、初采期間,除支架工、煤機司機、跟班檢查人員外,其他人員嚴禁進入工作面。
20、本措施從工作面投產開始執行,至工作面初次來壓后工作面正常推進時結束。
21、初采期間設專人觀察頂底板出水量變化。加強、完善排水系統。具體措施如下:
(1)在運順、回順鋪設兩趟排水管道。最低洼泵水窩處各安裝三臺功率為30KW的水泵。在兩道各安裝兩趟6寸排水管路。另在運順、回順其余兩處低洼處各安裝兩臺功率為11KW的水泵。一臺工作、兩臺備用,以備應急。
(2)當涌水量異常時,及時匯報區、礦調度室。同時組織精干力量,采取相應措施,保證排水系統滿負荷運轉。如仍不能扼止涌水異常,按預定避水路線撤出。
(3)撤出后,如實向礦提供水患詳情,以利制定相應搶險救災措施。
20、其它未盡事項嚴格按照《作業規程》有關措施指行。
組織領導結構: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綜采隊:
編制人:
2012年3月28日
篇2:長壁工作面初采初放收作管理規定
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尾工作是事故多發環節,為切實搞好單體長壁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作的管理工作,保證回采安全,防止回采面重大事故的發生,特制訂本管理規定。
一、礦成立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由生產副礦長擔任。
副組長:由總工程師、安全副礦長擔任。
組員:由生產科科長、技術科科長、安監站站長及技術負責人和生產、技術、安全分管采煤及頂板的同志擔任。
生產科科長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常務工作。
二、領導小組負責初采、初采及工作面回料期間安全措施的監督落實和安全管理工作。
三、工作面的初采、初放及收作都必須制定專項措施,經審批后,認真貫徹執行。
四、回采工作面的初采初放:
1、工作面回采前,生產礦長必須組織有關人員對工作面范圍內的巷道及生產系統進行全面檢查驗收,不符合標準要求的不準移交生產。
2、開幫刷面必須掛線扶柱,裝面棚柱不少于二排支架。
3、單體支柱面安裝,應自下而上安裝,若自上而下,必須有可靠的防倒防抽冒措施。
4、回采面嚴禁倒扒回采,頂板為中砂巖且邊切眼頂不空不冒,采用3--5檔管理頂板時,可反推兩檔,切眼頂空或有高冒點時,不準反推。
5、從切眼刷面,進入煤壁第二檔前,要采用手鎬落煤或以炮助鎬。
6、初次放頂前,生產礦長必須組織有關人員到現場會審,工程質量及安全措施落實達標后方可允許放頂。
7、初放期間,工區區長跟班現場指揮,小組人員分三班現場把關,監督措施的落實和安全管理。
8、初放期間,工區技術員要及時掌握面上頂板情況,作好初放記錄,必要時要及時修改措施。
9、工作面初放、收尾由組長組織現場小組,每班不少于三人,生產科、技術科、安監站、工區帶班區長跟班到點,現場交接,直至工作面收尾或初放結束方可結束小組活動。
10、礦調度室要專列記錄臺帳,跟班小組成員上井后要作好現場記錄描述。
11、從切眼刷幫起,對支柱的初撐力必須班班監測,必須符合規定要求,且采高不得大于柱子全高的85%。
12、直接頂冒落高度達不到采高的1.5倍時,必須采取加強支護措施,若懸頂跨度超過初次垮落步距時,必須加強支護并采取強放措施。
13、初次放頂必須經礦總工程師組織安全、生產、技術人員現場會審并簽字批準,方可認為初放結束。
五、工作面的收作:
1、工作面收作線應盡量避開斷層、老硐、高冒區,頂板破碎帶、周期來壓區。
2、收作時不得超采或多留煤柱。
3、停面時必須保持最小控頂距,采高控制在支柱長度的85%。
4、回料前,必須把工作面內浮煤、雜物、多余的支柱材料運出。對運料巷道進行清理維護,保證回料路線安全暢通。
5、回料時,要確保供風量。
6、回料時,小組成員要分三班現場把關監督措施的落實及回料安全管理工作。
7、回料時,要確保支柱初撐力,班班進行二次補液,并班班對初撐力進行監測。
8、回料結束后,要及時對回采面進行密閉。
六、獎罰:
每一次安全收尾,安全放頂,安全無事故獎組長、付組長每人60元,其它現場管理小組人員每人50元,出事故加倍罰款。(包括輕傷垮面)其它按礦安全文件執行。
篇3:回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收尾安全措施
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尾工作是事故多發環節,為切實搞好單體長壁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作的管理工作,保證回采安全,防止回采面重大事故的發生,特制訂本管理規定。
1、礦成立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由生產礦長擔任。
副組長:由總工程師、安全礦長擔任。
組員:由安全員、瓦檢員、頂板管理員擔任。
2、領導小組負責初采、初采及工作面回料期間安全措施的監督落實和安全管理工作。
3、工作面的初采、初放及收作都必須制定專項措施,經審批后,認真貫徹執行。
4、回采工作面的初采初放:
(1)工作面回采前,生產礦長必須組織有關人員對工作面范圍內的巷道及生產系統進行全面檢查驗收,不符合標準要求的不準移交生產。
(2)開幫刷面必須掛線扶柱,裝面棚柱不少于二排支架。
(3)單體支柱面安裝,應自下而上安裝,若自上而下,必須有可靠的防倒防抽冒措施。
(4)回采面嚴禁倒扒回采,頂板為中砂巖且邊切眼頂不空不冒,采用3-4檔管理頂板時,可反推兩檔,切眼頂空或有高冒點時,不準反推。
(5)從切眼刷面,進入煤壁第二檔前,要采用手鎬落煤或以炮助鎬。
(6)初次放頂前,生產礦長必須組織有關人員到現場會審,工程質量及安全措施落實達標后方可允許放頂。
(7)初放期間,生產礦長和安全礦長跟班現場指揮,小組人員分三班現場把關,監督措施的落實和安全管理。
(8)初放期間,技術員要及時掌握面上頂板情況,作好初放記錄,必要時要及時修改措施。
(9)工作面初放、收尾由組長組織現場小組,每班帶班人員跟班到點,現場交接,直至工作面收尾或初放結束方可結束小組活動。
(10)礦調度室要專列記錄臺帳,跟班小組成員上井后要作好現場記錄描述。
(11)從切眼刷幫起,對支柱的初撐力必須班班監測,必須符合規定要求,且采高不得大于柱子全高的85%。
(12)直接頂冒落高度達不到采高的1.5倍時,必須采取加強支護措施,若懸頂跨度超過初次垮落步距時,必須加強支護并采取強放措施。
(13)初次放頂必須經礦總工程師組織安全、生產、技術人員現場會審并簽字批準,方可認為初放結束。
(五)、工作面的收作:
1、工作面收作線應盡量避開斷層、老硐、高冒區,頂板破碎帶、周期來壓區。
2、收作時不得超采或多留煤柱。
3、停面時必須保持最小控頂距,采高控制在支柱長度的85%。
4、回料前,必須把工作面內浮煤、雜物、多余的支柱材料運出。對運料巷道進行清理維護,保證回料路線安全暢通。
5、回料時,要確保供風量。
6、回料時,小組成員要分三班現a場把關監督措施的落實及回料安全管理工作。
7、回料時,要確保支柱初撐力,回柱必須在切頂支柱的后面加斜撐支柱,并班班對初撐力進行監測。
8、回料結束后,要及時對回采面進行密閉。
(六)、架棚巷道回柱安全技術措施
1、舊巷、報廢巷道、盲巷回柱時必須嚴格進行敲幫問頂。
2、加固退后支護,加固支護距離不得少于10米,加固支柱的密度不得大于1米,回柱前先取掉背幫材料,準備好回柱用的長繩子(回柱鋼繩)和長把啄子。
3、回支架時回柱人員要站在支架完好、牢固的地方進行操作。
4、回柱時必須兩人共同協作進行操作,不得一人單獨操作。
5、先用長把啄子打松支架,再用長繩子套住支架梁頭,用力拉垮支架,拉垮支架后再用長把啄子勾回柱子和其它材料。
6、回柱人員嚴禁在已回柱的空區下操作,回柱順序按由里到外的順序逐架進行。
四、采掘工作面探放水安全技術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職責
1、成立以礦長羅太忠為組長,李如洪生產礦長為副組長的礦井探放水領導小組,礦長為第一責任者,生產礦長負責礦井探放水的具體工作。
2、礦成立探放水實施組,生產礦長為組長,明確一名責任心強,技術素質好,工作經驗豐富的工人為實施組副組長,由3名工人,1名安全員,一名瓦檢員組成實施小組,實施小組嚴格按礦探放水技術安全措施執行。
3、領導小組和實施小組組長、副組長定期專題研究解決礦井探放水工作,出現的問題,在人力、物力、資金等方面給予保證。
(二)掘進磧頭或其它地點發現掛紅、掛汗、空氣變冷,出現霧氣、水珠、頂板淋水加大、頂板來壓,底板鼓起或產生裂隙出現滲水、水色發渾、有臭味等水預兆時,必須停上作業,采取措施,報告礦有關領導,發出警報,撤出受威脅各地點人員。堅決執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邊探邊掘,”的原則。
(三)鉆孔布置(見后圖)
1、平巷進行探放水時,對磧頭正前方和巷道上方進行鉆孔探水,布孔三組,每組1-2個孔。
2、上山進行探放水時,對磧頭正前方和左右兩邦進行探水。布孔5組,每組1-2孔。
(四)鉆孔超前距離的確定:(見后圖)
超前距離就是巷道掘進終止位置與鉆孔位置之間的距離,鉆孔超前距離要以有效鉆孔為準,探放水超前距離根據煤(巖)層的軟硬程度確定。
1、1.3m以下的薄煤層超前距控制在15-20m。
2、1.3m以上中厚煤層超前距控制在18~25m。
3、在巖石巷道內超前距不小于5m.
(五)鉆機鉆前必須加強探水鉆孔附近巷道的支護,背好邦,接好頂,工作面打上堅固的頂柱和木垛,磧頭用2寸板、排花、笆片背緊、背牢,以防高壓水沖垮煤壁和巷道支柱。
(六)探水工作地點必須掛牌,標明探水眼的位置,、方向、孔眼數,每次鉆孔深度。打眼前要清理好管道,準備好水溝和水巷,并在附近安裝好電話直通礦值班室。
(七)探水工作面要經常檢查瓦斯,如瓦斯大于1%或其它氣體超過《煤礦安全規程》規定,必須立即停止作業鉆進,切斷電源,撤出人員,并報告礦領導加強通風進行處理。
(八)水壓大的探水孔,孔口應安設套管,裝水閥,便于以后調節放水量,在危險區探水,應采用防壓、防噴裝置鉆進,防止鉆桿被高壓水沖出,并選擇堅固地點預先砌筑好水閘墻,以防突水淹井。
(九)探水時如遇到從鉆孔桿向外流水,應立即停止探水,固定鉆桿,嚴禁移動鉆機或撥出鉆桿。探水眼深度不到5m即穿透積水區時,所有人員都要全部撤出立即報告礦值班領導,等待指示后再恢復作業。
(十)鉆進時,發現煤(巖)松軟、片邦、來壓或鉆孔中的水壓、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頂鉆等異狀時,必須停止鉆進,但不得撥出鉆桿,現場負責人應立即向礦領導報告,并派人監視水情況。如果發現情況危急時,必須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脅區內人員,然后采取措施進行處理。
(十一)由探放水實施組明確專人填寫探放水專題記錄,標明探放水日期,孔號打孔深度,開孔位置、角度,收集鉆孔瓦斯變化,涌水量等詳細情況,出班后交礦值班領導,礦領導根據探放水情況安全下一步工作。
(十二)探水巷道的斷面不宜過大,以縮小受壓面積,同時應有兩個安全出口用于通風,流水和意外情況下人員撤退,采用雙巷掘進,20m掘脫落巷將兩巷連通。
(十三)磧頭在探水眼嚴密掩護下,并保持設計超前距離時,可采取多打眼,少裝藥,放小炮的方法,以利于保持掘進工作面煤(巖)體抗壓強度。探水區域巷道必須平整,防止積水,以防施工人員有被堵截的危險。
(十四)所有在探水區域工作的施工人員都必須認真學習該區域的作業規程和探放水技術安全措施,熟悉避災路線,懂突水后急救知識。
(十五)探水巷道必須嚴格掌握方向,沿著探水孔的中心線掘進,如因地質變化必須偏離時,應進行補充鉆探或采取其它措施予以補救,以避免造成前距和部距,探水距縮小而發生透水事故。
(十六)老窯區放水允許恢復掘進時,必須充分注意,當掘到離老空區3~5m處,應先用電煤鉆打2~3個檢查孔進行再一次檢查,只有證實積水確已放盡后方可與老空區掘穿。
(十七)本措施未盡事宜,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