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

工作面初采初放:安全措施

2024-07-13 閱讀 4985

為確保9115高檔普采工作面初采初放工作安全順利進行,經現場觀察,安全生產有關管理人員研究,特制定本措施:

一、成立初采初放工作領導小組:

組長:張廣慶?賈正芳?范向陽?柳建軍?吉紅社陳國富

成員:茹成倉?趙震濤?陳志強?原國林?呂張軍許海斌

領導小組負責9115高檔普采工作面初采初放期間的安全生產現場指揮工作,各采煤隊副隊長和師傅安質檢配合領導小組展開工作,只有在確認工作面老頂全部放下來,初次來壓穩定、生產處于安全正常時,領導小組方可解散。

二、現場概況:

9115工作面從切眼開始初采初放工作。

工作面走向長度:工作面走向長度525m(切眼中~停采線)。

工作面傾斜長度:150m(9115進風順槽中~9115回風順槽中),煤壁147m。

工作面由單體液壓柱配合鉸接梁三四排管理正懸臂支護,最小控頂距3.6m,其中兩端頭支架采用四對八梁π型鋼梁支護,即相鄰兩對梁間距為0.6米,每對梁中兩梁距離為0.3米,梁長4.2米,一梁四柱。

割煤機組為mg150/630---wd型。機頭比機尾高約2m,巷道凈高1.5m。

三、技術要求

1、工作面采用三、四排管理頂板,柱距0.6m,排距1.2m,機道1.4m。初次來壓和初次放頂時的措施:

(1)、首先對工作面所有設備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做到無隱患、無事故,將橫溜靠工作面煤壁,溜子保持平直,運行平穩。

(2)、工作面原支柱要逐根拆除,先支后回,用單體液壓支柱配合金屬鉸接頂梁支護,支柱支護位置距梁尾40厘米,采用齊梁直線柱正懸臂支護方式,柱距0.6米,排距1.2米,替下的支柱要及時兌出工作面。

(3)、前三個循環逐漸調整煤溜、支柱、頂梁位置,使其達到正規循環要求,初采采用密集切頂。

(4)、工作面初次來壓,頂板全部跨落,開始正規循環作業。

2、兩端頭及超前20m范圍內支護符合必須符合規程要求。

3、工作面配風量達到規程要求的663.6m3/min以上,所有“一通三防”(防火、防瓦斯、防煤塵)及監測監控設施必須齊全、完好、有效,符合《煤礦安全規程》及相關規定要求。

4、液壓系統完好,乳化液配比濃度達到3%~5%,泵站壓力達到規程要求,支架無漏竄液現象且達到初撐力12mpa;數字壓力計、微表要齊全、完好、有效,便于進行礦壓觀測。

5、工作面所有機電設備、電氣設備都符合完好標準:各類機械設備油量、油號、油質、潤滑及各部連接等情況要符合要求;各類電氣設備開關、電機、接線盒、電纜、保護、接地極,必須達到完好標準;供電系統、額定電流、容量要科學、合理。

6、工作面液壓柱必須升緊,且要保證安全閥能夠正常開啟;局部不接頂架要及時上背板、道木,確保接頂嚴實且防止生產中出現頂溜困難等現象。

7、工作面及兩巷,防排水設施必須到位且滿足最大涌水量要求。

8、工作面開始回采時,采煤隊要協助通風科管理好工作面瓦斯,根據瓦斯涌出情況及時在工作面機頭機尾掛風障,調節風量,并加強檢查,防止超限。治理上隅角瓦斯,有異常立即進行處理匯報。

9、老塘及機頭機尾出現懸頂面積較大時,要考慮進行強制放頂。

10、由于工作面的機頭、機尾的高差在2m左右,機頭高,機尾低,在回采過程中可能出現工作溜后竄,工作面溜子機尾必須打好壓機柱

11、初采初放過程中,地質條件等有異常時,另行制定專項措施。

四、施工作業程序及主要工序:

1、設備試運轉中間段:割煤→移刮板運輸機→掛600毫米短梁→割煤→移刮板運輸機→掛1200毫米長梁、卸600毫米短梁→支柱、清煤→回柱放頂

機頭(機尾)段:割煤→移刮板運輸機→(支柱)清煤→移端頭架→兩端頭維護

2、設備試運轉:人員對工作面所有機電設備進行全面、詳細的檢查,發現隱患必須及時進行處理,防止事故發生。要逐臺設備進行試運轉,試轉前要通知每一個現場人員,作好準備。試運轉時,所要試轉的設備及其周圍不得有無關人員,作業人員要位于安全地點,必要時要安排專人看護。試運轉確認各臺設備無誤后,方可聯合試運轉(由外向里)。

3、割煤:割煤前人員要將煤幫雜物清凈,割煤時司機應位于機身范圍內操作,防止工作面片幫或滾筒甩出鐵器等雜物傷人。采高要逐刀降低,掌握好底板,嚴禁留臺階。

4、頂溜:割過煤后,要及時進行頂溜、調架,確保支柱、工作溜盡快達到直線標準。

5、兩端頭維護:兩端頭必須加強維護,安全出口暢通,放頂時人員要配合好,確保安全。

6、清煤:煤清入溜子,矸塊清到老山,不準清入運輸機;初采期間,雜物較多,人員要精心操作,嚴禁雜物上皮帶。

五、安全技術措施

(一)頂板支護管理:

1、?初采初放期間,要根據生技科提供的該面礦壓規律預測預報及相鄰工作面回采經驗,加強工作面頂幫支護工作,必須保證支架完好,不漏液,不竄液,初撐力達到要求;兩端頭必須加強維護,保證安全出口的暢通。人員進入作業場所首先要查處頂幫隱患,確保有一個良好的作業環境。

2、?根據《礦壓規律預測》老頂初次來壓步距28~36m,周期來壓12~18m。當切眼隨著推進礦壓顯現趨于正常。但要加強對頂板的觀測,如發現頂板來壓大或頂板破碎時,在來壓明顯的地段進行加強支護。

(二)“一通三防”、監測監控管理措施

1、?所有人員要愛護并正確使用“一通三防”及其監測監控設施,杜絕“一通三防”事故,其它按監測監控管理規定嚴格執行。

2、?初采期間,通風區按規程要求配足風量,提前在機尾掛好風障,防止瓦斯超限,采煤機速度控制在2m/min范圍內,并使用好工作面噴霧,有效降塵;所有作業人員要相互配合好,謹慎操作,同時要加強瓦斯管理。

(三)施工操作管理:

1、所有人員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嚴格執行煤礦“三大規程”及其它有關法規法令,熟練掌握操作技術,嚴格執行崗位作業標準,遵守各項管理制度。

2、?崗位作業人員都必須是經過安全技術培訓并持有安全資格證的專業人員。所有參與試采及初采初放的人員必須經過規程、初采初放措施及相關管理制度的學習并經考試合格。

六、采空區處理方法:

1、采用全部垮落法。

2、當兩端頭矸山垮落不充分時,采取全回收支護的方式:

①、隨著回采推進,支設超前支護時由各生產班端頭工負責回取工作,回取時人工用長柄工具拆卸,支柱變形較大拆卸困難時可不回取。

②、回取前,兩巷頂板穩定完整區段,正常回收;直接頂局部變薄、離層或頂板破碎段,要先沿工作面方向在該段及其前后3m范圍內架設∮200mm,長3.2m板料,間距不大于1m,且必須保證一梁四柱。

③、作業(前)時,人員首先要查處頂幫隱患,作業時不少于4人一起協同作業,必須由專人觀幫觀頂,發現異常必須立即停止作業,進行處理,確保安全后方可進行施工。進風巷拆卸及架設棚梁等作業時,必須將刮板運輸機停機閉鎖,開關打至零位并掛牌。

④、回取的木柱、背板等必須放到指定地點,碼放整齊并掛標志牌。

⑤、兩巷頂板離層、破碎嚴重區段以及巷道頂板有明顯下沉區段嚴禁回取木支護。

3、如采取以上措施后,矸山頂板垮落仍不充分時,執行強制放頂措施。

當懸頂較大時,可采用提前預裂的方式破壞頂板構造。機尾上隅角嚴禁使用打眼放炮的方法強制放頂。

①、在頂板距煤柱側約0.3m每隔2-4m平行工作面打一組眼,每組眼最多不超過4個(端頭架距煤柱側間距較小時,可打兩排眼每排1-2個、排距0.4-0.6m;間距較大時打一排眼3-4個),眼距0.4-0.8m,眼深為0.8-1.5m,眼深、眼距、眼數可根據現場穩定及間距情況適當調整。

②、當割煤、回柱放頂完畢,炮眼進入端頭架前立柱以里0.5m-1.0m時開始進行強制放頂。打眼放炮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及操作規程的有關規定執行。

③、爆破前,端頭切頂柱可外移到端頭架前立柱向外300mm處。

④、爆破后,如老頂仍不能充分垮落,可將炮眼間、排距適當縮減。

⑤、端頭強制放頂炮眼布置示意圖及爆破說明書:

○○

12

○○

34

90o

0.8--1.2m

0.4—0.6m

0.4-0.8m

爆破說明書

眼號名稱眼深

(m)眼距

(m)角度(0)裝藥量

(g)炸藥

種類雷管種類封泥

長度聯線

方式起爆順序水平垂直1-2頂眼0.8-1.20.4-0.89090200-500礦用乳

化炸藥瞬發≥0.6串聯1-2

(四)運輸、機電、供排水管理:

1、工作面進行初采初放前,必須保證工作面運輸設備完好,刮板運輸機刮板齊全,兩巷軌道、絞車、擋車器等完好,皮帶不跑偏。

2、檢修、生產等施工作業時,人員對工作面所有機電設備進行全面、詳細的檢查,發現隱患必須及時進行處理。

3、?割煤2~3個循環后,仔細、全面檢查設備運行情況,發現異常必須及時進行處理。

4、工作面開始初采時,要保證供排水系統齊全完好,有跑冒滴漏現象必須及時處理,人員做好水情觀測,準備好排水設施,工作面有涌水時,安排專職人員排水,并保證及時排出,杜絕水患。

七、災害預防及避災路線:

工作面發生各類災害時避災路線及避災注意事項嚴格執行作業規程規定。

八、現場文明及質量標準化要求:

現場文明及質量標準化嚴格執行本工作面作業規程及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

九、?其它方面的要求:

其它方面嚴格執行本工作面作業規程及《煤礦安全規程》相關規定。

山西陽城皇城煤業有限公司華樹煤礦

二00八年四月二十二日

篇2:長壁工作面初采初放收作管理規定

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尾工作是事故多發環節,為切實搞好單體長壁工作面初采、初放及收作的管理工作,保證回采安全,防止回采面重大事故的發生,特制訂本管理規定。

一、礦成立管理領導小組:

組長:由生產副礦長擔任。

副組長:由總工程師、安全副礦長擔任。

組員:由生產科科長、技術科科長、安監站站長及技術負責人和生產、技術、安全分管采煤及頂板的同志擔任。

生產科科長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常務工作。

二、領導小組負責初采、初采及工作面回料期間安全措施的監督落實和安全管理工作。

三、工作面的初采、初放及收作都必須制定專項措施,經審批后,認真貫徹執行。

四、回采工作面的初采初放:

1、工作面回采前,生產礦長必須組織有關人員對工作面范圍內的巷道及生產系統進行全面檢查驗收,不符合標準要求的不準移交生產。

2、開幫刷面必須掛線扶柱,裝面棚柱不少于二排支架。

3、單體支柱面安裝,應自下而上安裝,若自上而下,必須有可靠的防倒防抽冒措施。

4、回采面嚴禁倒扒回采,頂板為中砂巖且邊切眼頂不空不冒,采用3--5檔管理頂板時,可反推兩檔,切眼頂空或有高冒點時,不準反推。

5、從切眼刷面,進入煤壁第二檔前,要采用手鎬落煤或以炮助鎬。

6、初次放頂前,生產礦長必須組織有關人員到現場會審,工程質量及安全措施落實達標后方可允許放頂。

7、初放期間,工區區長跟班現場指揮,小組人員分三班現場把關,監督措施的落實和安全管理。

8、初放期間,工區技術員要及時掌握面上頂板情況,作好初放記錄,必要時要及時修改措施。

9、工作面初放、收尾由組長組織現場小組,每班不少于三人,生產科、技術科、安監站、工區帶班區長跟班到點,現場交接,直至工作面收尾或初放結束方可結束小組活動。

10、礦調度室要專列記錄臺帳,跟班小組成員上井后要作好現場記錄描述。

11、從切眼刷幫起,對支柱的初撐力必須班班監測,必須符合規定要求,且采高不得大于柱子全高的85%。

12、直接頂冒落高度達不到采高的1.5倍時,必須采取加強支護措施,若懸頂跨度超過初次垮落步距時,必須加強支護并采取強放措施。

13、初次放頂必須經礦總工程師組織安全、生產、技術人員現場會審并簽字批準,方可認為初放結束。

五、工作面的收作:

1、工作面收作線應盡量避開斷層、老硐、高冒區,頂板破碎帶、周期來壓區。

2、收作時不得超采或多留煤柱。

3、停面時必須保持最小控頂距,采高控制在支柱長度的85%。

4、回料前,必須把工作面內浮煤、雜物、多余的支柱材料運出。對運料巷道進行清理維護,保證回料路線安全暢通。

5、回料時,要確保供風量。

6、回料時,小組成員要分三班現場把關監督措施的落實及回料安全管理工作。

7、回料時,要確保支柱初撐力,班班進行二次補液,并班班對初撐力進行監測。

8、回料結束后,要及時對回采面進行密閉。

六、獎罰:

每一次安全收尾,安全放頂,安全無事故獎組長、付組長每人60元,其它現場管理小組人員每人50元,出事故加倍罰款。(包括輕傷垮面)其它按礦安全文件執行。

篇3:綜采工作面初放安全技術措施

綜采工作面初放安全技術措施

一、工作面概況

426工作面為32采區西翼第一個回采工作面,總體為NE向單斜構造,工作面內煤層傾角約為17°~24°,平均為19°,煤厚0~1.9m,平均1.37m。工作面切眼平均長157m,切眼按中線跟煤頂施工,凈寬×凈高=6.0m×2.1m,采用錨帶網索配合單體液壓支柱復合支護。工作面共計安裝液壓支架104架支護頂板。為確保初次放頂期間的安全生產,特編制本措施。

二、準備工作

1、工作面初采前,由公司組織有關單位對工作面的出煤系統、機械設備、支護用品、生產工具、備用材料、工作面機風巷及切眼內的支護狀況等進行全面驗收,驗收合格后方可投產。

2、工作面正式生產前,必須按作業規程規定配齊通防設施、安全監測設備及防塵隔爆安全設施,并保證其正常使用,以確保工作面風量、風速、氣體監控、防塵及隔爆措施符合標準要求。

3、工作面正式生產前,必須按作業規程規定完善和維護好排水系統,清理干凈泵窩,配齊備用水泵等設備,疏通泄水管路,確保初放期間涌水正常排放。

4、正式生產前必須確保液壓系統完好。乳化液泵站及工作面液壓支架的零部件必須齊全、完好,立柱、千斤頂和閥組應聯結牢固、密封良好、動作靈敏可靠。

5、生產前,機、風巷必須提前按作業規程要求超前影響20m范圍加強支護。機巷拱形巷道段用木料接實頂板,兩巷支柱初撐力不小于70KN/棵,高度不低于1.8m,人行道寬度不小于0.7m。

6、提前安排專人對機道進行清理,確保機道內無金屬物件、木料及其它雜物。并將切眼內的閑置物品全部清理干凈,確保后路暢通。

7、各類電氣設備,開關、電機、接線盒、電纜、供電保護、閉鎖裝置等要符合完好標準,杜絕失爆現象。小型電器必須符合設備完好標準的要求。電動機螺栓、接線盒、吊環、風葉、護罩、散熱片等應齊全、完整、堅固、運轉無異常,且保持清潔。液力偶合器易容塞、防爆片、齊全可靠、嚴禁使用代用品。減速器聲音正常,油質符合要求,清潔,油量適當,不漏油。各冷卻系統暢通完好,冷卻效果好,設備零部件上齊并緊固一遍,全部設備布局調整合理。

8、送電試車必須有專人負責指揮,乳化液泵站、膠帶輸送機、轉載機、破碎機、刮板輸送機、采煤機等均經嚴格檢查且逐臺進行空載試運轉,排除各種故障及事故隱患后,方可進行聯合試運轉。

三、初放期間的安全措施

1、初放前,公司必須成立初放領導小組,由生產礦長任組長,組織生產技術部、安監處、安全生產信息中心等有關單位人員,召開初放會議,制定初放措施,確定三班跟班人員,初放措施必須向跟班人員和生產單位全體職工貫徹。

2、初放期間嚴格跟班制度、交接班制度和工程質量驗收制度,以確保安全順利通過此階段。

3、初放期間,每班必須有初放領導小組的成員跟班,在工作面現場指揮初放工作,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4、初放期間,現場要備有查面登記薄,所有到工作面的干部都必須認真填寫,初放結束后,查面登記薄交生產技術部存檔。

5、煤機司機應嚴格執行操作規程,煤機割煤前應仔細檢查各部件,各閥門是否符合要求,各種螺栓是否緊固,操作手把是否靈敏可靠,確認煤機周圍無其他人員和障礙物后,方可啟動試運轉。初放期間煤機應慢速牽引,禁止向運轉的刮板輸送機內輸入大量的煤,防止“壓死”車,損壞設備。煤機運行時,煤機上下各5m范圍內不準行人或留人作業,并注意滾筒高度,防止割到頂梁。工作面頂底板應割平,煤壁應割直,嚴禁出現飄刀、割底現象。割煤、拉架、推溜期間煤壁側嚴禁有人。

6、移架滯后煤機4~6架進行,若拉架跟不上煤機時,應停下煤機進行移架,確保支架及時支護頂板。推移運輸機應滯后煤機后滾筒12~15m,彎曲段不小于24m,禁止出現陡彎,以防出現運輸機錯茬、出鏈。

7、支架應垂直頂底板,歪斜不大于±5°,頂梁平行接頂,支架仰俯角小于7°。支架不得出現明顯錯差,其高差不大于頂梁側護板的2/3,支架不擠不咬。支架與運輸機垂直,中心距偏差不大于±100mm,拉架后支架成直線,偏差不大于±50mm。

8、加強工作面上下端頭及兩巷挑棚質量,工作面上、下出口超前棚棚梁與液壓支架銜接處的距離不超過500mm,并用板皮均勻過好頂,若超過規定,要及時采用單體配合限位梁在老塘至人行道出口處加補棚。機、風巷老塘側必須打齊密集叢柱垂直頂底板支設,要求支柱正規有勁,初撐力不小于50KN/棵。

9、初放期間,出口及超前支護范圍內應嚴格按規程要求加強支護,確保安全出口暢通,高度不小于1.8m,行人道寬度不小于0.7m。

10、初放期間工作面嚴禁超高回采,確保支架的有效支撐高度,支架必須平行接實頂板,支架或支柱初撐力合格率達80%以上,杜絕失效架或失效柱。煤層較薄時跟頂破底,采高控制在1.35m~1.9m。

11、工作面若出現空幫、空頂現象或端面距大于340mm,必須及時拉好超前架,必要時使用單體支柱支設好臨時支護,并栓好防倒繩,初撐力不得低于50KN。

12、人員進入煤壁作業,必須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用長把工具找掉危巖懸矸,保證后路暢通,并設專人觀察頂板、煤壁及周圍安全情況。人員進入煤壁作業前,必須停止刮板輸送機,并用載波閉鎖,工作地點距采煤機上下滾筒不得小于5m,若采煤機上下滾筒5m內有人作業時,必須護幫護頂,煤機必須切斷電源,打開隔離開關和離合器。嚴禁空頂作業,作業地點上、下五架范圍禁止有人動支架。

13、初放期間,工作面支架應加強檢修,如發現竄漏液應及時處理,強化礦壓監控,泵站壓力不得小于31.5Mpa,液壓支架初撐力不得小于泵站壓力的80%,兩巷正規支架的單體支柱初撐力必須達到70KN/棵。

14、初放期間,工作面除端頭支架滯后一個移架步距外,其余支架必須移成直線。所有支架必須接頂嚴密,保持底座平穩,使頂梁和底座受力均勻。

15、初放期間,加強對頂板水及老塘水的觀察,如果發現出水預兆或其它異常情況,要立即停止作業,并向安全生產信息中心匯報,如情況嚴重,要立即撤出人員。

16、工作面初采時嚴格執行瓦斯檢查制度,每班檢查瓦斯不小于3次。工作面上隅角必須懸掛瓦斯報警儀,按規定吊掛好。確保工作面瓦斯濃度在1%以下,否則嚴禁作業。安設在工作面回風巷瓦斯傳感器必須可靠,使用正常。

17、采空區頂板不冒落或冒落不充分(冒落高度小于采高的1.5倍),懸頂面積沿走向超過5m或沿傾斜超過20m總面積超過50m2時,必須制定強制放頂措施,進行強制放頂;若采空區懸頂沿走向超過15m仍不冒落,必須停止回采,報集團公司處理。

18、初放是否結束,必須經初放領導小組現場鑒定,經鑒定確認初放已結束,工作面方可進入正常回采階段。

四、其它未盡事宜按《426綜采工作面作業規程》、《各工種操作規程》及有關規定一并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