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殘采安全措施

殘采安全措施

2024-07-15 閱讀 6593

我礦煤巷提升上山保安煤柱需回收,為此,在煤巷提升上山煤柱布置殘采工作面。為確保殘采工作的安全,特制定此安全技術措施:

一、殘采工作面回采單價

采煤單價:初步定為28元/拖,支柱10元/根,不另計任何雜工費用。要求按措施進行回采,保證工程質量,當班該處理的安全隱患當班必須處理。

二、殘采工作面的回采要求

1、殘采工作面從現眼子開始回采,下方留足煤柱8m(見示意圖)。

2、支護:采用木材點柱支護,排距1.0m,柱距1.0m。支柱要穿鞋戴帽,靠工作面上方煤壁用排柴笆片扛嚴背實,防止煤壁垮落。木支柱直徑不小于14cm。

特殊情況下的支護要求:如遇頂板破碎,支護排距、柱距可縮小為80cm。

3、落煤工藝:手鎬落煤。

4、工作面推進方向:從原煤巷上山由上向下推進。

5、煤炭運輸:工作面采用自溜的方式運輸到+603南運輸巷,由人力推車運至+603車場,絞車提升,機車外運。

6、材料運輸:機車運至+670主平硐八字口,人力推至煤巷車場,再由人工運至工作地點。

三、殘采工作面回采安全技術措施

1、殘采工作面通風采用全風壓通風,風流流動路線:+670主平硐→巖巷提升上山→+603南運輸巷→支采工作面→支采工作面回風巷→殘采工作面→+678回風巷→總回風巷。

2、在整個殘采工作面回采前先檢查原煤巷上山,搞好煤巷上山的維護工作,對斷梁折柱先進行維修,巷道壁用笆子排材扛好扛實,防止回采過程中煤壁垮落傷人。

3、每班進班前必須由班長帶領檢查工作面安全,敲幫問頂,處理懸矸及其它安全隱患,在確保工作面安全的情況下方可作業。

4、作業前,在工作面必須搭好踩板,設置保險繩,防止作業人員滑落。

5、作業班組在作業時,必須指定一人專門負責監管安全,觀察頂板、煤壁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提醒作業人員。

6、嚴格按此措施作業,嚴格控制空頂距,空頂距不大于1.5m,支柱要穿鞋戴帽,若頂板較破碎,可適當縮小支柱排距柱距,必要情況下可用金屬網做假頂。若遇頂板破碎難以處理,可放棄不采,另找頂板好的地段回采。

7、由于工作面與支采工作面串風,必須在殘采工作面進風巷及工作面設置瓦斯探頭。瓦斯檢查員要按規定檢查支采工作面及回風巷、殘采工作面瓦斯濃度,告知作業人員瓦斯情況,一旦支采工作面及回風巷瓦斯濃度增大或出現異常,殘采工作面必須立即停止作業,撤出人員,待瓦斯正常后方可重新作業。檢查結果要認真填寫在瓦斯檢查牌板上,并做要“三對口”。

8、帶班人員要現場跟值班,發現問題立即處理。

9、安全避災路線:

瓦斯、火災事故避災路線:殘采工作面→反斜坡→支采工作面→+603車場→+670主平硐→地面

水災避災路線:工作面→煤巷上山→+670N回風巷→煤巷上車場→+670主平硐→地面。

所有作業員必須學習本措施并簽字后方可上崗。

鄰水縣平石板煤礦

2010年3月25日

篇2:X煤柱回收邊角煤殘采安全措施

一、基本情況

為了減少煤炭資源損失,提高資源回收率,經礦領導研究,并報上級集團公司審批同意后,決定對31#煤柱煤柱進行回采,31#工作面位于本礦1324運輸巷口一側,軌道運輸及皮帶運輸上山頂部,因在該工作面開切眼以上走向長50m,斜長60m的邊角煤,為保證殘采安全順利有序,特編制此安全技術措施。

為能最大限度的回收煤炭資源,決定采用人工手鎬落煤,鐵鍬裝煤,刮板機運輸到31#進口至皮帶上山,殘采工作面采用單體液壓柱支護,對頂板不好或冒頂區采用直徑16cm坑木配柱帽進行頂板控制,工作地點采用局扇通風的回收方法。為了能科學有效,安全地組織與指導生產施工,使工程達到安全、優質、高效的效果,特制度本工作面安全生產措施。

二、回采時技術要求:

1、采用2×11kw軸流式對旋局扇風機,風機安裝在32#皮帶上山進風側,風筒通過運輸巷進入殘采工作面。

2、必須實行“雙風機、雙電源”管理,并安排專人看守局扇風機,不得隨意開停。

3、巷道必須加強支護,在原有的超前支護基礎上,超前支護加長到30m,保證安全出口暢通無阻。

4、由于采動影響,此段的壓力較大,回采時及時支柱,背好幫,防止漏頂、煤壁片幫傷人。

5、回采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運輸機上竄下滑。進入加殘采點后,及時調整采面,讓整個采面支架、運輸機上移至上幫,靠近上幫不影響鋪設刮板運輸機。保證下巷不少于5m寬的煤柱,若煤柱變窄,視現場情況加打木垛支護。

6、殘采段需要放炮時,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執行好遠距離放炮。

7、放炮時,所有人員不得進入殘采區。

8、放炮后,必須等40分鐘后待炮煙散盡后才能進入回采段。

9、風機安設在進風側支架上,距離巷道口不大于10米。

10、風量調節必須滿足采面供風需要。

11、瓦檢員做好瓦斯檢測工作。

三、安全技術措施:

1、回采前,必須先把風機、風筒接到位,上安全出口、中間巷出口必須暢通,支護齊全有效,確認無安全隱患后,方可開始回采。

2、回采前,必須在車場內備齊足夠的方木、圓木、單體柱等材料,防止壓力大,及時加強支護用。材料堆放不得影響行人和通風。

3、各巷道超前支護不得少于20米。

4、回采過程中,撤除的方木及支護材料必須及時運出,不得亂堆亂放影響行人。

5、水管必須接到采面,放炮后、出煤時必須打開噴霧降塵。

6、在31#殘采工作面不大于30m處設置一氧化碳、溫度、甲烷傳感器t1;在距回風口10~15m處設置、甲烷傳感器t2。懸掛在距頂不大于300㎜、距幫不小于200㎜、頂板完整、支架完好處。甲烷傳感器報警濃度≥0.5%,斷電濃度≥0.75%,復電濃度<0.75%,斷電范圍為工作面及回風巷中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器設備。

7、爆破工,跟班副隊長下井必須帶便攜儀,跟班副隊長的便攜儀掛在采面上隅角處,懸掛位置距頂不大于300mm、距幫不小于200mm、頂板完整、支架完好處,隨時監測采面的瓦斯濃度,發現積聚及時處理。

8、瓦檢工對采面的瓦斯檢查次數每班不少于3-5次并及時填寫瓦斯牌板,瓦斯牌板分別掛在工作面回風巷距工作面20m處和距回風口30m處。

9、傳感器設置位置處必須按規程規定設置,嚴禁亂放。

10、每天必須檢查安全監控設備及電纜是否正常,并按規程規定定期調試校正。

11、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12、采面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0.5%時,停止打眼、爆破;達到0.75%時停電撤人;電氣設備附近20m范圍內瓦斯濃度達到0.5%時,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13、瓦檢工應加強對氣體的監測工作,如有出現問題應及時通知調度室和采面工作人員視情況進行妥善處理。

14、爆破作業必須由依法培訓、考核合格、持有合格證件、有兩年以上采掘工齡的專職放炮員擔任,且必須持證上崗,并攜帶便攜式瓦斯檢測儀,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度。必須依照爆破說明書進行爆破。

15、爆破前,對電氣、支架、電纜及其它設備等必須采取可靠的保護或移出工作面,嚴禁崩壞。爆破地點嚴禁有重要設備。

16、地測單位及時將對采面的地質條件變化通知到施工單位。

17、在回采過程中,若采面出現淋水或有出水預兆,礦領導及時分析原因并通知施工,采面初次放頂或周期來壓時必須觀察好頂部采空水和老窯水。

18、開工前首先組織該工作面所有作業人員,認真學習和掌握該工作面《作業規程》以及與該工作面相關的制度和規定,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19、其他未盡事項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進行施工。

四、避災路線

火災瓦斯避災路線:31#工作面---31#運輸巷---軌道、皮帶上山---主、副井---地面。

水災避災路線:31#工作面---31#運輸巷---軌道、皮帶上山---主、副井---地面。

篇3:煤柱回收邊角煤殘采安全措施

一、基本情況

為了減少煤炭資源損失,提高資源回收率,經礦領導研究,并報上級集團公司審批同意后,決定對31#煤柱煤柱進行回采,31#工作面位于本礦1324運輸巷口一側,軌道運輸及皮帶運輸上山頂部,因在該工作面開切眼以上走向長50m,斜長60m的邊角煤,為保證殘采安全順利有序,特編制此安全技術措施。

為能最大限度的回收煤炭資源,決定采用人工手鎬落煤,鐵鍬裝煤,刮板機運輸到31#進口至皮帶上山,殘采工作面采用單體液壓柱支護,對頂板不好或冒頂區采用直徑16cm坑木配柱帽進行頂板控制,工作地點采用局扇通風的回收方法。為了能科學有效,安全地組織與指導生產施工,使工程達到安全、優質、高效的效果,特制度本工作面安全生產措施。

二、回采時技術要求:

1、采用2×11KW軸流式對旋局扇風機,風機安裝在32#皮帶上山進風側,風筒通過運輸巷進入殘采工作面。

2、必須實行“雙風機、雙電源”管理,并安排專人看守局扇風機,不得隨意開停。

3、巷道必須加強支護,在原有的超前支護基礎上,超前支護加長到30m,保證安全出口暢通無阻。

4、由于采動影響,此段的壓力較大,回采時及時支柱,背好幫,防止漏頂、煤壁片幫傷人。

5、回采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運輸機上竄下滑。進入加殘采點后,及時調整采面,讓整個采面支架、運輸機上移至上幫,靠近上幫不影響鋪設刮板運輸機。保證下巷不少于5m寬的煤柱,若煤柱變窄,視現場情況加打木垛支護。

6、殘采段需要放炮時,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執行好遠距離放炮。

7、放炮時,所有人員不得進入殘采區。

8、放炮后,必須等40分鐘后待炮煙散盡后才能進入回采段。

9、風機安設在進風側支架上,距離巷道口不大于10米。

10、風量調節必須滿足采面供風需要。

11、瓦檢員做好瓦斯檢測工作。

三、安全技術措施:

1、回采前,必須先把風機、風筒接到位,上安全出口、中間巷出口必須暢通,支護齊全有效,確認無安全隱患后,方可開始回采。

2、回采前,必須在車場內備齊足夠的方木、圓木、單體柱等材料,防止壓力大,及時加強支護用。材料堆放不得影響行人和通風。

3、各巷道超前支護不得少于20米。

4、回采過程中,撤除的方木及支護材料必須及時運出,不得亂堆亂放影響行人。

5、水管必須接到采面,放炮后、出煤時必須打開噴霧降塵。

6、在31#殘采工作面不大于30m處設置一氧化碳、溫度、甲烷傳感器T1;在距回風口10~15m處設置、甲烷傳感器T2。懸掛在距頂不大于300㎜、距幫不小于200㎜、頂板完整、支架完好處。甲烷傳感器報警濃度≥0.5%,斷電濃度≥0.75%,復電濃度<0.75%,斷電范圍為工作面及回風巷中全部非本質安全型電器設備。

7、爆破工,跟班副隊長下井必須帶便攜儀,跟班副隊長的便攜儀掛在采面上隅角處,懸掛位置距頂不大于300mm、距幫不小于200mm、頂板完整、支架完好處,隨時監測采面的瓦斯濃度,發現積聚及時處理。

8、瓦檢工對采面的瓦斯檢查次數每班不少于3-5次并及時填寫瓦斯牌板,瓦斯牌板分別掛在工作面回風巷距工作面20m處和距回風口30m處。

9、傳感器設置位置處必須按規程規定設置,嚴禁亂放。

10、每天必須檢查安全監控設備及電纜是否正常,并按規程規定定期調試校正。

11、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和“三人連鎖放炮”制度。

12、采面風流中瓦斯濃度達到0.5%時,停止打眼、爆破;達到0.75%時停電撤人;電氣設備附近20m范圍內瓦斯濃度達到0.5%時,切斷電源,撤出人員、進行處理。

13、瓦檢工應加強對氣體的監測工作,如有出現問題應及時通知調度室和采面工作人員視情況進行妥善處理。

14、爆破作業必須由依法培訓、考核合格、持有合格證件、有兩年以上采掘工齡的專職放炮員擔任,且必須持證上崗,并攜帶便攜式瓦斯檢測儀,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度。必須依照爆破說明書進行爆破。

15、爆破前,對電氣、支架、電纜及其它設備等必須采取可靠的保護或移出工作面,嚴禁崩壞。爆破地點嚴禁有重要設備。

16、地測單位及時將對采面的地質條件變化通知到施工單位。

17、在回采過程中,若采面出現淋水或有出水預兆,礦領導及時分析原因并通知施工,采面初次放頂或周期來壓時必須觀察好頂部采空水和老窯水。

18、開工前首先組織該工作面所有作業人員,認真學習和掌握該工作面《作業規程》以及與該工作面相關的制度和規定,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作業。

19、其他未盡事項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規定進行施工。

四、避災路線

火災瓦斯避災路線:31#工作面---31#運輸巷---軌道、皮帶上山---主、副井---地面。

水災避災路線:31#工作面---31#運輸巷---軌道、皮帶上山---主、副井---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