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區軌道上山維修安全技術措施
一、巷道概況
一采區軌道上山采用梯形棚單棚支護,設計凈斷面6.6m2,該巷道主要目的是滿足一采區通風、運輸、行人等需要。
該巷道上端沿K2煤層布置,現因該巷道因地板鼓起,壓力較大,部分工字鋼棚彎曲變形,斷面縮小到4.5m2以下,對通風、運輸有一定影響。為保證安全生產,需進行維修。
維修支護工藝采用11#工字鋼梯形棚雙棚合并支護,雙棚與雙棚之間棚間距為0.5m,腿長2.5m,梁長2.4m,擴修后下寬3.2m,巷高2.4m(軌枕以上),凈斷面達到6.6m2,用木板打幫背頂。
二、施工方法:
以手鎬落巖(煤)為主,若巖石堅硬,可采用風鎬破巖,嚴謹采用爆破落巖、煤。
三、維修質量標準:
1、巷道中心線至巷幫距離為1.45m(底板),允許誤差為±50mm。
2、巷道凈高2.4m(軌面高度為2.3m)。
3、棚距500mm,允許誤差±50mm。
4、支架應垂直巷道底板,嚴謹前傾后仰,1m垂線誤差不大于3mm。
5、棚梁應垂直巷道中心線,無歪扭邁步現象,誤差不大于50mm,梁兩端應水平,誤差不大于40mm。
6、椽子打牢,分布均勻,打成直線,雙棚間打7根椽子,兩幫各2根,頂3根(椽子間距要均勻);雙棚與雙棚間距為打撐子7根,頂、耳口處各1根,腿底處各2根。
7、棚腿應立于實底,底板松軟時加墊木鞋,木鞋規格為長×寬×厚=200mm×150mm×50mm,并保持300mm柱窩深度。
8、梁腿接口嚴實合縫,其離合不超過2mm。
9、巷道干凈整潔,無雜物,無積水,無淤泥;材料分類、分層碼放,做到迎風一頭齊,電纜管線懸掛有序。
10、空頂超過400mm必須使用木垛接頂,茬緊備牢(接頂處用稍子,椽子備頂,不漏碴)稍子鋪設嚴密順滑,不漏碴,無刺稍,表面用雙抗網進行鋪設并連接,搭接長度100-150mm,椽子數量按規定打夠,無松動現象,椽子、撐子打成一條線。
11、抬棚腿要支在支架頂梁的正下方,抬棚梁頭接梁頭,與支架棚梁接觸處要用背楔背牢。
12、維修時嚴格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維修,維修點從軌道上山中部車場到一車場軌道上山變坡點。
四、維修流程:
維修流程:檢查加固附近支架---拆除支架---架棚
1、維修前應達到以下要求:
(1)維修前首先加固擴修地點前后支護,維修過的工字鋼棚用撐木固定,對未擴修的工字鋼棚用礦上手搖式支柱進行加固。每棚用兩根液壓支柱加固,液壓支柱頂蓋加5mm厚木板支在頂梁的兩端,加固長度不低于3棚,初撐力達到110kN。支柱應用防倒繩拴在頂梁上,防止倒柱傷人。
(2)擴修前后的管線、電纜要加以妥善保護,擴修前將敷設在兩幫上的管線、電纜放到底板上,然后用皮帶覆蓋,前后覆蓋長度不低于5m,擴修處用煤袋覆蓋于皮帶之上,煤袋長度不低于3m。
(3)維修前必須清理好退路,維修地點后巷道5m內高度達到1.6米以上,保證后路暢通無阻。
(4)維修前,要準備好手拉葫蘆或撥柱器、加長卸載手把(長度不小于0.7米)、長釬等回棚工具及荊稍、背木、坑木等護頂背幫材料;無護頂背幫材料,不得撤換支架。
(5)檢查維修地點支架情況,發現爛幫漏頂立即處理。
2、拆除支架時,按以下程序作業:
(1)在待拆除支架頂梁的中心支設一根手搖式支柱,支柱初撐力達到110kN。支柱應用防倒繩拴在頂梁上,防止倒柱傷人。
(2)用手鎬松幫,待支架兩側掏出100mm-200mm間隙時,開始拆除支架柱腿。
(3)拆除工字鋼支架柱腿時,人員一定要站在棚子的側面,用拔柱器或手拉葫蘆拉出柱腿。人員要避開鏈條作用力的方向,防止斷鏈傷人。
(4)拆除工字鋼棚頂梁時,支柱卸載要緩慢放液,不可過快,防止突然來壓造成支架變形、扭斜甚至垮落發生事故。回單體柱時先回兩邊柱后回中心柱。
(5)回撤棚梁和中心柱。
嚴格按此程序逐架回棚,嚴禁空頂作業。
3、架棚時按以下程序進行:
(1)固定鋼梁:前探梁前移,量取棚距,按中線和腰線確定鋼梁位置,用木材背頂背頂。
采用2根前探梁,前探梁由11#工字鋼加工制成,配合固定器作為臨時支護,前探梁長4.5m。前探梁最大控頂距離:0.2m。
①安裝前探梁前,要對前探梁及固定器進行檢查,發現有裂縫、焊縫斷開現象不得使用。
②安裝固定器:兩人配合舉起固定器,將兩側的掛鉤掛在頂梁上,旋轉拉緊螺絲,使固定器固定牢固。
③固定前探梁:每根前探梁要用兩個固定器固定,固定好兩個固定器,兩人配合抬起前探梁,將前探梁穿入固定器(前探梁支護距離不得大于1m),一人扶好,一人旋轉頂緊螺絲,使前探梁固定牢固。前探梁固定后,安裝工字鋼棚頂梁,并按規定要求背頂。前探梁與頂梁之間的空隙要用木楔子塞嚴。
(2)挖腿窩:先量取棚距,按中線和下寬定腿窩位置,按腰線確定其深度。控制好頂幫后,再把腿窩挖至設計深度(可用風鎬)。挖腿窩時,須由專人觀察頂板和兩幫安全情況。
(3)立棚腿:棚腿栽入腿窩,扶正、與頂梁合口,兩幫打上撐桿。
(4)全面檢查支架架設質量,柱梁接口嚴密、不扭斜邁步,符合質量標準要求后,把支架架穩架牢。
(5)背幫背頂,楔緊打牢,背木數量符合要求。
4、架棚后應對以下項目進行檢查,不合格時應進行處理。
(1)梁和柱腿接口處是否嚴密吻合;
(2)梁棚接口處及棚腿兩端至中線的距離;
(3)支架有無歪扭邁步,前傾后仰現象;
(4)支架幫頂是否按規定背緊、背牢。
五、勞動組織
(1)每班要求6人,其中班長1名,維修工5名。
(2)每班操作人員必須具備2年以上煤礦井下工作經驗的人員擔任,并具備維修時處理冒頂等技術。
六、運輸系統
運矸系統:擴修煤、矸由軌道上山人工裝礦車,通過軌道上山到一采區車場,副井軌道石門、副平硐通過電機車運輸到地面。
礦車停在軌道上山裝煤矸石,軌道上山維修點到底部變坡點嚴謹有人員通過,必須認真檢查礦車掛鉤以及保險繩是否安全可靠,同時絞車司機不能離開工作崗位。
?3、運料系統:擴修地點所需材料、設備等物資采用料車運輸,料車在軌道上山運輸過程中工作人員必須將工字鋼和木材捆實捆牢,嚴謹材料超高超寬。
4、礦車在運行過程中,一采區車場必須安排人員站崗,嚴謹人員在下部通行。
七、通風系統:軌道上山為本礦進風巷道,新鮮風流通過軌道上山到上部絞車硐室進入1868回風石門。
八、安全技術措施
(一)防冒頂措施
1、維修前必須對支架、頂板及周圍安全情況進行檢查,發現不安全隱患必須先行處理,然后方可工作,確保退路安全暢通。拆除支架前,先加固附近支架,歪倒扭斜支架必須打戧柱或抬棚。待支架加固好后,方可撤棚。每次只準拆除一棚。如果頂幫松散易冒落,必須先排釬桿(1.4m長的削尖椽子或廢鉆桿等),防止冒頂片幫造成事故。
2、跟班負責人要巡回檢查維修地點的安全情況,發現不安隱患立即處理,不能處理的要及時匯報。維修作業地點發生片幫冒頂堵巷事故時,維修人員要立即向跟班負責人和調度室匯報,通知其它受威脅地點維修人員停止擴修工作,立即接頂封幫,進行處理。跟班負責人和調度室接到堵巷事故報告后,要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搶險。
3、維修時必須有一人觀頂,觀察頂板和支架變化情況,以防頂板垮落傷人;發現有冒頂危險時,要處理好后再進行施工。現場必須清理干凈,維修地點3米內不得存放物料,保證退路暢通無阻。
4、堅持敲幫問頂制度,經常進行敲幫問頂,及時找落浮石(煤)活矸(煤),防止煤矸傷人。敲幫問頂應注意以下事項:
(1)找頂工作應有兩名有經驗的人員擔任,一人找頂,一人觀察頂板和退路。找頂人應站在安全地帶,觀察人應站在找頂人的側后面,并保證退路暢通。
(2)找頂應從完好支護的地方開始,由上向下,先頂部后兩幫依次進行;找頂范圍內嚴禁其它人員進入。
(3)找頂工作人員應戴手套;用長工具找頂時,應防止煤、矸順桿而下傷人。
(4)頂幫遇有大塊矸石離層時,應首先設置臨時支護,保證安全后,再順著裂隙、層理慢慢地找下,不得硬刨強挖。
5、維修前,要檢查維修地點10m內安全情況,發現爛幫漏頂立即處理,并對維修地點前方5m內的支架進行加固(如打抬棚、戧柱等)。
6、架設和拆除支架時,在一架未完工之前,不得中止工作。撤換支架的工作應連續進行;不連續施工時,每次工作結束前,必須接頂封幫,確保工作地點的安全。
7、施工中不得使用下列支護材料及支架:
(1)嚴重銹蝕或變形的金屬支架。
(2)嚴禁使用變形、損壞的金屬頂梁,失效的單體液壓支柱。
8、維修必須從外到里逐段維修,保證退路暢通。
(二)、防運輸事故措施
1、人力推車運料出煤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一次只準推一輛車。嚴禁在礦車兩側推車。同向推車的間距,在軌道坡度小于或等于5‰時,不得小于10m;坡度大于5‰時,不得小于30m。
(2)、推車時必須時刻注意前方。在開始推車、停車、掉道、發現前方有人或有障礙物,從坡度較大的地方向下推車以及接近道岔、彎道、巷道口時,推車工必須及時發出警號。
(三)、其他
1、所有施工人員必須學習本措施后方可上崗作業。
2、上梁時,必須手托棚梁,穩抬穩放,不要將手伸入柱梁接口處,防止頂板落矸傷手和擠手。
3、升單體柱時,要緩慢注液,不可太快,防止頂翻鋼梁傷人。
4、?維修時,應以臥底為主,盡量不挑頂或少挑頂,但凸出部分必須挑下。
5、所有雜物應清理干凈,不得混裝礦車中。
6、松幫卸壓前,要準備好背木、荊稍;要在支架兩側同時進行,嚴禁只卸一側;松幫卸壓后,支架的讓間空隙以50mm為宜,并及時背幫背頂,防止發生片幫冒頂事故。
7、跟班負責人要經常檢查巷道支架情況,發現片幫、漏頂或支架變形等不安隱患,要立即處理,確保巷道暢通無阻。
八、發生事故時的搶救方法
該地點容易發生片幫冒頂、礦車撞傷人等事故,發生事故后,跟班班長應根據現場條件進行搶救。若受傷部位出血,在現場就地取材,使用膠管或電纜皮在傷口近中心端上方壓迫止血;發生腿部骨折事故時,進行臨時固定后用擔架抬運副井井底乘罐籠出井;發生胸、脊柱骨折事故,要用硬板擔架或平板運送傷員,注意勿使脊柱前后晃動和扭曲,切忌一人抬上身,另一人抬下身的錯誤做法。
九、避災路線
1、避災原則:
若有事先預兆或發生災害事故時,必須盡快了解判斷事故發生的地點、危害程度及事故性質。對于水災、火災事故初期,應利用現有工具進行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損失;如果威脅生命安全時,必須在班隊長或老工人的帶領下,沿避災路線撤出。
2、避災路線
(1)避火、瓦斯路線:作業地點→軌道上山→副井底部車場→副平硐→地面
(2)避水路線:作業地點→軌道上山→一采區回風上山→1868回風石門→風井安全出口→地面
?
篇2:采區軌道安全設施使用交接管理規定
為加強提升運輸管理,提高運輸質量標準化水平,理順生產內部各方面關系,適應我礦生產發展的需要,針對運輸存在的問題,經礦研究做出以下采區軌道和安全設施使用及交接管理規定:
1、采區軌道和擋車設施實行“誰使用、誰維護、誰管理”的原則,擋車設施實行掛牌管理,在每一個擋車設施上掛上責任牌版,牌版上必須明確維修負責人和使用負責人,以便及時落實責任。
2、掘進迎頭的軌道和擋車設施由掘進單位按提升運輸技術管理規定要求負責安裝、使用和維修,出現問題按提升運輸安全管理規定要求進行考核。
3、綜采工作面上平巷的軌道和擋車設施由安裝工區按提升運輸技術管理規定要求負責安裝,經驗收合格后交與綜采單位,綜采單位必須明確負責人負責管理,出現問題按提升運輸安全管理規定要求進行考核。
4、采區軌道上下山的軌道和擋車設施的管理,由礦領導平?,凡是多家單位使用的軌道和擋車設施(由機電機運隊安崗位工的)由機電機運隊負責管理、維修,凡是一家單位使用的由機電機運隊按提升運輸技術管理規定要求負責整改,經驗收合格后交與使用單位,由使用單位負責管理、使用和維修,出現問題按提升運輸安全管理規定要求進行考核。
5、綜采工作面在正常推進中其軌道和擋車設施由本單位自己拆除,機電機運隊負責運送上交,雙方辦好交接,如有丟失或損壞對責任單位按原值的20%—100%罰款。
6、當掘進單位施工完畢后,其軌道和擋車設施不得私自撤走,必須經礦領導平?后方可撤除或與綜采隊進行交接,否則每撤除一處軌道和擋車設施罰款1000元,不合格一處對責任單位罰款500元,在工作面交接時與其他設備一起交與綜采單位,不合格一處對責任單位罰款500元,并限期整改,如在安裝期間損壞軌道和擋車設施由安裝單位負責整改,否則按上述規定委托其它單位處理。
篇3:某礦采區軌道質量安全設施檢查驗收辦法
為加強采區軌道運輸質量及采區上下山軌道安全設施的管理,提高采區軌道質量,為礦井運輸安全打下堅實基礎,特制定本辦法。
一、范圍劃分
現已投產使用的采區平巷及上下山軌道歸屬機電工區管理。
二、軌道質量標準
軌道質量標準按照集團公司企業標準、采煤(掘進)運輸質量標準及軌道上下山標準驗收。
三、采區軌道上下山安全設施的管理
現已投產的采區軌道上下山的安全設施由機電工區管理,全設施必須齊全,靈敏可靠,確保正常使用。
四、掘進工作面采用軌道運輸時,作業規程必須包括運輸技術管理規定中規定,并經運輸部門簽字,否則每少一項,對工區技術負責人罰現金20元;現場施工不符合規定的,一項罰款交現金200元,聯責區長50元,并作為否定該迎頭工程質量的依據。
五、檢查辦法
機電科每旬對采區軌道進行一次全面檢查驗收,月底按三旬驗收的平均得分即為該采煤(掘進)工作面的運輸得分,然后根據比例輸入到采掘工程質量標準化考核結果中,根據公司質量標準化獎勵辦法兌現獎罰。采用現場檢查,并執行簽字制度,違反運輸技術管理規定中九條的,該迎頭視為不合格,并對檢查出的問題要及時通知有關單位,并限期整改,對到期完不成或不整改的進行罰款。
六、安裝的擋車欄A、B、C、D型擋車器、擋車門符合安裝規定要求,否則視為不合格,并執行罰款200元,質量標準化扣分10分。
七、使用的連接器、銷子、環、保險繩、絞車、鋼絲繩必須建立檢查、維修、更換記錄,并指定專人進行檢查,凡發現不執行日檢制度的,對責任人辦“三違”,并聯責區長20元罰款;檢查維修記錄,每旬送機電科,不按時報送的罰款20元。
八、掘進運輸巷道,各種安全警示牌板、崗位牌板必須齊全,內容符合要求,不齊全或內容不符合要求的每項罰款50元,扣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