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護工作業指導書
一、運輸坑木必須嚴格遵守豎井(斜井)提升、平巷運輸的有關規定,聽從信號工的檢查和指揮。豎井(斜井)運送坑木時,豎井車場禁止有人,并將木材上下兩端捆牢后方可升降。向天井和采場運送坑木,必須檢查好提升設備、繩索、滑輪和掛鉤,提升時要注意上下信號聯系。在人行間運材料時必須一層一層往上提或下放,繩子要捆牢,并打上扒鋸子。
二、井下運送材料時,不得損壞動力、照明線路及變配電設備、電機車架線、風、水管路和軌道、風門等設施和構筑物。
三、支護工進入作業地點,要嚴格做好下列檢查處理工作:
1、認真檢查頂、幫是否有活毛,要進行細致的撬毛,大塊不易處理和影響頂幫穩定性的活毛(礦)必須采取可靠的支護措施.
2、檢查通風設施是否良好,進作業地點前必須開通風機,防止憋氣和中毒,禁止在無通風的情況下作業.
3、檢查腳踏臺板、梯子、隔板及天井的吊盤是否堅實可靠,發現問題立即修維護好.
4、檢查爆破后的工作面是否有殘藥、雷管和盲炮,盲炮要劃上記號“0”,并回報代(值)班長派人處理。
四、工作前必須檢查所用斧頭、錘子等工具是否牢固,工作時要注意周圍人員和其它障礙物。
五、使用圓木禁止砍撐頭,撐窩的深度在硬巖石中不小于30毫米,在軟巖石中不得小于100毫米。禁止把撐窩打在浮石上。
六、支護冒落取和老空區,必須詳細檢查頂板和幫的情況,采取可靠措施,制定計劃,經安全管理部門檢查,領導批準方可執行,在作業中必須有一名經驗的老工人監護頂、幫和空區變化。
七、拆修天井、溜井時,必須由上而下進行,上口必須蓋好,必要時并設專人看守,注意周圍巖石安全情況,作業人員要佩帶安全帶,禁止多層作業。
八、拆修漏斗時,溜井漏斗要放凈礦(毛),并清理好浮石,架好保護臺,方準拆漏斗,礦房木漏斗維修要準守以下規定:
1、要查清上部礦(毛)情況,要由有經驗的老工人參加現場制定維修方案和安全措施。
2、修漏斗時,首先必須支撐好上部礦石,檢查立柱和橫梁是否牢固,發現問題必須加固。
3、拆漏斗時必須由里往外一個一個地拆除,并找好退路,禁止從中間或前進式作業。
4、拆除的漏斗需要封閉時,必須拆完一個就封閉一個,不需封閉時,則必須封閉采空區各入口。
5、拆修漏斗禁止進空區,現場照明要充足,禁止暗光作業。
九、用車輛運送材料時,不準超高、超寬。坑木超出車長時,必須注意前后車輛和行人,拐彎要慢行,并注意前面是否有障礙物和是否會碰撞兩幫。
十、維修運輸巷道時,應在兩端設路障,禁止車輛、人員通行。維修順序應由外向內,由上向下,由安全向不安全的地點推進,維修完工后要清理雜物和封閉。
十一、天井、盲井支護:
1、掘進天井、其高度超過7米時,應設梯子間,梯子傾角不大于80度,其上端高出平臺1米,下端距井壁不小于0.6米,兩個梯子平臺距離不大于6米,上、下平臺的梯子孔要錯開,梯子孔的長和寬不小于0.7米和0.6米,梯子寬度不小于0.4米,梯子蹬間距不大于0.3米。
2、用于鑿巖平臺的撐,距安全平臺的層高不得超過1.6米,鑿巖平
臺距掌子面高度1.6--2.0米,天井規格長邊2.5--3.0米時,橫撐不得小于3根。
3、鑿巖平臺下一層的安全平臺要鋪板。
4、橫撐和平臺木版必須用優質木材,撐木直徑不小于15米,板臺厚度不小于3厘米。
5、傾角載45度以上的天井掘進,要架設人行間和渣子間,傾角在45度以下天井掘進,必須設立牢固的鑿巖平臺。
6、在頂盤節理發達松軟處支護頂柱時,為了擴大頂柱支護滿積,頂柱上端應架柱帽。
篇2:掘進工作面采用錨噴噴漿支護規定
(1)錨噴或噴漿支護的端頭與掘進工作面的距離,錨桿的形式、規格、安裝角度,混凝土標號、厚度,掛網采用的金屬網的形狀、規格,以及圍巖涌水的處理等,都必須在施工組織設計或作業規程中規定。
(2)采用鉆爆法掘進的巖石巷道,一般都應采用光面爆破。
(3)打錨桿眼前,必須首先敲幫問頂,將活矸處理掉,方可進行打眼。如果處理活矸可能發生危險時,必須先設置臨時支護。
(4)使用鋼筋(或其它桿體)砂漿錨桿時,眼孔必須清洗干凈,再灌滿灌實砂漿。
(5)噴射應采用潮噴或濕噴。噴射前,必須沖洗巖幫。噴射后應有養護措施。工作人員必須戴勞動保護用品。
(6)對錨桿必須按規定做拉力試驗。對噴射混凝土應做厚度和強度檢查,并有檢查和試驗記錄。在井下做錨固力試驗時,應有安全措施。
(7)錨桿的托板必須緊貼巷壁,并用緊固件擰緊。
(8)對錨噴或噴漿支護的巷道,在施工過程中,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求。施工完畢后,還應指定人員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9)巖幫的涌水地點,必須進行處理,防止噴射混凝土在有涌水的巖幫處脫落。
(10)處理堵塞的噴射管路時,在噴槍口的前方及其附近,嚴禁有其他人員,防止突然噴射和管路跳動傷人。
篇3:工作面液壓支護安全管理制度
一、概述
為保證煤礦回采工作面單體液壓支柱(以下簡稱支柱)符合相關技術要求,確保煤礦生產工作安全。需對單體液壓支柱進行日常維修、大修、技術要求和檢驗等工作,結合煤礦實際,根據煤炭工業部發布的《MT76液壓支架用乳化油》、《MT112礦用單體液壓支柱》使用和維護標準,特制定本日常維修規程。請有關部門審批,維修人員嚴格按審批、貫徹后的本規程進行操作。
二、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于煤礦井下使用的所有單體液壓支柱的日常維修工作。
三、維修規程
(一)、維修總則
1、煤礦建立維修車間,負責支柱的日常修理。支柱需要大修時,聯系生產廠家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到煤礦進行指導和修理工作。
2、根據支柱用量配備維修工,一般每使用200根支柱配備一人。
3、維修人員須經必要的培訓,全面了解支柱結構、性能、使用、檢驗,故障原因及處理方法等,只有經考試合格的維修工才能上崗。
4、維修車間配備專業技術人員。
5、除三用閥、頂蓋、接長管、卸載裝置可在井下更換外,支柱修理一律在地面維修車間進行。
6、維修后的支柱應按本規程有關規定進行檢驗,任何性能指標不合格的支柱不允許下井。
7、維修車間建立維修卡片,詳細記錄每根支柱編號、下井日期、升井日期、維修日期、故障、維修內容、檢驗情況、維修人等。
8、經過大修后的支柱應有檢驗合格證,方可入井使用。
(二)、日常維修
1、升井支柱首先應進行操作試驗和高、低壓密封試驗,檢查支柱是否損壞、故障部位及原因。
2、日常損壞或有故障的支柱應及時維修。
3、日常維修主要是更換損壞的零部件,清洗、更換橡膠密封件等。
4、凡升井的內注式支柱無論是否損壞,均需清洗通氣裝置,補充液壓油。
(三)、支柱大修
1、大修主要是修理油缸、活柱體,改制支柱,全面檢查零部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2、大修時應更換所有橡膠密封件、塑料件,內注式支柱還需更換工作液。
3、油缸、活柱應選用經正式鑒定、技術成熟的工藝修理。無論研制還是檢修中心首次采用何種工藝修復的油缸、活柱都應經國家煤礦支護設備檢測中心按MT112中6.2和8.2.3的規定(壽命試驗為1000次)檢測合格后,方可組織生產。
(四)、技術要求
1、標準件、密封件、外購件應選用部定點廠產品,并由質檢部門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自制零件(包括外協件)或改制零件必須符合圖紙要求。
3、支柱焊縫開裂或滲漏需要補焊時,焊縫應符合MT112標準中5.3.6、5.3.7條的規定。
4、內注式支柱非承壓焊縫修復后,不允許出現常壓下滲漏。
5、零件修復精度應符合以下規定:
6、油缸內徑公差和直線度允許比圖紙要求降一級,如圖紙規定油缸內徑公差為H10修復時按H11檢查。
7、油缸工作行程內,內孔表面不允許存在銹蝕和麻坑,內孔表面粗糙度應達到。
8、活柱直線度、外徑公差允許比圖紙要求降兩級。
9、其他零件配合面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比圖紙要求降一級。
10、活柱表面修復后應進行防腐蝕處理,表面無凸出部位,表面允許留有輕微凹坑或劃痕#深度小于0.5mm,但凹坑處必須有鍍層覆蓋,不露基體。
11、所有零件檢驗合格后方可組裝,對于因拆卸、保管不當而造成變形、擦傷等影響產品質量的零件不得用于裝配。
12、零件配裝前應仔細清洗,嚴禁用棉紗或棉織物擦拭密封面。
13、按圖紙及有關技術文件進行組裝。
14、維修好的外注式支柱,應將內腔乳化液放盡。三用閥注液孔、柱頭孔用塑料堵堵好,以防臟物進入。
15、支柱維修后應將活柱降到底,垂直或傾斜放置,存放在氣溫不低于0℃、空氣干燥的室內。
(五)、檢驗
1、檢驗項目分全檢(每根支柱都應檢驗)和抽檢。壓力-時間特性和清潔度每月抽查五根,其余抽檢數量按月維修量的2%檢驗。
2、檢驗方法應符合MT112標準中第6章有關試驗方法的規定。密封試驗時待壓力穩定1min以后開始考核。
3、檢驗項目及性能要求見檢驗項目及性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