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大巷過氧化區安全技術措施
我礦施工的軌道巷反掘(陸成井)與軌道大巷(德匯井)計劃貫通,在兩巷掘進的過程中將會從A氧化區東下方經過,從B氧化區下面穿過。為了保證施工安全,特制定此安全技術措施。
一、概況:
根據有關圖紙資料所知,軌道大巷反掘工作面前上方有一氧化區,現在的軌道大巷在氧化區下方通過,其層間距大約在20米以上?,F軌道巷反掘坡度為-6度,巷道標高是1090,巷道東鄰原20**年的采空區(采空區在軌道巷上面)標高大約1100,西鄰原9+10號煤層的一條老巷其間距大約100米左右,南鄰原德匯老巷,北鄰現礦井的膠帶進風巷。軌道大巷工作面的坡度根據現煤層走向向前掘進巷道標高1060,其軌道大巷北鄰氧化區,東西南均為原老空巷。
二、局扇的管理和有害氣體的監測檢查
1、局部通風機必須嚴格按照設計進行安裝,包括(風機的型號、風筒的型號、三專兩閉鎖、風筒傳感器)等。風筒吊掛必須平直,接頭應嚴密不漏風,拐彎時必須用彎頭。風筒出口到工作面的距離必須符合要求,風筒出口風量必須滿足通風能力核定及作業規程規定。
2、局部通風機必須24小時運轉,嚴禁無計劃停風停電。
3.每一個工作面必須配備專職的瓦斯檢查工,瓦斯檢查工必須攜帶光學瓦檢儀、便攜式瓦檢儀、便攜式一氧化碳檢測儀、溫度計等。
4、每個工作面的瓦斯檢查工每班必須對工作面及回風流的有害氣體濃度進行檢測其檢測次數不得少于3次(正常情況下),特殊時期時另行規定,檢測內容包括(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溫度)。
5、每個工作面的瓦斯檢查工和放炮員共同負責本工作面放炮時的“一炮三檢”工作,瓦斯檢查工還應負責工作面每一個幫錨桿、頂錨桿、及錨索眼的有害氣體檢查。工作面的施工人員只有待瓦斯檢查工證實各眼內有害氣體不超限后方可繼續工作。
6、瓦斯檢查工要經常檢查巷道中的有害氣體的濃度并觀察有害氣體的變化,防止有害氣體從巷道裂隙中滲出。
7、工作面帶班長、放炮員、安全員、瓦檢員(包括施工隊的三員)必須攜帶便攜式瓦檢儀及便攜式一氧化碳檢測儀。
8.在巷道頂板中每100米埋設在線溫度、一氧化碳檢測,以便觀測巷道頂板的溫度、一氧化碳、變化。
9、每個掘進工作面必須按要求安裝甲烷和一氧化碳傳感器,并加強管理,監測監控員要及時匯報工作面的異常情況。
10、工作面嚴禁機電設備失爆。
三、工作面探放水、施工及過空巷過程中措施
1、探水隊必須堅持有掘必探的探放水原則,對各個掘進工作面進行鉆探工作,只有在探明情況下才允許施工隊進行掘進。
2、每次探水時地測科要提前編制探水設計,探水時工作面5米內必須懸掛瓦斯及一氧化碳傳感器。每次探眼時必須有瓦斯檢查工在現場根據探孔深度(每10米)檢查一次有害氣體。
3、每次工作面施工前由安全員檢查巷道的安全設施,瓦檢員檢查工作面有害氣體濃度,確認無問題后通知跟班負責人及帶班長方可施工,施工隊只能再允許掘進的范圍內施工,不準超范圍,在探水隊未進行鉆探的情況下施工。
4、工作面在施工中遇到老巷時通風科應提前10天編制出排放瓦斯措施并報有關領導審閱,施工隊嚴格按照措施進行施工。
5、貫通空巷后施工隊必須在8小時內根據通風科下達的密閉通知單進行密閉。
6、在施工過程中如遇到頂板冒頂瓦斯檢查員要及時檢查高冒區的有害氣體情況并通知現場人員。
7、每次探水時地測科要提前編制探水設計,探水時工作面5米內必須懸掛瓦斯及一氧化碳傳感器。每次探眼時必須有瓦斯檢查工在現場根據探孔深度(每10米)檢查一次有害氣體。
8、工作面要及時噴漿距迎頭不超過30米,超過30米要先噴漿再掘進。
9、巷道中要按照規定及時安裝頂板離層儀,以便準確掌握巷道的變形情況。
三、避災路線及應知應會
1、每個工人應該熟悉本工作面的作業規程,并且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
2、每個工人必須懂得自救器的正確使用方法。
3、每個工作面必須安裝一部能直通調度室的電話,距離工作面不能超過50米。
4、工作面炮眼、錨桿眼、錨索眼任何一個眼內有一氧化碳?;驕囟壬?、瓦斯異常必須停止工作面所有工作查明原因。
5、工作面的一氧化碳達到24PPm,回風流瓦斯達到1%時必須向調度室匯報、斷電及時撤出人員。
6、工作面如出現一氧化碳和瓦斯突然增高,工作人員應立即佩戴自救器迅速沿避災路線撤退。
7、每個工作面的巷道口必須準備一次能封閉巷道的材料,以備封閉工作面所需。
8、工作面準備20個不小于幫錨桿和頂錨桿,錨索眼的木楔。以備封堵所用。
9、軌道大巷的撤退路線:工作面-消防通道-副斜井-地面。軌道大巷反掘撤退路線:工作面-原10101進風巷-皮帶巷-主斜井-地面。
注:本措施未敘述或與《煤礦安全規程》相矛盾部分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執行。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
篇2:CAS7722841環境應急手冊:過氧化氫
23、過氧化氫CAS7722-84-1品名氰化鈉別名二氧化氫、二氧化二氫、雙氧水英文名HydroeenPero*ide,Hydropero*ide,Hydrogendio*ide理化性質分子式H2O2分子量34熔點-11℃(90%)-39℃(70%)沸點141℃(90%),125℃(70%)相對密度1.4(90%),1.3(70%)蒸氣相對密度1蒸氣壓20℃時:0.2kpa(90%),0.1kpa(70%)外觀氣味無色透明液體,有微弱的特殊氣味。溶解性與水混溶,溶于醇類、酸類。穩定性和危險性不燃,濃度高于65%的溶液結冰時體積收縮。高濃度溶液中一般加入少量安定劑,如磷酸及其鹽類等。爆炸性強氧化劑。與可燃物反應放出大量熱量和氧氣而引起著火爆炸。遇強光特別是短波射線照射時發生分解。當加熱到100℃以上會迅速爆炸。與許多有機物如糖、淀粉、醇類、石油產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擊、受熱或電火花作用下能發生爆炸。大多數金屬(鐵、銅、銀、鉛、汞、鎳等)及其氧化物和鹽類都是活性催化劑,塵土、香煙灰、碳粉、鐵銹也能加速分解。濃度超過74%的過氧化氫在具有適當的點火源或溫度的密閉容器中,會產生氣相爆炸。環境標準工作場所空氣中有毒物質容許濃度[1](mg/m3)3.75毒理學資料吸人本品蒸氣對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性;眼睛直接接觸液體可致不可逆損傷甚至失明;皮膚接觸可致白色斑點,發紅,皮膚燒傷,疼痛;誤服出現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難、嘔吐、運動和感覺障礙、體溫升高等癥狀。長期接觸可致接觸性皮炎。安全防護措施工程控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提供安全沐浴和洗眼設備。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蒸氣時應配戴自吸式防毒面罩。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身體防護穿聚乙烯防護服。手防護戴氯丁橡膠手套。其他工作現場嚴禁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后沐浴。應急措施急救措施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暢通。如呼吸困難應輸氧;皮膚接觸后應脫去被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徹底沖洗皮膚,也可用3%高錳酸鉀或2%碳酸鈉溶液沖洗;眼睛接觸后要提起眼瞼,用流動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誤服后飲足量溫水,催吐,迅速就醫。泄漏處置操作人員應穿戴全身防護物品,對高濃度產品泄漏可用水沖泄。儲槽中過氧化氫溫度比外界升高5℃時,可加入安定劑(磷酸)控制其分解;若升高10℃以上,應將過氧化氫迅速泄出;若發現容器排氣孔中冒出蒸氣,所有人員應迅速撤離至空全地方,防止爆炸傷人。應防止泄漏物進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少量泄漏可用砂土或其他惰性材料吸收,也可用水沖洗,廢水去處理系統;大量泄漏應構筑圍堤或挖坑收集,用泵轉移至槽車內。消防方法用水滅火并冷卻周圍容器。環境監測方式無資料一般包裝氧化劑。玻璃瓶,塑料桶。工業級濃度一般為27.5%,35%。主要用途氧化劑、漂白劑、殺菌劑、消毒劑。
篇3: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運輸押運裝卸作業規程
一、運輸作業規程
1、運輸前的準備工作
⑴運輸前應認真檢查車廂,不得有任何酸類及煤屑、木屑、硫磺、磷等可燃物的殘留物,車廂必須清掃干凈。
⑵運輸需控溫的有機過氧化物,應檢查車輛控溫、制冷系統的運行狀態,保持運轉正常。
2、運輸安全要求
⑴根據所裝貨物的特性和道路情況,嚴格控制車速,防止貨物劇烈振動、摩擦。
⑵需控溫的有機過氧化物的運輸途中應定時檢查制冷設備的運轉情況,發現故障應及時排除。
⑶中途停車時,應遠離熱源和火種場所,臨時??炕蛲局凶∷捱^夜,車輛應有專人看管。
⑷車輛重載若發生故障,在維修時應嚴格控制明火作業,駕駛人員不得離開車輛,要隨時注意周圍環境是否安全,發現問題應及時采取措施。
3、滅火方法和撒漏處理
⑴滅火方法
①發生火災時,對有機過氧化物、金屬過氧化物不能用水撲救,因為這類物品與水反應能生成氧氣而幫助燃燒,擴大火勢,只能用砂土、干粉、二氧化碳滅火劑進行撲救。泡沫滅火器中的藥劑是水溶液,故禁止使用泡沫滅火器撲救有機過氧化物、金屬過氧化物。
②絕大部分氧化劑都可以用水撲救,粉狀物品應用霧狀水撲救。
③在撲救時,要配備適當的防毒面具,以防中毒。在沒有防毒面具的情況下,可將一般口罩用5%的碳酸氫鈉溶液浸泡后使用,因其有效防毒時間短,必須隨時更換。
⑵撒漏處理
在裝載過程中,由于包裝不良或操作不當,造成氧化劑撒漏時,應輕輕掃起,另行包裝,這些從地上掃起重新包裝的氧化劑,因接觸空氣或混有可燃物等雜質,為防止發生化學變化,不得同車發運,須留在撒漏處適當地方,包括對撒漏的少量氧化劑或殘留物均應清掃干凈,另行處理。
二、押運作業規程
1、出車前
⑴有機過氧化物應選用控溫廂式車;若貨廂為鐵質底板,需鋪有防護襯墊。貨廂應隔熱、防雨、通風,保持干燥。
⑵道路危險貨物運輸車輛的貨廂、隨車工具應打掃干凈,保持干燥,不得沾有酸類、煤炭、砂糖、面粉、淀粉、金屬粉、油脂、磷、硫、洗滌劑、潤滑劑或其他松軟、粉狀等可燃物資。
⑶性質不穩定或由于聚合、分解在運輸中能引起劇烈反應的危險貨物,應加入穩定劑;有些常溫下會加速分解的貨物,應控制溫度。
⑷要控溫運輸的危險貨物應保持規定的溫度,并應做到:
①裝車前徹底檢查運輸車輛、容器及制冷設備;
②駕駛人員和押運人員具備熟練操作制冷系統的能力;
③配備備用制冷系統或備用部件。
2、裝卸過程
⑴輕裝輕卸,禁止摩擦、振動、摔碰、拖拉、翻滾、沖擊,杜絕野蠻裝卸作業,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
⑵裝卸時發生包裝破損,不能自行將破損包裝換好包裝,不得將撒漏物裝入原包裝內,必須另行處理。操作時,不得踩踏、碾壓撒漏物,絕對禁止使用金屬和可燃物(如紙、木等)處理撒漏物。
⑶如貨物外包裝為金屬容器,裝車時應單層擺放,需多層裝載時,應采用性質上與所運物質相容且不燃材料作襯墊,使用非易燃的加固和防護材料。
⑷裝卸操作應避免包裝件陽光直曬、淋雨、受潮。
⑸漂白粉及無機氧化劑中的亞硝酸鹽、亞氯酸鹽、次亞氯酸鹽、不得與其他氧化劑配裝。
3、運輸過程
⑴氧化劑不能和易燃物質混裝運輸,尤其不能與酸、堿、硫磺、粉塵類(如炭粉、糖粉、面粉、洗滌劑、潤滑劑、淀粉)、油脂類貨物配裝。
⑵有機過氧化物運輸嚴禁混有雜質,特別是酸類、重金屬氧化物、胺類等物質。
⑶有機過氧化物的混合物按所含最高危險有機過氧化物的規定條件運輸,并確定自行加速分解溫度(SADT),必要時控制溫度。
⑷通常不要求溫度控制運輸的有機過氧化物,在環境溫度超過55℃時,必須進行溫度控制。
⑸運輸過程中,溫度超過控制溫度,必須采取相應補救措施;溫度超過應急溫度,必須啟動有關應急程序。
⑹有機過氧化物必須放入穩定劑后方可運輸。
⑺遠離熱源,嚴禁受熱、淋雨、受潮,避免陽光直曬,保持通風。
三、裝卸作業規程
1、裝卸氧化劑和有機過氧化物安全要求
由于該類貨物具有強烈的氧化性,在不同條件下,遇酸、堿,受熱、受潮或接觸有機物、還原劑即能分解放氧,發生氧化反應,引起燃燒。有的氧化劑還具有毒性或腐蝕性。有機過氧化物更具有易燃甚至爆炸的危險性,運輸時須加入適量的抑制劑或穩定劑,有的在環境溫度下會自行加速分解,因而必須控溫運輸。
⑴裝車作業前準備工作
①應檢查車廂(包括苫布等),不得有任何酸類、煤炭、木屑、硫、磷等易燃物、可燃的殘留物,以免引起化學反應而燃燒,甚至爆炸。
②裝運需控溫的氧化劑,車輛的制冷系統必須良好,但不能使用液態空氣和液態氧作制冷劑。
③帶好苫布、大繩等以及必需的防護用品和工具設備。
⑵裝卸操作中應注意事項
①裝卸本類物品應遠離火種、熱源,夜間應使用防爆燈具。對光敏感的物品要有遮陽、避光設施。
②在操作中,不能穿有鐵釘的鞋子,不能使用易產生火花的工具。切忌撞擊、振動、拖拉、倒置,必須輕裝輕卸,捆扎牢固,每層之間襯墊妥帖,防止移動、摩擦,并嚴防受潮。
③發現包裝損漏,必須調換或加固包裝才能裝車,不能自行將破損包裝換好包裝,不得將撒漏物裝入原包裝內,必須另行處理。操作時,不得踩踏、碾壓撒漏物,絕對禁止使用金屬和可燃物(紙、木等)處理撒漏物。
④過氧化物包件,露出車欄板的部分不得超過包件高度的1/3。
⑤堆放場地或倉庫應清掃干凈,并不得在容易產生可燃性粉塵(如煤場、鋸木場等)的場所進行裝卸作業。
⑥氧化劑對其他貨物的敏感性強,因此絕大多數與酸類等貨物嚴禁同車裝運,即使同屬氧化劑,由于氧化性強弱不同,配裝后極易引起燃燒、爆炸,也不宜同車裝運。
⑦漂白粉及無機氧化劑中的亞硝酸鹽、亞氯酸鹽、次亞氯酸鹽不得與其他氧化劑混裝。
2、事故應急措施
⑴滅火方法
①萬一發生火災時,對有機過氧化物、金屬過氧化物、有機過氧酸及其衍生物不能用水撲救,因為這些氧化劑和水作用可以生成氧氣,能幫助燃燒、擴大火勢,只能用砂土、干粉、二氧化碳滅火劑進行滅火。泡沫滅火機中的藥劑是水溶液,故亦禁止使用。
②其余大部分氧化劑都可以用水撲救。粉狀物品應用霧狀水撲救。
③在撲救時,要配備適當的防毒面具,以防中毒。在沒有防毒面具的情況下,可將一般口罩用5%的小蘇打水浸泡后使用,但其有效時間短,必須隨時更換。
⑵撒漏處理
①在裝卸過程中,由于包裝不良或操作不當,有部分氧化劑撒漏,應輕輕掃起,另行包裝。這些從地上掃起重新包裝的氧化劑,因接觸過空氣,為防止發生變化,不得同車發運,須留在發火處適當地方,觀察24h以后,才能重新入庫堆存。
②對撒漏的少量氧化劑或殘留物應清掃干凈,進行深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