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內容
為推進我校全體師生食品安全知識教育,保障學生飲食安全,根據上級文件精神的要求,制定學校食品安全教育培訓方案如下:。
編號
內容
時間
1
食品安全與識別
2.20
2
食物中毒識別及自救知識
4.26
3
健康飲食
5.30
4
飲水與建議
6.10
(一)
具體內容:食品安全與識別
培訓時間:2017.02.20
培訓地點:會議室
培訓人員:全體教師
培訓形式:講座
組織者:
一、什么是食品質量安全
食品質量安全是指食品質量狀況對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證程度。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食品的污染導致的質量安全問題。例:生物性污染、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
二是食品工業技術發展所帶來的質量安全問題。如:食品添加劑、食品生產配劑、介質以及輻射食品、轉基因食品等。
三是濫用食品標識。例:偽造食品標識、缺少警示說明、虛假標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標識(進口食品)等。
二、食品或者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并符合下列要求:
①有食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
②有中文標明的食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
③有中文標明的食品規格、重量、所含主要成分的名稱和含量;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有關資料;
④在顯著位置清晰地標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⑤實行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制度的食品,還必須加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志;
⑥銷售散裝食品的,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明示食品名稱、產地、生產企業、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三、如何判別偽劣食品
偽劣食品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們在日常購物時卻難以識別。《偽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記的方式引導消費者強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偽劣食品因缺乏市場而退出市場。
防范“七字法”:即防“艷、白、反、長、散、低、小”。
一防“艷”。對顏色過分艷麗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咸菜梗亮黃誘人、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要留個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問題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會有漂白劑、增白劑、面粉處理劑等化學品的危害。
三防“長”。盡量少吃保質期過長的食品,3℃貯藏的包裝熟肉禽類產品采用巴氏殺菌的,保質期一般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這類企業的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最低,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這些企業出現。
六防“低”。“低”是指在價格上明顯低于一般價格水平的食品,價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貓膩”。
七防“散”。散就是散裝食品,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制品、散裝熟食、醬菜等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
四、什么是食品摻假、摻雜和偽造
(1)“摻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價或沒有營養價值的物品,或從食品中抽去了有營養的物質或替換進次等物質,從而降低了質量,如蜂蜜中加入轉化糖,巧克力餅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摻雜”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雜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鈉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紅磚木等。
(3)“偽造”是指包裝標識或產品說明與內容物不符。
摻假、摻雜、偽造的食品,一般應由工商行政部門處理。對影響營養衛生的,應由衛生行政部門依法進行處理。
(二)
具體內容:食物中毒識別及自救知識
培訓時間:2017.04.26
培訓地點:會議室
培訓人員:全體教師
培訓形式:討論會
組織者:范嘯宇
五、食物中毒:
指攝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學性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質當作食品攝入后出現的非傳染性(不屬于傳染病)的急性、亞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點:①毒的潛伏期較短。集體暴發性食物中毒時,很多人在短時間內同時發表或相繼發病,在短時間內達到高峰。②病人有大致相同的中毒表現。③發病和吃某種中毒食品有關。凡進食這種中毒食品的人大都發病,沒有進食這種中毒食品的人不發病。一般發病范圍和這種中毒食品分布的區域一致,停止食用這種中毒食品后,發病很快停止。④食物中毒病人對健康人不直接傳染。
食物中毒的分類:根據中毒食品,將食物中毒分成五類:①細菌性食物中毒;②真菌性食物中毒;③動物性食物中毒;④植物性食物中毒;⑤化學性食物中毒。
微生物食物中毒:包括細菌、病毒、真菌等引發的食物中毒。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繁殖不易被發現,但是當微生物繁殖數量增加到一定數量達到致病菌量或者產生毒素以后,就導致食物中毒的發生了。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吃了含有大量活的細菌或者細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見的一類。最多發生的是葡萄球菌、腸球菌、李斯特氏菌、沙門氏菌和致病性大腸菌、副溶血弧菌、蠟樣芽孢桿菌和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病毒性食物中毒:是攝入帶有病毒的食品而發生的食物中毒,危害大,食用前應該充分加熱食品。
真菌性球菌:真菌多見的是霉菌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常見的有霉變甘蔗中毒和赤霉病麥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常見的是把植物的有毒的花草、果實、種子誤食而引起的中毒。如誤食毒蘑菇、發芽的馬鈴薯、菜豆、苦杏仁、毒芹、蓖麻子等引起的中毒。
有毒動物中毒:在我們的生活中易加誤食的一部分有毒動物的中毒,動物所含的自然毒素有的僅存于動物的局部臟器、組織或分泌物中。常見的有河豚魚、泥螺和鮑魚。
化學性食物中毒:常見的有鉛、砷、汞、有機磷和亞硝酸鹽中毒,還有酸敗油脂中毒。
六、引起食物中毒常見的有十大因素:
1、不適當地冷藏食物(冷藏溫度不夠);
2、在室溫下貯藏食物(室溫在危險溫度帶范圍內);
3、過早地準備食物(使細菌有足夠的繁殖時間);
4、不適當地冷卻食物(冷卻時間過長);
5、不適當地加熱食物(加熱不徹底或低溫長時間加熱);
6、內務管理不善(偶然的污染事故);
7、交叉污染(衛生制度不健全,個人衛生習慣不良);
8、不適當地解凍食物(在室溫條件下解凍);
9、食品加工或制作人員有感染并且有不良衛生習慣;
10、已加工的食物被污染。
七、食物中毒可出現多種癥狀:
食物中毒者最常見的癥狀:皮膚彈性消失、肢體冰涼、脈搏細弱、血壓降低,甚至可致休克。
食物中毒后的應急措施:食物中毒發生后,千萬不要恐慌,劇烈嘔吐、腹瀉,同時伴有中上腹部疼痛。
食物中毒者常會因上吐下瀉而出現脫水癥狀,如口干、眼窩下陷自亂陣腳,可以采取以下應急措施:
飲水:立即飲用大量干凈的水,對毒素進行稀釋。
催吐:用手指壓迫咽喉,盡可能將胃里的食物吐出。
處理:將引起中毒的飲食進行有效處理,避免更多的人受害。
(三)
具體內容:健康飲食
培訓時間:2017.05.30
培訓地點:會議室
培訓人員:全體教師
培訓形式:觀看視頻
組織者:范嘯宇
八、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食品安全制作五大“黃金守則”:
①保持清潔。勤洗手-取食品前洗手、準備和加工食品期間經常洗手、便后洗手;清洗和消毒用于準備食品的所有場所、設備和餐飲具;避免蟲、鼠及其其他動物進入廚房和接近食物。
②生熟分開。生的肉、禽、蛋和海產品要與其它食物分開;生和熟食品的餐飲具、工具、用具要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③徹底煮熟。食物要燒熟、煮透,中心溫度得到85度以上,尤其是肉、禽、蛋和海產品;熟食再次加熱要徹底。
④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熟食要保存在冰箱里,也不能夠長時間存放;熟食和涼菜做好后在室溫下存放不得超過2小時;冷凍食品不要在室溫下化凍。
⑤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食品用水要安全;選擇衛生安全的餐飲具;選擇衛生安全的紙巾;水果和蔬菜要清洗干凈,生吃要消毒;螃蟹、甲魚、黃鱔要吃鮮活的。
九、怎樣識別用激素促進成熟的蔬菜
有的菜農為了使蔬菜生長加快、生長的多就用激素噴灑,吃了這種菜對健康不利,怎樣識別呢
西紅柿表皮光滑,當菜農對它噴灑催大、催肥、催熟激素后,激素藥液一部分流至下端,致使該部位特別長肉,形成“尖屁股”。這種西紅柿當然不能吃。此外,個頭很大,紅綠斑駁,摸起來發硬,切開后沒汁或汁很少,這也是催熟劑催熟的,不宜購買。生長怪異的如冬瓜、黃瓜、茄子之類,冬瓜、茄子上小下大,黃瓜則全身長坨,都是噴灑激素的結果。有的水果細皮嫩肉,有的芹菜體大身長,均不要吃為好。
8.如何采購食用油,應索取哪些證件?
采購食用油時,一定要采購標有“QS”標志的桶裝食用油,若采購散裝食用油,極易購買到潲水油及問題食用油,質量得不到保障。應索取的證件有:銷售商的衛生許可證、工商營業執照、食用油的“質量檢測報告”復印件。若不按要求對食用油進行采購和索證,一經油出了問題,找不到銷售商,責任由自己全負。
(四)
具體內容:飲水與建議
培訓時間:2017.06.10
培訓地點:會議室
培訓人員:全體教師
培訓形式:講座
組織者:范嘯宇
十、怎樣健康飲用桶裝水
桶裝水一旦打開,應盡量在短期內使用完,通常在一周內用完為宜,否則應加熱煮開再飲用。桶裝水送上門后,即便是質量較好的桶裝飲用水,放置時間太長也易滋生細菌。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溫度高,細菌繁殖速度也加快,更不能久存。桶裝礦泉水,最好放在避光、通風陰涼的地方,避免在陽光下曝曬。同時還要警惕飲水機的二次污染,注意定期清洗飲水機。要求廠家每隔一段時間上門負責清洗飲水機。
購買桶裝水要注意先看包裝桶是否晶瑩透明,質感硬。質量較好的桶(瓶)應由PC材質制成,桶體透明度高,表面光滑清亮,而使用或添加回收廢舊垃圾塑料為原料制成的桶,俗稱:“黑桶”,顏色發黑、發暗、透明性差。有部分廠家為降低成本,仍在使用這種明令禁止使用的包裝桶裝水,消費者應仔細選擇鑒別。水桶蓋應鮮亮光潔,硬度較高。
另外,消費者可嘗試倒置水桶,應不漏水。當把水桶從飲水機上拔出時,水桶的內應恰好將水桶再次堵上。合格的飲用水應該無色、透明、清澈、無異味和異臭,沒有肉眼可見物。顏色發黃、渾濁、有絮狀沉淀或雜質,有異味的水產品一定不能飲用。
十一、給同學們的幾點建議:
①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餐盒裝食物,自己攜帶飯盒既衛生又經濟。
②不買不食腐敗變質、污穢不潔及其它含有害物質的食品;
③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食品;不購買無廠名廠址和保質期等標識不全的食品;
④不光顧無證無照的流動攤檔和衛生條件不佳的飲食店;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飲料往往衛生質量不合格,食用、飲用會危害健康。
⑤不食用在室溫條件下放置超過2小時的熟食和剩余食品;
⑥不隨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缺乏經驗的人很難辨別清楚,只有不隨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確保安全。
⑦生吃瓜果要洗凈。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藥、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干凈,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藥中毒。
⑦不飲用不潔凈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來水;水是否干凈,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⑨直接食用的瓜果應用潔凈的水徹底清洗并盡可能去皮;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就會味道變酸、變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⑩進食前或便后應將雙手洗凈;養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干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吃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凈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⑾在進食的過程中如發現感官性狀異常,應立即停止進食。
篇2:企業員工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制度
一、負責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組織開展食品經營活動。
二、經營食品應當符合環境衛生要求,具備食品銷售、儲存、運輸和裝卸的衛生條件。
三、從事食品經營的人員應當遵守衛生要求,不符合法律規定健康要求的人員,不得參加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應當對采購的食品包裝標識進行查驗核對,禁止經營不符合衛生標準、超過保質期、無標簽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五、應當按衛生管理制度定期對食品經營場所衛生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改進并做好記錄。
六、采購食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主體資格、食品生產許可證和食品質量合格的證明文件,建立并執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記錄檔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七、完整建立食品進銷臺帳,適時對照自查,發現不合格食品,立即報告轄區工商部門,迅速將問題食品下架、撤回、及時告知供貨商并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醒目告示,召回售出的問題食品,退貨或銷毀。
八、經營生鮮食品的應配備相應的檢測設施,對在市場內銷售的生鮮食品進行自檢。經檢測合格后才能上市銷售,并登記檢測結果存檔備查。
九、發現食品臨近保質期限的,組織安排臨界食品銷售專柜進行促銷,并將食品真實信息告知消費者。超過保質期限的及時做好清柜、下架、銷毀、結算、建檔等事宜。
篇3: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知識培訓試卷
一、選擇題(每題2.5分,共50分)
1.(?)是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對食品安全負法律責任。
?A.政府負責人B.監管部門負責人?C.餐飲服務單位負責人?D.消費者
2.餐飲服務單位的食品安全記錄應至少保存(?)
?A.3個月?B.6個月C.1年?D.2年
3.進行食品留樣,應將樣品在(?)條件下存放(?)小時以上。
?A.冷凍,48?B.冷藏,48?C.冷凍,24?D.冷藏,24
4.餐飲服務單位如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應在(?)內報告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并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
?A.1小時?B.2小時C.3小時D.4小時
5.從業人員在上崗前應取得健康證明,并(?)進行一次健康檢查。
?A.每6個月?B.每1年C.每2年?D.每3年
6.發生以下哪種情形時,食品加工人員應脫去工作服()。
?A.從食品處理區去衛生間B.從烹飪場所去粗加工場所
?C.從烹飪場所去餐飲具消毒間D.從切配場所去烹飪場所
7.餐飲服務單位的選址應與旱廁、暴露垃圾場等污染源保持至少(?)米以上的距離。
?A.10?B.15C.20?D.25
8.食品處理區內需經常沖洗的場所及易潮濕的場所應有墻裙,其高度應為()。
?A.1.0m以上B.1.5m以上?C.2.0m以上?D.鋪設到天花板
9.使用含氯消毒液侵泡消毒餐飲具時,應將餐飲具全部侵入有效氯濃度(?)以上的消毒液中()以上。
?A.300mg/L,5分鐘?B.250mg/L,5分鐘?C.300mg/L,10分鐘?D.250mg/L,10分鐘
10.《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推薦的煮沸和蒸汽消毒方法是(?)
?A.保持90℃,10分鐘以上B.保持100℃,10分鐘以上
?C.保持100℃,5分鐘以上D.保持90℃,5分鐘以上
11.庫房內食品應(?)以上“隔地離墻”存放,與墻壁保持與地面保持(?)以上。
?A.10cm,5cmB.10cm,10cmC.5cm,10cm??D.5cm,5cm
12.《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對食品冷凍的溫度范圍要求是(?)。
?A.--18℃~--1℃?B.--20℃~0℃C.--20℃~--1℃?D.--18℃~0℃
13.需復熟制加工的食品應燒熟煮透,其加工時食品中心溫度應不低于(?)。
?A.60℃?B.70℃C.80℃D.90℃
14.餐飲服務單位對于亞硝酸鹽應做到()。
?A.可按照國家有關標準使用B.有固定的場所單獨存放
?C.不采購、不貯存、不使用D.僅對肉食品限量使用
15.預防四季豆食物中毒的方法是:烹飪時先將四季豆放入開水中燙煮()以上再炒,烹飪時必須燒熟煮透。
?A.10分鐘B.20分鐘C.30分鐘D.40分鐘
16.國家對食品生產經營實行許可制度。從事餐飲服務應當依法取得(?)。
?A.生產許可B.食品流通許可?C.餐飲服務許可
17.患有()的人員不得從事直接入口食品的餐飲服務工作。
?A.感冒、肺炎、鼻炎、痢疾、肝炎B.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結核、化膿性或滲出性皮膚病
18.生、熟食品和加工銷售食品的工、用具、容器分開是為了()。
?A.區別生熟食品?B.防止交叉污染
19.發生食物中毒后的法定報告單位是(?)。
A.發生食物中毒后的單位和中毒病人?B.發生食物中毒后的單位和接收病人進行治療的單位
20.食品進貨查驗應當真實,保存期限不少于()年。
A.一年?B.二年C.三年
二、判斷題(每題⊥65⊥分,共30分)
?1.食品,指各種供人食用或者飲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傳統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療為目的的物品。(?)
2.保質期,指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
3.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進行健康檢查,取得的健康證明長期有效。(?)
4取得餐飲服務許可的餐飲服務提供者在其餐飲服務場所出售其制作加工的食品,仍需要取得食品生產和流通的許可。(?)
5.食品安全,指食品無毒、無害,符合應當有的營養要求對人體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亞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6.食品添加劑,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
?
?測試題標準答案:
一、選擇題答案:1.C2.D3.B4.B5.B6.A?7.D、8.B、9.B、10.B、11.B?、12.C、13.B?、14.C、15.A?、16.C?17.B、18.B、19.B、20.B
?二、1.對、2.對、3.錯、4錯、5.對、6.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