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液氮和二氧化碳低溫液體儲罐泄漏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液氮和二氧化碳低溫液體儲罐泄漏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024-07-15 閱讀 7633

為有效控制液氮和二氧化碳低溫液體儲罐發生泄漏事故,并由此可能引發的低溫凍傷、中毒窒息事故,特針對液氮和二氧化碳低溫液體儲罐發生泄漏事故制訂應急處置措施。根據泄漏的程度不同,分別設定為二種情況:1)小量泄漏事故:低溫液體儲罐、管道、閥門或安全閥等安全附件由于各種原因,造成氣體輕微和少量泄漏,并且采取措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消除。2)大量泄漏事故:低溫液體儲罐、管道、閥門或安全閥等安全附件由于各種原因,造成氣體大量泄漏。

1、事故特征

1.1危險性分析

本公司設有低溫液體儲罐2個,用于儲存液氮和液體二氧化碳,低溫液體儲罐若大量泄漏,作業場所的空氣中氮氣、二氧化碳濃度過高,使人體吸入空氣中的氧分壓下降,引起缺氧窒息。氣體在空氣中積累達到可以發生中毒和窒息的濃度,當員工由于工作需要或誤入此場所時有可能產生中毒和窒息。

事故類型

低溫液體發生泄漏時,可能導致凍傷、中毒和窒息。

1.2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和裝置

可能發生低溫液體泄漏的場所:液氮和二氧化碳低溫液體儲罐區。

1.3事故可能發生的季節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可能發生的低溫液體泄漏事故受季節影響不大,但高溫天氣可能會導致泄漏的氣體蒸發的速度更快,更易使人員暴露于危險環境中,造成人員中毒、窒息或凍傷事故。

1.4事故可能發生的前兆

1)管線、設備、接口、閥門嚴重腐蝕;

2)出現白色煙霧;

2、應急組織與職責

2.1應急組織

發生泄漏事故后,公司內應急救援指揮部應根據泄漏氣體類別、嚴重程度等,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應急指揮部應組織搶險組、搶修組進行現場救援,其組織架構及應急救援指揮部成員、應急小組名單及聯系方式等見附件。

2.2指揮機構及職責

1)發生小量泄漏事故時,事故泄漏點所在的部門/罐區負責人為應急組織的組長,部門/罐區在崗員工為應急組織成員。

應急組織人員的具體職責

(1)發現泄漏的第一人應立即停止作業,立刻關閉或切斷氣體來源的各相關閥門。

(2)組長應立刻組織受影響崗位的作業人員進行疏散。

2)發生大量泄漏事故時,發現泄漏的第一人應立即向應急指揮部報告,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應立即啟動二級響應,指揮機構及應急隊伍見本預案第3.3節“指揮機構及職責”

3、應急處置

3.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3.1.1事故報警

工作時間內,發現泄漏的第一人應立即報告給部門負責人或應急搶險組長,非工作時間內,發現泄漏的第一人應立即向指揮部負責人報告,相關人員接到報警后,應立即趕赴現場對事故作出判斷,明確事故預警、應急響應級別,同時按預定方案展開行動,并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搶險救援。

3.1.2擴大應急響應

啟動本事故應急預案后,若泄漏事故不能有效處置,或者有擴大、發展趨勢,或者影響到企業周邊時,總指揮應及時報請羅崗區應急辦啟動Ⅰ級應急響應級別。

政府相關部門和救援單位電話號碼見附件。

3.1.3應急結束

當泄漏得到有效控制,傷亡人員全部救出或轉移,設備、設施處于受控狀態,環境有害因子得到有效監測和處置達標,由應急總指揮宣布事故應救援工作結束,并轉入現場恢復、洗消等工作。

3.2現場應急處置措施

(一)小量泄漏事故

(1)發現泄漏的第一人應立即停止作業,立刻關閉或切斷氣體來源的各相關閥門,并報告當班負責人。

(2)當班負責人應立刻組織受影響崗位的作業人員進行疏散,并通知搶險搶修組組長。

(3)搶險搶修組搶險人員穿戴好防護用品趕赴泄漏點對泄漏物進行處置。低溫液體儲罐泄漏,可使用噴霧水槍驅散、稀釋沉積飄浮的氣體。必要時可設置排風扇驅散氣體。

(二)大量泄漏事故

1)應急指揮部應急行動:

(1)總指揮應立即啟動Ⅱ級響應,并向消防、安監、公安、交通等部門求援;

(2)調度各應急行動組開展應急救援行動。

2)搶險搶修組應急行動:

(1)搶險搶修組穿戴防毒面具、防凍服趕至現場。低溫液體儲罐泄漏,可先組織一定數量的噴霧水槍,驅散、稀釋沉積飄浮罐區內的氣體,靠近罐區判斷泄漏位置,若泄漏口較小,流速慢,泄漏量少,可進行堵漏。

(2)搶修人員進行堵漏時,必須設噴霧水槍掩護;對貯罐頂部開口泄漏,要用噴霧水槍托住下沉的氣體,往上驅散,使之在一定高度飄散。

(3)若管道泄漏或罐體孔洞型泄漏,應使用外封式、捆綁式充氣堵漏工具進行迅速堵漏,或用金屬螺釘加粘合劑旋擰,或利用木楔、硬質橡膠塞封堵。

(4)堵漏完畢后,繼續使用噴霧水槍驅散、稀釋泄漏氣體。

3)搶救疏散組應急行動:

(1)由組長組織員工選擇就近安全通道、出口迅速撤離事故現場到疏散集合地點集合。

(2)若集合點位于泄漏點的下風口時,經應急總指揮同意,撤離至廠外的安全地點集合。

(3)清點集合點人數并向應急指揮部匯報,確保沒有人員被困(或滯留)在生產區域。

4)安全警戒組應急行動:

(1)設立安全警戒線,禁止一切與救援無關的人員進入警戒區域。

(2)維持員工集合點的治安秩序。

(3)安排人員在工業區路口引導外部救援單位車輛進入廠區。

5)醫療救護組應急行動:負責對受傷人員進行緊急救護,必要時護送至醫院診治。

6)后勤保障組應急行動:除應急設施外,切斷警戒區內所有電源,切斷警戒區域內的電話機線路。

7)通訊聯絡組應急行動:

(1)根據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的決定負責向“119”、“110”、“120”等或相關政府職能部門知會情況,請求支援。

(2)事故狀態時負責各應急救援隊伍、應急指揮部之間的通訊暢通,提醒警戒區內搶險人員關閉手機。

(3)必要時通知公司周邊單位、人員疏散。

4、注意事項

4.1佩戴個人防護器具方面:

進入警戒區內的隊員必須佩戴呼吸器及各種防護器具。沒有穿戴相應防護器具的人員嚴禁參加搶險行動。

防護器具應佩戴正確,切不可因干、熱感覺私自取下防護器具;佩戴防護器具撤離時,要勻速行走,保持呼吸均勻,嚴禁狂奔和取下面具或通過面具講話。

4.2使用搶險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項:

應正確使用搶險救援器材,不得冒險和蠻干,在搶險過程中使用過的工具應集中進行洗消處理。

4.3現場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項

現場人員以及受威脅區域的人員,在發生事故后應根據災情和現場情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進行自救和互救。現場不具備搶救條件的應盡快組織撤離;救援措施必須符合現場實際,并具有相應的可操作性。

在自救或互救時,必須保持統一的指揮和嚴密的組織,嚴禁冒險蠻干和驚慌失措,嚴禁各行其是和單獨行動;同時要采取防止現場條件惡化和保障搶險人員的安全措施,特別要提高警惕,避免衍生事故的發生,避免自救和互救的不協調。

4.4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確認和人員安全防護等事項

現場要安排經驗豐富的技術力量、老員工進行應急處置,特殊作業要落實安全防護措施。

4.5應急救援結束后的注意事項

做好現場檢查、人員清點等工作;認真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防范措施,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防止類似事故發生。

4.6其他需要特別警示的事項

要注意觀察風向、地形,從上風或側上風接近泄漏點。在若無法有效控制泄漏,搶險人員需立刻撤離現場等待外部專業救援機構處置。

篇2:液氮儲罐安全操作規程

目的:建立低溫液氮貯罐標準操作維護保養規程

范圍:所有低溫液氮貯罐

職責:操作人員、維修人員、技術人員、車間管理人員對本規程實施負責

規程:

1.設備流程圖

2操作步驟的組成

首次充灌、補充充灌、供氣、低溫泵系統、低溫液體噴淋系統、小容器充裝、槽車充灌、增壓調節閥設定、液面計的操作。

2.1首次充灌的操作方法

2.1.1確認供液裝置里的液體就是所要充灌的液體。

2.1.2確認除液面計上下閥(V-9、V-11)都已打開,其余閥門處于關閉狀態。

2.1.3將供液裝置輸液軟管與貯槽充裝口C-1相連接。

2.1.4全開放空閥V-13,進行常壓充灌。

2.1.5打開管道長液排空法V-3,微開供液裝置的排液閥,使輸液軟管子冷卻,同時吹除貯槽充裝C-1口處的雜質及空氣。

2.1.6關閉管道殘液排放閥v-3,慢慢打開頂部液體進口閥v-2,進行頂部噴淋充灌。

2.1.7在充灌液體期間,應注意貯槽壓力表P-1。若貯槽內容器壓力上升至超過供液壓力或接近貯槽的正常工作壓力,應打開內容器放空閥V-13,使貯槽放氣泄壓。

2.1.8使用V-2進行頂部充灌。

2.1.9打開管道殘液放閥V-3,排出輸液金屬軟管和上進液管的殘留液體后關閉底部液體進口閥V-2和管道殘液排放閥V-3。關閉內容器放空閥V-13。

2.1.10松開輸液軟管與貯槽充裝口C-1的聯接接頭,對軟管表面除霜,待軟管恢復柔性后拆下輸液軟管。

2.2補充充操作方法。

2.2.1確認供液裝置內的液體就是所要充灌的液體。

2.2.2確認除液面計上下閥(V-9、V-11)都已打開,其余閥門慶處于關閉位置。

2.2.3打開內容器放空閥V-13,內容器放空泄壓。再將供液裝置輸液軟管與貯槽安裝口C-1相連接。

2.2.4打開管道殘液排放閥V-3微開供液裝置的排液閥,使輸液軟管冷卻,同時吹除貯槽充裝口C-1處的雜質及空氣。

2.2.5關閉管道殘液排放閥V-3,慢慢打開頂部液體進口閥V-2到全開位置。

2.2.6慢慢打開底部液體進出口閥V-1,進行頂部底部同時充灌。

2.2.7在充灌時,應注意貯槽壓力表P-1。

2.2.8打開管道殘液排放閥V-3,排出輸液金屬軟管和上進液管中的殘余液體,半閉頂部V-2和V-3,再關閉V-13。

2.2.9松開輸液軟管與貯槽充裝口C-1的接頭,對軟管表面除霜,待軟管恢復正常后拆下。

2.3供氣的操作方法

2.3.1確認除液面計上下閥(V-9、V-11)已打開外,其余閥門處于關閉狀態。

2.3.2依次打開回氣閥V-6、增開閥V-5、液體出口閥V-7。

2.3.3當所需數量的氣體已經輸出,或者要把貯槽關閉不用較長一段時間停止輸送氣體時,關閉液體出口閥V-7,增開閥,過15~20分鐘后再關閉回氣閥V-6。

2.4低溫泵供液操作方法

2.4.1確認除液面計上下閥(V-9、V-11)已打開外,其余閥門均處于關閉位置。

2.4.2依次打開回氣閥V-6、增開閥V-5。按低溫液體泵的操作規程,打開泵進液閥和泵回氣閥,啟動低溫液體泵,低溫液體泵的出口端即輸出高壓低溫液體,經汽化器,進入充氣系統,可向外輸送高壓氣體、充裝高壓氣瓶等。

2.4.3貯槽將按用戶的設定壓力,自動恒壓地輸送低溫液體至低溫泵進口端。

2.4.4在氣體充裝結束時,按低溫泵的操作規程關閉低溫泵,關閉進液端、泵回氣閥。

2.4.5關閉貯槽的增開閥V-5、過10-20分鐘后再關閉回氣閥V-6。

2.5低溫液體噴淋系統操作方法

2.5.1確認除液面計上下閥(V-9、V-11)已打開外,其余閥門均處于關閉位置,依次打開回氣閥V-6、增開V-5。

2.5.2打開向低溫液體噴淋系統供液的閥門,開始向低溫液體噴淋系統輸送低溫液體。

2.5.3低溫噴淋系統工作結束后,關閉貯槽向低溫液體噴淋系統供液的閥門。關閉貯槽的增開閥V-5、過10-20分鐘后再關閉回氣閥V-6。

2.6供液操作方法

2.6.1用橡皮管或金屬管道(如紫銅管、金屬軟管)將V-4與小容器相連通。打開放空閥。

2.6.2慢慢打開小容器充液閥V-4、充液過程應平穩,防止低溫液體飛濺。小容器充滿后關閉小容器充液閥V-4。

2.7貯槽向槽車充裝低溫液體的操作方法:

2.7.1確認貯槽的低溫液體就是槽車所要充灌介質。

2.7.2確認貯槽除壓力表V-12、液位計上下閥(V-9、V-11)已打開外,其余閥門均處于關閉位置。

2.7.3用輸液軟管將貯槽充裝口C-1與槽車充裝口相連。

2.7.4打開回氣閥V-6、增開閥V-5,貯槽內容器開始增壓,壓力京戲低于貯槽的最高工作壓力。

2.7.5打開底部液體進出口閥V-1,即開始向槽車輸液,按槽車充灌低溫液體的操作規程,正確操作槽車的閥門管道系統充灌低溫液體。

2.7.6槽車充滿后,立即關閉貯槽底部液體進出口閥V-1。

2.7.7關閉貯槽開閥V-5,過5~6分鐘后再關閉回氣閥V-6。

2.7.8打開貯槽管道殘液排放閥V-3,泄放輸軟管中的氣液,待軟管恢復柔性后拆輸液軟管。操作結束。

2.8增壓調節閥R-1的操作方法:

2.8.1確定增壓調節閥R-1的設定壓力。

2.8.2確認貯槽除除液面計上下閥(V-9、V-11)已打開外,其余閥門均處關閉狀態。

2.8.3增壓調節閥R-1設定壓力的調節。觀察壓力表P-1的讀數。若壓力高于增壓調節閥R-1的設定壓力,則關閉增開閥V-5,打開內容器放空閥V-13,當壓力等于R-1的設定壓力時,關閉內容器放空閥V-13。若壓力低于增調節閥R-1的設定壓力,擰緊R-1的調節螺絲釘,使貯槽力緩慢上升;當貯槽壓力等于R-1的設定壓力時,關閉增開閥V-5。

2.8.4待增開閥V-5和增壓調節閥R-1的溫度回升到環境溫度時,向外松開增壓調節閥R-1的調節螺釘處于關閉狀態。

2.8.5打開增開閥V-5以微小增量,擰緊R-1的調節螺釘,當增壓調節閥R-1打開時,停止R-1的調節螺釘。并鎖緊R-1的調節螺釘。

2.8.6復核R-1的設定壓力。打開內容器放空閥V-13,使貯槽壓力下降;當壓力降到增壓調節閥R-1的設定壓力低0.1MPA時,關閉內容器放空閥V-13。微開增開閥V-5;貯槽壓力慢慢上升;觀察當壓力表P-1和增壓調節閥R-1。如內容器的壓力穩定在P-1要求的壓力下,則增壓調節閥RT-1的設定壓力調節工作結束。

3設備的維護保養

3.1安全維護;由于液氮是易燃、易爆的氣體所以在液氧設備6米周圍嚴禁煙火、明火。同時應避免操作時出現靜電火花,如果需要維修操作時必須有公司安保部監督下進行。工人操作時必須穿戴合適的防護用具,以防低溫液體與皮膚、眼睛接觸。

3.2日常檢查

3.2.1檢查所有閥門是否處于啟閉狀態。

3.2.2檢查液面計壓力表是否正常。

3.2.3檢查管道、接頭和閥門有無泄漏和堵塞現象。

3.2.4檢查貯槽壓力是否正常,當貯槽壓力接近或等于最高工作壓力時,須打開內筒放空閥V-13泄壓。

3.2.5每2年檢查壓力表、液面計、安全開啟閥校準,每年更換內筒爆破裝置爆破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