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液氮操作規程

液氮操作規程

2024-07-14 閱讀 6209

一.操作步驟

1.供氣前準備工作

1.1檢查儲槽內壓力是否正常;

1.2緩慢打開液閥,待槽內壓力至所需壓力時,打開減壓閥前閥。

2.供氣程序

2.1壓力穩定后,打開出液閥;

2.2打開蒸發器后的供氣閥門,氣站開始工作。

3.關閉程序

3.1關閉出液閥,增壓閥;

3.2關閉減壓前閥,使氣站處于停止狀態。

4.故障處理程序

4.1壓力過高,打開放空閥降壓;

4.2壓力過低,打開增壓閥(及增壓開關)進行增壓;

4.3當安全閥因壓力過高而起跳時,打開放空閥。降低儲槽壓力,然后關閉安全閥,密切注意儲槽內的壓力變化;

4.4發現漏液時,采取必要的措施,然后通知工廠設施科。

二.運行參數

1.氮氣輸送壓力不得低于0.45MPa,不得超過0.6MPa;

2.正常情況下出液閥和調壓閥前后閥常開,放空閥常閉。

三.維修

1.巡視人員不得隨意拔弄閥門,減壓裝置發現問題及時通知工廠設施科;

2.修理工作由專業維護人員進行維護。

四.安全措施

1.操作人員開閉閥門管道附件時,必須配戴好防護用品

2.對于設備、管道、閥門的解凍,宜自然解凍,嚴禁用敲打、火烤和電加熱等方法進行解凍。

3.嚴禁用油類.禁止酸.堿等腐蝕物接觸貯液罐。

篇2:液氧液氮操作規程

一、概述

1、目的:本規程指導操作人員如何正確使用液氧、液氮

2、使用設備:低溫液體儲槽、氣化器、穩壓裝置

3、引用文件:

二、操作步驟

1、供氣前準備工作

1.1檢查儲槽內壓力是否正常。

1.2緩慢打開出液閥,待槽內壓力至所需壓力時,打開減壓閥前閥。

2、供氣程序

2.1壓力穩定后,打開出液閥。

2.2打開蒸發器后的供氣閥門,氣站開始工作。

3、關閉程序

3.1關閉出液閥,增壓閥。

3.2關閉減壓前閥,使氣站處于停用狀態。

4、故障處理程序

4.1壓力過高,打開放空閥降壓。

4.2壓力過低,打開增壓閥(及增壓開關)進行增壓。

4.3當安全閥因壓力過高而起跳時,打開放空閥,降低儲槽壓力,

然后關閉安全閥,密切注意儲槽內的壓力變化。

4.4發現漏液時,采取必要的措施,然后通知工廠設施科。

三、運行參數

1、氧氣、氮氣輸送壓力不得低于0.45Mpa,不得超過0.6Mpa。

2、正常情況下出液閥和調壓閥前后閥常開,放空閥常閉。

3、液量低于儲量的25%時,擋班應及時通知供應商,當聯系發生困難時及時匯報動力主管,聯系送氣。

四、維修

1、巡視人員不得隨意撥弄閥門,減壓裝置,發現問題及時通知工廠設施科。

2、修理工作,由BOC氣體公司專業維修人員進行維修。

五、巡視檢查(接交班、5S工作)

1、巡視人員對液氧、液氮儲槽必須做到每小時抄表一次,并作好記錄。

2、加液時必須在現場監護,加液壓力不能影響生產。

3、做好加液數量統計,并記錄。

4、液氧、液氮儲槽充液后,24小時內應密切注意儲槽內的壓力變化,如壓力波動較大,應立即排放,保持壓力正常。

5、密切注意液槽的儲存量,若達到規定下限,應及時聯系送氣。

6、蒸發器結霜嚴重時,及時作好除霜工作。

六、安全措施

1、操作人員開閉閥門管道附件時,必須戴好防凍用具。

2、對于設備、管道、閥門的解凍,只能用水沖,嚴禁敲打,火烤和電加熱。

3、液氧儲槽嚴禁油類,嚴禁酸、堿、油物質接觸設備。

4、液氮儲槽泄漏,人員當心窒息。(放空時,盡可能遠離)

5、非工作人員一律不得進入液氧、液氮區域

七、環境保護

防止泄漏、節約能源。

篇3:液氧液氮液氬貯槽安全操作規程

一、使用前的準備工作1.氣密性試驗:貯槽完成安裝,或者內筒恢復常溫后,在充入低溫液體前應進行系統氣密性試驗,試驗壓力為貯槽的最高工作壓力,試驗用氣為無油干燥空氣或干氮氣,試驗時間不得小于4小時。2.吹除處理:氣密性試驗合格后,需要干燥無油的空氣對貯槽內筒系統進行吹除處理,用以去除潮濕空氣,系統在用干燥空氣或氮氣吹除之后,還應用產品氣體吹除,直到排除氣體純度打到要求為止。3.閥門儀表的檢查:在充入低溫液體前必須認真檢查閥門是否處于正確的啟閉狀態,儀表指示是否正確否則應予以調整。

二、充液1.首次充液(指內筒處于熱狀態的充罐),其步驟如下:A.聯接充液管線;B.對充液管路進行吹除,在V2、V3開啟前,由液源排出閥向輸液管內放入少量液體外,同時打開E2閥,對其管路進行吹除,以清除管道中潮濕空氣和灰塵雜質;打開E1及MV閥、G閥,并啟動夜面計(全開L1、L3閥關L2閥);C.打開V2,由上部進行,此時由于內筒處于熱狀態,V2閥開度要小,使管路和內筒逐漸冷卻至所充低溫液體的溫度,待E1穩定排氣時,可開大V2,加快充裝速度;D.待液位計指示有液體時,打開V3,關閉V2,改上部進液為下部進液;E.當MV閥噴出液體時,說明已充滿液體應立即關閉V3,停止充液,同時打開E2,排除管路中的殘余氣液;F.充罐結束,卸下充液線管。補充充液程序與首次充液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內筒已有低溫液體,不需要冷卻內筒,因此,吹除管路后即可由V3閥進液。另外,從壓力角度可以分為無壓充罐和帶壓充罐。無壓充罐—充罐過程中,E1始終開啟,使內筒和大氣相通,因此叫無壓充罐。帶壓充罐—充罐過程中,E1關閉,槽內壓力高于大氣壓力,因此叫帶壓充罐,帶壓充罐時內筒壓力不得高于該貯槽最高工作壓力。首次充液均采用常壓充罐,補充充液可以采用帶壓充罐;液位高度直接顯示在液體計上,需顯示容積(單位:M)按一下“液體容積”鍵即可。

三、增壓1.關閉E1閥;2.確定V4閥已經全開。3.緩慢打開V1閥,使液體進入增壓汽化。4.排液速度較快,內筒壓力下降,可開大V1閥。5.當不需要穩定內筒或停止向外供液時,應關閉V1閥。由于貯槽設置有A閥,在整個增壓過程,貯槽會自動保持壓力的穩定,在第一次增壓時,應調整A閥的啟閉壓力,使之達到工作要求,A閥的關閉壓力應等于需要的工作壓力,壓緊上部調節螺栓,為提高開啟壓力,反之降低開啟壓力。

四、排液排液有兩種方式:1、向汽化器排液。當貯槽內壓力達到要求后,即可打開V5閥向外供應液體。2、自液體進出閥(V3)排液。五、貯存液體貯存分為常壓貯存和帶壓貯存兩種方式1、常壓貯存常壓貯存過程中,F1閥始終開啟,讓自然蒸發氣體,因此閥排至大氣,貯嘈壓力不至于升高。2、帶壓貯存帶壓貯存過程中,F1閥關閉,由于自然蒸發的氣體留在槽內,內筒壓力將逐漸升高,此時液位計、壓力表應投入運行,當內筒壓力打到工作壓力時應立即打開F1閥泄壓。當長期貯存液體時,在貯存期間(無論何種貯存方式)應定期對液體中的碳氫化合物進行分析檢查,以免引起意外事故,主要檢查其乙炔濃度不得超過0.5Ppm.否則應將槽內液體排盡或者補充液氬,使貯糟乙炔含量小于0.5Ppm.。

六.維護1.絕熱性能保護對于低溫液體貯運設備重要要求之一,是要有良好的絕熱性能,蒸發率要小,而真空度的好壞又是絕熱性能的關鍵,珠光砂在常溫常壓下的熱系數為0.5Mm2K,而真空主在66.7—1.33Pa范圍內導熱系數卻是0.0026W/m2K.由此可見,在其他條件(因傳量Q=KF)相同的條件下夾層有滿意的真空度,傳入熱量相差20倍.。貯槽真空一旦被破壞,就無法貯存低溫液體.因此應特別注意槽的真空度,貯槽的外筒防爆裝置和抽空閥是直接接通真空夾層的,在夾層真空度沒有被破壞時,或不需要補充珠光砂重抽真空時,不得拆弄該裝置,抽空閥設備出廠時做鉛封,說明不得任意搬動,否則將破壞其貯槽真空度。.低溫槽的外殼屬于外壓容積,外殼承受著大氣壓力,嚴禁敲打碰撞免于外殼受到損壞,也不得處于50℃的環境之中,影響真空度,降低絕熱效果。..2.真空檢查及再抽真空貯液槽的真空度半年檢查一次.要測量時,只要將金屬熱偶規管上的護蓋擰下,插入熱偶真空計的插頭,即可明知夾層真空度具體操作按真空計的使用說明書進行。.貯槽使用幾年后,真空度可能降低到66.7Pa以下,需要重抽真空,提高絕熱性能重抽真空以前應將槽內液體排盡,并用80—100℃的干燥無油空氣或氮氣加溫吹除直至常溫,接好真空管道,首先開泵抽出管中濕空氣,然后打開真空閥進行抽空。.3.正常檢查A.閥門是否處于正確啟閉位置;B.壓力表、液體計是否準確可靠;C.設備管道、閥門有無泄漏、堵塞現象;D.按規定對安全閥定期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