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物資集團總公司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
為有效防范民爆器材、煙花爆竹、公眾聚集場所、加工網點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避免和最大限度地減少人身傷害與財產損失,創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特制訂滕州市物資系統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
一、指導思想和原則
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法》、《山東省安全生產條例》,建立起預警、應急救援和責任追究三位一體的監管機制,實現事故苗頭早發現、早預防、早消除。
原則: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堅持群防群治的原則;堅持激勵與約束并重的原則。
二、建立預警救援體系,形成預警救援網絡
物資集團總公司應急救援預案領導小組:
組長:孫有剛
副組長:梁效軍(分管安全)、王正奇、鞏濤、王延永、張衛民、任濤、楊冰峰
成員:王家文、任澤偉、劉曙光、侯永干、陳孔安、田永革、趙曰浩、張衛東、楊其勇
總公司安監中隊具體負責預警救援的日常工作,各企業都要制訂本企業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預案,形成完善的預警救援體系。
三、建立信息系統,搞好安全預測
1、定期對民爆器材進行安全評價、評估,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由評估機構對其經營、儲存、使用等設施進行安全評價,并對安全狀況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報集團總公司,同時報市安監局。
2、定期對各企業進行安全生產大檢查。每月對企業進行一次安全生產大檢查,重點是民爆器材、煙花爆竹倉庫,對查出的安全隱患當場下達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
3、建立重大危險源資料庫。對以上單位調查摸底,建立重大危險源檔案,及時檢測評估、監控,對危險源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制定應急救援預案,確定監管重點。
4、建立重大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責任制。集團總公司定期不定期地對民爆器材、煙花爆竹、公共聚集場所、生產加工網點等單位進行督查,查找隱患,跟蹤治理。同時實行重大安全隱患月報告制度。各單位每月底報告一次本單位隱患排查情況和隱患治理結果,無重大安全隱患的實行零報告。對重大安全隱患嚴格落實整改責任,對整改不力的實行掛牌警告,情節嚴重的追究責任。
5、建立舉報制度,實行有獎舉報。為方便群眾舉報,集團總公司設立舉報電話(5584910),對生產經營企業存在的重大安全隱患,職工群眾可直接向集團總公司舉報,對舉報的重大安全隱患,一經查實,視具體情況給予舉報人100-1000元的獎勵。對舉報特大事故隱患,成功避免事故發生的有功人員給予重獎。
四、搞好動態監控,及時準確預警
(一)、預警類型可分為兩種狀態:緊張狀態、緊急狀態
1、緊張狀態。經營部位容器、管道、設備等嚴重銹蝕或超期服役,或未經檢測機構檢測,密封不嚴,溫度壓力異常或違規儲藏使用。從事禁忌作業,特種工作人員未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證等。公共聚集場所疏散通道不暢,水電線路受損,消防設備局部不能使用或其他異常情況。
2、緊急狀態。經營部位容器、管道、設備等嚴重損壞,公眾聚集場所疏散通道口完全堵塞,水電線路全部受損,消防設備大部分不能使用或出現其他緊急狀況。
(二)、預警狀態的應急處理
1、緊張狀態。檢測人員或當事人立即報告企業分管安全的負責人,并同時采取果斷的處理措施。分管負責人應立即到達現場,全面負責處理,并向主要負責人匯報。
2、緊急狀態。檢測人員或當事人立即報告企業主要負責人和分管安全的負責人,并同時采取果斷的安全措施。主要負責人和分管負責人應立即到達現場,由主要負責人全面指揮,迅速消除隱患化解風險,同時向集團總公司和市安監局發出預警救援報告。
3、應急狀態處置。處于緊急狀態下的現場管理人員和搶險指揮員享有“先撤離后報告”的預警避險特別處置權。當發現緊急情況時,現場主管人員可不向領導請示,直接指揮人員撤離危險場所。搶險過程中,指揮人員有權撤離、疏散現場和危險區域人員,作出停止設備運行等決策。
五、采取嚴格措施,搞好事故預防
1、各單位必須建立應急救援隊伍,配足配齊應急救援設備、裝備器材,搶險隊長由分管負責人擔任,隊員由安全人員、技術人員、檢修人員、運行人員等組成,一旦出現緊急情況,企業負責人要組織搶險隊立即搶險搶修,防止事故發生。
2、切實抓好日常的安全檢查。從嚴、從細、從速抓好整改。同時,認真抓好對危險源的檢測、評估、監控和預警工作。
3、若出現預警報告,指揮人員應迅速到位,果斷處置,化解風險。若指揮人員不能立即到現場,應迅速授權現場有關人員行使現場指揮權,避免出現推諉、扯皮現象,貽誤戰機。
4、嚴格追究責任制。對排查出的安全隱患,各企業應明確專人負責督促整改。對重大安全隱患整改不徹底的進行警示;對重大安全隱患拒不整改的,依法予以處罰和黃牌警告;情節嚴重的,停業整頓并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篇2: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和報告處理制度
一、企業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且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演練,使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熟悉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確保應急預案的有效性。
二、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器材、設備,并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保證正常運轉。
三、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在事發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主要負責人報告。
四、單位主要負責人接到報告后,應于1小時內報告有關部門并積極組織搶險,不得遲報、謊報、瞞報、漏報和事故后逃匿,不得故意破壞事故現場、毀滅有關證據。
五、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1、事故發生單位概況;
2、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3、事故的簡要經過;
4、事故己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5、已經采取的措施;
6、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六、支持和配合事故調查工作,并認真汲取事故教訓,開展警示教育,制定實施切實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七、應當依法妥善處理事故的善后工作,按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向事故傷亡人員支付賠償金,并積極配合事故調查組進行事故調查。
篇3:調度指揮兼應急救援中心主任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安全第一”的方針和《煤礦安全規程》,貫徹執行上級有關安全方面的方針、政策、文件和指示精神等。
二、在分管總經理領導下,負責協調處理全礦生產(建設)中出現的安全管理問題。
三、認真組織檢查井上井下生產中(建設)出現的安全問題,并負責協調和處理。
四、負責組織追查、分析及參與處理重大事故,做好布置檢查、督促和處理工作。
五、認真布置礦委及上級下達的有關安全活動、質量標準及文明生產(建設)等工作,并認真檢查、落實。
六、組織好生產(建設)調度會,協調好安全方面的問題。按時參加每周一次的安全例會以及有關安全會議。
七、經常深入井下,檢查生產(建設)中出現的安全問題及安全隱患,并責成有關單位迅速處理。
八、負責本單位及各類人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的檢查、考核、評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