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大包工崗位安全規程

大包工崗位安全規程

2024-07-16 閱讀 1862

1、8小時正常作業流程:

上班→開班前會→接班→點檢設備→大包澆注→覆蓋劑投放→測溫、取樣→中間包排渣→回轉臺旋轉、升降操作→大包加蓋→中間包渣層、鋼水厚度測量→下渣檢測插頭安裝→交班→開班后會→下班

2、8小時其它活動內容:

①大包燒氧引流、②安裝自動測溫管、③物品吊運、④翻渣盆、⑤中間包液面結蓋處理、⑥衛生區域清理

3、崗位作業主要風險分析:交通事故、摔跤、灼燙、物體打擊、觸電、機械傷害。

4、評估:本區域為B級危險源區域。

5、控制:a執行規程,b教育培訓,c加強檢查,d警示標志

6、崗位安全目標:違反勞保穿戴為0,交通事故為0,跌倒受傷為0,灼燙事故為0,物體打擊事故為0,觸電事故為0,機械傷害事故為0,操作失誤為0,指揮失誤為0。

7、崗位作業安全要求:

7.1上班:嚴格遵守枊州市及柳鋼公司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定,使用維護好自己的交通工具,不超速行駛,不逆行,不闖紅燈,認真作好路況、前后車以及轉彎的安全確認工作,避免摔跤或交通事故發生。

7.2開班前會:在更衣室穿戴好勞動保護用品后方可進入廠房。在廠房內行走時盡量走安全通道;注意地面有無異物、油污、積水,防碰撞防滑倒;行走注意避免踩空、跌倒;注意避讓來往車輛,不從行車吊物下方穿行。

7.3接班:開完班前會后,盡量走安全通道到所在的崗位進行對口交接班,注意路面安全狀況,避讓來往車輛,不從行車吊物下方穿行;上樓梯要扶好欄桿,禁止雙手插入口袋。

7.4設備點檢

7.4.1操作室內各操作電氣面板的點檢:點檢時注意站位,試燈時嚴禁戴手套操作,不要隨意拆開各電氣操作箱(盒)等或觸摸裸露的線路,防止觸電,如實、正確記錄點檢情況,發現問題及時通知相關崗位人員處理。

7.4.2操作室外各種設備、工具點檢:首先穿戴好勞保用品,檢查取樣、測溫工具時戴好手套,注意腳下拌物或滑到;外出檢查各液壓操作閥臺、連續測溫系統(板坯)、大包滑動水口油缸、機構風冷裝置和下渣檢測線路等時注意站位、腳下拌物及天上墜物,防止跌倒墜落物體打擊或其他機械傷害。

7.5大包澆注:操作大包滑動水口進行澆鑄時要采用點動打開方式,注意觀察大包套管是否垂直并頂緊,鋼流大小是否合適,油缸動作是否正常,防止鋼水飛濺、反彈或大量溢出燙傷人。

7.6中包覆蓋劑投放:注意站位安全,中包第一爐時當中包鋼液面高度達到500mm時可先在中包水口區投放覆蓋劑,當沖擊區鋼液面淹沒大包套管時再往沖擊區投放覆蓋劑。投放覆蓋劑時要提醒他人注意避讓,不能從大包操作平臺上直接拋放(方坯除外),避免鋼水飛濺和中包卷渣,確保覆蓋劑丟到正確部位。

7.7鋼水測溫、取樣

7.7.1確認測溫、取樣偶頭干燥。

7.7.2測量中包溫度、取中包鋼樣要注意動作和站位是否合理、安全,方坯測溫應在五、六流之間測溫孔進行,板坯為塞棒附近區域,插入深度為300mm。取樣點應在沖擊區域取,插入深度為300mm。測溫、取樣前要戴好防濺眼鏡并提醒澆鋼工避讓,以免出現灼燙。

7.7.3取出來的鋼樣不能亂扔亂放,應根據鋼種要求進行水冷或風冷,以免燙傷他人。

7.8中包排渣:先檢查中包排渣口是否有鋼渣或其他雜物堵塞,若有則先清理干凈。排渣時控制好大包鋼流,緩慢升高中包鋼液面,及時清除影響液渣排出的渣塊,同時提醒中包工及相關人員注意避讓和監護,避免鋼水飛濺或溢流灼傷。

7.9操作回轉臺轉動、升降:操作先確認轉動半徑無人逗留或作業,無其他障礙物,若有則通過喊話提醒避讓或通知機長、班長處理,避免掉物傷人。

7.10大包加蓋:旋轉、升降前確認旋轉半徑無人逗留或作業,注意觀察包口有無鋼渣、是否卡阻,包蓋懸掛是否牢靠,打結(耐高溫纖維)層有無脫落現象,若有則通過主控喊話提醒及通知機長、班長處理,避免掉物傷人。大包蓋放置要與大包對中。

7.11測量中包渣層厚度或中包余鋼:使用小圓鋼或一頭封堵的小氧管來量,禁止使用兩頭暢通的小氧管來測量,避免管內氣體突然受熱膨脹噴發傷人,測量時注意站位安全可靠,避免滑倒、墜落。

7.12安裝下渣檢測插頭時,注意站位正確可靠,在待澆位安裝時不得踩踏天橋欄桿,以免出現滑倒、墜落。

7.13澆鑄過程注意觀察中包耐火材料侵蝕,如有涂料、沖擊板等異物上浮應及時通報機長、班長確認,檢查過程注意站位,避免滑倒、墜落。

7.14物品吊運

7.14.1作業前必須檢查使用的吊具,符合安全規程方可使用,否則通知相關人員處理。

7.14.2指揮行車吊運中間包或其他物品應該注意站位準確、指令清晰、動作明確,附在吊物上、在吊運過程中有可能墜落的雜物應預先清除,提醒過往人員注意避讓。

7.14.3吊運中間包或渣盆,必須使用專用吊具,必須掛四耳;不吊存有液態鋼未有凝蓋的中間包,滿包需靜置4~6小時。

7.14.4嚴禁指揮兩部以上行車同時近距離(須≥10m)起吊和懸掛重物(包括大包穿漏情況下)。

7.14.5使用遙控行車要先確認操作器安全可靠,然后再嚴格按照遙控行車操作規范來使用,嚴禁一邊扶物一邊起吊,注意避免物體打擊和機構傷害。

7.15澆鑄過程需在中間包包蓋孔鋪放耐火纖維時應該注意站位,不能直接踩在包蓋上,要站在專用小平臺上完成,防止高溫灼傷、滑倒。

7.16大包穿漏或大包機構滲鋼時,立即關閉大包滑動機構,同時按事故操作將大包旋轉到事故包上方。

7.17大包燒氧引流:

7.17.1大包引流用的膠管管頭不能發毛、破損、漏氣和帶火星。

7.17.2膠管必須套進氧管80mm以上;燒氧引流時必須戴上皮手套,引流動作應一頂一松進行,小氧管管頭結渣、堵塞的要更換,以免回火燒傷。

7.17.3氧管與膠管接口處不能漏氣,手不能握住膠管與氧管接口處,以免回火燒傷,燒氧時必須有專人開氧配合。

7.17.4引流時注意站位安全,確保引流過程無滑倒、墜落或者鋼水燙傷、高溫灼傷的風險,且在引流成功后能迅速撤離。

7.17.5引流前須確認大包滑動水口是否處于全開狀態,避免誤燒滑板。

7.18板坯中包安裝連續測溫管前必須穿戴好勞保用品,測溫管須烘烘半小時左右方可使用。測溫桶下鋪一層保溫棉,裝上測溫管后須用壓鐵校直,最后插上探頭。整個安裝過程注意站位安全,避免滑倒或燙傷。

7.19吊運和翻渣盆:吊運渣盆時注意吊具及吊耳的安全確認,渣盆內紅渣未凝固前禁止吊走。開動長線過跨車時注意前方有無行人、設備或行車吊物,有則注意提醒或避讓。翻渣盆時注意遙控行車的使用規范,避免誤操作;另外注意站位安全,人離物須有足夠安全距離后方可起吊,以免鋼渣打出時傷人或吊具傷人。

7.20中間包液面結蓋處理:先將中間包液面逐步升高,使結蓋部分逐漸熔化變軟,然后使用大圓鋼敲擊成小塊,最后通過排渣操作排除。處理時注意腳下站位,防止高溫灼傷、滑倒。

7.21進行設備維護或打掃場地衛生注意站位合理,利用好安全防護措施,作業時看下方是否有人,注意提醒他人避讓,避免觸電、物體打擊、機械傷害事故發生。

7.22交班:正點對口交班,將本崗位在安全上、生產上、設備上須注意的事項一一交待清楚。

7.23班后會:在本鑄機澆鋼平臺小會議室小結本崗位在安全上、生產上、質量上的成功經驗和不足并提出下步改進工作措施。

7.24下班:嚴格遵守枊州市及柳鋼公司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規定,使用維護好自己的交通工具,不超速行駛,不逆行,不闖紅燈,認真作好路況、前后車以及轉彎的安全確認工作,避免摔跤或交通事故發生。

篇2:大包工崗位安全職責

(1)服從機長安排,嚴格按操作規程操作好旋轉臺,均勻地控制好中間包液面,盡量少開關大包滑板。

(2)負責大包的開澆與關閉,精心操作,禁止將鋼渣大量澆入中間包。

(3)負責大包余鋼回爐,按有關規定禁止將余鋼倒入渣盤。

(4)大包澆注完畢必須將殘渣放凈,關嚴水口,預防濺渣造成的燒燙傷害。

(5)大包發生關不住或刺鋼事故時,應立即通知周邊人員離開,并指揮行車將大包吊到余鋼包上或安全的地方處理。

(6)負責所屬區域的衛生清掃,作到無積灰、無雜物。

(7)負責作業平臺安全設施的檢查維護,保障設備的安全運行,發現轉臺有損壞時應及時報告。

篇3:大包工崗位操作規程

崗位職責:

操作澆注設備,對溢流罐及事故槽進行檢查、更換;澆鋼前工具準備,鋼水包開澆、加保溫劑及控制中間包液面;大包長水口使用及更換,對中間包進行測溫取樣。負責本崗位責任區域衛生。嚴格執行安全規程。

1、澆注前的準備:

1.1設備檢查:

1.1.1操作箱信號燈、操作按鈕工作正常。

1.1.2大臺回轉臺正反旋轉、事故回轉、澆注位和鋼水接受位鎖定功能運行正常。

1.1.3液壓裝置運轉正常,開關靈活。測溫表、測溫槍工作正常,有問題通知儀表工處理。

1.1.4其它設備檢查正常。

1.2材料和工具準備:

1.2.1測溫槍、熱電偶、樣勺和樣?;蛉悠?、中包覆蓋劑、燒氧管等。

1.2.2事故鋼包,事故渣盆等準備就緒。

1.3連鑄鋼水溫度要求:

連鑄鋼水溫度、中包溫度按鋼種工藝要求執行。

2、澆鋼操作:

2.1大包到達連鑄平臺后,指揮行車將鋼水包平穩的放在回轉臺上。

2.2待中包水口裝好引流劑后,操作回轉臺將鋼水包轉至澆注位。

2.3開澆前向中間包沖擊區內加入中包覆蓋劑3-5袋,開澆后再加3-5袋,以保證鋼水液面不裸露,防止液面結殼。

2.4得到機長開澆指令后,開啟滑動水口,向中間包注入鋼水。開澆不宜過猛,防止鋼水飛濺,待形成熔池后,將大包水口開展,迅速提升液面。若水口不能自開,立即燒氧引流,燒眼時密切配合,注意操作安全。

2.5正常澆注時,中間包鋼水液面應控制在500-600mm,澆注中可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夜面,但不得低于350mm,并且不可連續長時間保持低液面操作。

2.6開澆前、中、后期中間包測溫3次,測溫點在1-2流或3-4流中間,深度在液面下150-200mm,記錄各次的測溫值。如有異常,可適當多測。

2.7取鋼樣,大包開澆8min后取樣,每爐要求取兩個樣,間隔約5分鐘。鋼樣高度不應小于樣模的2/3,不合格重取。

2.8澆注過程中應及時用氧氣燒掉大包鋼流處的冷鋼。

3、澆注結束:

3.1根據拉速和澆注時間,判斷大包鋼水快澆完時,注視鋼流,發現下渣,立即關閉滑動水口。

3.2將空鋼包轉至接受位,指揮行車將鋼包吊走。

4、連鑄換鋼包操作:

4.1原鋼包快澆完時,全流澆注,使中間包鋼水液面保持高位,鋼包澆完,立即關閉水口,迅速將鋼包轉至接受位。

4.2新鋼包轉至澆注位,安裝好液壓裝置,立即開啟滑動水口澆注,換包過程應在5min內完成,中間包鋼水液面不低于600mm。

5、事故處理:

5.1澆注過程中,大包滑動水口失控或穿鋼,無法繼續澆注時,立即將該鋼包轉至座包位,指揮天車將其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