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絲車間安全生產操作規程
1生產現場所有工作人員必須穿工作服,佩戴工作帽,不允許穿拖鞋、高跟鞋。
2葉組前或設備開始運轉時,檢查所有操作信號是否處于正常狀態,如發現問題應及時通知有關人員。設備需再啟動時,必須注意現場情況,確認是單機、全線運轉,單機是點動或試車,先做出開車提示,確認無異常后,方可開車。
3檢查運行中電機時,應用手背觸摸電機,發現電機溫度>65℃時應及時通知電修人員。
4機械設備運轉時,應無噪音,發現問題應及時通知機修人員,并認真做好運行記錄。禁止用水沖洗運轉中的設備及所有用電設備。
5開啟蒸汽閥門時,動作應輕、緩、慢、穩,并側身站立,以防止正面操作造成傷害。如發現蒸汽、水、空壓氣發生泄漏時,應通知有關人員,并做好運行記錄。
6電氣控制中的緊急開關,除發現重大的設備隱患及危害人身安全時不得隨意使用。故障排除后,誰停的、誰啟動。故障停止按鈕、手動開關、安全開關及安全警示牌,誰操作、誰恢復。
7設備檢查、設備檢修或設備保養時,操作者應首先關閉電源空開并把安全警示牌掛在控制盤上,將安全開關撥至“檢查”位置并拔下安全開關鑰匙隨身攜帶,待檢修及保養結束時,應將安全開關鑰匙放回原處,并撥至“正常”位置,恢復電源空開,將安全警示牌放入柜內。
8設備運轉中,不得搞運轉部分衛生。不得打開安全防護門,遮蓋、移動光電管。
9生產結束后,設備應處于“葉組終了”或“順停”,發現意外情況,有關人員應及時處理并向相關人員反映。班后應關閉有關OP盤的電源。
10各崗位在生產結束或日保養完成后,關閉水、氣、汽開關,車間下班后要有專人負責安全檢查,斷電、關窗、鎖門,確保安全后方可離開。
11設備運轉時嚴禁拆開防護罩,發生物料堵塞現象必須停車,待完全停穩后,方可排除故障。
12機器運行時,如發現運轉不正常或有異常聲音,應立即停車并及時通知機電修人員,不得擅動。故障排除后方能開機操作。
13嚴禁在生產現場及更衣室等非吸煙場所吸煙,葉組生產中在崗工作人員不得擅自脫崗吸煙。在指定的吸煙場所吸煙時,應遵守吸煙室的管理制度。
14開機前檢查信號和設備部件是否正常,機器各部件和安全防護裝置是否齊全可靠,潤滑是否良好,機器周圍地面有無雜物,氣、汽、水壓力是否符合工藝要求。
15在使用各種手動及電動工具時,先檢查是否正常,嚴禁帶病作業及違章操作,同時穿戴好防護用品
16維修設備結束后,通知本地操作人員,必須經試運轉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并跟蹤帶料后的運行情況。并對維修現場進行清理,現場嚴禁存留焊條頭、螺栓、油污、棉絲等雜物。各種防護罩必須立即裝上,沒有的要立即裝配齊全。
17車間內突然停電時,所有人員應立即停止正在進行的工作,關閉正在使用的水、壓縮空氣截門,疏散至安全場所。
篇2:車間班組長安全生產責任制度
1、對本班組發生的各類安全生產事故負責。在車間的領導下,貫徹執行有關安全生產的會議精神或決定,并接受上級的監督檢查。
2、根據班組特點,不斷修改完善班組安全管理細則,制定臨時性危險作業的安全措施,做到安全生產無事故。
3、按照規定,組織班組職工抓好班前5分鐘、安全活動日、反“三違”、“查隱患”等安全基礎管理工作。
4、教育職工熟悉掌握崗位作業指導書,提高危害因素辨識能力,自覺遵守各項安全規章制度。
5、根據上級和廠部的要求,組織職工參與“特殊時期”、“安全生產月”、“百日安全無事故”等安全生產活動。
6、經常檢查職工對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制止“三違“行為,總結安全生產過程中經驗與教訓。
篇3:車間負責人安全生產責任制
1、車間負責人對本車間安全生產全面負責;
2、保證國家有關安全生產法律、規定和企業有關規章制度在本車間貫徹執行,把安全生產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做到“五同時”;
3、組織制定并實施車間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措施計劃;
4、組織對新工人(包括實習、代培人員)進行車間安全教育和班組安全教育;對職工進行經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識和安全技術教育;開展崗位技術練兵;定期組織安全技術考核;
5、每周組織一次全車間安全檢查,落實隱患整改,保證生產設備、安全裝備、消防設施、防護器和急救具等處于完好狀態,并教育職工加強維護,正確使用;
6、組織開展各項安全生產活動,總結交流安全生產經驗,表彰并獎勵安全生產先進班組和個人;
7、對本車間發生的事故堅持“四不放過”原則,及時報告和處理,并負責保護事故現場,查清原因,分清責任,采取防范措施;對事故的責任者提出處理意見,報公司批準后執行;
8、建立本車間安全管理網,充分發揮車間和班組安全員的作用;
9、建立健全車間干部管生產必須管安全的值班制度。
總經理(簽字):車間負責人(簽字):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