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鐵生產主要安全技術規程
高爐裝料系統安全技術
裝料系統是按高爐冶煉要求的料坯,持續不斷的給高爐冶煉。裝料系統包括原料燃料的運人、儲存、放料、輸送以及爐頂裝料等環節。裝料系統應盡可能的減少裝卸與運輸環節,提高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使之安全的運行。
(1)運人、儲存與放料系統。大中型高爐的原料和燃料大多數采用膠帶機運輸,比火車運輸易于自動化和治理粉塵。儲礦槽未鋪設隔柵或隔柵不全,周圍沒有欄桿,人行走時有掉入槽的危險;料槽形狀不當,存有死角,需要人工清理;內襯磨損,進行維修時的勞動條件差;料閘門失靈常用人工捅料,如料突然崩落往往造成傷害。放料時的粉塵濃度很大,尤其是采用膠帶機加振動篩篩分料時,作業環境更差。因此,儲礦槽的結構應是永久性的、十分堅固的。各個槽的形狀應該做到自動順利下料,槽的傾角不應該小于50°,以消除人工捅料的現象。金屬礦槽應安裝振動器。鋼筋混凝土結構,內壁應鋪設耐磨襯板;存放熱燒結礦的內襯板應是耐熱的。礦槽上必須設置隔柵,周圍設欄桿,并保持完好。料槽應設料位指示器,卸料口應選用開關靈活的閥門,最好采用液壓閘門。對于放料系統應采用完全封閉的除塵設施。
(2)原料輸送系統。大多數高爐采用料車斜橋上料法,料車必須設有兩個相對方向的出入口,并設有防水防塵措施。一側應設有符合要求的通往爐頂的人行梯。卸料口卸料方向必須與膠帶機的運轉方向一致,機上應設有防跑偏、打滑裝置。膠帶機在運轉時容易傷人,所以必須在停機后,方可進行檢修、加油和清掃工作。
(3)頂爐裝料系統。通常采用鐘式向高爐裝料。鐘式裝料以大鐘為中心,有大鐘、料斗、大小鐘開閉驅動設備、探尺、旋轉布料等裝置組成。采用高壓操作必須設置均壓排壓裝置。做好各裝置之間的密封,特別是高壓操作時,密封不良不僅使裝置的部件受到煤氣沖刷,縮短使用壽命,甚至會出現大鐘掉到爐內的事故。料鐘的開閉必須遵守安全程序。為此,有關設備之間必須連鎖,以防止人為的失誤。
篇2:煉鐵廠渣鐵處理一般安全規定
1應在值班工長領導下,嚴格按進度表組織出渣、出鐵。
2出鐵、出渣以前,應做好準備工作,并發出出鐵、出渣或停止的聲響信號;水沖渣的高爐,應先開動沖渣水泵(或打開沖渣水閥門)。
3泥炮應由專人操作,炮泥應按規定標準配制,炮頭應完整。打泥量及拔炮時間,應根據鐵口狀況及炮泥種類確定。未見下渣堵鐵口時,應將炮頭烤熱,并相應增加打泥量。
4泥炮應有量泥標計或聲響信號。清理炮頭時應側身站位。泥炮裝泥或推進活塞時,不應將手放入裝泥口。啟動泥炮時其活動半徑范圍內不應有人。
液壓設備及管路不應漏油,應有防高溫烘烤的措施。
5裝泥時,不應往泥膛內打水,不應使用凍泥、稀泥和有雜物的炮泥。
6鐵口泥套應保持完好。未達到規定深度的鐵口出鐵,應采取減風減壓措施,必要時休風并堵塞鐵口上方的1~2個風口。鐵口潮濕時,應烤干再出鐵。處理鐵口及出鐵時,鐵口正對面不應站人,爐前起重機應遠離鐵口。出鐵、出渣時,不應清掃渣鐵罐軌道和在渣鐵罐上工作。
7開口機應轉動靈活,專人使用。出鐵時,開口機應移到鐵口一側固定,不應影響泥炮工作。
8鐵口發生事故或泥炮失靈時,應實行減風、常壓或休風,直至堵好鐵口為止。
9更換開口機鉆頭或鉆桿時,應切斷動力源。
10通氧氣用的耐高壓膠管應脫脂。爐前使用的氧氣膠管,長度不應小于30m,10m內不應有接頭。
吹氧鐵管長度不應小于6m。氧氣膠管與鐵管聯接,應嚴密、牢固。
氧氣瓶放置地點,應遠離明火,且不得正對渣口、鐵口。氧氣瓶的瓶帽、防震膠圈和安全閥應完好、齊全,并嚴防油脂污染。
11爐前工具接觸鐵水之前,應烘干預熱。
12渣、鐵溝和撇渣器,應定期鋪墊并加強日常維修。活動撇渣器、活動主溝和擺動溜嘴的接頭,應認真鋪墊,經常檢查,嚴防漏渣、漏鐵。
不應使用高爐煤氣烘烤渣、鐵溝。用高爐煤氣燃燒時,應有明火伴燒,并采取防煤氣中毒的措施。
13采用水沖渣工藝的高爐,下渣應有單獨的水沖渣溝,大型高爐沖渣應有各自的水沖渣溝。
14鐵口、渣口應及時處理,處理前應將煤氣點火燃燒,防止煤氣中毒。
篇3:煉鐵廠設備檢修安全規定
1立嚴格的設備使用、維護、檢修制度。設備應按計劃(有條件的企業應推行點檢定修制)檢修,不應拖延。設備管理部門的機、電技術人員,應對日常檢修工作負責。
2檢修現場應設統一指揮部,并明確各單位的安全職責。參加檢修工作的單位,應在檢修指揮部統一指導下,按劃分的作業地區與范圍工作。檢修現場應配備專職安全員。
3檢修之前,應有專人對電、煤氣、蒸汽、氧氣、氮氣等要害部位及安全設施進行確認,并辦理有關檢修、動火審批手續。
4檢修中應按計劃拆除安全裝置,并有安全防護措施。檢修完畢,安全裝置應及時恢復。安全防護裝置的變更,應經安全部門同意,并應作好記錄歸檔。
5大、中修使用的拼裝臺和拼裝作業,應符合大、中修指揮部的要求,不應妨礙交通。拼裝作業應有專人指揮與監護。
6施工現場行駛的車輛,應有專人指揮,并盡可能設立單行線。大、中修施工區域內,火車運行速度不應超過5km/h,同時應設立警告牌和信號。
7設備檢修和更換,必須嚴格執行各項安全制度和專業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檢修人員應熟悉相關的圖紙、資料及操作工藝。檢修前,應對檢修人員進行安全教育,介紹現場工作環境和注意事項,做好施工現場安全交底。
8檢修設備時,應預先切斷與設備相連的所有電路、風路、氧氣管道、煤氣管道、氮氣管道、蒸汽管道、噴吹煤粉管道及液體管道,并嚴格執行設備操作牌制度。
9木料、耐火磚和其他材料的貯存,應符合下列要求:
——貯存場地應平坦、干凈,宜選擇地勢較高的場所,并應設防雨棚;
——儲料場與倉庫的選擇,應能保證工程的正常進行和消防車輛的順利通行;
——耐火磚應錯縫碼放,一般耐火磚垛高不應超過1.8m,大塊或較重的耐火磚垛高不應超過1.5m;
——材料堆垛之間的通道、寬度不應小于1.0m;
——堆垛應防潮;粉狀料應堆放在單獨的房間里。
10焊接或切割作業的場所,應通風良好。電、氣焊割之前,應清除工作場所的易燃物。
11高處作業,應設安全通道、梯子、支架、吊臺或吊盤。吊繩直徑按負荷確定,安全系數不應小于6。作業前應認真檢查有關設施,作業不應超載。腳手架、斜道板、跳板和交通運輸道路,應有防滑措施并經常清掃。高處作業時,應佩戴安全帶。
12樓板、吊臺上的作業孔,應設置護欄和蓋板。
13高處作業時,不應利用煤氣管道、氧氣管道作起重設備的支架,攜帶的工具,應裝在工具袋內,不應以拋擲方式遞送工具和其他物體。
遇6級以上強風時,不應進行露天起重工作和高處作業。
14在高處檢修管道及電氣線路,應使用乘人升降機,不應使用起重卷揚機類設備帶人作業。
15運送大部件通過鐵路道口,應事先征得鐵路管理部門同意,而且使用單位,還應設專人負責監護。
16檢修熱風爐臨時架設的腳手架,檢修完畢應立即全部拆除。
17在爐子、管道、貯氣罐、磨機、除塵器或料倉等的內部檢修,應嚴格檢測空氣的質量是否符合要求,以防煤氣中毒和窒息。并應派專人核查進出人數,如果出入人數不相符,應立即查找、核實。
18設備檢修完畢,應先做單項試車,然后聯動試車。試車時,操作工應到場,各閥門應調好行程極限,做好標記。
19設備試車,應按規定程序進行。施工單位交出操作牌,由操作人員送電操作,專人指揮,共同試車。非試車人員,不應進入試車規定的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