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冬季防火預防措施應急預案

冬季防火預防措施應急預案

2024-07-17 閱讀 7050

一、預防措施

(一)嚴寒冬季是火災事故易發期,各部門應組織進行冬季防火安全教育,定期分析安全形勢,提高所屬人員防火意識,克服麻痹思想,嚴格遵守各項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規定,明確防火重點,做到專人負責、責任落實,定期組織檢查和消防演練。

(二)加強對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重點防止易燃易爆物品自然)以及重點部門巡查,每月至少檢查1至2次。加強對明火、電源的管理。嚴禁違規使用不合格電源線、插頭、電器插座和保險裝置,嚴禁在床上、倉庫等地方吸煙,嚴禁在房間內使用大功率電器,空調做到專線使用。

(三)定期對本部門安全生產工作情況進行督促檢查,重點檢查鍋爐房、配電房、倉庫、對象住所以及壓力容器等高危設備運行情況,加強對用電設備的管理和維修,及時消除隱患,確保冬季用電安全。院屬各部門當班人員須堅持24小時值班制度,節日期間院領導待班,隨時應付突發情況。

(四)要熟悉本部門平面布局、建筑結構,消防通道及水源情況,熟知消防安全規章制度,及時消除火情隱患,經常檢查消防器材配備是否完好有效,并能熟練使用滅火器材,樓梯、道路安全緊急疏散通道應保持暢通無阻。

二、應急預案

(一)一旦發生火災事故,應迅速組織進行滅火,并采取以下措施:

1、當班人員要立即向院總值班和院主管、分管領導報告;

2、當班人員或院總值班人員視火情撥打“119”電話報警時,應簡要說明火情發生地點、火勢情況、報警人姓名和電話,并派人在路口迎候消防車。

(二)院總值班人員接到火情報告后,應立即啟動院消防預案,及時組織滅火和疏散人員。院領導接到報告到達現場后,匯總火場相關情況,指揮有關人員進行滅火、疏散和救援等工作,組織在場人員參與協助滅火、救援和維持現場秩序等工作。

(三)救火人員進入火場后,應優先疏散肢體、智力殘疾及其他“三無”服務對象,針對火場內部情況,根據疏散引導示意圖迅速引導被困人員按照相對安全、路程短、用時少的疏散路線撤出。救火時牢記先救人(疏散)后救物的原則,充分利用可逃生物資,如將毛巾、口罩、紡織品浸濕后捂住口鼻;利用消防斧、鐵棒等物質開啟逃生通道;如果疏散通道被火勢封住,可采取必要的破拆措施,或利用梯子、繩索等將被困人員救出。若不具備上述條件,應及時組織被困人員轉移到相對安全的部位,等待公安消防部門救援。

(四)在無路可逃的情況下,應積極尋找避難處所,如:疏散到室外陽臺、樓頂等待救援,如人員被困在房間,可將被單、窗簾或繩物結成繩索,系牢后,下滑到安全地帶,可以浸濕被子堵塞門縫,防止有毒氣體進入房間,此時用白床單向外面發求救信號,等待救援。千萬不要選擇跳樓逃生。

(五)被困人員安全疏散后,若火場中存有重要資料或貴重財物等,在安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組織人員盡快將其撤出,撤出后的物資應放置在不影響撲救工作的安全地帶,并安排人員看護,防止發生意外。

(六)組織本院救火人員進入火場前,應做好必要的防護準備,保證自身安全。

(七)火災撲滅后,院安全生產的部門負責人員應保護火災現場,配合公安消防部門進行火災事故調查,查明火災原因,劃清責任,整理有關材料,寫出火災事故調查報告,并提出對直接責任人和相關責任人的處理意見,上報院領導或消防安全管理部門。同時,向全院通報火災事故及處理情況,并及時向市民政局有關部門報告或書面匯報。

篇2:廚房常見安全事故預防措施

事故類型預防操作規范要點

1.食品中毒事故

1、在進貨、烹飪及保管中防止食物及原料受細菌感染,產生毒素。

3、防止細菌在食物上繁殖。

4、有毒化學物品與食物必須嚴格分開,

5、嚴防有毒化學品引起中毒。

6、注意食品本身含有的毒素。

2、割傷

主要由于使用刀具和電動設備不當或不正確而造成。其預防措施是:(1)在使用各種刀具時,注意力要集中,方法要正確。

(2)刀具等所有切割工具應當保持鋒利,實際工作中,鈍刀更易傷手。

(3)操作時,不得用刀指東劃西,不得將刀隨意亂放,更不能拿著刀邊走路邊甩膀子,以免刀口傷著別人。(4)不要將刀放在工作臺或砧板的邊緣,以免震動時滑落砸到腳上;一旦發現刀具凋落,切不可用手去接拿。

(5)清洗刀具時,要一件件進行,切不可將刀具浸沒在放滿水的洗滌池中。

(6)禁止拿著刀具打鬧。

(7)在沒有學會如何使用某一機械設備之前,不要隨意地開動它。(8)在使用具有危險性的設備(絞肉機或攪拌機)之前,必須先弄明確設備裝置是否到位。

(9)在清洗設備時,要先切斷電源再清洗,清潔銳利的刀片時要格外謹慎,洗擦時要將抹布折疊到一定的厚度,由里向外擦。

(10)廚房內如有破碎的玻璃器具和陶瓷器皿,要及時用掃帚處理掉,不要用手去揀。

(11)發現工作區域有暴露的鐵皮角、金屬絲頭、鐵釘之類的東西,要及時敲掉或取下,以免劃傷人。

3、跌傷和砸傷

由于廚房內地面潮濕、油膩、行走通道狹窄、搬運貨物較重等因素,非常容易造成跌傷和砸傷。

(1)工作區域及周圍地面要保持清潔、干燥。油、湯、水撒在地后,要立即擦掉,尤其是在爐灶操作區。

(2)廚師的工作鞋要有防滑性能,不得穿薄底鞋、易磨損的鞋、高跟鞋、拖鞋、涼鞋。平時所穿的鞋,腳趾腳后跟不得外露,鞋帶要系緊。

(3)所有通道和工作區域內應無障礙物,櫥柜的抽屜和柜門不應當敞開。

(4)不能把較重的箱子、盒子或磚塊等留在可能掉下來會砸傷人的地方。

(5)廚房內員工行走路線要明確,盡量暢通避免交叉相撞。

(6)存取高處物品時,應當使用專門的梯子,用紙箱或椅子來代替是不安全的。過重的物品不能放在高處。

(2)抬舉重物時,背部要挺直,膝蓋彎曲,要用腿力來支撐,而不能用背力。

(3)舉重物時要緩緩舉起,使所舉物件緊靠身體,不要驟然一下猛舉。

(4)抬舉重物時如有必要,可以小步挪動腳步,最好不要扭轉身體,以防傷腰。

(5)搬運時當心手部被擠傷或壓傷。

(6)盡可能借助于起重設備或搬運工具。

4、燒燙傷

燒燙傷主要是由于員工接觸高溫食物或設備、用具時不注意防護而引起的。其主要預防措施如下:

(1)在烤、燒、蒸、煮等設備的周圍應留出足夠的空間,以免因空間擁擠、不及避讓而燙傷。

(2)在拿取溫度較高的烤盤、鐵鍋或其它工具時,手上應墊上一層厚抹布。同時,雙手要清潔且無油膩,以防打滑。撤下熱燙的烤盤、鐵鍋等工具應及時作降溫處理,不得隨意放置。

(3)在使用油鍋或油炸時,特別是當油溫度較高時,不能有水滴入油鍋,否則熱油飛濺,極易燙傷人,熱油冷卻時應單獨放置并設有一定的標志。

(4)在蒸籠內拿取食物時,首先應關閉氣閥,打開籠蓋,讓蒸氣散發后再使用抹布拿取,以防熱蒸汽灼傷。

(5)使用烤箱、蒸籠等加熱設備時,應避免人體過分靠近爐灶或灶體。

(6)在爐灶上操作時,應注意用具的擺放,炒鍋、手勺、鐵筷等用具如果擺放不當極易被爐灶上的火焰烤燙,容易造成燙傷。

(7)烹制菜肴時,要正確掌握油溫和操作程序,防止油溫過高,原料投入過多,油溢出鍋沿流入爐膛火焰加大,造成燒、燙傷事故。

(8)在端離熱油鍋或熱大鍋菜時,要大聲提醒其他員工注意或避開,切勿碰撞。

(9)在清洗加熱設備時,要先冷卻后再進行。

(10)禁止在爐灶及熱源區域打鬧。

5.火災事故

1、員工須按油、氣、電等熱源設備

2、操作規程操作。

3、油鍋加溫過程中,

4、工作人員不

5、可離開。

6、注意防范漏電事故發生。

7、用完煤氣后應關掉氣源開關。一旦發生煤氣、油管等設施漏氣,必須立即組織專人修復后方可使用。

8、完期清洗爐灶、抽油機煙罩管道等設施。

6、電擊傷

觸電事故

1、所有電器設備

2、必須安裝安全接地線。

3、員工須按電器設備

4、操作方法操作。

5、使用電器設備

6、前必須對設備

7、作安全檢查。

8、使用電器設備

9、若有故障發生,應立即切斷電源并檢修。

10、使用完電器后,應立即切斷電源。

預防措施如下:

(1)使用機電設備前,首先要了解其安全操作規程,并按規程操作,如不懂得設備操作規程,不得違章野蠻操作。

(2)設備使用過程中如發現有冒煙、焦味、電火花等異常現象時,應立即停止使用,申報維修,不得強行繼續使用。

(3)廚房員工不得隨意拆卸、更換設備內的零部件和線路。

(4)清潔設備前首先要切斷電源。當手上沾有油或水時,禁止觸摸電源插頭、開關等部件,以防電擊傷。

(5)、如已發生上述事故時應在第一時間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并上報部門經理。

(6)、作好員工安全教育與培訓工作,新員到崗時要進行崗前安全知識培訓,對現場設施設備進行實操練習,學徒工操作專業性強的設施時必須要有師傅在現場指導,每一季度對員工進行安全知識考核,成績與工資掛勾,對不合格的員工要進行重新培訓直至合為止

廚房安全防范

一、廚房必須保持清潔。

1.染有油污的抹布、紙屑等雜物應隨時清除。

2.爐灶、煙罩油垢日常清理,每周徹底清除,以免引起火災。

二、廚師炒菜時切勿隨便離開或處理其他事情或與人聊天。

三、油鍋起火時,廚師應立即用鍋蓋蓋住油鍋,使之缺氧而熄火,鍋

蓋不嚴密時,使用食鹽使火熄滅,并關閉爐火。

四、禁止廚房工作人員在工作時間吸煙。

五、易燃、易爆危險物品,例如:酒精、汽油、煤氣罐鋼瓶、火柴等,不可放置于爐具或電源插座附近,更不可靠近火源。

六、用電烹煮食物時,須防止水燒干起火。

七、插座損壞或電線外部絕緣體破裂應立即更換或修理,發現電線起火時,應迅速切斷電源。

八、煤氣爐、煤氣管線勿靠近電氣線路或電源插座。

九、煤氣火災滅火方法。

1.用泡沫滅火器滅火。

2.斷絕煤氣之源。發生火災時,現場管理人員應立即組織人員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進行撲救并在第一時間上報廚師長及總經理,如火災嚴重自救無法控制時應由部門負責人申請求援消防中心,在消防人員未到前,要繼續進行搶救工作。

3.降低周圍溫度。

4.斷絕空氣供給。

十、每日工作結束后,必須清理廚房,并檢查電源及煤氣等開關是否關閉

篇3:食物中毒及預防措施

一、豆漿中毒

1、中毒原因:生大豆含有一種有毒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可抑制體內蛋白酶的正?;钚?并對胃腸有刺激作用。

2、中毒表現:潛伏期數分鐘到1小時,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有的腹瀉、頭痛,可很快自愈。

3、預防措施:豆漿必須煮開再喝。

二、豆角中毒

1、中毒原因:豆角品種很多,豆角引起中毒的原因一般認為是由于豆角中所含的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引起的。

2、中毒表現:潛伏期為數十分鐘至五小時。主要為胃腸炎癥狀,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以嘔吐為主,并伴有頭暈、頭痛、出冷汗,有的四肢麻木,胃部有燒灼感,預后良好,病程一般為數小時或1-2天。

3、預防措施:"燒熟煮透"。

三、發芽土豆中毒

1、中毒原因:土豆中含有一種生物堿,叫龍葵素。正常土豆中龍葵素的含量較少,為2-10毫克%。當土豆發芽后皮肉變綠,龍葵素含量增高。人一次食用0.2~0.4克可發生中毒。

2、中毒表現:一般在進食后十分鐘至數小時出現癥狀,胃部灼痛,舌、咽麻,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嚴重中毒者體溫升高,頭痛,昏迷,出汗,心悸。兒童常引起抽風、昏迷。

3、預防措施:⑴土豆應貯存在低溫、通風、無直射陽光的地方,防止生芽變綠。⑵生芽過多或皮肉大部分變黑、變綠時不得食用。⑶發芽很少的土豆,應徹底挖去芽和芽眼周圍的肉。因龍葵素溶于水,可侵入水中泡半小時左右。

四、亞硝酸鹽中毒

1、中毒原因:亞硝酸鹽可使正常的低鐵血紅蛋白被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失去輸送氧氣的功能。因而出現青紫和組織缺氧現象。

2、中毒表現:潛伏期30分鐘-3小時,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膚青紫,呼吸困難,并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有的昏迷,抽搐,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預防措施:⑴不吃腐爛變質蔬菜。⑵加強宣傳、不要誤食亞硝酸鹽。

五、沙門氏菌屬食物中毒

1、病原菌:沙門氏菌屬是很大的一組細菌,其中最常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有鼠傷寒,豬霍亂,腸炎沙門氏菌,付傷寒甲、乙等。這種細菌在外環境中的生活力較強。在水、牛乳及肉類食品中能生存幾個月,其繁殖的最適溫度為37℃。乳與乳制品中的沙門氏菌經巴氏消毒或煮沸后迅速死亡。

2、中毒食物和污染源: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多由動物性食品,特別是肉類引起(如病死牲畜肉、熟肉制品),也可由家禽、蛋類、奶類食品引起。

3、臨床表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潛伏期一般12-24小時,短的數小時;長則2-3天。前驅癥狀有惡心,頭痛,全身乏力和發冷等。主要癥狀有嘔吐,腹瀉,腹痛,糞便為黃綠色水樣便,有時帶膿血和粘液。一般發熱38℃-40℃。重病人出現寒戰,驚厥,抽搐和昏迷。病程為3-7天,一般預后良好。但是,老人,兒童和體弱者如不及時進行急救處理也可導致死亡。

4、預防措施:⑴防止食品被沙門氏菌污染;⑵控制食品中沙門氏菌的繁殖;⑶徹底殺死沙門氏菌。

六、魚類引起的組胺中毒

含組胺高的魚類主要是青皮紅肉的海產魚類。如鮐魚、青魚、沙丁魚、秋刀魚等。

1、中毒原因:這類魚含有較高量的組氨酸,經有些細菌作用,在適宜的條件下魚肉中的組氨酸經脫羧酶作用產生組胺和類組胺物質--秋刀魚素。

2、中毒表現:組胺中毒與人的過敏體質有關。中毒表現為局部或全身毛細血管擴張。潛伏期為數分鐘至數小時,特點是發病快,癥狀輕,恢復快,少有死亡。主要癥狀為皮膚潮紅,結膜充血,似醉酒樣,頭暈,劇烈頭痛,心悸,有時出現蕁麻疹。一般體溫不高,多于1-2日內恢復。

3、預防措施:⑴加強魚類食品衛生管理;⑵過敏體質的人不能食用;⑶對容易產生大量組胺的鮐魚去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