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房點火作業安全技術措施
1250泵房是負壓新鮮風流進風巷,錨噴支護。現在要安裝水泵和管道,形成礦井排水系統,需進行點火作業,為了保證點火作業的安全,特制定此安全技術措施,作業人員一定要嚴格按此安全技術措施作業。
一、作業時,機電隊必須明確一人對作業地點的點火工作全面負責,并派一專人在現場進行檢查和監督。
二、泵房內和作業地點20米范圍內嚴禁堆放可燃性材料。
三、要安裝一趟有水的灑水管路,有專人負責灑水,不讓火花進入泵房以外的大巷中。
四、工作地點準備兩個滅火器。
五、有專職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作業地點風流中瓦斯濃度不得超過0.5﹪,只有在檢查證明作業地點附近20米范圍內巷道頂部無瓦斯積存時,方可進行作業。
六、每班點火作業完畢后,工作地點應再次用水噴灑,并應有專人在工作地點檢查一小時,發現異狀,立即處理。
篇2:三水平中央變電所泵房水倉修復與澆灌安全技術措施
三水平中央變電所,泵房,水倉修復與澆灌安全技術措施
根據礦生產計劃安排,三水平水倉澆灌將由我區十隊進行澆灌施工。三水平平中央變電所,泵房,內外倉通道由于受地壓影響,有背板斷裂,掉頂,底鼓現象,需先進行修復。為了確保施工的安全順利進行,特編制如下措施。
一、技術要求:
1、水倉硐室澆灌凈寬、凈高以設計尺寸為準,澆灌厚度為200mm。
2、內外倉吸水井規格:長*寬*深=3600*2000*5500mm。連通吸水井通道規格:長*寬*深=2400*1600*5500mm。
3、絞車基礎規格:長*寬*深=1200*1200*100mm。
4、臥道要求巷道腰線到道面為1.0m。
二、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前,施工地點附近要備有足夠的模板,撐木,各種材料及應急備用料。
2、施工前,內外倉通道口的風水管路由通風區負責改道。
3、每班施工前由班隊長負責對施工地點進行安全隱患排查,在確認無安全隱患,認真填寫安全確認牌板后,方可施工。
4、內外倉通道的修復:
①修復前,首先需摘掉通道口的U型鋼支架棚腿。
②摘棚腿前,先用加工的卡纜固定好兩道工字鋼,且工字鋼與每一個棚梁都必須連接緊固,螺母扭距不得低于150Nm。
③安裝好工字鋼棚梁,確認無安全隱患后,方可逐一摘除棚腿。
④內外倉通道臥道要求軌枕間距不大于1.0m。軌道間距誤差不大于10mm,不小于5mm,軌道接頭間隙不大于10mm,內錯差不大于5mm。要求構件齊全,緊固有效,嚴禁出現陰、陽道,腐朽的道板要給予更換。
⑤對于巷道破損地段需重新更換背板。
5、臨時水倉的修復:
①在每班時施工前,首先加強頂板管理,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找凈頂板的浮矸活石。
②找頂后,進行臨時支護。然后對臨時水倉周圍補打錨桿,進行補強支護。錨桿規格為高強螺紋錨桿,ф20*2000mm。
③打好錨桿后,然后再砌筑瓦石,以加強巷幫支護,防止片幫。瓦石間隙要充填密實。
⑥對巷道修復好后,再清理臨時水倉,破損處立模澆灌。
6、水倉澆灌:
①立模板時要拼接嚴密,防止跑漿,造成麻面。
②模板應當潤濕,防止模板吸收混凝土內的水分。
③采用人工拌料,水泥,黃沙,石子配比為1:2:3。拌料要混合均勻,一次拌料,一次用完。
④澆灌前,檢查模板支撐是否牢固,模板穩定是否正確,拼接是否嚴密,模板內的浮矸、雜物是否清理矸干凈。檢查合格后方可澆灌。
⑤盡量采用連續澆灌,以保證混凝土的密實性和整體性。
⑥澆灌搗固時,搗固鏟要插到混凝土的底層,搗固到混凝土表面冒出灰水為止。
⑦混凝土澆筑24小時后方可拆除模板。
⑧澆筑24小時后開始灑水養護,每班灑一次。
⑨拆下的模板要存放到指定地點,不要隨意亂放,以供下次使用。
7、絞車管理:
①、絞車上、下口要裝有聲光信號,“一停”、“二拉”、“三松”,禁止口喊,敲擊管線或晃燈等代替信號。
②、絞車司機在開車前要檢查絞車的各部件,出現異常及時處理好后,方可走鉤。
③、嚴格遵守“行車不行人,行人不行車”的規定。
④、絞車一定要帶電松車,嚴禁放大滑不帶電松車。
⑤、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均不得開車:
⑴礦車未掛保險繩。
⑵制動閘制動力不夠。
⑶絞車有故障未處理或礦車掉道未處理。
⑷發現軌道上有行人。
⑸信號有故障未處理。
⑥、絞車道上要有連動保險檔裝置,并堅持正常使用。
⑦、絞車在運行時,嚴禁用手、腳撥鋼絲繩。
⑧、開車時要精力集中,接信號后確定無誤時方可開車。如果信號不明確,必須重新聯系。
⑨、停車時,應閘好制動閘,松開傳動閘把后再停電,開車時先松開傳動閘把,然后送電。
⑩、絞車運轉時要平穩,不允許急開爭停,急快忽慢。
⑾、絞車司機不得兼作把鉤工。
⑿、絞車帶電時司機不得擅自離開絞車。
⒀、礦車掉道后嚴禁用絞車硬拉。處理掉道人員同絞車司機密切配合,并必須在礦兩側用木楔等物將礦車制動,司機將鋼絲繩拉緊將車停穩,然后進行處理。
⒁、處理掉道時,司機嚴禁脫崗,處理掉道人員嚴禁在礦車下部操作,處理完畢人員撤離現場方可送信號開車,恢復生產。
⒂、絞車滾筒上的生根余繩不得少于5圈,固定繩頭的緊固繩卡不得少于2付,并有防松墊圈;鉤頭距絞車不小于1米的長度。
⒃、嚴禁蹬鉤頭,扒車,超載,超掛,用異物代替銷子。
其他未盡事宜按«煤礦安全規程»、«掘進技術操作規程»及其他有關規定執行。
篇3:安全泵房回風巷貫通施工措施
泵房回風巷貫通施工措施
工程概況
王行莊煤礦泵房回風巷位于主排水泵房與中央風井之間。從中央風井向泵房方向由三十處施工,現已施工完畢。其工作面距一處施工的工作面還余8米左右,根據工程安排,剩余的工程將由一處進行貫通。
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規定和要求,施工已進入貫通的關鍵階段,為了安全無誤、順利實現泵房回風巷的貫通,特編制該措施。
施工方法
由于貫通段的巖石以泥巖為主,頂板局部淋水較大。在施工中必須加強支護,堅持一掘一錨噴,堅決杜絕空頂現象。
在巷道貫通之前,測量人員要做好測算工作,具體做法是對兩個工作面統一進行一次導線測量,將巷道的施工中線檢查一次,嚴格按照設計給線,確保對頭施工的巷道中線閉合;另外做好控制點,以便隨時量測施工進度,掌握貫通距離。
當貫通距離剩下5米時,每次打眼前要用3米長釬打超前探眼,并采用短掘震動放炮、導洞施工,當長釬打透以后,此時要放小炮爆破,堅持多打眼,少裝藥的原則進行施工,先放下部眼,再放上部眼。
貫通以后擴刷巷道到設計值,永久支護要及時跟上,嚴禁空頂或超大距離擴刷。
相關技術參數:泵房回風巷設計為直墻半圓拱斷面,支護方式為錨噴,掘寬2740mm,凈寬2600mm,墻高1600mm,凈高2900mm,噴厚70mm,掘進斷面7.33m2,凈斷面6.81m2,錨桿間排距為800mm,錨桿采用D18mm,L=1800mm的樹脂錨桿。每幫基礎深100mm。
在泵房回風巷貫通施工前,必須將開口處的金屬棚先用2根道軌進行加固。加固方法,首先把道軌與開口處的金屬棚全部進行焊接,然后打錨索,用錨索將道軌托緊。錨索數量不得少于6根。最后將開口斷面內的金屬棚用氧氣割掉。
安全技術措施
泵房回風巷從現在開始施工時,每次放炮前必須派2人在所有可能進入泵房回風巷的路口站崗警戒。警戒人員距貫通點的距離直巷不低于100米。彎巷不低于70米。全部警戒完成后,留下一人站崗,回去1個人通知放炮員。
從現在開始,三十處必須在可能進入泵房回風巷的所有路口打上柵欄,并進行掛牌警示。三十處所有施工人員必須全部知道泵房回風巷的貫通事宜,以避免人員誤入,在泵房回風巷貫通前,所有人員絕對不得進入泵房回風巷。
三十處的泵房回風巷工作面內必須保持正常的通風。
嚴格執行“一炮三檢”制和“三人連鎖放炮”制。
通風機必須指定專人負責管理,保證正常運轉,同時要加強貫通處兩頭的通風,風筒要緊跟工作面,確保施工現場有足夠的新鮮風流。
每次放炮后,瓦檢員要到施工工作面和對頭停掘處測量瓦斯濃度,一旦瓦斯濃度超限,立即向礦調度報告,并加強通風。
必須堅持“先探后掘,有疑必探”的原則,當探通巷道時,立即停止掘進,及時匯報礦調度室及有關領導,嚴禁擅自貫通。
打眼前、裝藥前、放炮后,必須先敲幫問頂,找凈危巖活矸,在確保頂板安全的情況下方可進行作業。
爆破后,放炮員、班組長及瓦斯檢查員必須巡視爆破地點,檢查通風、瓦斯、頂板、拒爆、殘暴等情況,如有情況,必須立即處理。
貫通后應及時調整通風系統,保持巷道正常通風。
其他有關安全事項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