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纜火災防治技術措施

電纜火災防治技術措施

2024-07-17 閱讀 1414

防治電纜火災的技術措施基本上有下列兩大類型:

(1)對防滅火不健全但已運行電纜的補救措施。已敷設投運的電纜線路及附件,凡不符合消防法及防火施工法要求的,在不改變電纜材料和結構條件下,按消防及防火新規定進行改造施工。如增設阻火隔墻及密封橋架、附件及電纜外表涂刷防火涂料、包繞防火包帶等補救措施。

(2)新建電纜線路防滅火措施。對新建電纜電氣工程,首先選用新型耐火或難燃型電纜及附件;裝設先進實用的防滅火裝置及自動報警系統。

(一)封堵方式防止電纜著火

變電站中敷設的電纜與各種電力設備的連接是通過孔洞、穿墻、人井、橋架、夾層、隧道等方式進行的,線路走向十分復雜且多變,為了保證安全,防止火災發生,在電力電纜敷設安裝施工過程中,必須對電纜進行防火堵封。

施工中電纜的封堵,既要按有關規程進行,但又要因地制宜,不能教條和盲目設置封堵點,隨意確定封堵方式,這樣,不僅浪費工料,提高工程造價,而且使電纜通道的通風及散熱條件變壞,易造成火災隱患點應結合施工場所的具體情況及自身的特點,確定重點防火部位和應采取的措施,下面介紹電纜封堵幾種常用的方式。

1.電纜預留孔洞的防火封堵

在電纜系統工程中,電力監控屏、盤及開關柜等是變電站中的主要設備,一般放置在主控室,在其下方的預留電纜入口部位,應采用防火隔板做上下兩層封蓋,隔板中間鋪以堵料嚴密封堵,并留有適當的電纜穿越的孔槽。孔槽周圍的電纜穿越處應填以軟性的有機堵料(俗稱防火膠泥),而槽孔外圍則灌注具有凝固特性的無機堵料。用這種辦法處理,今后若要增加或變更電纜,只需將槽孔中的有機堵料揭下即可,無須拆卸上下封蓋板。

2.電纜穿墻孔洞的防火封堵

敷設電纜時,當電纜若要穿過墻體,視穿墻孔洞的大小、厚度,用防火包、有機堵料、無機堵料進行堵封。墻體兩側的防火隔板用膨脹螺栓緊固固定好,防火板根據所穿越的電纜及橋架大小留有孔洞,穿墻兩側用有機耐火槽盒填入有機堵料的方式各設2m的防火段,并在墻體兩側電纜上刷涂防火涂料,防止火勢穿越蔓延。具體的適用范圍包括電纜隧道、電纜夾層穿越處等。

3.電纜豎井及各樓層垂直上下的橋架防火封堵

應在豎井及樓層垂直上下橋架的兩端出入口處設阻火隔層,用防火沙包、有機堵料將電纜與墻體縫隙嚴密封堵,封堵好后,在上面加防火隔板,以增加耐火極限,并遮蓋零亂不整潔的防火材料。阻火隔層上下兩側電纜的1.5m區域用膨脹型防火涂料涂刷3次。垂直走向的橋架整體用防火隔板或槽盒封閉嚴,以隔絕火源,同時增強整齊美觀感。

4.電纜隧道的防火措施

當采用隧道方式敷設電纜施工時,要考慮通風散熱良好,隧道內的防火門與防火夾墻應配合布置。防火門原則上設置在35kV開關柜室、10kV開關柜室,主控室及通訊計算機室等電纜隧道處。防火夾墻設置在隧道直線段中,原則上每隔100m設置一道。在丁字、十字隧道口處,距其中心5m處三方向或四方向各設置一道防火墻,以阻隔各個方向來的火源。防火墻的具體做法是用防火砂包從下至上堆砌成墻體,厚度以兩個包體為準,防火墻兩側的電纜應刷膨脹型防火涂料4~6次,長度各為2m長。防火墻兩側每層電纜用防火隔板鋪墊,長度為4m,作為防火夾層,并在隔板上鋪蓋2~4cm厚的有機堵料以增強耐火極限。防火墻兩側的防火隔板,從下至上用螺栓固定在電纜支架上,形成封閉隔離的防火區間。

5.電纜溝道的防火堵封

要在電纜溝道通往的配電室、控制室、各種設備以及建筑物等的出入口處,用防火砂包堆砌、封閉、并用有機堵料堵塞縫隙,以此來割斷可能引起的火源。

6.電纜夾層中的防火措施

由于電纜夾層中敷設的電纜根數、層數較多又集中,特別是主控室,該處的電纜夾層往往面積很大,且敷設纜數很多,因此該處的電纜防火要作為重中之重來考慮。一般常采用劃分小單元及系統兩種防火方式,把一個整體空間很大的夾層劃分成幾個分隔區,利用砌電纜墻的方式來隔離各單元。采取分區隔離措施,從而實現了一個區域起火不至于蔓延至其他區域,就能有效地減少可能發生火災的過火面積,減少損失和傷亡。

7.明敷電纜的防火措施

對明敷的電纜線路可采用加防火涂料覆蓋層的方法,如加防火包帶、涂防火涂料及加蓋防火罩布等。因這些材料是以防燃性材料為主、加適量膠粘劑及填充劑制成的。防火包帶包繞的方式一般采用1/2疊包(半疊包)2層為宜。

8.高溫及易燃管道處電纜的防火封堵

對各種高溫管道及煤氣易燃管道處電纜及電纜橋架,可采用防火隔板或防火槽將整體遮蓋或封閉好。

(二)電纜中間接頭的防火措施

(1)環氧樹脂電纜頭制作。該類電纜在制作中間接頭過程及環氧樹脂配制過程中均應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

(2)其他類型電纜中間接頭。對已制作完成中間接頭的電纜,特別是對75mm2以上的大截面電力電纜,其防火措施尤為重要,防火處理操作要仔細慎重,必須在電纜的中間接頭處,用防火有機槽盒添加有機堵料的方式,在中間接頭兩端設置可靠、有效的防火段。

電纜中間接頭防火封堵必須注意防火隔板及防火槽盒的固定。要考慮既要拆裝施工及檢修方便,又要安全可靠,比如采取用燕尾螺栓代替普通六角螺栓等。在不易拆裝處應該采用先預埋管件,并用防火膠泥和防火板暫時封閉等措施,便于今后新敷設電纜時施工方便。

(三)采用有效的火災自動報警消防措施

當火災剛一發生,根據火災初期產生的煙氣和火光,可安裝煙感型、光電感應型火災自動報警裝置,一旦發生火情和產生的煙氣和火光,報警裝置將發出信號,提醒人們及時撲滅火焰。報警裝置一般安裝在重要的大型變電所、主電室、電纜隧道、電纜夾層等部位。

同時在變電站、所、室及電纜隧道、溝道、夾層、電纜井等處設置數量足夠的消防滅火裝置,當火情出現后自動裝置發出信號,人們及時采用這些滅火器,迅速予以撲滅。

篇2:電纜火災事故應急預案范本

應急處理:

1·應及時判明著火電纜所屬的系統和走向,調整運行方式,并切斷著火電纜的電源;

2·在電纜著火部位兩側設置阻火帶,延緩和阻止火勢發展。

3·進入火場應及時救援人員必須佩戴正壓式呼吸器或防毒面具,防止中毒,窒息,并且避免碰觸導電部位;

4·進入電纜間·隧道等密閉場所火場的應急救援人員必須兩人一組,佩戴正壓式呼吸器,進入時間不易過長,并充分預留出撤回時間所需要的呼吸器的供氣量;

5·電纜著火優先使用干粉式滅火器,若火災無法撲滅,電纜間,隧道用水滅火時,應確保排水系統正常。

6·電纜間,隧道電纜著火,消防器材不足時,導致火勢一時無法完全控制時,

應及時將救護人員撤離,關閉防火門,以使火焰窒息;

7·滅火施救人員在滅火過程中要采取相應的個人防護措施,防止燒傷及燃燒中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引起的人員中毒,窒息,并嚴防觸電。

篇3:電纜火災預防和撲救措施

一、電纜火災發生的常見原因

1.電纜本身故障引發火災。

(1)電纜頭制作質量不良,導致運行中電纜頭過熱爆炸起火。

(2)電纜經長期運行絕緣老化,運行中擊穿短路引起火災。

(3)電纜長期過負荷運行造成電纜過熱、損壞,運行中造成短路引起火災。

(4)電纜受外力機械損傷,造成絕緣損壞,短路引起火災。

(5)充油電纜漏油引起火災。

2.外部火災引燃電纜。

(1)電氣設備故障起火,導致電纜著火。

(2)電纜周圍雜物起火,導致電纜著火。

二、防止電纜火災的措施

1.保證施工質量,特別是電纜頭的制作質量一定要嚴格符合規定要求。

2.加強電纜運行監視,避免電纜過負荷運行。

3.按期進行電纜測試,發現不正常時應及時處理。

4.電纜溝、隧道要保持干燥,防止電纜受潮,造成絕緣下降,引起短路。

5.定期清掃電纜上所積粉塵,防止所積粉塵自燃引起電纜著火。

6.加強電纜回路開關及保護的定期校驗維護,保證其動作可靠。

7.電纜敷設時要保持與熱管路有足夠距離,控制電纜不小于0.5米;動力電纜不小于l米。控制電纜與動力電纜應分槽、分層并分開布置,不能層間重疊放置。對不符合規定的部位,電纜應采取阻燃、隔熱措施。

8.安裝火災報警裝置及時發現火情,防止電纜著火。

9.采取防火阻燃措施。電纜的防火阻燃措施有:(1)將電纜用絕熱耐燃材料包扎,當電纜周圍著火時,包扎的電纜被絕熱耐燃材料與火隔離可免遭燒毀。如果電纜自身著火,因包扎體內缺少氧氣可使火自熄,避免火勢蔓延到包扎體外。(2)將電纜穿過墻壁、盤底、豎井的孔洞用耐火材料封堵嚴密,防止電纜著火時,高溫煙氣擴散和蔓延造成火災面擴大。(3)在電纜表面涂刷防火涂料。(4)用防火包帶將電纜需防燃的部位纏包。(5)在電纜層間設置耐熱隔火板,防止電纜層間竄燃,擴大火情。(6)在電纜通道設置分段隔墻和防火門,防止電纜竄燃,擴大火情。

10.配備必要的滅火器材和設施。架空電纜著火可用常用的滅火器材進行撲救,但在電纜夾層、豎井、溝道及隧道等處宜裝設自動或遠控滅火裝置,例如1301滅火裝置、水噴霧滅火裝置等。

三、電纜火災的撲救

電纜燃燒時會產生有毒氣體,所以電纜火災撲救需特別注意防護。撲救電纜火災時注意事項如下:

1.電纜起火應迅速報警,并盡快將著火電纜退出運行。

2.火災撲救前,必須先切斷著火電纜及相鄰電纜的電源。

3.撲滅電纜燃燒,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1211、130l等滅火劑,也可用黃土、干砂或防火包進行覆蓋。火勢較大時可使用噴霧水撲滅。裝有防火門的隧道,應將失火段兩端的防火門關閉。

4.進人電纜夾層、隧道、溝道內的滅火人員應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以防中毒和窒息。在不能肯定被撲救電纜是否全部停電時,撲救人員應穿絕緣靴、戴絕緣手套,撲救過程中,禁止用手直接接觸電纜外皮。

5.在救火過程中需注意防止發生觸電、中毒、倒塌、墜落及爆炸等傷人事故。

6.專業消防人員進人現場救火時,需清楚帶電部位、高溫部位及高壓設備等危險部位情況。

7.撲救結束后,應及時對著火現揚進行記錄、拍照、錄像,并保存起火處電纜殘留段,以便對起火原因進行分析。吸取教訓,防止再發生類似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