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電纜火災預防和撲救措施

電纜火災預防和撲救措施

2024-07-11 閱讀 8780

一、電纜火災發生的常見原因

1.電纜本身故障引發火災。

(1)電纜頭制作質量不良,導致運行中電纜頭過熱爆炸起火。

(2)電纜經長期運行絕緣老化,運行中擊穿短路引起火災。

(3)電纜長期過負荷運行造成電纜過熱、損壞,運行中造成短路引起火災。

(4)電纜受外力機械損傷,造成絕緣損壞,短路引起火災。

(5)充油電纜漏油引起火災。

2.外部火災引燃電纜。

(1)電氣設備故障起火,導致電纜著火。

(2)電纜周圍雜物起火,導致電纜著火。

二、防止電纜火災的措施

1.保證施工質量,特別是電纜頭的制作質量一定要嚴格符合規定要求。

2.加強電纜運行監視,避免電纜過負荷運行。

3.按期進行電纜測試,發現不正常時應及時處理。

4.電纜溝、隧道要保持干燥,防止電纜受潮,造成絕緣下降,引起短路。

5.定期清掃電纜上所積粉塵,防止所積粉塵自燃引起電纜著火。

6.加強電纜回路開關及保護的定期校驗維護,保證其動作可靠。

7.電纜敷設時要保持與熱管路有足夠距離,控制電纜不小于0.5米;動力電纜不小于l米。控制電纜與動力電纜應分槽、分層并分開布置,不能層間重疊放置。對不符合規定的部位,電纜應采取阻燃、隔熱措施。

8.安裝火災報警裝置及時發現火情,防止電纜著火。

9.采取防火阻燃措施。電纜的防火阻燃措施有:(1)將電纜用絕熱耐燃材料包扎,當電纜周圍著火時,包扎的電纜被絕熱耐燃材料與火隔離可免遭燒毀。如果電纜自身著火,因包扎體內缺少氧氣可使火自熄,避免火勢蔓延到包扎體外。(2)將電纜穿過墻壁、盤底、豎井的孔洞用耐火材料封堵嚴密,防止電纜著火時,高溫煙氣擴散和蔓延造成火災面擴大。(3)在電纜表面涂刷防火涂料。(4)用防火包帶將電纜需防燃的部位纏包。(5)在電纜層間設置耐熱隔火板,防止電纜層間竄燃,擴大火情。(6)在電纜通道設置分段隔墻和防火門,防止電纜竄燃,擴大火情。

10.配備必要的滅火器材和設施。架空電纜著火可用常用的滅火器材進行撲救,但在電纜夾層、豎井、溝道及隧道等處宜裝設自動或遠控滅火裝置,例如1301滅火裝置、水噴霧滅火裝置等。

三、電纜火災的撲救

電纜燃燒時會產生有毒氣體,所以電纜火災撲救需特別注意防護。撲救電纜火災時注意事項如下:

1.電纜起火應迅速報警,并盡快將著火電纜退出運行。

2.火災撲救前,必須先切斷著火電纜及相鄰電纜的電源。

3.撲滅電纜燃燒,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1211、130l等滅火劑,也可用黃土、干砂或防火包進行覆蓋。火勢較大時可使用噴霧水撲滅。裝有防火門的隧道,應將失火段兩端的防火門關閉。

4.進人電纜夾層、隧道、溝道內的滅火人員應佩戴正壓式空氣呼吸器以防中毒和窒息。在不能肯定被撲救電纜是否全部停電時,撲救人員應穿絕緣靴、戴絕緣手套,撲救過程中,禁止用手直接接觸電纜外皮。

5.在救火過程中需注意防止發生觸電、中毒、倒塌、墜落及爆炸等傷人事故。

6.專業消防人員進人現場救火時,需清楚帶電部位、高溫部位及高壓設備等危險部位情況。

7.撲救結束后,應及時對著火現揚進行記錄、拍照、錄像,并保存起火處電纜殘留段,以便對起火原因進行分析。吸取教訓,防止再發生類似事故。

篇2:火災撲救總指揮崗位安全職責

一、向消防值班人員和其他相關人員了解火災的基本情況,包括起火的具體方位,燃燒情況,用戶疏散情況,滅火人員到位和消防設備的運行情況等。

二、命令消防值班人員啟動相應的消防系統,監視報警運行信號,緊急廣播通知住戶立即疏散。

三、命令掌握火場撲救情況,命令火場滅火隊采取適當方式滅火。

四、命令搶救隊采取有效措施,指揮住戶通過走火通道疏散,救護傷員,搶救重要物質,幫助運送消防器材,維護轄區外圍秩序,引導消防車到位等。

五、掌握消防設備和其他相關系統的運行情況,并根據滅火需要命令動力隊確保應急供電,確保消防供水,確保通訊聯絡暢通和消防電梯正常運行。

六、協助公安機關查明滅火原因,處理火災后的有關部門事項。

篇3:某社區森林火災撲救制度

根據《森林防火條例》特制定如下報告制度:

一、報告森林火警、火災應堅持逐級上報的原則。

二、森林防火辦公室接到森林火情火災報告的,值班人員要詳細了解火勢發展、火災撲救、火場氣象等情況,并及時、認真做好記錄。

三、發現森林火情后,應立即組織撲救,提出我社區處置建議,經值班領導審核簽發,并及時向街道林業站報告,并隨時上報火場最近動態。

四、接到較大森林火災報告,受害森林面積較大且有繼續蔓延危險、需要上級支援撲救,危及重點林區或重要設施等森林火災,應立即啟動《昆明市處置森林火災應急預案》,按照預案規定的內容進行處置。

五、森林火情火災調度查詢內容:

(一)起火地點:起火單位、地名和經緯度;

(二)起火時間、發現時間和接到報告時間;

(三)起火原因:何種用火引起,肇事者情況;

(四)當地天氣:風力、風向、氣溫、有無降雨等;

(五)火勢情況:火場燃燒情況和發展蔓延趨勢;

(六)撲救情況:出動撲火人員、車輛、電臺、撲火機具數量,到達火場人數和指揮員姓名職務;

(七)損失情況:火場面積、森林比例、林種,火災種類和其他損失情況,有無人員傷亡;

(八)市界附近的火情,要了解距市界的距離,發展趨勢,有無燒入燒出危險或燒入燒出時間、地點、經過和損失情況;

(九)采取的撲救措施和撲救方案;

(十)撲救過程中有哪些困難,需要上級部門哪方面的支援和解決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