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濕季節自動化設備故障預防措施
夏季屬于霉濕季節,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較高,由于電氣設備對于工作環境均有一定要求,潮濕和霉菌會降低材料絕緣強度,引起漏電、短路等電氣故障。
1.常見故障
例1某設備停機兩天后開機,主電源上電不久,變頻器冒煙自燃。
檢查發現變頻器主板燒毀。停機期間,車間相對濕度約維持在90%,溫度30~35℃,變頻器內部通過空氣間隙絕緣,濕度過高,空氣絕緣性能降低;空氣中水分附著在線路板表面,降低線路板絕緣電阻,而且變頻器內部風機運行時不斷積累灰塵,這些灰塵吸附水分,使絕緣電阻更低,最終導致變頻器線路板絕緣擊穿,設備自燃。
例2某車間空氣相對濕度多日維持在85%,溫度25~30℃,設備糾偏控制器的液晶顯示器突然無顯示,控制裝置無法工作。
拆卸糾偏控制器,發現內部有霉變斑點,清理斑點并用熱風機干燥處理,重新安裝開機,糾偏控制器運行正常。車間空氣持續潮濕,而糾偏控制器位于車間一角,通風不暢,極易導致控制器線路板表面塵埃霉變,霉菌含有大量水分,降低控制板絕緣性能,局部電流增大,設備自保,停機。
例3某車間空氣相對濕度約在85%,室溫28~30℃,變頻電機突然運行不穩定。
檢查發現電機編碼器接線端子線鼻銹蝕,更換線鼻并重新接線,故障消除。車間長期處于潮濕環境,使裸露的接線端子線鼻外層銹蝕,電阻增大,影響設備控制檢測數值,引起設備運行紊亂。
2.預防措施
根據設備具體情況,制定相應預防措施:①例2中糾偏控制器裝置,檢測發現設備自身發熱量低,霉變主要原因是室內空氣塵埃多,因此拆除散熱風機并將整個裝置密封,這樣控制器內部既保持清潔,又形成一個相對濕度較低的小環境。設備改進后運行兩個夏季,類似故障未再出現。②密封換風量小的配電柜并懸掛變色硅膠(吸附水量>50%),定時檢查硅膠顏色,變色及時更換,干燥處理變色硅膠,循環使用。③對于安裝相對集中,整機發熱量大的精密電氣設備,在整個配電柜加裝密封條,安裝除濕機并設置成自動狀態,保持低濕度環境。④冷卻循環水系統的PLC、變頻器等自動化設備,由于受使用環境限制,無法進行配電系統密封,可在室內放置生石灰,控制室內濕度。
除此之外,在設備停機期間,要使自動控制系統保持帶電狀態,持續散發熱量,預防內部結露,降低整個生產環境溫度和相對濕度,提高換風次數等。
篇2:尾礦庫糾正預防措施管理制度
一、管理部門
1、安委會負責糾正和預防措施的管理,安全科指定專人負責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制定(含安全科制定措施、責任單位制定措施、安全科和責任單位協商共同制定措施)、追蹤。即首先對不符合項制定相關措施并發出通知,要求責任單位采取措施消除不符合項。然后對相關責任單位的糾正與預防措施的有效實施進行跟蹤驗證。
2、安委會每年組織一次糾正和預防措施的評估,評估內容為:產生不符合項的原因、糾正和預防措施實施的有效性、糾正和預防措施實施后還存在的問題、對存在問題跟蹤解決的措施、相關規章制度的更新及修訂。
二、糾正和預防措施
1、糾正措施:為消除已發現的問題或其它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2、預防措施:為消除潛在的問題或其它潛在不期望情況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3、對培訓程序評估、變化管理流程、檢查系統、職業衛生監測、事故調查、風險評價、系統評價出現的問題(如程序、流程不順暢;檢測、檢驗出現較大異常;評價中發現存在共性的問題等)提出糾正要求和預防措施。
4、糾正和預防行動應確定責任人員、行動步驟、時間要求、實施結果的跟蹤要求。
三、糾正和預防措施管理
1、糾正和預防措施通知書
安委會根據檢查、評審、評價等的反饋發現需要進行糾正和預防措施時,下發糾正和預防措施通知書,糾正和預防措施通知書中提出存在的問題、原因分析、糾正與預防措施、整改要求等項內容,下發給實施的責任部門。
2、糾正措施執行情況的反饋
實施的責任部門實施糾正措施后,部門負責人應填寫糾正和預防措施記錄表,并返回給安全科。
3、糾正和預防措施效果的跟蹤
安委會派專人對糾正措施的實施結果進行檢驗驗收,并填寫跟蹤記錄。
4、沒有按計劃執行的糾正和預防措施或因各種原因不能完成的項目,應在糾正和預防措施記錄表中注明,由安全科繼續下發跟進的糾正和預防措施通知書、糾正和預防措施記錄表,實施下一輪循環跟蹤,直至糾正和預防措施全部落實為止。
四、記錄和歸檔
糾正和預防措施的通知、實施、檢驗、跟蹤過程的記錄應及時歸檔長期保存。
五、相關記錄
1、《糾正、預防措施通知書》
2、《糾正、預防措施實施、跟蹤、驗證記錄表》
篇3:糾正預防措施實施保障制度
1、目的
針對不合格項采取糾正措施,針對可導致不合格的隱患采取預防措施,實現安全標準化體系的持續改進。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安全標準化實施中糾正、預防與改進措施的制定、實施和驗證。
3職責
3.1安全管理者代表負責組織對不合格項的識別,并確定相應的糾正與預防措施。
3.2安全科根據管理體系的要求,督促糾正預防措施的實施,并對措施的實施效果進行驗證。
3.3各采區、班組和部門負責在所轄區域實施相應的糾正和預防措施。
4、工作程序
4.1糾正措施
4.1.1安全管理者代表組織相關人員對安全標準化體系所涉及的個過程和環節可能出現的不合格項進行識別,并確定相應的糾正措施。
4.1.2各采區、班組和部門將安全標準化體系運行過程中出現的不符合項及其他信息以書面形式向安全管理者代表報告。
4.1.3管理者代表組織人員對不符合項進行確認和原因分析。在全面衡量風險、成本、可靠性、安全性等基礎上確定所要采取的糾正措施及責任部門,包括預期要達到的目標和完成期限。
4.1.4各班組或相關崗位部門實施相應的糾正措施,安全科負責對措施實施情況進行監控和驗證,實施和驗證的過程應形成相應的記錄,驗證結果應書面報安全管理者代表。
4.1.5糾正措施的實施應保持各過程及環節的正常受控,并消除可導致不符合及偏差發生的原因。
4.1.6糾正與預防措施的實施應滿足對以下過程和活動出現的問題進行糾正:培訓、檢查系統、隱患整改、事故事件調查、風險評價。
4.2預防措施
4.2.1預防控制是安全標準化體系建立和運行的一項重要原則,廠長和安全科應遵循PDCA的原理,采用過程方法,收集影響安全標準化體系運行的有關信息,對每個過程進行分析,識別所有潛在的不符合項,并找出原因,確定和采取相應的預防控制措施。必要時要為預防措施的執行制定專門的實施計劃。
4.2.2安全科要通過對管理數據和信息的分析,對作業過程及現場的觀察,經常性的對各個過程和環節的潛在不符合因素進行識別哦,以便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防患于未然。
4.2.3預防措施的實施情況應形成記錄,預防措施的實施效果應予以驗證。
4.2.4安全科負責將所采取措施的有關信息和記錄提交給管理評審,包括糾正和預防措施的實施結果和驗證記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