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鉆孔與灌漿技術安全操作規程

鉆孔與灌漿技術安全操作規程

2024-07-16 閱讀 4478

1設備

1.1帷幕鉆孔宜采用回轉式鉆機和金剛石鉆頭或硬質合金鉆頭鉆進,固結鉆孔可采作手風鉆。

1.2灌漿泵宜采用多缸柱塞式灌漿泵,并應有足夠的排漿量和穩定的工作性能。灌漿泵和灌漿管路應能承受1.5倍的最大灌漿壓力。應保證漿液流動暢通。

1.3灌漿泵和灌漿孔口咱均應安設壓力表,并應經常檢定。

2材料

2.1一般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標號不低于32.5#,受潮結塊的不得使用。出庫前應做質量鑒定,合格后方可使用。純水泥漿液的攪拌時間,使用普通攪拌機時,應不少于3min;使用高速攪拌機時,宜不少于30s。在使用前應過篩,自制備至用完的時間宜小于4h。

3鉆孔

3.1按有關勘探規程的規定采用取鉆孔巖芯,凡對巖芯進行描述的鉆孔,都應向工程師遞交全部鉆孔內提時的正確順序,依次排列在木箱內,并標明編號,孔深及巖芯獲得率,送到工程師指定的地方妥加保存。

3.2所有鉆孔統一編號,并注明各孔序號。

3.3固結灌漿孔鉆進作業宜在有砼覆蓋的情況下進行。灌漿須在相應部分砼達到50%設計強度后方可施工。

3.4所有固結灌漿鉆孔,須按施工詳圖的規定布孔。

3.5帷幕灌漿鉆孔應使用回轉式鉆機鉆進,不允許使用沖擊鉆。鉆孔和灌漿必須按分序加密的原則進行。鉆孔孔徑、孔向偏差和終孔深度必須符合施工詳圖及規范的有關規定,從鉆孔結束直到進行灌漿前,孔口均應妥加保護。

3.6帷幕灌漿鉆孔宜采用小口徑。

3.7灌漿后為了了解灌漿效果,應完成必需的檢查孔。除非工程師另作規定,應按帷幕灌漿孔總數的10%布置,固結孔總數的50%布置,并需采取巖芯和對巖芯進行描述。

3.8當鉆孔遇到裂隙、斷層、涌水、漏水等特殊地段時應詳細記錄,并及時將有關資料報送工程師。

3.9鉆孔終孔后,孔內的殘留物厚度不超過20cm。

4鉆孔沖洗及壓水試驗

4.1灌漿孔在灌漿前必須進行孔壁沖洗與裂隙沖洗,直到回水澄清,并延續10min方可結束。灌漿孔的沖洗可采用風水聯合沖洗,裂縫沖洗應根據不同地質條件分別采用壓力水沖洗、脈沖沖洗、風水聯合沖洗等方法。

4.2帷幕灌漿孔在巖石裂隙沖洗結束后進行壓水試驗。試驗孔數不應少于總孔數的20%。先導孔必須逐段進行壓水試驗,壓水試驗的總壓力,除工程師另作規定外,一般采用1MPa。壓水試驗吸水量的穩定標準為:在壓力穩定后每5min測續一次壓入流量,當流量大于5L/min,連續四次讀數,其最大值與最小之差應小于最終值的20%;或連續四次讀數,流量均小于0.5L/min時,則最終讀數即應為計算流量。

4.3固結灌漿孔壓水試驗在巖石裂隙沖洗結束后進行,試驗孔數不少于總數的10%。除工程師另作規定外,壓水試驗的壓力應采用0.3MPa。吸水量的穩定標準為:在30min穩定時間內。最大流量與最小流量之差應小于最終值的20%。

4.4檢查孔均需進行壓水試驗,其穩定標準及壓力與灌漿的壓水試驗要求相同。

5帷幕灌漿

5.1對帷幕灌漿一般要求

5.1.1帷幕灌漿一般應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交法。如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漿法,則必須征得工程師的同意。壩體砼與基巖接觸段應單獨先行灌漿。待凝后,方可進行以下各段的鉆孔灌漿工作。接觸段段長不應大于2.0m,灌漿塞塞于基巖面以上0.5m左右。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時,孔口無涌水的孔段在灌漿結束后,一般可不待凝,但是斷層、破碎帶等地質條件復雜的地區則宜待凝,其待凝時間必須征得工程師確定并同意。

5.1.2帷幕灌漿應優先采用孔內循環灌漿,其射漿管距離孔底不宜大于0.5m。每一個灌交段的長度采用5~6m。如遇特殊情況,經工程師批復,可適當縮短或加長。

5.2帷幕灌漿施灌

5.2.1除第一段外,灌漿應在較短時間內達到設計壓力,如開始時由于吸漿量大等原因不能立即達到設計壓力,則應保證在正常操作條件下盡快達到設計壓力。

5.2.2灌漿漿液的濃度應遵循由稀到濃的原則逐級改變。規范規定5:1、3:1、2:1、1:1、0.8:1、0.6:1、0.5:1七個比級。

5.2.3為加快施工進度。可根據地質條件考慮提高開灌時的漿液濃度,但需經工程師檢查合格并批準,方可正式采用。

5.2.4灌漿時當灌漿壓力保持不變,吸漿量均勻減少,或者吸漿量不變。壓力均勻升高時,灌漿工作應持續下去,不得改變水灰比。

5.2.5當某一比級漿液的灌入量已達300L以上,或灌注時間已超1h,而灌漿壓力及吸漿量均無改變或改變不明顯,可改濃一級灌注。

5.2.6當注入量大于30L/min時,可視具體情況越級變濃。

5.2.7當采用最大濃度漿液施灌,吸漿量很大而不見減少時,經工程師同意可采用間歇灌漿法,同時考慮加砂。如因加入摻合料而使用摻合料。

5.3灌漿結束與封孔

5.3.1帷幕灌漿在規定壓力下,當吸漿量小于0.4L/min,持續1h,可結束灌漿工作。

5.3.2全孔結束并經檢查合格后,及時作好封填工作,封填前應盡量將孔內污物沖洗干凈,量測孔深。

5.3.3用機械壓漿法封孔,每孔分兩段自下而上進行封孔,上、下段以1:1的漿液進行壓力灌漿封孔,壓力分別為0.5MPa、1.5MPa,達到結束標準時,應調至0.8:1濃度,同正常灌漿一樣進行變漿、屏漿和閉漿。

5.4特殊處理

5.4.1灌漿過程中如發現冒漿時,應視具體情況采用嵌縫、表面封堵、加濃漿液和降低壓力等方法處理。

5.4.2當灌漿過程中如發生串漿時,應采取下列措施處理。

1、如被串孔正鉆進,應立即停鉆。

2、如串漿量不大,可于灌漿同時在被串孔內通入水流,使水泥漿不致充填鉆孔。

3、當串漿量大時,如條件可能,可與被串孔同時施灌,否則可用灌漿塞塞于被串部上1~2m處。

4、如串漿沿裂縫串得比較遠,可采用濃漿施灌。

5.4.3灌漿工作必須連續進行,若因故中斷,應按下述原則進行處理。

1、盡可能及時復灌。

2、中斷超時30min,應立即設法沖洗,如沖洗無效,則應在重新灌漿進行掃孔。

3、復灌時開始使用最大水灰比和漿液灌注,如吸漿量與中斷前相近,即可用中斷之前之水灰比,如吸漿量減少不多,則認為該段不合格。

5.4.4在有涌水孔段,當涌水壓力超過0.2MPa時,可采用下述措施。

1、灌漿結束應有屏漿措施,屏漿時間不少于1h。

2、應有閉漿措施。

3、待凝時間不少于48h。

4、必要時可在漿液中摻速凝劑。

6固結灌漿

6.1基礎巖石表層固結灌漿的目的在于增強基礎表層巖石的抗滲性、完整性和承載強度,固結壩基基礎表層巖石,并為增加基礎帷幕灌漿壓力而提供“蓋板”,進而保證表層灌漿的質量。

6.2固結灌漿應在基礎砼或岸坡層強度達到50%以上時方可進行。

6.3固結灌漿可按二次序進行,固結灌漿所用漿液水灰比可采用8:1、5:1、3:1、2:1、1:1、0.8:1、0.6:1、0.5:1等八個重量比級。灌漿時漿液配比應由稀變濃逐漸改變。開灌水灰比采用8:1漿液配比變換原則應遵照規范有關規定。

6.4固結灌漿壓力可采用0.1~0.3MPa,視不同地段和孔深分別采用。

6.5在規定壓力下如灌漿段的吸漿量小于0.4Lmin,持續灌注30min,灌漿工作即可結束。

6.6除工程師另有規定外,固結灌漿均按分序加密的原則進行。

6.7固結灌漿采用孔內循環法,射交管距孔底不宜大于0.5m。全孔一次灌漿吸漿量大時采用一泵一孔灌注,吸漿量小時可采用群孔并聯灌注,但不宜多于4孔,并應嚴格控制壓力以防止抬動。

6.8灌漿工作必須連續進行,若因故中斷,必須馬上處理,盡早恢復灌。在灌漿過程中如發現冒漿、串漿、回漿變濃等其它特殊情況,除可按規范有關規定處理外,應及時將采取的措施及處理結果通知工程師。

6.9全孔灌漿工作完成后必須及時封孔,排除孔內稀漿,使全孔封填密實。除涌水孔段需用機械封孔外,其余可用人工封孔。固結灌漿孔在排除孔內積水后。可直接用干硬性水泥砂漿封填。

7灌漿的竣工驗收

施工的同時,應為灌漿的竣工驗收準備以下資料,報送工程師。

7.1鉆孔、沖洗、壓水、灌漿記錄。

7.2灌漿成果一覽表。

7.3檢查孔成果一覽表。

7.4帷幕灌漿平面圖及綜合剖面圖。

7.5基礎固結灌漿成果平面圖。

7.6工程照片及巖芯實物。

7.7質量檢查報告。

7.8灌漿工程竣工報告。

篇2:灌漿安全管理制度

一、管理職責

㈠通風科負責監督檢查地面永久灌漿站、山頂移動灌漿站及管路系統、灌漿立孔、井下永久灌漿管路系統及灌漿地點灌漿情況、灌漿效果進行檢查。對不及時確定和調整灌漿地點負管理責任。

㈡機電科負責監督檢查地面永久灌漿站、山頂移動灌漿站機電運轉方面情況,對機電方面出現故障影響井下灌漿負相應管理責任。

㈢灌漿系統管理責任具體劃分:

1.地面永久灌漿站、移動灌漿站、地面灌漿永久管路、臨時管路由滅火隊負責管理維護。建立灌漿站、管路系統檢查記錄,定期檢查灌漿系統存在問題,并記錄維修處理結果,由現場負責人簽字認可。

2.地面臨時灌漿站設置,管路敷設由滅火隊具體負責實施,達到使用條件。

3.井下灌漿各中巷永久灌漿管路由機電隊敷設(包括橫川口留設的三通、巷道低洼處設置的放渣孔),完成后交由瓦抽隊負責管理。瓦抽隊建立井下灌漿系統檢查記錄,定期檢查管路系統存在的問題及整改情況,由檢查人簽字認可。

4.井下橫川口至工作面灌漿地點管路由瓦抽隊負責敷設和維護,向上隅角埋管和永久管路回收工作由綜采隊負責。

二、處罰規定

1.地面永久灌漿站必須做到隨用隨開,如出現設備使用不正常,影響灌漿超出8小時(特殊情況除外),對單位罰款1000元。井下灌漿系統由責任單位負責管理和維護,做到隨用隨開。如使用時出現管路不通或漏漿跑漿現象,每次對責任單位罰款500元。

2.地面灌漿單位必須按礦安排對異常發火區域灌漿,如不按要求灌注,隨意改變灌漿土水比,發現一次對責任單位罰款1000元。

3.不按時完成礦安排的灌漿任務的一次對單位罰款1000元。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破壞井下灌漿管路或挪做它用。如故意損壞灌漿管路,每發現一次,對責任單位罰款1000元,并限期整改完善。挪做它用一處對責任單位罰款1000元。

4.施工單位在生產施工過程中,必須對施工地點灌漿管路進行保護。如發現人為損壞灌漿管路或造成管路漏漿對當班負責人處以100~300元罰款,對集體罰款1000元處理,并責令整改。

篇3:注制灌漿注氮工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

第一條負責礦井制漿漿液的制作和輸出工作。

第二條負責操作灌漿泵等機具,向采空區和火區灌漿。

第三條負責操作注氮泵等機具向采空區和巷道注氮。

第四條負責檢查、維護注漿、注氮管路系統和注漿、注氮泵等機具的維護、保養、故障排除等工作。

第五條根據通防工區安排做好有關工作。

第六條按時參加班前班后會和安全學習會。

第七條對礦井通風、防塵、防滅火系統;設施、裝置、設備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匯報或處理,確保其完好、正常工作,滿足安全生產要求。

第八條根據通防工區安排,認真排查“一通三防”隱患,及時發現煤礦“一通三防”方面存在的隱患,并做到及時處理、匯報。

第九條必須盡職盡責,杜絕“三違”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