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目標落實措施
目標?一;提高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
1.在進行各項操作時,必須嚴格落實三查七對制度,查對無誤后方可執行。到患者床邊查對時必須在患者或家屬應答無誤后,方可操作
2.查對患者姓名時護士要以詢問患者叫什么名字為主,進行雙向查對。
3.靜脈輸液時輸液卡必須掛在輸液架上,護士每更換一瓶液體告知患者輸入的液體及主要藥物,并記錄更換時間、簽全名,防止錯輸、漏輸。
4.處置、用藥時培養護士應用發散思維查對,即患者為什么用這種藥、為什么做這種治療或者用止痛藥哪里痛用“降溫藥----發熱嗎”,以此識別患者與治療是否相符,提高識別患者的正確率。
5.交叉抽血時,必須一次只能抽一人,操作完一人,在操作另一人,防止出錯。給患者輸血時,做好輸血查對工作,到血庫取血時,護士與檢驗人員認真核對交叉配血結果,并簽字。
6.輸血時一次輸一人,必須兩名護士或請醫生協助核對無誤并簽字,到患者床前與患者或家屬再核對患者血型,方可給患者輸血。并應嚴密觀察有無不良反應。
7.在進行各項操作時,護士必須向患者或家屬主動進行解釋,取得理解合作,并保證實施正確的操作,特別是進行插尿管、胃管、靜脈留置針等操作時,更應向患者或家屬解釋交代清楚,防止患者或家屬將管道脫出。
8.急診科收入病房的危重患者,手術室護士護士送的手術患者,產房送病號的患者,護士必須及時迎接,認真查體,做好交接記錄并簽名。
目標二;保證用藥的安全
1、所有備藥每周核對、檢查并記錄,保持數量準確無變質過期;急救藥品用后及時補充,保證數量,每班檢查并記錄。
2、氯化鉀、硫酸鎂等特殊藥物單獨放置。
3、病房內藥柜,內服、注射、外用藥嚴格分開,杜絕混放、亂放現象發生,外用消毒液必須單獨存放,嚴防與液體混放。
4、處理醫囑時,對有疑問的醫囑必須與醫生核對清楚后,方可執行,使用以外未用過的新藥時,注意查看說明書,掌握其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項,防止漏作過敏試驗而用藥。
5、加強輸液安全管理,嚴把藥物配伍禁忌關,嚴格無菌操作,控制輸液滴速,認真向患者或家屬交代注意事項。更換液體時,注意上下兩瓶之間有無不良反應,必須觀察兩瓶液體在毛菲氏滴管混合后,無反應時護士方可離去,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6、特殊用藥時,應嚴格交接班,以引起醫護人員及患者或家屬的高度注意。
目標三;嚴格執行在特殊情況下醫務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做到正確執行醫囑
1、醫護之間的學術問題、工作問題要在辦公室討論。
2、搶救患者時,醫生下達的口頭醫囑,護士必須向醫生重復背述,嚴格查對,無誤后方可執行,同時做好記錄,保留安剖,搶救結束后及時督促醫生補開醫囑。
3、對于接獲的口頭或電話通知及重要檢查結果,接獲的護士必須及時通知醫生或有關人員,必要時在科室記事板上記錄提示。
目標四;建立臨床試驗室“危機值”報告制度
1、臨床試驗室應根據所在醫院就醫患者情況,制定出合適單位的“危機值”報告制度。
2、“危機值”報告有規定的可靠途徑,檢驗人員能為臨床提供咨詢服務,重點對象是急診科、手術室、各類重癥監護病房等部門的急危重癥患者。
3、“危機值”項目可根據醫院實際情況認定,至少應包括血鈣、血鉀、血糖、血氣、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凝血活酶時間等。
對屬“危機值”報告的項目實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質量控制措施,如有標本采集,儲存,運送,交接,處理規定,并認真落實。
目標五:嚴格防止手術患者,手術部位發生差錯
1,病區與手術室間交接核查:雙方確認手術前準備皆已完成,所需必要的文件資料與物品(如:病例,影像資料,術中特殊用藥等)均已備妥
2,在手術,麻醉開始實施前時刻,實施“暫?!背绦?有手術者,麻醉師,手術巡回護士在執行最后確認程序后,方可開始實施手術麻醉
目標六:嚴格執行手部衛生
1,組織全院護士學習《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和《艾滋病防護條例》,完善職業暴露報告制度,職業暴露防范措施及職業暴露后具體的處理措施和程序
2,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安全的操作環境,并特別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者劃傷。使用后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以防刺傷。盡快將用過的針頭或銳器扔進耐刺的容器中,手持無針帽的注射器時,行動要特別小心,以免刺傷別人或自己:操作后自己處理殘局
3,禁止將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
4,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針頭,刀片等銳器。禁止直接傳遞銳器物。禁止手持銳器物指向他人
5,認真落實洗手,保證護士手部清潔衛生,防止由于護士手處理不當而引起交叉感染
6,進行各種操作,嚴格無菌觀念,做好消毒隔離工作,防止院內感染的發生
7,加強無菌物品,一次性醫療用品,手術后廢棄物,病區醫療垃圾,生活垃圾的管理,嚴格按院內感染管理要求,分別分類處理,防止流入社會引起危害
目標七:防范與減少患者跌倒事件的發生
分級:第一級沒有任何認知,感覺或活動能力方面的問題
第二級有一個或多個缺點:認知,感覺,活動能力(如有診斷:視力受損,不平穩步態,失去定向力)或以前有跌倒記錄
1,入院即日向患者及家人介紹:入院須知及病室安全守則,請家人自備患者須使用的用品,如眼鏡,合適的鞋,助行器
2,提示家屬及患者有跌倒的危險性
3,安排高危的患者鄰近護士站,以方便觀察
4,必要時床兩邊加床檔
5,向患者交待如有需要協助,可通知護理人員幫助
6,特殊用藥患者,告訴家屬及患者注意事項
7,保持地面干燥,無障礙物,廁所,水房貼警示標志
8,夜間保持足夠的照明
目標八:防范與減少患者壓瘡的發生
患者住院期間積極消除誘發因素,護士工作中做到“六勤”:勤觀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每班切實落實防范措施,并對皮膚情況嚴格交接班
1,避免局部組織長期受壓:①有壓瘡危險的患者建立翻身卡,定時翻身:②保護骨隆突處和支持身體空隙處③正確使用器具
2,避免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3,避免局部潮濕等不良刺激
4,促進局部血液循環①對長期臥床患者,每日進行全范圍關節運動,維持關節的活動性和肌肉緊張,促進肢體血液循環,減少壓瘡發生②經常檢查,按摩受壓部位,定期為患者溫水擦浴,全身按摩
5,改善機體營養狀況,在病情允許情況下,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不能進食的患者,就考慮由靜脈補充
6,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保證基礎護理的落實
7,向患者及家屬介紹壓瘡發生,發展及預防,治療護理的一般知識
8,建立壓瘡上報制度
目標九:鼓勵注定報告醫療不良事件
1,實施無記名無懲罰護理缺陷登記報告制度
2,發生護理差錯事故,及時積極采取各種補救措施,防治情況繼續加重,同時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上報有關部門及護理部
3,組織分析討論,查找原因,提出改進措施,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目標十: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
1,針對患者的疾病診療信息,為患者(家屬)提供相關的健康知識的教育,協助患者對診療方案的理解與選擇
2,主動邀請患者參與醫療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術(或有創性操作)前和藥物治療時
3,教育患者在就診時應提供真實病情,真實信息,并告知其對診療服務質量與安全的重要性
4,公開本院接待患者投訴的主管部門(辦公室,醫務科,護理部)投訴的方式及途徑
篇2:手術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一、加強手術負責制1、三級醫師負責制科主任應根據本科現已開展的手術,制定各級醫師的手術權限并報醫政科備案,所有醫師必須在本人責任權限內開展手術。2、報告當遇到緊急手術超出當班醫師的手術權限或技術水平時,在采取急救措施的同時立即報告上級醫師,必要時向醫政科匯報。3、教學手術管理在醫院開展的各類手術中,實習生、進修醫師只能在本院醫師的指導下進行觀摩學習或擔任助手從事輔助工作,不得獨立上臺操作二、加強手術操作規范化、1、制定常規手術規范科主任負責制定本科范圍內的常規手術操作規范,內容要詳細、具體。2、圍手術期檢查(1)、術前全面檢查:在術前應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臨床檢查,各學科專業的手術如有必要的項目檢查不全者,手術室可拒絕安排手術。(2)、術中異常情況會診:在術中如出現異常情況須向其他科室或醫師會診時,該科室或醫師必須以會診為當前第一選擇,迅速及時應診,不得拖延,更不得決絕。(3)、術后監護:危重患者術后先送入ICU,經24-48h監護后再轉入相應病區;一般患者術后回所在病區,但醫護人員必須注意加強患者監護,如有問題,須盡可能保證隨叫隨到,以免貽誤病情,造成不良后果。三、加強術前討論1、常規手術專業組討論對于常規開展的手術,須在本專業組內進行術前討論,形成手術操作意見,并作記錄。2、新手術方式、疑難患者全科討論對于新開展的手術方式或患者屬疑難患者時,須在全科范圍進行充分的討論,對手術方式選擇,術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術后可能發生的情況要有一個較為準確地預測,形成手術操作意見,并作記錄。四、重大手術審批報告對于截肢等重大手術,負責醫師須填寫手術審批表并報醫政科批準后,方可進行手術。五、加強圍手術期患者溝通及簽署同意書1、術前談話及簽字在手術前,負責醫師應對患者及家屬履行告知義務,應具體、詳細地告訴患者及家屬手術及麻醉的方式,術中和術后可能發生的危險及注意事項,在患者或家屬同意的并簽字后方可開展手術。2、術中談話在手術進行中如出現病情變化或需要改變手術方式、麻醉方式時,出其下一級醫師(第一助手)替代其完成手術。七、手術患者術后管理制度1、根據病情、病種進行監護、觀察、治療。落實“外科手術患者護理常規”及“外科常見疾病診治常規”。2、麻醉醫師術后應去病區看手術患者,并向責任護士交代有關注意事項,防止麻醉并發癥的發生。3、各級醫師認真查房,注意病情變化及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及時做好病程記錄。發現問題逐級匯報,及時處理。4、預防術后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5、及時查看病理結果,避免延誤患者治療。提高術前、術后、病理診斷符合率。
篇3:特殊診療質量管理與患者安全制度范例
為進一步加強我院特殊診療圍手術期患者安全管理,不斷提高對手術患者的服務質量,特制定圍手術期患者安全管理規范及制度如下:
一、圍手術期患者安全管理規范
(一)術前安全管理
1、手術醫生必須嚴格執行手術分級管理制度、嚴格掌握手術指針、及時完善術前相關輔助檢查,除急診手術可當天送手術通知單或電話通知手術室外,擇期手術應提前1-3天將手術通知單送至手術室。
2、病房護士按醫囑作好術前準備,如:備皮、導尿、灌腸、術前用藥等,根據患者病情及個人情況,進行術前健康指導,并做好記錄。
3、術前訪視:除急診急救手術外,手術室麻醉師及護士應按手術通知單提前到病區作術前訪視,了解患者病情及輔助檢查結果,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環境和參加手術的人員、進行麻醉風險及安全告知等,并認真填寫麻醉術前訪視記錄和手術室護理訪視記錄(在患者的護理記錄單上進行記錄)。特殊情況須及時與主管醫生或手術科室主任或護士長聯系,并及時向麻醉科主任或手術室護士長匯報。
4、術前物品準備:麻醉科、手術室須根據日常手術開展的種類,準備手術用物、設備、藥品等,并保證其隨時處于安全適用狀態。特殊手術,應按手術通知單提前作好準備。
5、人員準備:手術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及手術室護士長須嚴格執行依法執業制度、手術分級管理制度,依據手術風險性和難易程度不同合理安排參加手術人員。
6、手術間的安排:手術室護士須按照手術切口種類安排手術間,根據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手術時間順序。根據季節、環境溫度,調節手術間溫濕度,增加患者的舒適度,防止患者著涼。
7、麻醉科、手術室工作人員須嚴格執行《手術室查對制度》,認真落實手術病人身份核查措施,認真填寫《病區與手術室病人交接登記本》,嚴格杜絕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及術式發生錯誤的執行情況。
(二)術中安全管理
1、參加手術人員須認真實施手術安全核查與手術風險評估程序,認真執行《手術室查對制度》,準確填寫《手術風險評估表》、《手術安全核查表》和《手術清點單》。
2、嚴格執行《手術患者體位管理制度》,正確安置病人的麻醉、手術體位,防止壓瘡和神經損傷。
3、嚴格執行各項醫療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口頭醫囑執行制度》、《搶救工作制度》、《手術室輸血查對制度》、《院感管理制度》等。
4、嚴格執行安全防范措施,正確使用約束帶,防止患者墜床或墜車。
5、術中所用無菌物品及植入物標簽、滅菌指示卡均應規范粘貼于手術清點單背面。
6、規范使用預防性抗菌藥:術前30分鐘至2小時進行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一劑,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須追加使用一劑抗菌藥,由病房護士(病區內)或巡回護士(手術室內)執行,并在臨時醫囑單上簽名簽時。
7、嚴格執行《手術標本管理制度及送檢流程》,嚴防手術標本錯誤及丟失。
8、手術室麻醉師及巡回護士須嚴密觀察手術患者的病情變化,準確書寫麻醉記錄單和術中護理記錄,患者病情有特殊變化時,須立即向主刀醫生報告,并及時處理。
9、術中如遇特殊情況,如改變術式或麻醉方式等,應及時告知患者及家屬,并履行告知簽字手續。
10、術中如遇參加手術人員無法解決的問題,須及時報告相關科室負責人或醫務科或業務院長或總值班,及時進行處理,切忌盲目自行處理,防止不安全事故發生。
三、術后安全管理
1、手術用后器械:由器械護士將器械打包、貼上標簽,放于污物箱內,由供應室工作人員收回,按《供應室器械管理制度》進行清洗、消毒、滅菌后,再發放給手術室。外來器械按《外來器械管理制度》嚴格進行管理。
2、手術用后污染布類:由手術室護工負責打包,放于污染布類桶內,由洗漿房人員收回進行清洗消毒,送供應室滅菌處理后,再發放至手術室。
3、手術后區域環境:由當班護工進行清潔、消毒和環境準備,值班護士負責督促,連臺手術的環境消毒,值班護士須在連臺手術環境消毒本上進行登記。
4、手術結束后,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護工須護送患者返回病房或搶救室,并與病房護士認真進行交接,準確填寫《手術室與病區手術病人交接登記本》。運送途中注意安全、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保證各種管道通暢固定。
5、病區醫護人員須嚴格執行手術病人用藥、輸血管理制度及流程、醫院感染管理制度、手術病人術后護理常規等。
6、病區護士針對病人病情,積極開展手術患者術后康復訓練指導,做好相關護理記錄,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7、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須在術后1-3天,對手術病人進行術后訪視并記錄,了解患者術后康復、切口愈合情況,征求患者意見等,不斷改進麻醉及手術室護理工作,提高服務質量。
二、圍手術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一)醫院須按照衛生部《醫院手術部管理規范》,結合本院手術工作需要,合理進行麻醉科、手術室硬件設施建設,合理配置各手術相關科室工作人員,建立合理的專業技術人才梯隊,積極開展??婆嘤?。
(二)圍手術期安全管理規范是保障手術病人圍手術期安全的重要措施,需各手術科室、麻醉科、手術室、供應室、洗漿房工作人員高度重視,共同嚴格執行。
(三)醫務科、護理部、院感科負責《圍手術期患者安全管理規范和制度》執行情況的督導、考核。
(四)值班麻醉醫師和手術室護士負責每天的手術用物、設備等的安全檢查,并積極配合設備科等進行每周一次的安全巡檢;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設備、設施,有效預防患者在手術過程中的意外灼傷,防止發生火災事故。
(五)各手術科室、麻醉科和手術室須制定并完善各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和處置流程,加強員工培訓,快速有效應對意外事件,提高防范風險的能力,確保醫療安全。
(六)手術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全院各科室的積極支持。各手術科室、麻醉科、手術室、供應室、洗漿房等,須加強科間協作、密切配合;因手術工作需要各職能、臨床、醫技、藥房、設備、后勤科室支持的,相關科室須以手術患者的需求為重,積極支持,切實保證手術工作的順利開展。
(七)各手術相關科室工作人員須嚴格執行《病歷書寫基本規范》,準確填寫各種登記本,保證手術病歷的完整性,注重證據保全工作。
(八)在開展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服務中,各科室針對手術患者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有義務及時向醫務科、護理部、院感科反饋,共同促進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服務質量的提高。
二○一○年七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