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住院患者安全管理措施

住院患者安全管理措施

2024-07-18 閱讀 3589

為保障我院患者住院期間的人身安全和權益,結合平安醫院的創建和我院實際,特制定靖西縣中醫醫院住院患者安全管理措施。

1、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提高醫務人員對患者身份識別的準確性

健全與完善各科室(各部門)患者身份識別制度。在標本采集、給藥或輸血前等各類診療活動前,必須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應至少同時使用二種患者身份識別方法,如姓名、床號等(禁止僅以房間或床號作為識別的唯一依據);實施任何有創診療活動前,實施者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作為最后確認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建立使用“腕帶”作為識別標示的制度,作為操作前、用藥前、輸血前等診療活動時辨識病人的一種有效的手段(急診搶救室、手術室)

2、提高用藥安全

有誤用風險的藥品管理制度/規范,所有處方或用藥醫囑在轉抄和執行時都應有嚴格核對程序,且有簽字證明;在開據與執行注射劑的醫囑(或處方)時要注意藥物配伍禁忌;輸液操作規范與安全管理制度、有預防輸液反應措施;病區建立藥物使用后不良反應的觀察制度和程序,醫師、護士知曉并能執行這些觀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證明;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3、嚴格執行在特殊情況下醫務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的程序,做到正確執行醫囑

在通常診療活動中醫務人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做到正確執行醫囑,不使用口頭或電話通知的醫囑;只有在對危重癥患者緊急搶救急的特殊情況下,對醫師下達的口頭臨時醫囑,護士應向醫生重述,在執行時實施雙重檢查;接獲口頭或電話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檢驗結果時,接獲者必須規范、完整的記錄檢驗結果和報告者的姓名與電話,進行復述確認無誤后方可提供醫師使用。

4、嚴格防止手術患者、手術部位及術式發生錯誤

建立手術部位識別標志制度,科室制定有手術安全核查與手術風險評估制度與工作流程

5、嚴格執行手衛生,落實醫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貫徹并落實醫護人員手部衛生管理制度和手部衛生實施規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衛生設備和設施,為執行手部衛生提供必需的保障與有效的監管措施;醫護人員在任何臨床操作過程中都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規范,確保臨床操作的安全性;使用合格的無菌醫療器械;有創操作的環境消毒,應當遵循的醫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手術后的廢棄物,應當遵循的醫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6、建立臨床實驗室“危急值”報告制度

制定出適合本單位的“危急值”報告制度;“危急值”報告應有可靠途徑且檢驗人員能為臨床提供咨詢服務。“危急值”報告重點對象是急診科、手術室、各病房等部門的急危重癥患者“危急值”項目包括有血鈣、血鉀、血糖、白細胞計數、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等;對屬“危急值”報告的項目實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質量控制措施,如應有標本采集、儲存、運送、交接、處理的規定,并認真落實

7、防范與減少患者跌倒事件發生

對體檢、手術和接受各種檢查與治療患者,特別是兒童、老年、孕婦、行動不便和殘疾患者,用語言提醒、挽扶、請人幫助或警示標識等辦法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發生;建立跌倒報告與傷情認定制度和程序;認真實施有效的跌倒防范制度與措施

8、防范與減少患者壓瘡發生

建立壓瘡風險評估與報告制度和程序;認真實施有效的壓瘡防范制度與措施;有壓瘡診療與護理規范實施措施。

9、主動報告醫療安全(不良)事件

1建立積極倡導醫護人員主動報告醫療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非處罰性)與措施;鼓勵醫務人員積極參加衛生部醫政司主辦《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系統》網上報告活動;將安全信息與醫院實際情況相結合,從醫院管理體系、運行機制與規章制度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持續改進。

10、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

針對患者的疾病診療信息,為患者(家屬)提供相關的健康知識的教育,協助患方對診療方案的理解與選擇;主動邀請患者參與醫療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術(或有創性操作)前和藥物治療時;教育患者在就診時應提供真實病情和真實信息,并告知其對診療服務質量與安全的重要性;公開本院接待患者投訴的主管部門、投訴的方式及途徑。

靖西縣中醫醫院

二〇〇九年八月六日

篇2:附一醫院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醫院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管理的規定

醫療安全是醫患雙方共同的責任,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管理不僅充分體現了患者的權利,也詮釋了醫院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診療過程中患者參與醫療安全有助于及時發現不良因素、可有效的避免醫療缺陷、保證醫療安全,增加醫療透明度,對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為此,我院制定以下規定:

(一)實施任何診療活動前,醫務人員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取得患者或家屬的確認;其中特殊檢查(治療)、創傷性診治活動前需知情同意簽字確認,作為最后確認的手段,以確保實施操作等醫療行為的順利進行。

(二)引導患者在就診時應提供真實病情和真實信息,并向患者宣傳提供真實病情和有關信息對保障診療服務質量與安全的重要性。

(三)針對患者的疾病和診療信息,為患者和家屬提供相關的疾病和健康知識的教育,協助患方對診療方案的理解與選擇。

(四)主動邀請和鼓勵患者參與醫療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術、介入或有創操作前告知其目的和風險,并請患者參與手術部位的確認。

(五)需要使用設備或耗材的,為患者提供設備和材料的相關信息。讓患者對操作有所了解,以確認設備及耗材和患者身份具有惟一對應性,以及和相應費用的對應性。

(六)藥物治療時,告知患者用藥目的與可能的不良反應,鼓勵患者主動獲取安全用藥知識,充分體現患者的知情權,并邀請患者參與用藥時的查對。

(七)護士在進行護理和心理服務時,應告知患者護理操作的目的、操作的步驟、以及如何配合及配合治療的重要性。

(八)對兒童、老年、孕婦、行動不便和殘疾患者,用語言提醒、攙扶、請人幫助和警示標識等辦法邀請患方主動參與防止患者跌倒事件的發生。

(九)定期向患者舉行醫療健康教育講座,宣傳參與醫療安全活動。

(十)醫院設立投訴科,建立投訴機制,向患方公開本院接待患者投訴的主管部門、投訴的方式及途徑。

篇3:患者診療安全管理制度范例

一、口服造影劑應設專柜存放,盛器必須消毒分用。

二、應備有搶救藥品及必要的急救器械(如氧氣、吸引器等)。

三、劑造影前必須做過敏試驗,嚴格控制用量,遇有碘過敏時檢查醫師負有搶救責任(護士和技術人員密切配合),并及時與臨床醫師聯系。

四、嚴防檢查不慎或機器故障而造成對患者的傷害。

五、*線攝影或造影等檢查時,注意對患者非照射部位的輻射防護,力求縮短照射時間而達到檢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