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功能科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功能科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2024-07-13 閱讀 6559

一、質量管理

1、科主任負責質量安全管理與持續改進工作,落實“醫療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方案”內容要求,建立科室質量管理小組及制度,體現全面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應有存在問題有分析、處理程序及改進措施,有記錄文件,科室制定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和各級各類員工崗位職責,本崗位的工作人員熟知其工作職責與相關規章制度

2、每月召開1次科室質量與安全工作會議,內容要體現全面、全過程質量管理、有記錄。

3、制定全員培訓計劃,全員參與質量管理與持續改進的全過程,員工知曉指控要求、程序與方法。

4、制定專業人員繼續教育計劃,做到知識不斷更新,對特殊檢測項目和新技術、新業務實施準入管理、有制度、有相關培訓內容、討論記錄和操作規程,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術項目,有本科工作統計數據資料,有與院外先進水平比較的檢查項目。

二、工作規范

1、開展臨床檢測項目必須是經批準的準入項目,工作人員有上崗資格證明文件、定期更新,對本院尚未開展或條件不具備的部分檢測項目應有規范的外送運行機制,并簽訂有保障合同或協議及委托合同或協議,有檢查服務項目清單,能夠提供7*24h急診服務,能夠滿足臨床工作需要,科室應盡力向患者提供清潔、舒適、安全的就醫環境。

2、科室布局與流程合理、符合醫院感染控制要求,有醫院感染控制制度,有廢棄物處理程序,并落實到位,實驗室廢棄物的處理應符合醫院感染控制規范要求,具有生物危害標志,使用正確,在各類診療活動中,必須嚴格執行查對制度,應至少同時使用姓名、性別、床號3種方法確認患者身份。

3、急診超聲、心電項目能24小時滿足臨床需要,急診檢查報告及時,書面報告15分鐘內完成,急診床旁檢查30分鐘內到達現場,及時完成超聲、心電報告,不斷開展新的項目,滿足臨床急診需要,急診超聲、心電應具有相應資質人員對影像報告進行審批、復檢、發放及登記,急診超聲、心電質量控制符合臨床影像質量控制要求,加強急診超聲、心電質量管理,不斷提高急診質量。

4、有設備的國家許可證明文件資料,有設備操作規程,有設備定期校準和保養記錄,有主要檢驗設備(10萬元及以上)相關資料,及時淘汰經鑒定不合格的設備,有記錄資料

5、對檢查結果報告實行歸口管理,有報告管理與簽發制度,有為臨床工作提供咨詢服務的制度,有與臨床科室有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或收集意見的制度與記錄文件,科室技術人員要主動下臨床科室征求意見,有記錄資料

三、醫療安全

1、有防止意外事故的應急預案并進行演練及掌握,消防設備配置合理,標志醒目,有緊急通道,對腐蝕藥、易爆物、易燃物、毒性試劑等應有專人、定位、定量保管,并有嚴格的保管與使用制度,醫護人員熟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內容要求,落實“科室防范醫療糾紛及事故發生重點措施”,建立安全制度及安全操作規程,有專門人員進行督查,并有記錄文件,制定科室“差錯及事故登記本”,對發生的差錯及事故要立即報告醫務科,并登記、討論,新開展的檢驗項目在臨床應用須有審批記錄文件及質量保證文件

2.科室制定各專業檢查操作流程及技術規范,技術人員應嚴格執行超聲檢查標準流程和規范要求,科室負責對超聲診療程序進行評審和確認,針對患者疾病診療,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相關的健康知識教育,協助患者對各種影像檢查前期準備工作作出正確理解與選擇,主動邀請患者參與醫療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在接受相關檢查時,各項醫療活動均符合法律、法規、條例、部門規章和行業規范的要求

3、履行有關告知程序,落實操作告知義務,充分尊重患者權益,需患者知情同意的診斷、操作項目,科室要列出目錄,各級人員應熟悉目錄內容

4、報告發放及時,診斷準確,書寫規范:

(1)急診檢查結果及時進行報告;

(2)常規檢查結果報告時間≤15分鐘;

(3)特殊檢查報告時間≤1小時,對超聲診斷報告分級審核及簽字,對錯誤的診斷報告有上級醫師的更正重新報告及簽字,科室應對超聲報告陽性率進行統計,并有陽性率分析報告及改進措施,每周應進行疑難病例集體讀片及討論,必要時請臨床科室共同參與,定期開展臨床隨訪,科主任或專業負責人至少每半年向臨床主動征求意見,提供改進服務,滿足臨床工作需求

5、科室工作人員要嚴守工作崗位,有事外出要告知值班人員去向,有明確的“人員緊急替代制度”并保證聯系通訊工具暢通,以使出現各種突發事件時相關人員能按時到位

篇2: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

施工現場工程質量管理制度

一、項目建設堅決貫徹執行國家頒布的各種質量管理文件、規程、規范和標準,牢固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的思想,宗旨是優質、安全、高效至上。

二、項目要保證工程質量,由分管副總經理、項目技術負責人和安檢部組成的質量安全體系,專人負責施工質量、現場監督和檢測及核驗記錄,并認真做好施工記錄和隱蔽工程驗收簽證記錄,整理完善各項施工技術資料,確保施工質量符合國家規范要求。

三、進行經常性的工程質量知識教育,提高操作人員技術水平。實行施工、檢驗、監管現場三同時制度,到關鍵部位時,公司相關領導和項目技術負責人、質量檢查員以及職能部門到現場進行指揮和技術督導。

四、施工現場工程質量管理,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要求層層落實,保證每道工序的施工質量符合驗收標準。堅持做到每個分項、分部工程施工質量自檢自查,嚴格執行“三檢”制度;不符合要求的不處理好決不進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實行“質量一票否決”制。

五、隱蔽工程施工前,經自檢合格后報監理公司查驗,經監理工程師查驗合格后及時辦理隱蔽工程驗收簽證,方可進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六、嚴格把好材料進出質量關,所有材料、配件、設施使用前必須獲得職能部門檢測同意或標定,不合格的材料不準使用,不合格的產品不準進入施工現場。工程施工前及時做好工程所需的材料復試,材料沒有檢驗證明,不得進入隱蔽工程的施工。

七、建立健全工程技術資料檔案制度,專人負責整理工程技術資料,認真按照工程竣工驗收資料要求,根據工程進度及時作好施工記錄、自檢記錄和隱蔽工程驗收簽證記錄。將自檢資料和工程質量控制資料分類整理保管好,隨時接受上級部門的檢查。

八、對違反工程質量管理制度的人,將按不同程度給予批評處理和罰款教育,并追究其責任。不達標不予簽證、付款。對發生事故的當事人和責任人,將按上級有關規定程序追究其責任并做出處理。

圖紙會審設計變更制度

一、工程實施工前必須對設計提供的圖紙進行圖紙會審,由公司按分類組織進行,具體由分管領導組織,項目部負責人與相關技術人員、工程監理、設計單位和有關各方一道查閱熟悉圖紙、了解圖紙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圖紙會審意見。

二、圖紙會審應做好記錄,由分管領導和項目部組織會審單位,會審提出的問題及時解決,并詳細記錄,寫成正式文件(必要時由設計單位另出修改圖紙),監理(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的代表和技術負責人均應簽名蓋章認可,列入工程檔案。

三、在施工過程中,無論建設單位還是施工單提出的設計變更都要填寫設計變更聯系單,經設計單位和監理和項目部技術負責人和經理簽字同意后,方可進行后續實施。

四、如果設計變更的內容對建設規模、投資、工藝、質量、安全等方面影響較大的,必須由公司審批后報送相關主管部門核準。

五、所有設計變更資料,包括設計變更聯系單,修改圖紙均需文字記錄,納入工程檔案。

崗位培訓制度

一、培訓工作力求做到“三化三實”即“多樣化、規范化、科學化”和“實際、實用、實效”。做到需要和常態化。

二、項目部應根據培訓計劃及職工的排班情況,有針對性的科學安排培訓。職工應按時參加培訓。

三、每次課程結束后,項目部將安排考試。考試的形式為書面答卷結合口頭問答及崗位抽查。崗位抽查指項目部就所講授的培訓內容是否被學員運用到實際工作中進行隨機考核。

四、凡每次考試不及格者,不得上崗。待重考合格后,重新上崗。考證優秀者將視情況予以獎勵。

工程技術復檢制度

技術復核是保障,根據單位工程具體情況,下列必須復核:

一、放線、定位、基槽(坑)、標高、標深、消防間距、焊接、吹掃、探傷、回填、試壓、堡坎護坡、指示燈、壓力表。管溝的標高、開挖、回填,管道焊接、陰極保護、斷面尺寸,全部要達標符合設計規范。

二、設備招標、合格證、安裝、調式、說明、修正、使用規范、技術參數、都要符合行業規范,有關附件必須齊全。

三、預制構件、預埋件、預留孔、保護套、地埋管、沙墊、砼、砂漿配合比(作為計量資料)要符合標準。

四、關系到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項目。

技術復核后,施工員應立即填寫復核記錄和自復意見,關鍵部位要拍照,報監理(建設)單位復核認可、要經分管副總核實。

技術交底制度

一、堅持以技術進步來保證施工質量的原則,每個工曠、每道工序、每個環節、每個結構施工前,項目部(分公司)必須進行技術交底。

二、項目工程師或技術負責人對施工員、質檢員、安全員及施工管理有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明確關鍵性的施工問題,主要工種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控制要點、采用技術文件、檢測要求以及安全技術要點。

三、施工員對班組長進行技術交底,明確圖紙要求,采用作業指導書,施工方法要點,技術措施要點,質量標準要求,安全生產文明施工要點。

四、班組長對作業班組進行技術交底,結合具體操作部位,明確各部位的操作要點,技術要點、質量要求,安全文明施工要求以及崗位職責。

五、各級技術交底以口頭進行,并有文字記錄,參加交底人員履行簽字手續,技術措施不當或交底不清而造成質量事故的要追究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

隱蔽工程驗收制度

一、工程完工后無法進行檢查的那一部分工程,特別是重要結構部位及有關特殊要求的部位,工程部和副總經理都要督促資料員現場管理進行隱蔽工程驗收。

二、分項工程施工完畢后,應由副總經理和工程部及施工員會同質檢員進行自檢,并簽發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在指定日期內,由監理(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簽具驗收意見。

三、隱蔽工程在未進行驗收前,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若有違反驗收制度,造成返工損失時,應追究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

四、管道無損探測由有資質專業單位負責,檢測報告和隱蔽工程驗收單位由工地資料員保管,竣工整理成冊,納入工程檔案。

材料采購、檢驗、管理制度

一、材料進場必須有材料員、質檢員、工程部門負責人到場進行驗收,做好進貨檢驗記錄。

二、鋼管、接頭、表閥、材料等原材料進場應有出廠合格證和質量保證書,還應及時做材料標識和復試工作。不合格材料由材料員工程部門負責人與供貨方交涉,辦理退貨、調貨、索賠工作。

三、各種材料的領用,發放必須持有工程部簽發的材料領用單后,副總經理批字,倉庫保管員方可發放有關材料。

四、各種材料進場后至使用前均要掛設過程標識,明確檢驗狀態,表明該批材料是否為待檢品、不合格品或合格品,以便使用。

五、倉庫保管員應根據不同材料分類堆放,并根據不同性質做好防水、防火、防潮、防熱等保護工作,易燃、易爆物品應有專門倉庫、專人保管、登記和領用。

工程質量“三檢”制度

一、自檢:

操作人員在操作過程中必須按相應的分項工程質量要求進行自檢,并經班組長驗收后,方可繼續進行施工。

施工員應督促班組長自檢,為班組創造自檢條件(如提供有關表格、協助解決檢測工具等)要對班組操作質量進行中間檢查。

二、互檢:

工種間的互檢,上道工序完成后下道工序施工前,班組長應進行交接檢查,填寫交接檢查表,經雙方簽字,方準進入下道工序。

上道工序出成品后應向下道工序辦理成品保護手續,而后發生成品損壞、污染、丟失等問題時由下道工序的單位承擔責任。

三、專檢:

所有分項工程、隱檢、預檢項目,必須按程序,作為一道工序,邀請專檢人員進行質量檢驗評定。

管溝開挖回填、管道試壓制度

一、管溝開挖、回填必須按指定專人負責指導,嚴格按圖紙和規程要求執行。

二、尺寸、數量、填沙和高、寬度、必須嚴格執行工程質量施工與驗收規范的規定,不得偷工減料。回填后的復耕和護坡堡坎要有利農田和管道保護。

三、管溝開挖、回填和護坡堡坎要作好隱蔽記錄,并在監理(建設)單位見證人的監督下現場負責人和施工方同時簽字負責,收集資料準確無誤。

四、管道試壓前必須在技術負責人指導下,搞好吹掃,強度試呀壓時,先行報告公司技術監督、安全管理、消防和特種壓力管理部門、監理(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現場共同進行,并做好記錄。達到壓力等級合格后方能投入使用。

五、管道試壓不合格或有漏氣,及時減壓修復再復試,合格后由各方面參檢負責人簽字匯合技術資料匯總成冊。

分項、分部(子分部)工程驗收評定制度

一、施工過程中必須對分項工程進行質量驗收評定,由項目技術負責人會同質檢員、班組長參加驗收評定,并做好記錄簽字。不合格者應予返工。

二、分部工程完工由項目技術負責人會同施工員、質檢員進行分部工程驗收,檢查分項工程驗收資料,根據資料給予評定后報監理(建設)單位驗收評定。

三、基礎工程、主體結構工程(可分層段)經項目部(分公司)驗收評定后,經公司質量科驗收簽章后,報監理(建設)單位驗收評定。

四、單位(子單位)工程達到竣工標準后,由項目部(分公司)將全套工程技術文件上報公司質量科審核,核定工程質量自評等級,經公司總經理、總工程師審定并簽章后報監理(建設)單位核查。

篇3:工程質量安全事故報告處理制度

1、工程質量(安全)事故包括:

(1)工程建設過程中發生的質量(安全)事故;

(2)由于勘察、設計、施工等過失造成工程質量低劣,而在交付使用后發生的質量(安全)事故;

(3)因工程質量達不到合格標準,而需加固補強、返工或報廢,且經濟損失達到質量事故級別的。

2、重大質量(安全)事故按相關法規監督站參與處理,一般工程質量(安全)事故由在監的監督站處理。

3、監督站參與處理質量(安全)事故的主要職責:

(1)責成事故發生單位立即向監督站報告;

(2)督促事故發生單位按規定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3)督促事故發生單位嚴格保護事故現場;

(4)對發生事故的工程提請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發出停工通知;

(5)參與事故發生單位及各級主管部門組織的事故調查;

(6)督促事故發生單位在事故處理完畢后按規定時限寫出事故處理報告并報各級主管部門和監督站;

(7)按有關規定編寫事故調查報告,并向主管部門提出處理的建議。

4、受監工程發生工程質量(安全)事故后,應立即向上級主管部門報告。

5、重大質量(安全)事故處理完畢后應及時將事故報告及有關資料整理,經站長審核后歸檔。

6、監督科應定期對受監的工程質量(安全)事故進行統計歸類,寫出文字分析資料,并歸入監督業務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