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車輛傷害安全卡控措施
1、作業人員必須按規定佩戴安全帽,穿反光防護服上線作業。
2、現場施工作業中作業人員嚴禁侵入未封鎖的鄰線限界,嚴禁跨越未封鎖的線路,防止鄰線來車造成人身傷害。
3、車站座臺人員兼任行車防護聯系工作,負責掌握本線和鄰線列車運行情況,來車時要及時通知作業現場工作領導人。
4、防護人員與車站座臺人員、工作領導人要時刻保持聯系,防護人員除按規定做好本線的行車安全防護外,還應監視鄰線列車運行情況,并將情況及時報告工作領導人。
5、V型天窗作業時,任何人均不得影響鄰線行車并時刻注意人身安全。當鄰線有車通過作業點時,高空作業人員必須暫時停止施工作業,并注意來車是否甩出繩索或貨物,防止造成人身的傷害。
6、防護人員應遠離鄰線的一側,面向來車方向,注意了望,當鄰線來車時,立即通知各作業小組,并將手中紅旗卷起,以免造成司機誤認停車。
7、測量人員與作業車須保持不小于2個跨距的安全距離,記錄人員負責監護,時刻注意軌道車動向。
8、軌道車連掛作業,一律由被連掛車學習司機顯示一度停車、連掛手信號,不得多人指揮連掛,禁止在車未停穩的情況下用手或腳調整車鉤位置。
9、所有作業人員嚴禁在未封鎖線路側上下車。
10、軌道車運行中(非天窗作業時間)嚴禁作業組人員站在駕駛室外方。
11、上下軌道車門防護鏈必須全程鎖閉,人員上下時及時掛好防護鏈。
12、作業組成員嚴禁飛乘飛降、背向軌道車上下車。
13、任何人不得計劃外要求司乘人員以車代步接、送人員。
篇2:施工現場車輛傷害應急措施規程
1、應急措施原則
a.搶救傷者要及時,體現時間就是生命;
b.搶救方法得當,避免二次傷害;
c.實施現場急救與送醫院救治相結合的原則;
d.送現場最近的醫院救治的原則;
2、現場急救措施
2.1收集信息和事故評價
a.保持通訊暢通,信息及時溝通,隨時掌握現場事態發展狀況;
b.確定事故類型、傷害形式和范圍;
c.確定人員傷害情況;
d.掌握天氣變化情況(電話咨詢、氣象預報);
e.確定現有資源是否滿足救援需要(人力、物資和設備),是否需要外援;
f.根據上述情況啟動應急預案,實施救援行動。
2.2救護救援應急分隊在接到事故通知后應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并和事發現場搶險小組一起把傷者轉移到安全地帶;
2.3針對傷者的受傷情況采取有效的救護措施,避免搬運過程中的二次傷害。
2.4與醫院或急救中心及時取得聯系,轉送傷者,使傷者得到進一步的救治,減少傷亡。
2.5為了救治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衛組實施警戒工作保證搶險道路暢通。
3、人員自救及救治方法
3.1外傷止血:由于事故可能引起出血,出血量大(達到總血量的40%),就有生命危險?,F場搶救時,首先采取緊急止血措施,然后再采取其他措施,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指壓止血、加壓包扎止血、加墊屈肢止血和止血帶止血。
3.2包扎:可以起到快速止血、保護傷口、防止污染作用,有利于轉送和進一步治療。常用方法有繃帶包扎、三角巾包扎、尼龍網包扎自粘貼包扎。
3.3骨折固定:為了使斷骨不在加重,避免加重斷骨對周圍組織的傷害,減輕傷員的痛苦并便于搬運,常用夾板的方法來固定。搬運時應注意:
a.下肢骨折需用擔架;
b.脊柱骨折,用門板或硬板擔架,使傷者面向上。由3-4人分別用手托起頭、胸、骨盆、腿部,動作一致平放在擔架上,用布帶將傷員綁在擔架上,以防移動。
篇3:機械傷害車輛傷害急救措施
當傷害事故發生后,應立即撥通120急救電話,報告出事地點、受傷人員及傷情,同時應根據具體情況對傷員進行現場急救。對傷員的現場搶救包括。
1、對心跳呼吸停止者,現場施行心肺復蘇。
2、對失去知覺者宜清除口鼻中的異物、分泌物、嘔吐物,隨后將傷員置于側臥位以防窒息。
3、對出血多的傷口應加壓包扎,有搏動性或噴涌狀動脈出血不止時,暫時可用指壓法止血:或在出血肢體傷口的近端扎止血帶,上止血帶者應有標記,注明時間,并且每20分鐘放松一次,以防肢體的缺血壞死。
4、就地取材固定骨折的肢體,防止骨折的再損傷。
5、當有木樁等物刺入體腔或肢體,不宜拔出,宜鋸斷刺入物的體外部分(近體表的保留一段),等到達醫院后,準備手術進再拔出,有時戳入的物體正好刺破血管,暫時尚起填塞止血作用,一旦現場拔除,會招致大出血而不及搶救。
6、若有胸壁浮動,應立即用衣物,棉墊等充填后適當加壓包扎,以限制浮動,無法充填包扎時,使傷員臥向浮動壁,也可起到限制反常呼吸的效果。
7、若有開放性胸部傷,立即取半臥位,對胸壁傷口應行嚴密封閉包扎。使開放性氣胸改變成閉合性氣胸,速送醫院。救護人員中若能斷定張力性氣胸者,有條件時可行穿刺排氣或上胸部置引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