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傷害事故現場處置方案范本
1事故特征
1.1危險性分析
在裝運作業時,若運輸道路坡度過大、曲率半徑過小、危險路段無警示標志、路面不平、酒后駕車、疲勞駕駛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因素都可能造成車輛傷害事故。
1.2事故類型
車輛傷害事故。
1.3事故發生的區域、地點和裝置
可能事故區域:采場、運輸道路。
1.4事故特征
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2應急組織與職責
2.1應急自救組織機構
組長:裝運班組長
組員:全體裝運班組成員
2.2職責
1)組長職責:
(1)組織編制現場處置方案;
(2)組織現場處置方案演練,指揮應急行動。
(3)及時掌握現場事故災害和險情;
(4)根據事故現場情況,啟動并組織實施現場處置方案,向應急指揮報告有關情況;
(5)組織落實現場善后恢復。
2)組員職責:
(1)實施現場處置,將人員和設備迅速撤離危險地點,根據現場情況,適時調整并調集人員、設備、物資和搜救被困人員;
(2)負責現場傷員的搶救工作,根據傷員受傷程度決做好轉運準備;
(3)負責事故現場的安全警戒工作,保證事故現場井然;
(4)疏散無關人員至安全地帶。
3應急處置
3.1事故應急處置程序
(1)事故信息接受和通報程度
事故發現人員,第一時間以電話的方式通知應急自救小組,應急自救小組組長接到報警后,以電話的方式通知各成員趕赴事故現場,啟動事故現場處置方案。
(2)擴大應急響應程序
啟動本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后,當事故不能有效處置,或者有擴大、發展趨勢,應急自救組長向應急指揮部申請啟動應急預案。
3.2應急措施
遇險人員要積極自救,同時要想方設法通知被救援人員自己所處的準確位置,以便得到及時救援,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相關救援設備、物資,對遇險人員進行搶救、搜救,傷員救出后迅速轉移至安全地帶。
3.3報警電話及上級管理部門、相關應急救援單位聯系方式和人員
報警電話及上級管理部門、相關應急救援單位聯系方式和人員情況見附件《應急指揮部、應急專業小組和相關單位的聯系方式》。
3.4事故報告的基本要求和內容
事故發生后,企業應當在1小時內向政府有關單位報告,可以先用電話報告,簡要說明車輛傷害發生的時間、地點、背景,造成的損失(包括人員傷亡數量、車輛受損情況及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已采取的處置措施和需要救助的內容。待事故救援完畢后再以書面形式補報。
4注意事項
(1)遇險人員救出后轉至安全地帶,及時進行緊急處理。
(2)險情發生至現場恢復期間,應封鎖現場,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現場發生意外。
(3)救助人員要服從指揮,統一行動。
(4)及時將搶救搜救進展情況報告應急自救組長。
篇2:電焊傷害事故應急處置規程
(1)未受過專門訓練的人員不準進行焊接工作。焊接鍋爐承壓部件、管道及承壓容器等設備的焊工,必須按照鍋爐監察規程(焊工考試部分)的要求,經過基本考試和補充考試合格,并持有合格證,方可允許工作。
(2)焊工應穿帆布工作服,戴工作帽,上衣不準扎在褲子里??诖氂姓谏w,腳下穿絕緣橡膠鞋,以免焊接時被燒傷。
(3)焊工應帶絕緣手套,不得濕手作業操作,以免焊接時觸電。
(4)禁止使用有缺陷的焊接工具和設備。
(5)高空電焊作業人員,應正確佩戴安全帶,作業面設水平網兜并鋪彩條布,周圍用密目網維護,以防焊渣四濺。
(6)不準在帶有壓力(液體壓力或氣體壓力)的設備上或帶電的設備上進行焊接。
(7)現場上固定的電源線必須加塑料套管埋地保護,以防止被加工件壓迫發生觸電。
(8)電焊施工前,項目要統一辦理動火證。
救助站制度
篇3:學生課余活動傷害事故防范處置預案
學生課余活動傷害事故的防范及處置預案
(一)傷害事故的發生
學生在課余活動期間,往往由于不注意,快跑,打鬧嬉戲等,造成跌傷,外傷出
血,骨折,休克等傷害事故。
(二)處置措施
1、接到學生報告,或者教師發現后,迅速把學生送到醫務室。
2、馬上視學生受傷害程度,上報校長,傷輕者醫務室自己處理,重者馬上聯系車
輛或打120叫救護車直送醫院。
3、在學生治療期間,教師等一定要陪學生治療結束。待到家長到來,向學生家長
說明傷害發生情況,傷害程度,以及醫生囑咐的注意事項。
5、由教師向學生投保單位報告情況,保證落實學生醫療保險。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